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5 月 16 日出版的第 10 期《求是》 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 国家主席、 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用好红色资源, 传承好红色基因, 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 文章指出, 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既注重知识灌输, 又加强情感培育, 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 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一寸山河一寸血, 一抔热土一抔魂。 回想过去的烽火岁月 , 无数革命先辈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 我们要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继续前行, 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抓好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 要鲜明“思政课” 主题, 引领固本培元“跟党走” 。 开展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 要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充分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接受特点, 立足实际, 切实让红色教育走实走深、 见力见效。 要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为契机, 广泛在学校教育主阵地和课堂教学主渠道, 把学好红色教育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题, 把党史学习教育贯穿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全过程, 推动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 “齐头并进” , 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 教师与学生“同心同德” “同向同行” 。 要创新形式, 丰富载体, 以通俗易懂、 喜闻乐见的形式, 既讲哲理深度,也带情感热度, 切实做到以理感人、 以情感人。 要广泛开展以爱党、爱国为主要内容的寻访红色印迹、 读书征文、 文化育人、 实践养成等活动, 引导广大青少年把党的故事学起来、 唱起来、 讲起来、 做起来,立志听党话、 永远跟党走。
抓好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 要鲜明“时代性” 主旨, 使之春风化雨“润心田” 。 开展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 要鲜明时代特色, 既要重温过去, 又要立足当下, 更要放眼未来。 注重“结合当下讲当时” ,以生动形象的人和事作为切入点, 深入浅出, 由表及里, 讲清来龙去脉, 以此拉近青少年和党史的距离, 使之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需要一代代接班人薪火相传、 接续奋斗。让青少年接受红色教育, 不妨从他们“同龄人” 的故事入手, 以“心意相通” 的事迹直抵人心, 以“心心相惜” 的精神触动人心, 见微知著、 以小见大, 激发青少年见贤思齐的动力, 拥抱新时代, 奋进新时代。 要帮助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坚定理想信念、 筑牢思想根基、 砥砺人生品德, 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抓好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 要鲜明“历史观” 主线, 探寻历史规律“悟真理” 。 开展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 要强化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观念, 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培养青少年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要让青少年在成长实践中了解革命先辈英勇事迹, 浸润爱国奉献精神。 要积极引导青少年准确把握历史的主题和主线、 主流和本质,切实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 , 透过现象看本质。 要帮助青少年树立大历史观, 善于从历史长河、 时代大潮和全球风云中探究历史规律、分析演变机理, 从党的非凡历程中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 实践力量, 在思辨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理论、 制度、 文化自信,勤学修德、 明理增信、 明辨笃行, 始终保持青春朝气、 年少锐气, 自觉承担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责任, 成长为可堪重用的国之栋梁、 社会精英。
篇二
近日, 《求是》 杂志刊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 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 文章强调, 要将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 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 讲好党的故事、革命故事、 根据地故事、 英雄和烈士的故事, 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人无精神则不立, 国无精神则不强。 党史学习教育要将红色资源作为活的“教科书” , 讲好红色故事, 将红色基因渗入血液、 浸入心扉, 让当代青年干部接受精神洗礼, 汲取精神能量, 将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探寻红色景点, 读懂“敢教日月换新天” 的革命故事, 汲取战斗伟力。 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依旧朝气蓬勃, 饱受磨难而生生不息, 靠的是革命加拼命的斗争精神。 共产党人的斗争精神蕴藏在红色景点的一山一水里, 蕴藏在历史遗址的一砖一瓦里。 走进安徽六安金寨, 追忆“红色往事” , 马发贤、 马永昌等人率领人民武装反抗压迫和剥削,建立金寨乡苏维埃政府, 筑起红色碉堡;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以“狭路相逢勇者胜” 的胆气“杀出一条血路” 。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 我们永远无法忘记革命烈士的牺牲精神, 更要讲好革命故事, 汲取英雄人物斗争精神。 青年干部从红色故事中汲取斗争精神, 做干事创业的“磨刀石” , 用榜样的精神力量治疗“软骨病” ,强化守土有责、 守土负责、 守土尽责的斗争意识, 迅速成长为新时代的战士。
瞻仰红色文物, 读懂“一枝一叶总关情” 的为民故事, 厚植公仆意识。 江山就是人民, 人民就是江山, 红色“小物件” 彰显了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赤子心” 。 红色文物是百年党史的“亲历者” 与“见证者” , 向我们讲述着党与人民风雨同舟、 血脉相连和生死与共的历史故事。 充满温度的“半条被子” , 诉说军民一家亲的鱼水情深;降温解暑的“四口水缸” 彰显着党和人民血肉相连的深情厚谊, 锈迹斑斑中的“淮海小车” 印证了民心所向。 百代兴盛依清正, 千秋基业仗民心。 将红色文物的“无声讲述” 变为“有声财富” , 讲好共产党人的为民故事, 赓续人民情怀。 从“扶贫之花” 黄文秀到“当代愚公”毛相林, 从“与死神角逐” 的张西京到“燃灯校长” 张桂梅, 共产党人以百姓心为己心, 以人民事业为己任, 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 在新时代的蓝图上书写为民答卷。
学习红色人物, 读懂“行己勤劝须自省” 的廉政故事, 传承优良作风。 公款姓公, 一分一毫都不能乱花; 公权为民, 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 以红色人物为榜样, 讲好百年党史中的廉政故事, 引导青年干部明纪以自守, 怀德以自重, 做“明白人” “老实人。 毛泽东的“四不主义” 沉淀铁骨铮铮的家风, 焦裕禄的《干部“十不准” 》 彰显艰苦奋斗的作风, 牛玉儒对亲人的“无情拒绝”弘扬公私分明的正气……讲好廉政故事, 让红色人物的优良作风滋养青年干部向阳而生。 清风凉自林谷出, 廉洁源从自律来。 青年干部要学习红色人物的清廉正气,保持优良作风, 强化自省自律, 用好“显微镜” 观心察行, 用好“放大镜” 谨言慎行, 用好“望远镜” 审慎行事, 在全社会营造风清气正的氛围。
篇三
5 月 16 日出版的第 10 期《求是》 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 国家主席、 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用好红色资源, 传承好红色基因, 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 文章指出, 我们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 我们永远怀念他们、 牢记他们, 传承好他们的红色基因。
党员干部要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深刻认识到, 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 只有永葆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 才能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 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在用好红色资源中汲取精神养分, 展开初心使命“画轴” 。 革命博物馆、 纪念馆、 党史馆、 烈士陵园等是宝贵的红色资源。 这些革命纪念场所, 是党和国家的红色基因库, 是红色故事的鲜活载体, 是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 了解历史, 才能看得远。 党员干部要通过参观和瞻仰这些红色资源, 汲取充足的精神养分, 自觉思考并主动答好“我是谁、 为了谁、 依靠谁” 的问题, 进一步筑牢信仰之基, 补足精神之钙, 把稳思想之舵。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 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在任何时候, 我们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以共产党人永远不变的初心使命展开“画轴” , 在干事创业中善作善成、 一往无前。
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凝聚磅礴力量, 紧握理想信念“画笔” 。 回首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就是一部惊天地、 泣鬼神的奋斗史。 我们要从宝贵的红色资源中, 从党的辉煌成就、 艰辛历程、 历史经验、 优良传统里, 搞清楚我们党从哪里来、 走过哪些路、 要到哪里去的问题, 想明白我们党从 50 多人发展到 9100 多万名党员的成功密钥, 分析准百年党史中理想信念的精神图谱, 领悟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道理, 从而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凝聚坚定向前、 务求必胜的磅礴力量。 要始终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 踏稳务实之路、 深扎为民之根、 笃行清廉之道, 紧握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画笔” , 在实心干事、 科学作为中练就共产党人的钢筋铁骨。
在守卫红色江山中勇于劈波斩浪, 描绘民族复兴“画卷” 。 新中国的红色江山, 是无数革命先烈前赴后继、 舍生忘死, 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 一寸山河一寸血, 一抔热土一抔魂。 党员干部必须守卫好、发展好这来之不易的红色江山, 世世代代传下去。 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 增强“四个意识” 、 坚定“四个自信” 、 做到“两个维护” , 从红色基因中挖掘精神动能, 汲取智慧力量, 化作破解发展难题、 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的勇气; 要从红色基因中汲取思想道德营养,化作忠诚、 实干、 担当的雄厚底气。 要自觉接过革命先辈的“接力棒”,将红色基因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扬帆起航, 劈波斩浪, 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新征程, 描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美画卷。让红色资源“说话”
近日, 《求实》 杂志刊发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 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 文章强调, 要把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 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 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当前, 全国各地党史学习教育正如火如荼开展, 在历史长河中积淀出的丰富红色资源, 成为党史学习教育中最生动最鲜活的教材。 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 汲取奋斗精神, 厚植为民情怀, 让红色资源“说话” , 为增进民生福祉、 服务发展大局注入红色力量。串联红色资源, 打造红色矩阵, 让红色景点说出“风雨不动安如山” 的理想信念。 中国共产党在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中, 无论是“改天换地” 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还是“翻天覆地” 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都留下了弥足珍贵的革命遗址遗迹。各级党委政府当把党史学习教育同红色旅游开发有效结合, 充分发挥辖区内革命遗址遗迹、 纪念场馆等红色资源优势, 将红色革命地连点成线、 串珠成链, 精心设计推出一批学习教育和精品红色旅游矩阵,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就近就便开展实地调研, 通过红色景点“述往事,思来者” , 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流和前进方向, 深扎信仰根基, 坚定理想信念, 让红色印记再“亮” 起来。
打造红色课堂, 重温红色历史, 让红色人物说出“我以我血荐轩辕” 的奋斗精神。 “一寸山河一寸血, 一抔热土一抔魂。 ” 义无反顾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 烈火焚身纹丝不动的邱少云、 惊天一跃堵枪眼的英雄黄继光、 用心血与石油交融的王进喜……英雄虽已牺牲, 但他们迎难而上、 艰苦奋斗的精神将影响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广大党员干部当在红色课堂中追忆峥嵘历史, 感知和学习伟大精神, 传承英雄烈士们的红色精神, 继承前人“红色基因” , 紧扣“两个一百年” 伟大目标, 结合自身工作职责, 与时代同心, 把非凡的英雄精神体现在平凡工作岗位上, 让红色人物再“活” 起来。
发扬红色传统, 赓续红色血脉, 让红色故事说出“俯首甘为孺子牛” 的为民情怀。 “人无精神则不立, 国无精神则不强。 ” 在新时代,生动鲜活讲好富含革命精神的红色故事, 更能激发广大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活力。 广大党员干部当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 从党史学习教育中的“小故事” 中传承红色基因, 发扬红色传统, 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 把“以人民为中心” 的红色精神融入血脉化作实际行动, 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细落小落地见效, 切实为群众办实事、 办好事、 办身边事,让红色故事再“火” 起来。
篇四
5 月 16 日出版的第 10 期《求是》 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用好红色资源, 传承好红色基因, 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强调, 要用好红色资源、 传承好红色基因。 我们在工作中不但要坚持以党建促发展为主线, 更要提高政治站位, 强化责任担当, 为推进组织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激活” 红色基因, 注重“党建+” 建设, 让党性底色“亮” 起来。 把党建要求写入制度, 制定落实“两个责任” 、 实施“党建+”工作等规章制度, 不断健全党建工作规制体系。 紧密结合行业特点,系统谋划部署“党建+业务” 融合工作, 强调把抓党建作为业务的基础, 坚决破除“业务发展一俊遮百丑” 的观念, 强化履职评价, 按年分层级组织开展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 督促各级党组织书记有效履行抓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 实行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都要考核, 明确党建考核差的单位或个人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 并将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 把党建工作的“软任务” 变成“硬指标” 。
“活用” 红色资源, 完善党史“活教材” , 让工作果实“富” 起来。 总结回顾近年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工作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实践,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增强“四个意识” , 坚定“四个自信” , 做到“两个维护” , 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工作, 实现党史学习教育工作与单位发展的深度融合、 互促共进。 通过运用党史“活教材” , 强化制度建设, 夯实基层基础。 加强基层党建工作阵地建设, 合理优化党支部设置和党员配置, 实现党的基层组织和网点党员全覆盖; 深入开展“机关联乡村” 活动、 不断提升“四联四促” 规范化水平, 推动党组织引领向基层延伸、 向纵深发展。“继承” 红色精神, 汲取党魂“信仰力” , 让组织文化“红” 起来。 通过加强党的建设, 充分发挥红色精神,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 回归本源、 专注主业、 下沉重心, 将我们党的“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 “抗日精神” 等精神文化植入组织的绩效文化, 走出舒适区, 提高团队的活力和内生动力, 让组织文化“红” 起来。 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在创新体制机制中的主导作用, 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新趋势。 在党的领导下稳步推进, 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在指导组织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坚持以加快有效发展为中心, 以落实提质增效为导向,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而努力奋斗。
“有一种精神, 历久弥新; 有一种基因, 代代相传。 ” 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用好红色资源、 传承好红色基因, 让“红色养分” 继续灌溉着祖国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