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在川陕革命老区腹地四川省巴中市, 城市乡 村、 车间田野散发着“红色土地” 上的特殊气质。 上个世纪 30 年代, 红军在这里开辟根据地, 建立革命政权, 随后又进行举世瞩目 的长征。 时隔80 余载, 根植于这片土地上的“红色基因” 仍然在传承。巴中 市通江县啸口 村, 71 岁 的xxx现在还守护着3000 余位无名红军的烈士墓。 他从父亲手中接下这个任务,并带着儿子孙子一起, 祖孙四代守护着红军英魂。 xxx的父亲xxx在红军到来之后, 不仅分到了 田地, 红军还治好了 他的伤寒病。 此后, xxx便帮忙为红军抬担架、 护理伤员。
“红军救了 我们全家, 保留了 我们一家的根脉。” xxx小时候常常听父亲说, 要誓死守卫红军墓。
1932 年 12 月 , 红四方面军转移到四川、陕西边界地区,建立了 以通江县为核心的川陕苏区, 此后这里被称为全国第二大苏区。 巴中当时总人口 约 120 万, 参加红军和脱产地方武装的就达 12 万人。 到新中国成立, 参军的巴中儿女仅幸存万余人。
很多村民的父辈或参军或参与苏维埃政府工作, 他们“血管里都流淌着‘红色基因’ 和红军精神”。在巴中, 红色文化也吸引着外来创业者。
几年前,xxx从成都到巴中创业。 对他而言, 巴中的独特气质让他越来越着迷。“两大鲜明的特点: 绿色环境、红色文化。”
已是一家企业党委书记的xxx说, 企业发展壮大,必须尊重本土文化。 2016 年, 他提出“重走红军路” 的企业活动。 从通江县的两河口 到空山乡 , 单线徒步 50 公里, 也是当年红军入川的足迹。 活动面向社会开放, 但参与的人要接受严格管理, 住帐篷。“就是要体会那种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 ” xxx说, 3 年来, 涉及政府领导、 环卫工人、 企业职工等 3000 多人参加了 这个活动。
xxxx年, 这家公司成立了 党委, 让 50 多个流动党员找到了 组织。 如今, 企业还开展大学生实习计划。 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可以到公司进行实习, 但结业活动必须是“重走红军路”。
xxx认为,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 企业更需要排难创新、 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我们也是红色文化的受益者和传承者, 红色文化精神与企业文化并不矛盾。” 他说, 在这个企业影响下, 巴中很多其他企业也纷纷找他对接, 一起推动红色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传承和发扬。
xxx告诉记者, 他还组织员工看望老红军。 在此过程中, 他遇到了 让他敬佩的“张老”。
“张老” 名叫xxx, 今年已经 80 岁。 20 多年来,xx走遍全国, 搜集了 13 万余名红军及烈士的资料, 建设了 红军碑林, 打造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纪念馆。
在巴中市南龛山山顶, 13 万余名红军将士的名字被刻在花岗石上, 让世人永远铭记。 在这里, 人们经常看到来自全国各地游客的身影, 其中有不少大学生。
今年暑期一个滂沱大雨的上午, 西华师大学生付红伟一行手捧鲜花, 把它放在了 红军碑林之前。 此后, 这些学生开始对每一块红军碑进行拍照。“我们准备做一个网络红军碑林, 正在收集素材。” 付红伟说, 这种方式可实现“红色文化” 的电子传承。
当日 , 在红军碑林不远处, 另外一群大学生正在聆听纪念馆名誉馆长xxx的讲解。 来自河海大学的周德说, 他们在这里了 解到红军的真实故事, 感到上个世纪的硝烟似乎就在眼前, 革命先烈所展现的红军精神, 那是直触心底的一种力量。
两支素不相识的大学生队伍的出现, 在xxx看来并不觉得意外。“都是感受红军精神, 传承红色文化。”
篇二
真正的共产党人血脉中流淌着红色基因。 深蕴着忠诚坚定、 不畏牺牲、艰苦奋斗、 服务人民的优良传统, 凝练成为共产党人血脉中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 无论是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 还是艰苦创业的建设时期, 直至今天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 红色基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前赴后继、 英勇向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寄语广大党员干部,“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 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 考好, 使我们的党永远不变质、 我们的红色江山永远不变色。” 每一名共产党员, 自 面向党旗庄严宣誓的那一刻起, 就应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 焕发生机, 润养精神源泉。
坚守忠诚刚毅的理想信念。“石可破也, 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 而不可夺赤。” 回顾党领导的革命史, 无论是大革命失败后的低潮, 还是漫漫长征路, 抑或是八年艰苦抗战,历经千难万险最终夺取革命胜利, 靠的就是共产党人对党、对共产主义信念的忠诚坚定。 有了 崇高的理想和坚毅的信念,也就有了 夺取胜利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对共产主义执着而坚定的理想信念, 是我们每一个共产党人都必须传承和坚守的, 这是政治灵魂, 更是不朽的精神支柱。
弘扬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 换新天。” 不怕苦、 不怕死的革命精神, 是共产党人独有的标识。 自建党伊始, 无以数计的革命先烈为党、 为新中国作出了 巨大的奉献与牺牲, 他们奉献了 自己的青春年华, 甚至是宝贵的生命, 谱写了 一曲曲视死如归、 牺牲拼搏的壮丽凯歌。 如今, 新中国行进在崛起复兴之路, 更需要传承这种不怕牺牲、 勇于胜利的情怀和气魄, 继承革命先辈遗志的信念, 脚踏实地, 一步一个脚印, 不畏困难, 勇往直前。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在延安时期, 毛泽东同志曾讲到, “艰苦朴素, 艰苦奋斗, 这既是党的作风, 也是每个共产党员, 每个革命者的作风。” 在革命年代, 缺吃少衣少药, 武器落后, 物质条件极为困难,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正是靠着艰苦奋斗精神和旺盛的革命斗志, 克服各种困难艰险, 赢得胜利。 在新的建设时期, 艰苦奋斗精神就是我们事业的原动力, 更要传承和发扬, 将其作为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 在工作、 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去坚守奉行。
紧密血肉相连的党群关系。 我们党在敌我力量悬殊的困境下坚持下来, 由小变大, 由弱变强, 一步步走向胜利,所依赖的就是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 建立了 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和血肉联系, 赢得了 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倾其所有的支持。 直到今天, 我们在新形势下完成新任务开创新局面实现新目 标, 制胜的法宝仍旧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只有各项工作符合基层实际和党员群众意愿, 我们的工作才能获得最大的支持, 各项事业才能无往而不胜。
红色基因是共产党人的信仰根基、 精神之源, 党的事业薪火相传、 血脉永续, 必须传承理想信念的火种、 红色传统的基因, 焕发出战斗的精神、 拼搏的劲头, 夺取事业新的胜利。
篇三
理想指引前行, 信念支撑远航。 要把理想信念作为照亮前路的灯、 把准航向的舵。 毛主席在八角 楼微弱的灯光下撰写革命雄文《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使弥漫在红军队伍中“红旗到底打得多久” 的疑问瞬间打破, 点燃了 革命的火种,指明了 前进的方向, 极大地鼓舞了 井冈山军民革命到底的信心。 星星之火, 足以燎原。 面对敌众我寡、 敌强我弱的形势,革命先烈始终信念坚定, 不放过一丝希望, 哪怕是黑暗中的零星灯火, 也能亮出胜利的曙光, 照耀着整个华夏大地。 功崇惟志, 业广惟勤。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当代青少年应有的理想追求。 坚定理想信念, 传承红色基因。 坚定理想信念, 传承红色基因, 不能总是停留在思维当中, 更要把红色革命传统与个人行为结合起来, 清晰地认识到自己身上潜伏的能量, 增强自己克服困难、 迎接挑战的信心与决心。学习 提升自 我, 创新成就未来。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从井冈山开始, 星星之火燃遍神州大地; 从井冈山开始, 革命精神唤醒亿万民众; 从井冈山开始, 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井冈山军民们靠着自 力更生、 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战胜重重困难, 走出了 一条符合当时国情的革命之路。 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 创新是美好未来的途径。 革命先烈注重用革命的人生观教育鼓舞军民斗志, 并以此克服各种困难,他们自力更生办起了 被服厂、 军械处、 医院、 造币厂等, 为根据地的发展做出了 重要贡献。 苟日 新, 日 日 新, 又日 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 坚持创新发展, 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刻苦学习、 勤于钻研、 积极创新已刻不容缓。 畅想未来, 青少年迸发出你的青春力量吧!
不懂历史的人没有根, 淡忘历史的民族没有魂。 抗战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爱国”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第一要求, 我们要发挥载体和阵地作用, 打牢核心价值观基础, 激发每个公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自觉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为实现中国梦与个人梦和衷共济。
让我们传承红色基因, 彰显属于我们的青春力量吧!
上一篇:红色传奇征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