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师专业自 主发展的研究已成为当今教育理论界和教育实践者的热门话题。 教师专业自 主发展, 是未来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趋向。 所谓教师专业自 主发展, 是指教师具有较强的自 我发展意识和动力, 自 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 通过不断地学习 、实践、 反思、 探索, 使自 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 并不断向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本文试从校本行动研究的角度来探究教师的自 主发展, 重点探索其发展的途径、 策略。
【关键词】 教师专业自主发展 策略 农村小学
一、 研 究 的 背 景
1、 学校背景
我校是一所农村校学, 有在岗教师 50 人, 其中女教师 38 人, 占全校教师的 76%,小学高级教师 13 人, 学校教师平均年龄 39 岁, 非科班出身的教师占全校教师 50%。 不难看出, 我校教师队伍存在以下特点: (1) 教师年龄结构老化, 女教师比例大, 且相当一部分教师对自己的专业要求不高,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减弱。 (2) 中级职称的教师比例大, 教师个人发展空间相对缩小, 部分教师因此产生职业倦怠感。 这样, 教师队伍的素质低下和素质教育的高要求之间矛盾越来越突出。
我校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 教育教学方法比较落后, 教育创新能力不足, 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严重缺乏; 现代技术教育技能较差; 研究意识淡薄, 研究能力低下, 再加之这部分教师自我发展意识又不强, 导致我校教师专业发展整体滞后。 更令人焦虑的是, 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专业发展是一件苦差事, 既需经费, 又需精力, 压根儿就不愿意参加相关的学习研究活动, 就是有一部分教师参加了继教培训和校本研究, 那也是处于一种被动状态。 然而, 教育的关键在教师, 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一支业精技高的教师队伍。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和多媒体技术、 网络技术在基础教育领域应用, 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 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已成燃眉之急。
2、 教育背景
课程改革给教育界带来的最大挑战莫过于对“教师专业化” 的挑战。 “课程即教师” , 课程改革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 这就必然要求教师在教育思想、 教育观念、教育方法、 教育手段上不断更新,在知识结构、 能力结构上不断完善, 在思想素质、 业务素质、 身心素质上不断提高。 因而无论对于有着怎样素质现状的教师, 都毫无例外地提出了终身学习的要求, 每一位教师都要面临着一个重新学习、 全面提高和自主发展的任务, 即面临着一个自主发展和适应转变的严峻课题。
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对农村教师带来了冲击, 他们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思想开始撼动并瓦解, 逐渐意识到教师需要不断谋求专业发展, 才能直面生命的成长。 但这种意识还不够强, 况且从意识到行动还有个过程, 需要良好的学校环境的熏染, 需要课程改革的实践来推动, 需要激励的评价机制做保障; 让教师们从被动发展到主动发展更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只有教师具有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 才能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有意识地不断寻找机会, 参与实践活动, 才能成为“自我引导者” , 理智地筹划未来的自我, 控制今日的行为, 促使自己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3、 教师发展的必然取向。
以往的教师发展更多的是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考虑的事情, 管理部门通过制定政策、 组织培训、 组织比赛等活动来提高教师, 教师只是教育政策和学校计划的接受者、执行者、 被培训者。 这固然对教师是有促进作用的, 但是它的实际效果可能是值得反思的, 其负面的影响就是造成教师的被动性、 统一性。 教师素质的提高应当要有多种外在客观条件的保证, 这是不言而喻的, 但相对而言, 有效的教师发展应该是自主的和能动的, 教师个体自身的努力、 有无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更是主要和首要的条件。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 相同情况的教师在基本相同条件下, 素质上所出现的巨大差异便证明了这一点。 因此, 有效地激起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 自觉地促进自身的自主发展, 才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根本所在。 只有当专业发展成为一种自我需要, 才会产生强大的内驱力, 也才能使教师的提高进入良性的循环, 走向不断自我提高、 自主发展的理想境界, 教师队伍建设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4、 农村教师成长的选择。
由于受地域性限制, 农村小学的信息闭塞, 导致教师的信息摄入量相对较少, 如果不综合利用学校资源, 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 那么城乡学校师资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而且, 如果一味地依赖校外资源, 到城区及其他地方去参加培训, 又会使培训的成本大大增加, 因此, 我们力图通过多种适应农村教师成长的策略引领教师专业自主发展。
二、 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
在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中, 许多学者认为反思、 实践和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 桑达拉(Sandra Hollingsworth) 认为专业发展最核心的应该是“因为成长和学习而发生的变化” 方面。 在发现短期的专业发展活动不会引起教师行为的长期改变的情况下, 人们把研究的重点转移到了变化的过程上。 人们不再把变化看作是已经发生的事情,而是把它看成是一个有学习参与的复杂的过程。 在这样的观点中, 教师不再是培训和教育被动的接受者, 而是积极参与专业发展计划和实践调查, 并参与反思和合作的学习者。教师专业发展上的这个转变使得重点渐渐放在了教师持续的终身专业学习上面。 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教师通过反思和实践的发展来达到成功, 变化是成长或学习以及教师在一个学习团体中是学习者。
我国台湾学者王秋绒根据社会化理论的分析模式, 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专业社会化的历程。 这一历程可分为三个大的阶段: 师范生的专业社会化阶段; 实习教师的专业社会化阶段; 合格教师的社会化阶段。 另有学者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分为适应期——角色与教学技术的反思、 发展期——知识体系与教学效能感的反思、 成熟期——专业品质与教育理想的反思和持续发展期——终身学习的反思等四个阶段。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和发展阶段我们可以看出, 反思和各种能力的提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 已有研究表明教师效能感与教师的教学改革意愿、 教师的紧张水平以及职业意愿是相关的。 教师效能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态度、 期望价值、 自我效能和情绪情感活动, 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业成就。 而终身学习的思想表明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 教师的专业生涯与终身学习是相辅相成的。
通过对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的分析比较, 有学者发现这些理论有许多共同之处:
①承认各个阶段都有发展的个别差异;
②把教师在环境压力下所产生的需求看成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
③充分注意到教师在各个发展阶段所具有的特性和兴趣;
④把着眼点集中在教师随时间的改变而带来的种种变化上;
⑤多数理论对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变化的描述侧重于教师实际上已经发生的变化;
⑥多数理论把教师职前的教育和在职的专业发展联系起来, 把两者看成一个完整的、 持续的专业发展历程;
⑦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在于使教师不断地适应变化着的教学环境, 不断地增长专业能力, 从而胜任其角色, 进而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
专家们的研究给了我们强有力的理论指导, 我们认识到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是教师成长、 成熟的终身历程。 教师专业化的条件是专业自身成熟度和专业的社会吸引力。 仅强调教师自身素质的发展或仅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都不可能真正的实现教师专业化。 只有这两方面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 才能为教师专业化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专业知识的扩展、 专业能力的提高是教师专业化的核心内容, 科学、 先进的专业思想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理论基础, 而专业动机是推动教师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的内部动力, 它直接影响一个人对事业、 对工作的态度和热忱。
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能力, 使教师不断地适应变化着的教学环境, 自主实现专业发展呢? 我们试图在已有的理论指导下, 通过具体的行动研究, 如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搭建更多的教师展现自我的平台、 重视教师成功感受等方式不断地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最终收到“习惯成自然” 的功效, 使老师们把学习当作是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 从而使教师主动愉快地完成自己成长、 成熟的终身历程, 这样构建学习型校园就指日可待了。 因而在学习国内外经验的基础, 我们学校提出了《促进农村小学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策略研究》 ,与以往的研究相比更重视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强调面向农村小学, 侧重“教师自主发展” , 提倡教师个性化专业成长。
三、 研 究 的 设 计
(一) 概念界定
教师自主发展, 是指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和动力, 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 激励自主发展, 通过自我反思、 自我专业结构剖析、 自我专业发展设计与计划的拟订、 自我专业发展计划实施和自我专业发展方向调控等实现自主发展的目的。我们把教师自主发展的内涵简要概括为“四自” 。
①自找压力。 必须引导变被动为主动, 学会自找压力。
②自定目标。 注重引导教师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目标, 让教师在阶段目标的实现与新目标制订的辩证过程中求得发展。
③自我塑造。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 引导教师自我塑造。
④自我评价。 从评价的主体看, 自评更注重对行为结果的主观体验和价值判断, 因而有利于发挥主观能动性。 从发展的角度考虑, 自评还能提高教师的元认知能力, 更有利于教师的发展。
(二) 目标设定
探索和形成一个比较系统、 有效地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的途径、 策略, 运用教育科研的影响力和解释力, 引领和指导教师在认识自我、 发展自我、 超越自我过程中, 实现自主发展。 引领成长起一批个性鲜明、 底蕴深厚、 自主意识强烈的品牌教师, 带动教师专业素质的整体提升, 从而为教育质量的可持续提高提供有效保证。
(三) 研究内容
研究在新的社会环境、 工作环境条件下, 教师如何认识自我、 认识环境、 调节自我、适应环境的策略; 研究自主发展型教师如何自主发展的策略; 研究教师如何实现自我超越, 切实提高专业自主发展能力的途径等。 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强调面向农村小学,侧重“教师自主发展” , 提倡教师个性化专业成长。
(四) 理论基础
1、 教师素质优先发展理论
以斯皮克(G.Spark) 为代表提出的教师素质优先发展理论。 这一理论提出要建立一种“以学校教师为主导, 根据学校教师的现实需要而设计的多范畴发展管理模式” 。
2、 开放教育理论
开放教育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培训内容的开放, 引导教师自主选择培训学习的内容,选择他们喜欢的, 选择他们最需要的; 二是培训形式的开放。 既可以开展与校内教师的相互交流, 也可以开展校外教师的相互交流。 学校既可以通过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教育科研提高教师素质。
3、 个性化学习理论
每位教师不同特点, 需求的多元化决定了教师培训的多样性。 不同年龄教师、 不同学科教师、 不同层次教师间个体的差异, 要求我们按照实际情况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可供选择的多种培训形式。
4、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和我们的日常观察都发现, 中小学教师很难将学术界开发的教育学理论运用到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 这就要求, 我们学校通过这一课题研究, 真正地把全体教师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让他们真正学以致用。
四、 研究过程
(一) 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 我们运用了文献研究法、 问卷调查法、 案例研究法、 案例分析的方法、 分析归纳法、 行动研究法。
(二) 研究经过:
课题组成员在基于教师自主发展的农村小学校本培训策略研究中, 调查分析现状,边摸索边实践, 开展了很多针对农村教师自主发展的校本培训活动, 探索出了一系列较为有效的适合农村学校教师自主发展校本培训的策略, 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课题准备
主要工作是: 成立课题组, 制定研究方案, 邀请市教科所领导、 专家来校指导课题开题, 完成课题方案的开题论证。 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学习。
第二阶段: 调查研究及理论探讨
主要工作是:
1. 文献查阅, 了解当前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与经验。 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教育名著、 名篇、 名言阅读活动, 学习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观点, 提升教师的思想认识水平。
2. 聘请有关专家进行咨询指导, 学术讲座。
3. 组织教师代表座谈和问卷, 了解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分析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和滞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搜集教师关于专业发展的看法和要求。
4. 确定研究的具体对象。
第三阶段: 行动研究
主要工作是:
(一) 观念先行: 树立教师自主发展的理念
(二) 行动支持: 建立教师学习发展共同体
(三) 环境创设: 打造教师自主发展的平台
(四) 行动研究: 探寻教师自主发展的心灵轨迹和有效途径。
第四阶段: 课题总结
主要工作是整理资料, 提炼研究成果, 撰写研究报告、 案例报告和相关论文。
五、 研 究 的 实 施
(一) 教师自主发展影响因素的调研
1、 外因
①教育政策对教师自主发展的影响。 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从为教师的自主发展提供的良好的政策环境, 创造了比较理想的发展条件。 广大教师投入到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后, 其教学观念、 教学方法、 教学方式、 评价手段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了巨大的改变。
②学校组织文化对教师自主发展的影响。 学校组织的物质文化影响到班级的规模、座位模式, 其中的设备、图书、 技术手段等因素, 都使教师组织教学的方式、 教与学过程的交流方式、 师生之间交往, 构成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
③校长、 教研组对教师自主发展的影响。 校长对教师自主发展的帮助表现在很多方面, 比如, 校长对教师的发展性评价、 校长给予教师自主发展中需要的满足, 校长对教师成败或困难的解决, 校长给予教师内行的教学法方面的帮助等。 教研组教师的情绪会影响、 感染他人, 会成为影响教学的第一因素。
④社会和家庭因素对教师自主发展的影响。 目前的社会环境, 是建国以来教师成长的最好时期, 为教师的自主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社会背景。 家庭的影响在人的一生来说是最为重要的, 当职业生活获得家庭的支持, 职业活动的轻松感与创造性才会表现出来。
2、 内因
①教师工作的需要、 教师的工作热情, 相当重要的一部分是来自教育工作本身。 其活动需要、 成就需要、 责任需要、 评价需要、 尊重需要和提高与发展的需要都来影响着教师的自主发展。 教师的专业活动可以充分表现自己的智力、 知识、 聪明、 才智和能力、还可以展示其品德。 教学改革是最能调动教师成就需要的一项业务性活动。 在教师当中,总是有一些教师对工作充满热情, 在教学研究中体验到无穷乐趣, 尤其是参与课题实验的教师, 在征服一个个困难中品尝成功, 在不断积累经验中迅速成长起来。
②教师的自身条件。 如遗传因素、 工作技能、 学习经验等, 还有一部分是个人的社会化问题, 其中, 个人的自我洞察能力最为重要。 有的教师, 自身素质高, 接受能力强,通常能轻易掌握新的教学方法, 并能创造性地运用到教学中去; 有的自身条件虽好, 可个人主义强, 随意性大, 发展的空间大却进步不快; 有的因性格过于内向, 主动参与活动少, 严重制约其发展。
(二) 教师自主发展有效途径的寻求
教师是课程改革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 艾利奥特说: “没有教师的发展, 就没有课程的发展” 。 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质量的提高, “成在教师, 赢在管理” 。 我校注重以人为本, “四管齐下” , 促教师专业自主发展。
1、 抓住教学反思, 促进教师发展
我们以反思性教学为突破口, 提出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做到四思: 即课前反思、 课中反思、 课后反思、 集体反思。
(1 ) 课前反思。 课前反思首先体现在对教材的选择开发和有效利用上。 以教材为载体有效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提高课程的实施效率,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 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切入点。 每学期开学伊始, 我校主抓教学的副校长亲自带领全体教师研究新课程中国家规定的各学科课程标准、 分析各学科教材特点, 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补充拓展各学科教学内容; 组织各学科教研组长集体学习新课标, 研究剖析新教材, 统筹设计各学科需开发的内容专题,确保各学科课堂教学实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课前反思还体现在教研组、 年级组的集体思考备课上, 我们提出 “个人备课-集体备课-试讲-研讨交流-个人再次备课-进行试教-完善教学设计-观摩教学” 的备课研究模式。 学科教研组改变以往就一课备一课、 开发一课的做法, 以课标为依据,从整册教材和每个单元出发, 对每篇课文进行综合思考、 综合研究, 把每一节课都放在单元系统、 本册教材系统,乃至整个小学教材系统去理解、 去把握、 去定位, 做到了站在课程的高度去审视教材, 把握教材, 进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我们要求教师的备课做到“五精一创” , 即精心设计质疑问题、 精心设计思维空间、 精心设计评价环境、 精心设计评价语言、 精心设计作业练习、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体现在教师的教学依据课程资源开发计划,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积极主动地与学生一道开发、 丰富和生成新的课程资源, 运用这些课程资源, 推动课程内容持续不断地生成和转化。我们把教师学生共同开发的这些课程资源全部归类整理传到校园网上, 再整理汇编成册, 所有教师在备课过程中, 随时可上网查阅资源库中的资料或翻阅文本材料, 应用于课堂教学。 学科教学课程资源库的建立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 为我校课程改革积累了宝贵的财富。
(2 ) 课中反思。我校提出了“主体参与、 合作探究、 差异发展、 体验成功” 的课堂教学原则。 要求教师在开发利用研究教材、 分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 研究活生生的课堂, 创建具有生命力的课堂。 我们开展了《我的课堂我思考》 、 《我的教材我分析》 、《我的名师我寻找》 《我的标准我建立》 一系列自主思考、 自我研究、 自我提高、 自主发展活动。 在此过程中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创建具有生命力的课堂》 等理论文章, 使教师的思考有理有据。
具体说来, 我们要求教师课堂教学要做到: 一废除, 即废除指责性语言, 批评讲究艺术; 二允许,即允许学生自愿选择回答的问题, 允许学生相互评价, 质疑教材, 超越教师; 三开放,即开放课堂的评价空间; 开放学生思维空间、 开放课堂教学空间。 四带进, 即把积极的情感带进课堂、 把尊重信任带进课堂、 把随机鼓励评价带进课堂, 把成功的喜悦带进课堂; 五转变, 即课堂教学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 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重模式化向个性化转变、 由居高临下向平等中的首席转变, 封闭式教学向开放式教学转变; 六种状态, 即评价中注重学生的注意状态、 参与状态、 交往状态、 思维状态、 情绪状态、 目标达成状态评价教学课堂; 七个让, 即问题让学生去发现, 知识让学生去探索, 实践让学生去操作, 规律让学生去揭示, 学法让学生去归纳, 道理让学生去感悟,效果让学生去评价。
另外, 我们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与学生交流, 了解学生的需求, 根据其实际需求调整教学。 每一位教师都建立了自己的课堂标准, 用自己建立的标准去备课上课。
(3 ) 课后反思。简单说来就是“三找三写”: 找亮点之处, 找失败原因, 找补救改进方法; 写教学反思, 写教学案例, 写教育教学论文。
(4 ) 集体反思。 个人反思与集体反思要有效结合。 在个人反思中, 教师要针对自身的教学问题进行反思研究, 在教学实践中开展从问题到课题的研究; 在集体反思中,定时间、 定地点、 定案例、 定中心发言人, 每周二、 周四下午校本教研时间, 教研组全体教师围绕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专题研讨。 在教研活动中, 我们要求每位教师把研究的东西能够做出来、 把做出来的东西能够说出来、 把说出来的东西能够写出来, 不断地加以完善, 深化研究。 教师的教学反思, 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形成了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教师发展过程。
通过反思性教学活动的开展, 教师进一步理解了课程与教材、 课标与教材、 教材与学生等的关系, 对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如何在原有的时间里有效的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提高教学效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2、 抓校本教研 促进教师发展
首先, 我们制定了校本教研制度。 我们把共同学习、 合作研究、 互动提高作为我校校本教研的核心理念。 通过校本教研促进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的转化,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其次, 确定校本教研的途径方法。 校本教研主要以教研组为主, 因此我们致力于把教研组建设成为共同学习的组、 合作研究的组以及互动提高的组。 我们认识到教研组的教研要与时俱进, 体现开放性特点、 研究性特点、 互动性特点。
开放性。 开放是新时期教研活动的重要特征, 因此, 我们注重教师在广泛的交往和对话交流中不断去寻找自身存在的问题, 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 我们强调每一位教师要在读懂别人的同时能够看清自己, 在学习别人的同时能够充实自己, 在尝试改进的同时能够突破自己, 寻找自身发展的生长点。 我们注重心态的开放、 课堂的开放和教研的开放。
研究性。 我们提出要研究教材,树立系统意识; 要研究学生, 提倡换位思考; 要研究教法, 学会灵活运用; 要研究自己, 提升专业水准。 在研究当中不断地去丰富教研组的内涵, 拓展教研的外延, 提升教研的层次, 扩大教研的实效。 我们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点:
问题研究。 教研活动的过程就是每位教师不断地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并围绕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专题研讨。 每个人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 在教学实践中开展从问题到课题的研究,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确立自己的专题, 专题研究紧紧把握住面向实际的原则, 讲求实效, “人人有课题, 个个能研究, 人人出成果, 学科出特色。 ” 我们将课题研究过程作为教师知识拓展的过程, 理论丰富的过程、思维训练的过程、 能力提高的过程、 思想成熟的过程和形象完善的过程。案例研究。 我们以日常教学中选取的案例作为研究的内容, 广泛开展教学案例学习研讨活动。
3、 关键事件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当把目光瞄向教师的课堂专业生活时, 我们发现,教师的的确确要担负许多重复性的工作, 教师并非能从专业生活经历的时时、 事事中都能发现对自身专业发展的意义, 只有课堂专业生活的某些特定事件(又称关键事件) 以及特定时期和特定人物, 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才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于是我校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 坚持开展相互听课、 研讨、 说课、 学生意见调查、 教学月 评和学期综评等,为教师自主发展提供契机。 一方面, 它给教师创造了一些选择和改变的机会, 集中体现了教师对自我已有的内在专业结构合理性、 适应性的评价和最终决策, 对长期累积所形成的教育教学经验的体悟; 另一方面, 它又引发了教师的自我澄清过程、 个人思维的清晰化过程, 促进了教师专业结构的解构和重构。
4、 和谐环境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为教师自主发展创设一个民主、 自由、 宽松、 积极、 上进的和谐环境, 达到互助、 共进, 交流、 对话, 合作、 分享。 我们在课题实验中,根据我校的优越条件, 挖掘了我校已有的校本资源, 包括人力资源: 各类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 物资资源:多媒体教室、 校园电视闭路系统、 校园人文环境等; 理论资源: 建校近二十年的教育教学、 科研理论积淀, 特别是近八年以来, 我校积累的办学经验、 科研成果等。 建立了教师的学习型组织, 充分发挥了每个教师的能力和创造性, 努力形成一种弥漫于群体与组织中的学习气氛, 使个体价值得到实现, 组织成效大幅度提高。 教师群体具有成为学习型组织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基础。 教师工作的本身具有知识的学习和流动性, 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和学习, 使教师在其组织中不断成长。 在学习型组织中, 培训者和教师更趋平等, 培训氛围更加宽松和谐, 有利于上下级之间互相理解和倾听, 容易彼此沟通。 教师的不同意见也可以相互交锋, 产生思想的火花, 生成新的知识, 使教师更能以主人翁的态度主动参与培训。 这样, 有助于教师的自主发展, 不断自我更新, 自我完善。
(三) 教师自主专业发展促进策略的研究
1、 内部激励策略。 这一策略坚信教师自主发展的本质力量来源于教师内在的自我更新激励。 就内部激励而言, 其内在的动力主要依赖教师自身反省能力和自我分析、 自我提高的能力。 为此, 让教师学会角色反思、 学会自我评价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1) 让教师学会角色反思。 让教师学会对自身角色的认知与反思, 对于教师自主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一个教师常常处于“他我” 与“自我” 两种矛盾的意识中, 一方面受到“他我” 的“他律” 规范, 另一方面又受到根植于个体生命存在的“自我”的“自律” 。 因此, 教师要学会对自身角色的反思, 以将自己定位在适当的位置上。我校经常举行教师发展方向咨询会, 发动大家对教师(每次活动确定一对象)进行“五点” 分析, 即分析教师的优点、缺点、 潜在的优点、 潜在的缺点和生长点。 先由教师本人进行自我分析, 再由群体帮助分析, 然后确定现实的状况和未来发展目标, 制定相应措施。 这样的活动, 以“发展” 为主旋律, 使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自己, 用发展眼光看别人, 从而使教师找到自己发展的方向和措施。
我校十分注重利用各级各类研讨活动, 为教师提供反思的机会。 近几年来我们组织教师多次参加全国和省市区各类重大课题研讨活动, 从而强化了教师不断实践反思的过程。 实践证明, 参与者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做课、 说课取得的结果, 而是注重在参与过程中品尝成功与失误的滋味, 更多的进行自我反思。 我们还经常抓住有利条件, 邀请有关专家和老师们坐在一起, 大家围绕一个专题, 反复多次进行研讨, 在讨论甚至争论的过程中, 借以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我校经常激励引导教师及时总结提炼反思的成果。 教师的反思大多都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的, 既有回顾性的“实践后的反思” , 也有过程性的“实践中的反思” , 还有突出经验教训对新的实践过程指导的、 具有前瞻性特征的“实践前的反思” 。 这样的一些反思往往是教师思维火花的闪烁, 只有引导教师及时加以捕捉, 并加以深化, 才可能形成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在“教师自主发展研究” 过程中, 我们对参与研究的教师提出定型、 定量、 定时的“五个一” 要求, 要求参与教师坚持读书, 坚持思考, 坚持写作,要勤于动笔、 动脑(人脑和电脑) , “强迫” 自己多提出几个“为什么” , 强化学习——批判精神, 要及时形成书面材料(纸面的或者是电子的) , 通过交流促进提高。 坚持出成效, 一批教师反思实践的好作品应运而出, 我们及时在校刊《教师论文案例集》 上予以发表。
(2) 让教师学会自我评价。 实施多角度自我评价策略。 行为科学实践证明, 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 他的能力仅能发挥 20%-30%, 如果能受到充分的激励,能力就可能发挥 80%-90%, 以至更多。 为此, 我校要求教师想方设法激发自我, 通过评价找到自尊, 找回自信, 在自我激励中, 经常得到满足、 快乐、 积极、 稳定的情绪。自我评价的动机和终极目标在于促进自我发展。 要用发展的观点去评价自我, 鼓励自我不断进步。 “多元智能理论 ” 表明, 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 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去发现自我, 使自我在欣赏、发现和激励中不断发展。 倡导多一点“自我赏识, 自我肯定, 自我信任。 ” 通过评价, 不断完善自我、 发展自我。
目前对教师的评价主要是用学生的成绩来评价教师的工作, 这样势必造成教师加班加点, 加重学生的负担, 不利于教师自主发展。 因此, 我们不要简单地为了区分工作的优劣, 而是为了促进教师发展。 故本课题要探索对教师自主发展效果的评价。 要对教师自主发展进行全面评价和针对教师发展阶段进行全程评价。 为此,我校制订了《教师绩效评价方案》 和《教师自主发展成长记录册》 , 强调教师的主动参与, 发挥全体教师的积极性, 注重教师的未来发展, 尊重教师的个性和专业价值, 促进教师自主发展。我校还建立了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 对每一位教师进行公正和科学而准确的评估,建立了教师个人档案, 为每一个教师提供了均等的自主发展和成功的机会。 学校还鼓励教师之间的协作, 使每一个教师都能体验到职业成就感、 自豪感, 以充满自信的、 愉快的心志投入到教育教学之中。 在实际工作中, 通过评估手段的完善, 力求使教师的自主发展与学校的发展整合起来, 汇成一个终极目标而同步实现。
2、 外部刺激策略。适度的外部刺激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力量。 我们按照“分类实施, 递度推进” 的策略, 针对教师素质的客观现实, 来选择教师管理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刺激策略。
(1) 观念驱动策略。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 教师的发展, 首先取决于教师对自身培训和提高的认识。 有一位教育家讲过: “教师的定律, 一言以蔽之, 就是一旦你今日停止成长, 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 ” 教师必须树立活到老, 学到老的理念, 从为获取从教资格而学习转变为终身学习, 将从教之日, 作为重新学习之时, 不断更新知识, 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我校加强对教师的形势教育及“三满意” 教育, 帮助教师认识构建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潮流, 作为肩负传道、 授业、 解惑重任的人民教师, 更应该引领时代潮头, 加速自身的知识更新, 从而唤起教师的危机意识, 形成自主发展的紧迫感; 不断向教师推出教育改革的新经验, 新成果, 新理论, 引导教师明确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自身素质提高提出的更高要求和严峻挑战, 形成自主发展的饥渴感;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使教师自觉地将教书育人作为对事业的毕生追求, 而不只是谋生的手段, 培养教师对教育事业的酷爱之情, 保持教师在事业上永不知足, 开拓进取的良好心态, 形成自主发展的责任感。
(2) 目标导向策略
学校对各层次的教师提出相应的发展目标, 让教师明确自身的发展:新教师发展目标(用 1 年或 3 年时间) ——意识觉醒: 通过模仿老教师的教学实践抓常规教育教学, 意识到教师的角色, 成为合格教师。
合格型教师发展目标(用 3 年或更多的时间) ——实践探索: 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成为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 学生肯定和领导放心、 又有自己观点的经验型教师。经验型教师或知识型教师发展目标(用 5 年或更多时间) ——反思积累: 以教历研究(教育和案例分析) 为主, 结合教育理论学习和反思性教学, 成为准学者型教师。准学者型教师发展目标(用 3 年或更多时间) ——自我更新: 以课题研究(教育科研和学科领域研究) 为主, 既要形成自己独特的实践操作体系, 更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思想或教育理念, 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流派的学者型教师。
(3) 分层导进策略
新教师发展策略——“青蓝工程” 导师制。 学校一方面加强教师的角色意识培养,明确教师的角色职责与要求: 另一方面加强对新教师的全面的规范训练, 在师德规范、教学规范、 管理规范上下功夫。 学校挑选师德高尚、 责任心强、 教学规范好的优秀教育充当他们的导师, 建立新老教师结对传帮带制度, 对新教师的备课、 上课、 作业布置和批改、 班级管理等进行具体的规范指导和检查反馈, 并以严格的教学基本功训练为重点,发展他们的教学技能, 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
合格型教师发展策略——完善技能训练。 合格型教师教学技能训练策略:
①写课堂教学自我评析。 在一节新课完成后, 教师要将自己的经验和心得、 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写下来, 与指导教师共同分析、 讨论, 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整理完善后附在教案后面。
②将合格型教师的公开课进行录像, 在教研组活动时间进行录像分析, 对教师的教学策略、 教学结构、 师生对话和活动、 教师演示实验、 教师言语语言和体态语言等进行细致分析, 帮助合格型教师进行反思。 ③执教公开课, 组织经验型教师、 准学者型教师评析。经验型教师发展策略——反思性教学。 教师的教学经验反思是导致一部分教师成为学者型教师的一个重要原因。 反思教学旨在更好地意识并激活那些教学实践经验, 并加以解释、 说明、 评判、 验证和发展, 把它们变成一种明确的知识并成为支持性的理论,从而引导教师行为的变化, 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操作流程如下: 构建教学(教学设计)→执教活动→反思评议→撰写报告→再次激活课堂。
准学者型教师发展策略——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包括教育科研和学科领域内的课题, 特别是从事研究方法的体验。 在自己的教育科研中的指导思想或理论构想上, 要着重坚持四种观点: 第一, 适应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教育改革的取向; 第二, 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是教育改革的出发点; 第三, 培养思维品质是发展智力和能力的突破口; 第
四, 从非智力因素作为切入点来培养和发展学生健全的人格。
(四) 教师专业自主发展主要方法的探索
我校教师自主发展研究主要是以学校为基地, 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践, 以理论学习为先导, 以课题研究为主线, 以教学实践为重点, 以经验总结为归宿, 实施“五位一体”的教师专业自主发展主要方法。
1、 “学” ——组织学习。 ①集中学习。 为了提高教师素质, 学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及先进的教改经验, 学习新课程理念和新的教学模式及技能。 通过看课堂实录、 听专题讲座、开展教研活动、 观摩研究课等形式, 组织教师学习, 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与教学水平。 ②自主学习。 学校不断添置图书资料, 订阅报刊杂志, 扩充教师阅读室, 要求教师每周都要写一篇读书摘录或学习笔记, 并适时交流, 期末组织检查。学校还鼓励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教学技术, 并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学校每周向教师推荐一篇文章, 每学期向教师推荐 3—5 本书, 并经常开展读书沙龙、 教师论坛等活动。
2、 “帮” ——师徒结对。 我校的青年教师为数不少, 他们思想活跃, 上进心强,接受新事物快, 但教学经验尚显不足, 对新课程的理解也不深。 而许多老教师或骨干教师、 名教师培养对象, 在教育战线已奋斗多年, 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 对新课程的理解也比较深刻, 且见多识广。 因此, 我校采取“师徒结对” 的方式, 鼓励和促使青年教师向老教师、 骨干教师、 名教师培养对象拜师学艺。 同时, 老教师也可以利用新教师的新技术、 新观念来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 达到互帮互学, 取长补短, 使老教师的宝贵经验得到充分发挥, 教学手段不断更新; 而青年教师则增长见识, 大胆实践, 不断积累经验, 逐步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
3、 “交” ——校际教师交流。 学校把培养自主发展型教师作为重要工作来抓, 每年至少一次或多次组织部分教师, 与其它学校的教师进行交流; 或到扬州、 上海、 宜昌等地学习考察, 借鉴成功的经验,对自己的工作加以改进, 或上观摩课、 汇报课, 或开设辅导讲座, 或撰写考察报告等, 进行广泛交流。学校经常邀请有关专家来校指导, 以获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认知问题和操作问题, 尽可能地促成专家和教师面对面地进行交谈。
4、 “练” ——勤练教学基本功。 我校结合教学管理的实际, 制定了教案检查、 集体备课、 听课、 作业检查、 成绩考核等各项制度, 并坚持开展“三笔字” (粉笔字、 钢笔字和毛笔字)、 “两画(话) ” (简笔画和普通话) 、 “两能力” (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以及“三个一” (独立备好一堂课、 上好一堂课、 撰写好一篇经验体会或论文) 的练兵活动。 学校定期公布基本功考核的成绩, 作为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评定的一个方面的内容记入档案。
5、 “研” ——强化教育教学研究。 多年来, 我校始终强调必须立足于课堂教学改革, 重点放在提高教师驾驭教材和课堂教学的能力上。 为此, 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①抓好备课(教学设计)。 我们结合本校实际, 制定出了有关备课的制度, 要求教师必须做到“四标、 三点、 两策略、 一灵活、 纵横联系重创新” 。 ②优化讲课。 我校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 必须扎扎实实地进行, 要注重实效, 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个环节, 力求课堂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 学校领导还深入班级听课, 与老师们共同研究课堂教学。 ③观课议课。 “观课议课” 包括自评和他评两个方面, 重点是帮助教师分析教材和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 适当选择教学策略, 提高课堂教学的监控水平。 在“自评” 的基础上再进行“他评” , 促使教师进行深刻反思, 肯定成绩, 找出差距, 自我批评, 自我完善, 自主发展。 ④教学反思。 我校要求教师写教学反思。 对于写教学反思, 对教师提出两点要求:一是要记录下教学中的成功之处, 并探寻其规律, 不断积累经验, 以此指导今后的教学;二是要记录下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或与同事共同研究, 或向书本请教, 寻找改进的方法, 以避免重蹈覆辙。⑤总结交流。 实践证明, 只有不断地总结交流, 才能促使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 由“教书型” 向“学者型” 转变。 也只有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用科学理论进一步指导实践, 才能使教学从“经验型” 向“科研型” 转化, 从而达到师生素质双提高的目的。
六、 研究的成果
(一) 理论成果
自主发展是教师一种内在的价值需求和动力, 是可以运用适当的途径、 策略与模式加以开发的人力资源。 教师在自主发展的过程中, 可以有效提高其自身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从而有效促进教师人格力的提升。
教师自主发展的行动策略是: 坚持开展“边学边研、 边教边悟” 教育案例评析活动和成长行动访谈活动等, 引导教师“做自己、 自己做; 想自己、 自己想; 写自己、 自己写; 讲自己、 自己讲” , 鼓励教师在行动中开展行动研究。教师自主发展的行动核心是: “把思考的权利还给教师; 把讲话的机会让给教师;把发展的空间留给教师” 。
(二) 活动成果
自 2009 年起, 每年举办一届“实小教师发展论坛” , 使之逐步成为展示实小教师自主发展的一个品牌阵地。 每次论坛活动都有明确的主题, 并对每次活动进行评比。 在论坛中, 各抒己见,以自己成长的体会, 结合实际情况, 加以理性的分析, 发表了很有价值的见解, 教师得益匪浅。
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 通过开展每周三次语文、 数学、 综合学科主题式教研活动,实现教师个人自主的实践反思与教研组同行的诊断、 指导及经验共享。 其焦点是课堂教学问题的解决, 其载体是课例的分析和研究, 其流程是: “主题→观摩→思考→设计→实践→反思→再设计→实践性智慧” 。 我校数学教研组被评为“武汉市优秀教研组” 。通过建立教育科研活动的机制, 使我校运作的一年一度教育教学论文、 德育论文、电教论文评比活动有序进行, 也保障了校级课题和教师个人专题研究的正常进行, 使各层次的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有所得益。 让广大教师做到与时俱进, 与新课程一路同行, 为学校、 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提供一个素质教育的实践平台, 一个合作交流的探索园地, 一个施展才华的成材舞台。
(三) 案例成果
自 2009 年以来, 坚持每年组织一次主题性的教师自主发展征文活动, 先后组织了“教师自主发展规划及记录” 、 “班主任专业化发展” 、 “教师自主发展感悟” 等撰写与评比活动。
自 2009 年以来, 坚持每年组织一次教师教育教学案例评比活动, 教师在各级竞赛中获奖频繁。
七、 结论、 问题与展望
“人才的成长最终要在社会的伟大实践和自身的不断努力中来实现的” 。 欲穷千里绘新图, 还须凭高作远瞩。 研究实践证明, 教师的思想只有在自主反思中才能不断得到提升。 一位不断成长的教师, 根本在于他自主发展的内在需求得到了适当的释放空间。一所具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自主发展的教师队伍的学校, 其素质教育就一定会生机勃勃。 只有使学校成为自主发展的学习型组织, 教师成为自主发展的学习型教师, 也才能培养出自主发展的学习型学生。
(一) 结论
其一, 本课题的研究解放了我校教师的思想, 为我校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 促进了我校教师的迅速成长。
其二, 教师的自主发展是有规律的。 学校在教师发展的过程中应对其内因和外因及其作用进行研究, 为教师的自主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教师自主发展的基础是敬业精神, 重点是专业化发展, 核心是创新意识。
其三, 教师的自主发展是是个性化的发展。对不同年龄、 不同经历、 不同水平、 不同教学风格的老师, 不能套用同一个模式去提高, 要按每个人个性的不同特点, 需要在培训上探讨“个性化培训模式” , 才能收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的效果, 我们的老师在学校这个大家庭的关怀中不断收获专业发展的成功, 体验专业发展的效能感, 我们的教师就会欣然走上专业自主发展的道路。
其四, 教师的自主发展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我们正处一个不断变化、 飞速发展的时代, 知识的更新日渐呈现其短周期的特征,因此, 承担着培养改造未来世界的建设者的教师, 其自主发展必然是呈螺旋式上升而且是永无止境的。
(二) 问题
当前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是, 教师教育与管理机制为教师创造的自主发展空间仍然非常有限, 除了少部分个性鲜明、 思想解放、 机会适宜的教师实现了超越式发展以外,整个教师群体的自主成长意识和能力还受到极大的限制, 成为制约教师专业素质大面积提高的瓶颈问题。
(三) 展望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 应该说我们对“促进农村小学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 这一课题的研究才告了一个小小的段落, 对照教育现代化的要求,还必须作进一步的研究。 例如, 如何对中老年教师、 后勤人员的自主发展作研究。 因为我们以前的研究对象, 主要是青年教师和教学人员, 对中老年教师和后勤人员的自主发展策略还未形成。 如何促进教师成为出类拔萃人才的研究。 原来研究的着力点主要是教师的群体, 对于形成促进尖子人才自主发展的策略还研究得较少, 要进一步研究群体发展和个体发展的关系, 要对促进尖子型人才的自主发展进行个案的研究。 如何对骨干教师成长的规律, 特别是要对德与才的辩证关系进行研究。 在原先的研究中, 促进教师业务发展研究得比较多, 在师德发展方面还缺乏内涵, 缺乏评价操作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