明太祖 朱元璋,年号洪武
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明朝开国皇帝,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南京。在位31年,死于1398年,时年71岁。在位期间,废除行省制,打击贪官。朱元璋统治时期被称为“洪武之治”。
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南京明孝陵。
t01de6b74412fa9fef0
明惠帝 朱允炆,年号建文
明惠帝朱允炆(1377-1402),太祖孙,皇太子朱标的次子,是明朝第二位皇帝,1398年即位,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改年号建文,称建文帝。在位5年,年号“建文”。朱元璋在世时,大封王室,20多个儿子均封为亲王,分驻各地,惠帝登基后,进行削藩,以统一军事,惹恼诸王,燕王朱棣其兵北京,1402年攻入南京,在靖难之变后下落不明,惠帝一说被烧死,一说外逃。
庙号惠宗,谥号为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清朝乾隆元年上谥号为恭闵惠皇帝,后世有人以其年号而称建文帝。
t0187b57e8301b0584f
明成祖 朱棣,年号永乐 (庙号初为明太宗)
明成祖朱棣(1360年6月1日—1424年8月12日),安徽凤阳人,洪武三年(1370年),受封燕王。 朱元璋去世后,继位的建文帝朱允炆实行削藩,朱棣遂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发动靖难之役,四年六月攻入南京,杀方孝孺等人,夺取了皇位。次年改元永乐(1403~1424年)。1421年迁都北京,并下令编纂了《永乐大典》。他统治期间社会安定、国家富强,由于成祖年号为“永乐”,后世称这一时期为“永乐盛世”。死于1424年,时年65岁。在位23年。
原庙号为“太宗”,百多年后由明世宗朱厚熜改为“成祖”。 谥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t018236cd7ec4ec9356
明仁宗 朱高炽,年号洪熙
明仁宗朱高炽(1378-1425),为明成祖朱棣长子。在位仅十月,终年47岁。在位期间,立皇后皇后张氏。共有子十人,女七人。洪熙元年(1425)五月二十九日。朱高炽猝死于宫内钦安殿。死后葬于北京昌平天寿山献陵。在位期间发展生产、与民休息,为仁宣之治的繁荣打下基础。
庙号仁宗,谥号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
t01a81324b88df8d43b
明宣宗 朱瞻基,年号宣德
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1435年1月31日),汉族,建文元年年(1399年)二月初九[1]生于燕王府。明仁宗朱高炽长子,永乐九年(1411年)立为皇太孙,数度随成祖征讨。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年号宣德,成为明朝第五位皇帝。宣德元年(1426年)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他和其父一样,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听从阁臣杨士奇、杨荣等建议,停止对交阯用兵,与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宣宗时君臣关系融洽,经济也稳步发展。 宣德十年(1435)正月初三日,逝于乾清宫,享年38岁。
谥“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六月二十一日葬于明十三陵之景陵
t0183f2f0faf7f3ccca
明英宗 朱祁镇,年号正统/天顺
明英宗朱祁镇。明宣宗长子。9岁即位。初大事权归皇太后张氏,以累朝元老杨士奇、杨荣、杨溥主持政务 ,继续推行仁宣朝的各项政策,社会经济也有所发展。张氏死后,三杨去位,宠信太监王振,振遂广植朋党,启明代宦官专权之端。十四年,瓦剌入犯,听从王振之言亲征,抵土木堡兵败被俘。成王朱祁钰被拥立为帝,改元景泰。元年(1451年),英宗被释回京,被尊为太上皇,软禁于南宫。八年,武清侯石亨等乘景帝病重发动兵变,迎英宗复位,改元天顺。
庙号英宗,谥曰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葬于明十三陵之裕陵
t01c6516d300132e9e4
明代宗 朱祁钰,年号景泰
明景帝朱祁钰(1428-1457),宣宗次子,英宗被俘后被拥立为帝(1449年),年号“景泰”,即位后,用于谦为兵部尚书,粉碎了瓦喇对北京的进攻,迫使瓦喇放回英宗,英宗放回后,景帝将其软禁,直到1457年,景帝病危时,英宗才又被拥为帝。景帝死于1457年,在位9年时,年30岁。他是明代迁都北京之后,唯一一位没有葬于明十三陵的皇帝。
庙号代宗,谥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
t01f9401b527fa6f3c6
明宪宗 朱见深,年号成化
明宪宗朱见深(1447-1487),明英宗长子,明朝第八代皇帝。初名朱见浚。土木之变,英宗被瓦剌掳去。景泰三年(1452)明代宗即位后,被废为沂王,天顺元年(1457)英宗复辟,又被立为皇太子,改名朱见深。初年为于谦平冤昭雪,恢复景帝帝号,又能体谅民情,励精图治。在位末年,好方术,终日沉溺于后宫与比他大19岁的宫女万贵妃享乐,并宠信宦官汪直、梁芳等人,以至奸佞当权,西厂横恣,朝纲败坏。
庙号宪宗,谥曰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葬於明十三陵之茂陵。
t01e196b34fc7651c9c
明孝宗 朱佑樘,年号弘治
明孝宗朱祐樘(1470-1505),年号“弘治”,宪宗皇帝第三子。1487年即位,在位期间,孝宗“更新庶政,言路大开”,勤于政事,励精图治,驱除宫内奸臣,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贤臣,使英宗朝以来奸佞当道的局面,得以改观,明朝再度中兴盛世。史称“弘治中兴”, 被誉为“中兴之令主”。死于1505年,在位19年,享年36岁。
庙号孝宗,谥号“建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葬泰陵
t016d3269ed0ae8762f
明武宗 朱厚照,年号正德
明武宗朱厚照(公元1491—公元1521年),年号“正德”,父亲明孝宗朱祐樘,母亲张皇后,公元1505年—公元1521年在位,明武宗是历史上很有争议的一位皇帝。以往很多人认为他荒淫暴戾,怪诞无耻,是少见的无道昏君。然而通过近些年来历史学界的研究,人们对武宗的认识有所改变,有人认为他追求个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为人却又平易近人,心地善良,是极具个性色彩的一个人。
庙号“武宗”,死后葬于北京十三陵之康陵,谥号“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t0152e506b5ba062b7c
明世宗 朱厚熜,年号嘉靖
明世宗朱厚璁(1507-1566) ,宪宗孙,父兴献王。1521年即位,年号“嘉靖”,世宗前期颇有一些作为,诛杀宦官,节用宽民,但后期荒淫无度,政治腐败,多次爆发农民起义世宗因服丹药中毒死,在位46年,时年60岁。
庙号世宗,谥号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葬于北京明十三陵之永陵。
t01fd0f9aee5638acb8
明穆宗 朱载垕,年号隆庆
明穆宗朱载垕(1537-1572),世宗第三子,1566年即位,年号“隆庆”。在位7年,死于1572年,时年36岁。
庙号穆宗,后被谥为庄皇帝,葬于北京昌平昭陵。
t017a304708bb424053
明神宗 朱翊钧,年号万历
明神宗朱翊钧(1563-1620),穆宗第三子。1572年即位,即位时才10岁,年号“万历”,由皇太后陈氏及李贵妃主持政务。神宗亲政后,深居宫中,荒淫享乐,政治腐败,神宗时,北方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窥视中原。神宗在位48年,死于1620年,时年58岁,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庙号神宗,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葬十三陵之定陵。
t01e15454ce2a8773bb
明光宗 朱常洛,年号泰昌
明光宗朱常洛(1582-1620),汉族,年号泰昌,明代第14位皇帝,1620年即位,在位一个月。明神宗万历帝长子,母王恭妃。朱常洛是明代传奇色彩最浓的一位皇帝,明宫三大疑案都与他有关,万历皇帝并不喜爱这位太子,他的位置曾一度岌岌可危,苦熬了三十九年之后,他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但是光宗是一个贪财好色的皇帝,由于淫欲过度,即位当天就病倒了,后因服用丹砂过度,就在他即位的第三十天清晨,这位刚要展翅高飞的皇帝就莫名其妙地去世了,时年39岁。死后谥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葬于庆陵。《谥法》云:“能绍前业曰光”。
庙号光宗,谥号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葬于明十三陵之庆陵。
t017bd2df8aba1100db
明熹宗 朱由校,年号天启
明熹宗朱由校(公元1605-1627年),明末皇帝,光宗长子,年号“天启”。1620年阴历九月—1627年阴历八月在位,年号天启(1621—1627年),故又称天启帝。明光宗朱常洛长子,父亲光宗在位仅29天便因“红丸案”而暴毙,朱由校经过“移宫案”的风波,为群臣拥立继位。在位7年,因嬉乐过度成病(一说曾落水,留下病根),于1627年服用“仙药”而死,终年23岁,谥熹宗,葬于德陵(今北京市十三陵),是明朝营建的最后一座皇陵。在位时任用宦官魏忠贤,致使政治腐败。努尔哈赤乘机攻占沈阳。天启帝有三男二女,无一长成。终无子,遗诏立五弟信王朱由检为皇帝,即后来的明思宗(崇祯帝)。
熹宗好木工,即位之后不理朝政,魏忠贤等人擅权,朝政日益败坏。天启七年(1627年),落水生病的熹宗服用“仙药”身亡,享年二十三。葬于明十三陵之德陵。又称木工皇帝。
t01d6ac218b8daf5b4f
明思宗 朱由检,年号崇祯
思宗朱由检(1610-1644),光宗第五子,1627年即位,年号“崇祯”。即位后,诛杀魏忠贤,颇为勤政,勉力振作,无奈积重难反,各地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北方皇太极又不断骚扰入侵,又崇祯性多疑,刚愎自用。终于在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在景山自缢身亡。时年35岁。死前于兰色袍服上大书“勿伤百姓一人”。
朱由检死后庙号怀宗,后改思宗、毅宗。清朝上谥号守道敬俭宽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南明弘光帝上谥号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葬于十三陵思陵。
t01f49b67e3895051f8
历代皇帝列表
上古时代
三皇
盘古氏
天皇氏
地皇氏
人皇氏
有巢氏
燧人氏
伏羲氏
女娲氏
神农氏
五帝
黄帝姬轩辕
少昊己挚
玄帝姬颛顼
帝喾姬夋
帝挚姬挚
唐尧伊祁放勋
虞舜姚重华
夏朝
大禹姒文命
启
太康
仲康
相
少康
予
槐
芒
泄
不降
扃
廑
孔甲
皋
发
桀帝姒履癸
商朝
成汤子天乙
太丁
外丙
中壬
伊尹
太甲(太宗)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己
太戊(中宗)
中丁
外壬
河亶甲
祖乙
祖辛
沃甲
祖丁
南庚
阳甲
盘庚
小辛
小乙
武丁(高宗)
祖庚
祖甲
廪辛
康丁
武乙
文丁
帝乙
帝辛(纣帝)
周朝
西周
周文王姬昌
周武王姬发
周成王姬诵
周康王姬钊
周昭王姬瑕
周穆王姬满
周共王姬繄扈
周懿王姬囏
周孝王姬辟方
周夷王姬燮
周厉王姬胡
周宣王姬静
周幽王姬宫湦
周携王姬余臣
东周
周平王姬宜臼
周桓王姬林
周庄王姬佗
周厘王姬胡齐
周惠王姬阆
周王子姬颓
周襄王姬郑
周王子姬带
周顷王姬壬臣
周匡王姬班
周定王姬瑜
周简王姬夷
周灵王姬泄心
周景王姬贵
周悼王姬猛
周敬王姬匄
周王子姬朝
周元王姬仁
周贞定王姬介
周哀王姬去疾
周思王姬叔
周考王姬嵬
周威烈王姬午
周安王姬骄
周烈王姬喜
周显王姬扁
周慎靓王姬定
周赧王姬延
周惠王姬杰
秦朝
秦惠文王嬴驷
秦武王嬴荡
秦昭襄王嬴则
秦孝文王嬴柱
秦庄襄王嬴子楚
秦始皇嬴政
秦二世嬴胡亥
秦三世嬴子婴
汉朝皇帝列表
西汉
汉高祖刘邦
汉惠帝刘盈
汉前少帝刘恭
汉后少帝刘弘
汉高后吕雉
汉文帝刘恒
汉景帝刘启
汉武帝刘彻
汉昭帝刘弗陵
昌邑王刘贺
汉宣帝刘询(刘病已)
汉元帝刘奭(shì)
汉成帝刘骜
汉哀帝刘欣
汉平帝刘衎
孺子婴刘婴
新朝
新朝新始祖高皇帝王莽
玄汉
汉延宗更始帝刘玄
汉昌宗建世帝刘盆子
东汉
汉光武帝刘秀
汉明帝刘庄
汉章帝刘炟
汉和帝刘肇
汉殇帝刘隆
汉安帝刘祜
汉少帝刘懿
汉顺帝刘保
汉冲帝刘炳
汉质帝刘缵
汉桓帝刘志
汉灵帝刘宏
汉少帝刘辩
汉献帝刘协
三国
魏
魏武帝曹操
魏文帝曹丕
魏明帝曹睿
魏齐王曹芳(邵陵厉公)
高贵乡公曹髦
魏元帝曹奂
蜀【蜀汉】
汉昭烈帝刘备
汉孝怀帝刘禅
吴
武烈帝孙坚
长沙桓王孙策(孙坚子,孙权之兄)
吴大帝孙权
吴会稽王孙亮
吴景帝孙休
吴乌程侯孙皓
晋
西晋
晋宣帝司马懿
晋景帝司马师
晋文帝司马昭
武帝司马炎
惠帝司马衷
赵王司马伦
怀帝司马炽
愍帝司马邺
东晋
元帝司马睿
明帝司马绍
成帝司马衍
康帝司马岳
穆帝司马聃
哀帝司马丕
海西公司马奕
简文帝司马昱
孝武帝司马曜
安帝司马德宗
恭帝司马德文
十九国
成汉
*(成)景帝李特
*(成)秦文王李流
(成)武帝李雄
(成)哀帝李班
(成)幽公李期
(汉)昭文帝李寿
(汉)末主李势
汉赵
(汉)光文帝刘渊
(汉)梁王刘和
(汉)昭武帝刘聪
(汉)隐帝刘粲
(赵)秦王刘曜
后赵
明帝石勒
文帝石弘
武帝石虎
正帝石世
成帝石遵
仁武帝石鉴
兴武帝石祗
冉魏
武悼天王冉闵
惠帝冉智
前凉
*武穆王张轨
昭王张实
成王张茂
文王张骏
桓王张重华
哀王张耀灵
威王张祚
冲王张玄靓
悼王张天锡
凉王张大豫
后凉
*景昭帝吕婆楼
懿武帝吕光
隐王吕绍
灵帝吕纂
后主吕隆
西凉
武昭王李暠
后主李歆
末主李恂
南凉
武王秃发乌孤
康王秃发利鹿孤
景王秃发傉檀
北凉
文王段业
武宣王沮渠蒙逊
哀王沮渠牧犍
高昌王沮渠无讳
河西王沮渠安周
前燕
*武宣帝慕容廆
文明帝慕容皝
景昭帝慕容俊
幽帝慕容暐
后燕
成武帝慕容垂
惠愍帝慕容宝
开封公慕容详
赵王慕容麟
昭武帝慕容盛
昭文帝慕容熙
西燕
归帝慕容泓
威帝慕容冲
昌平王段随
中帝慕容觊
文帝慕容瑶
代帝慕容忠
末帝慕容永
北燕
惠懿帝高云
文成帝冯跋
昭成帝冯弘
南燕
献武帝慕容德
末主慕容超
胡夏
*桓帝刘卫辰
武烈帝赫连勃勃
德武帝赫连昌
平武帝赫连定
前秦
惠武帝苻洪
高祖苻健
厉王苻生
世祖苻坚
哀平帝苻丕
太宗苻登
后主苻崇
后秦
武昭帝姚苌
文桓帝姚兴
末主姚泓
西秦
宣烈王乞伏国仁
武元王乞伏乾归
文昭王乞伏炽盘
厉武王乞伏慕末
代国
太祖拓跋猗卢
太宗拓跋普根
世祖拓跋始生
平文帝拓跋郁律
惠帝拓跋贺傉
炀帝拓跋纥那
烈帝拓跋翳槐
昭成帝拓跋什翼犍
西蜀
蜀王谯纵
南北朝皇帝列表
南朝
宋
武帝刘裕
少帝刘义符
文帝刘义隆
元帝刘劭
孝武帝刘骏
前废帝刘子业
明帝刘彧
后废帝刘昱
顺帝刘准
齐
高帝萧道成
武帝萧赜
郁林王萧昭业
海陵王萧昭文
明帝萧鸾
东昏侯萧宝卷
和帝萧宝融
梁
武帝萧衍
临贺王萧正德
简文帝萧纲
豫章王萧栋
武陵王萧纪
元帝萧绎
闵帝萧渊明
敬帝萧方智
后梁
宣帝萧詧
明帝萧岿
靖帝萧琮
陈
武帝陈霸先
文帝陈蒨
废帝陈伯宗
宣帝陈顼
炀帝陈叔宝
北朝
北魏
道武帝拓跋珪
明元帝拓跋嗣
太武帝拓跋焘
南安王拓跋余
文成帝拓跋浚
献文帝拓跋弘
孝文帝元宏
宣武帝元恪
孝明帝元诩
幼主元钊
孝庄帝元子攸
长广王元晔
节闵帝元恭
安定王元朗
孝武帝元脩
东魏
孝静帝元善见
西魏
文帝元宝炬
废帝元钦
恭帝拓跋廓
北齐
*神武帝高欢
*文襄帝高澄
文宣帝高洋
废帝高殷
孝昭帝高演
武成帝高湛
后主高纬
安德王高延宗
幼主高恒
范阳王高绍义
北周
*文帝宇文泰
孝闵帝宇文觉
明帝宇文毓
武帝宇文邕
宣帝宇文赟
静帝宇文衍
隋朝皇帝列表
隋文帝杨坚
隋炀帝杨广
隋恭帝杨侑
隋秦王杨浩
隋越王杨侗
唐朝皇帝
唐高祖李渊
唐太宗李世民
唐高宗李治
唐中宗李显
唐睿宗李旦
南周(武周)
南周则天大圣皇帝武曌【武则天】
唐朝复辟
唐中宗李显
唐殇帝李重茂
唐睿宗李旦
唐玄宗李隆基
唐肃宗李亨
唐代宗李豫
唐德宗李适
唐顺宗李诵
唐宪宗李纯
唐穆宗李恒
唐敬宗李湛
唐文宗李昂
唐武宗李炎
唐宣宗李忱
唐懿宗李漼
唐僖宗李儇
唐昭宗李晔
唐哀帝李柷[chù]
渤海国
渤海高王大祚荣
渤海武王大武艺
渤海文王大钦茂
渤海前废王大元义
渤海成王大华兴
渤海康王大嵩璘
渤海定王大元瑜
渤海僖王大言义
渤海简王大明忠
渤海宣王大仁秀
渤海宁王大彝震
渤海雍王大虔晃
渤海厉王大玄锡
渤海赧王大玮瑎
渤海后废王大諲撰
五代十国
五代
后梁
太祖朱温
郢王朱友珪
末帝朱瑱(朱友贞)
后唐
*太祖李克用
庄宗李存勖
明宗李亶
闵帝李从厚
末帝李从珂
后晋
高祖石敬瑭
出帝石重贵
后汉(包括北汉)
高祖刘暠
隐皇帝刘承佑
湘阴公刘赟
世祖刘旻
睿宗刘钧
少主刘继恩
英武帝刘继元
后周
太祖郭威
世宗柴荣(郭威义子,实为郭威妻子柴皇后的侄子,过继之后改名“郭荣”,所以有些史书中也写作“郭荣”)
恭帝柴宗训(有些史书中也写作“郭宗训”)
十一国
吴越
太祖钱鏐
世宗钱元瓘
成宗钱弘佐
忠逊王钱弘倧
忠懿王钱弘俶
闽国
太祖王审知
嗣王王延翰
惠宗王延钧
康宗王昶
景宗王曦
殷帝王延政
荆南(南平)
武信王高季兴
文献王高从诲
贞懿王高宝融
荆南侍中高保勖
荆南侍中高继冲
南楚
武穆王马殷
衡阳王马希声
文昭王马希范
前废王马希广
恭孝王马希萼
后废王马希崇
南吴
太祖杨行密
烈宗杨渥
高祖杨渭
让帝杨溥
岐国
忠敬王李茂贞
桀燕(杰燕)
桀王刘仁恭
燕王刘守光
南唐
烈祖李升
元宗李璟
后主李煜
南汉
*烈宗刘隐
高祖刘岩
殇帝刘玢
中宗刘晟
后主刘鋹
前蜀
高祖王建
后主王衍(王宗衍)
后蜀
高祖孟知祥
后主孟昶
辽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世宗耶律阮
辽穆宗耶律璟
辽景宗耶律贤
辽圣宗耶律隆绪
辽兴宗耶律宗真
辽道宗耶律洪基
天祚帝耶律延禧
西辽
辽德宗耶律大石
感天后萧塔不烟
辽仁宗耶律夷列
承天后耶律普速完
辽末帝耶律直鲁古
辽恭帝耶律屈出律
宋朝皇帝
北宋
宋太祖赵匡胤
宋太宗赵炅(赵光义、赵匡义)
宋真宗赵恒
宋仁宗赵祯
宋英宗赵曙
宋神宗赵顼
宋哲宗赵煦
宋徽宗赵佶
宋钦宗赵桓
南宋
宋高宗赵构
元懿太子赵旉
宋孝宗赵眘(赵伯琮,赵瑗)
宋光宗赵淳
宋宁宗赵扩
宋理宗赵昀
宋度宗赵禥
宋恭帝赵?(赵显)
宋端宗赵昰
宋帝昺赵昺
西夏
*太祖李继迁
*太宗李德明
景宗李元昊
毅宗李谅祚
惠宗李秉常
崇宗李乾顺
仁宗李仁孝
桓宗李纯佑
襄宗李安全
神宗李遵顼
献宗李德旺
末帝李睍
金
金太祖完颜旻(完颜阿骨打)
金太宗完颜晟
金熙宗完颜亶
海陵王完颜亮
金世宗完颜雍
金章宗完颜璟
卫绍王完颜永济
金宣宗完颜珣
金哀宗宛颜守绪
金末帝完颜承麟
元朝皇帝(孛儿只斤氏)
元太祖(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
元睿宗(监国)孛儿只斤拖雷
元太宗孛儿只斤窝阔台
马乃真后(称制)
元定宗孛儿只斤贵由
海迷失后(称制)
元宪宗孛儿只斤蒙哥
元世祖(薛禅汗)孛儿只斤忽必烈
元成宗(完泽笃汗)孛儿只斤铁穆耳
元武宗(曲律汗)孛儿只斤海山
元仁宗(普颜笃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
元英宗(格坚汗)孛儿只斤硕德八剌
泰定帝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
天顺帝孛儿只斤阿速吉八
元文宗(札牙笃汗)孛儿只斤图帖睦尔
元明宗孛儿只斤和世剌
元宁宗孛儿只斤懿璘质班
元惠宗(乌哈图汗)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
元昭宗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
元益宗孛儿只斤脱古思帖木儿
明朝皇帝
明太祖朱元璋
明惠帝朱允炆
明成祖朱棣(庙号初为明太宗)
明仁宗朱高炽
明宣宗朱瞻基
明英宗朱祁镇
明代宗朱祁钰
明宪宗朱见深
明孝宗朱佑樘
明武宗朱厚燳
明世宗朱厚熜
明穆宗朱载垕
明神宗朱翊钧
明光宗朱常洛
明熹宗朱由校
明思宗朱由检
顺
李自成,年号永昌
大西
张献忠,年号大顺
南明
安宗朱由崧,年号弘光
绍宗朱聿键,年号隆武
昭宗朱由榔,年号永历
清朝皇帝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顺治)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雍正)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嘉庆)
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道光)
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咸丰)
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同治)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光绪)
清废帝爱新觉罗·溥仪(宣统)
太平天国
天王洪秀全
幼天王洪天贵福(原名:洪天贵)
中华民国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大总统袁世凯
中华帝国
中华帝国皇帝袁世凯,年号洪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