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人的发展三形态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摘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从劳动形式的演进和人的存在形态的发展两方面考察人类历史的发展。从《手稿》历史观的逻辑结构和理论实质上看,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形态演进过程:人的本质未异化的社会、人的本质异化的社会、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的社会。依此理解马克思的人的发展三形态思想,才能真正把握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与人的解放过程的同步性思想的源头和实质,才能澄清对马克思的人的发展三形态思想理解上的种种误读,才能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进一步彰显马克思主义在当今时代的解释力、说服力与吸引力。

关键词《手稿》;人的发展;社会形态;异化

关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蕴含的社会形态思想,近年来学界开始有所关注。大多学者认为,《手稿》以异化劳动作为历史分期的一般标准,提出了具有内在矛盾运动的辩证历史分期思想。

本文以为,依据《手稿》的原意,不能简单地划分为原始公有制、私有制、未来公有制,或前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等社会形态演进过程。因为在《手稿》中马克思是从劳动形式的演进和人的存在形态的发展两方面考察人类历史的发展的。《手稿》提出“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就是人类无异化的生产劳动,生产劳动与人的发展是同一历史过程,劳动异化的实质就是人本质的异化。因此,从《手稿》历史观的逻辑结构和理论实质上看,它揭示的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进程应该是:人的本质未异化的社会、人的本质异化的社会、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的社会。

一人的本质未异化的社会

《手稿》表明马克思已经开始用历史的观点思考问题,他提出“历史是人的真正的自然史”。一方面,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一样,有其产生、发展的历史;另一方面,人类历史又是一个自我扬弃、自我运动的过程。马克思指出,国民经济学虽然从私有财产的事实出发研究社会发展,但由于缺乏历史感,它把私有财产的物质过程放入抽象的公式中去,又把抽象的公式当作规律,然而它不懂得这些规律是从私有财产的本质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国民经济学会直接导致它的结论的无根和独断。

在《手稿》中,马克思提出问题:“人怎么使他的劳动外化、异化?这种异化又怎么以人的发展的本质为根据?”他自己回答说,应当从人的发展的本质出发,把异化劳动的产生和私有财产的起源联系起来探究私有财产的起源问题,这为我们解决问题找到了出口。在马克思的历史视野中,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存在的。同时,在《手稿》中,马克思用“否定的否定”分析人类社会的发展,认为共产主义是作为否定之否定的肯定,是“向自己的人的存在即社会的存在的复归”,是向真正人的社会复归。可见,在马克思的历史视域中,人类社会在私有制社会之前的确存在一个劳动尚未异化的原始状态。

马克思提出:“全部人的活动迄今为止都是劳动”,在马克思看来,感性、现实的实践活动,即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内容。贯穿《手稿》整个历史观的基本观点就是人类历史是劳动的历史,自由自觉的创造性劳动构成人的本质。可见,人的改造对象世界的实践本质规定了人是有意识的自由的类的存在物;而正是由于人是有意识的自由的类的存在物,人才在改造对象世界中展现了自己的实践本质。按照马克思的理解,劳动在异化之前,它作为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是人的本质特性的展现。

“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人的活动是合目的、合规律、合美感的有机统一,这是人的活动与动物的活动的本质区别。

在《手稿》附录《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中,马克思写到:“在你享受或使用我的产品时,我直接享受到的是:既意识到我的劳动满足了人的需要,从而物化了人的本质,又创造了与另一个人的本质的需要相符合的物品。……我的劳动是自由的生命表现,因此是生活的乐趣。”在马克思看来,一方面,生产劳动虽然是获得物质生活来源的手段,但是生产劳动的真正意义不在于取得或占有物质财富,而在于人的个性、人的个性特点对象化到劳动产品中去,更在于劳动者在劳动中肯定自己的个性,获得创造的乐趣;另一方面,当人们消费这种劳动产品时,他能够意识到是劳动者的劳动满足了别人的需要,满足了别人自由个性的需求。显然,马克思所言的劳动是人的自由本质的体现,这是就劳动未异化的社会而言的。

二人的本质异化的社会

按照马克思的理解,在人类社会原初时期,劳动是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但是随着分工的发展,劳动逐渐被异化,而“异化劳动是私有财产的直接原因”,马克思提出分工是人的活动的异化的、外化的设定。

在《手稿》中,马克思着重考察的是存在雇佣劳动的资本主义社会劳动的异化、人的异化。但是透过文本内容可知,马克思认为在封建社会异化劳动就存在了。可见,他是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之中对资本主义异化劳动进行批判的,即与封建社会的时代特点对比中进行研究的,这彰显了马克思与传统哲学、国民经济学的研究范式的不同。同时,在《手稿》中,马克思还明确区分了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和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由此可知,人的本质异化的社会又可划分为人的本质未全面异化的封建社会和人的本质全面异化的资本主义社会。

(一)人的本质未全面异化的封建社会

在《手稿》“地租”一节中,马克思对封建社会异化现象进行了集中阐述:“封建的土地占有已经包含土地作为某种异己力量对人们的统治。”研读文本可知封建社会的历史特点:第一,土地对人的异化的统治。在封建社会,土地占有是私有财产的根基,领主占有土地,土地是领主的无机身体,土地随领主而个性化,土地由长子世袭,而相对应农奴是土地的附属物。但是,领主和农奴都受土地这一异己力量的统治。第二,农业劳动是封建社会的主要劳动方式,并且农奴和纳贡者的劳动是一种人身依附性的劳动,是一种土地统治下的异化劳动。第三,封建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表现为一种依附性的存在关系,突出地表现为领主与非领主之间由于土地而形成的带有依附性和浓重政治色彩的关系。土地是封建特权的象征,领主的权势同领地结合在一起,农奴是土地的附属物。

基于以上三个相互关联的特征,不难看出,封建社会的异化劳动突出表现为自然强迫性的农业劳动,农奴和纳贡者必然要为拥有土地的领主进行劳动。在一时期,土地是形成异化的关键,它还不具有资本的性质,它是自然存在物,还没有被看作劳动自身的因素,相反劳动却表现为土地的因素。因此,在封建社会异化劳动具有某种直接的自然性。封建社会的农奴和纳贡者并不属于短工的地位,甚至农奴本身就是土地领主的私有财产,不具有独立性。在这一时期,异化劳动表现为土地领主对依附于土地的农奴的直接的人身统治,而不直接表现为物对人的统治。在封建社会,由于土地领主与农奴的人身依附关系,地产被人格化,领主的需要是直接的有限的,他并不力求从自己的领地取得最大可能的收益。可见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关系被一种温情的、罩有浪漫主义的灵光所包裹。这一时期,劳动“还没有达到对自己的内容漠不关心,没有达到完全自为的存在的地步。”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封建社会人的异化尚具有伪装性、间接性,没有完全波及人的全部社会关系,还不是完全的全面的异化。

《手稿》明确表达了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指出:“所有者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必然归结为剥削者和被剥削者的经济关系;所有者和他的财产之间的一切人格的关系必然终止。”在这里,马克思虽然没有阐明生产力是资本主义必然战胜封建主义的根本动力的思想,但是他已经从劳动、竞争、私有财产的自私自利的本性来寻找历史发展的原因了。

(二)人的本质全面异化的资本主义社会

《手稿》研究的重中之重就是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异化问题。马克思主张从当前经济事实出发研究问题,而不是“国民经济学从私有财产的事实出发”研究问题。人的本质异化作为一个过程,依次有四个方面的规定:

第一,人同自己的劳动活动本身相异化。其表现为:工人“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的劳动仅仅是维持肉体存在、谋求生存的被逼迫性活动,而非自觉的自主活动,因此在这种劳动中,工人感觉到的不是舒畅,而是痛苦,个人不是心甘情愿地为自己劳动,而是被迫地为别人劳动;在这种劳动中,劳动者丧失了本我,劳动也因此彻底丧失了它自由自觉活动的本质,从而完全沦为动物的机能。按照马克思的理解,这一异化是人的本质异化产生的根本原因。

第二,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这种异化根源于人的劳动本身的异化。“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强大”。工人付出的劳动与所得到的劳动成果成反比例,劳动的越多,得到的越少,而且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同劳动者相对立,即劳动的产品反而成为统治劳动者的异己的力量。

第三,人同人的本质相异化。马克思认为人是有意识的类的存在物,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是人的本质。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而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由于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人的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演变为维持衣食住行生存的手段,劳动产品的异化使人不能确证其类本质,导致人与人的类本质相异化。

第四,人同人相异化。这是前三个方面异化的一个必然结果。只要存在着人与自己的劳动活动、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本质相异化的领域,就必然存在人与人的异化。马克思指出:“如果劳动产品不属于工人,并作为一种异己的力量同工人相对立,那么这只能是由于产品属于工人之外的他人。”在这里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两大阶级对立的现象,即工人阶级和资本家阶级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关系。工人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被资本家无情的占有,供他们用来享乐,而工人得到的工资却只能维持其肉体的存在。

相对封建社会而言,资本主义社会丢掉了封建社会的狭隘性,丢掉了封建社会“温情的外观”,而赤裸裸呈现出人的全面异化。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不仅工人及其本质被异化了,资本家也不能幸免,他们都片面发展了。一方面,工人承受着物的异化和自我异化的双重统治。与此同时,资本家也受着异化的统治。“异化……这也适用于资本家,———则表现为一种非人的力量统治一切”。由此,历史地对待资本主义社会,我们既要关注无产阶级的困苦,也不能漠视资本家存在的“困境”。

《手稿》从私有财产的关系入手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即一方面是工人贫困的增长,另一方面是资本家财富的增长。马克思预言:“劳动和资本的这种对立一达到极端,就必然是整个关系的顶点、最高阶段和灭亡。”在这里,马克思从对私有财产、异化劳动的分析中得出了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的结论。

三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的社会

在《手稿》中,马克思在指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同时,还进一步阐明了私有制运动为未来社会准备了必要的物与人的条件。未来共产主义是人的本质真正占有的社会。

根据《手稿》,“共产主义”的主要特征有:第一,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这是《手稿》中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基本界定。马克思认为当下流行的粗陋的共产主义还被深深地陷在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中不能自拔。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外在表现,扬弃私有财产也就是扬弃人的自我异化。扬弃私有财产的共产主义,必须立足于主体人的解放,不能沿袭粗陋共产主义的老路。同时,马克思所理解的对私有财产的扬弃是积极的扬弃,不是简单抛弃、一笔勾销,而是批判中有继承、否定中有肯定。也就是说,共产主义并不取消私有财产和人的异化过程中的积极成果,而是保留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它否定的只是异化劳动,而不是对象性劳动。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这一见解远远超出了原始的、粗陋的共产主义的水平。

第二,共产主义是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是人的本质全面异化的社会,人失去了自己作为人的地位、尊严、自由和价值,即人不仅仅失去了外部世界,更失去了他自身乃至他自己的本质,而共产主义不过是对失去的人的本质的复归,使自己的本质得到重建。因此,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人,为了人的解放,其结果必然是对人本质的真正占有。在共产主义里,“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就是说,作为一个总体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

第三,共产主义是人向社会的人复归。依照马克思的理解,所谓“社会的人”就是实现个人与社会统一的人,即实现人的本质的人。马克思指出:“在我个人的活动中,我直接证实和实现了我的真正的本质,即我的人的本质,我的社会的本质。”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人的社会本质”的提法同“类本质”的提法相比,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思想进展。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私有制和异化劳动使人丧失了他本来具有的社会性。人的创造物、财富、同别人的本质的联系都表现为一种异己的力量。马克思认为,在共产主义条件下,人通过自由自觉的活动实现自己的本质不是孤立地进行的,而是在人们共同劳动中才能实现。“对私有财产的积极的扬弃,作为对人的生命的占有,是对一切异化的积极的扬弃,从而是人从宗教、家庭、国家等等向自己的人的存在即社会的存在的复归”。

第四,共产主义是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完成。在这里,马克思承继费尔巴哈的思想。费尔巴哈试图用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来解决私有制条件下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矛盾,他从人的类本质出发说明历史,又从自然界出发说明人的本质。费尔巴哈的观点仍然是一种唯心主义历史观。在《手稿》中,马克思从劳动实践出发,提出人不仅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更是社会存在物。可见,马克思已经开始从劳动出发说明历史了,这已经超出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马克思认为,人的劳动实践活动是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统一和分化的基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是“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私有财产使人同自己的“无机身体”———自然界的关系也异化了。共产主义恢复了人与自然界的丰富联系,自然界成为真正属人的自然界,社会成为自然界的真正复活。

第五,共产主义是对六大矛盾的解决。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统治下的社会到处充斥着矛盾、对立和异化。而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是实践基础上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有机统一。这种统一表现在于:人与人、个体与类、人与自然、存在与本质、自由与必然、对象化与自我确证之间六大矛盾的真正解决。马克思指出,这些矛盾按其本性说是统一的,只是由于私有制和异化劳动才破坏了这种统一。他把这些矛盾看作私有制社会长期得不到解答的“历史之谜”,这些矛盾只有在积极扬弃了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的共产主义才能得到彻底解决。所以,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历史之谜的解答”。

总之,马克思以“以异化劳动———人的本质复归”为主线,探讨了人的本质未异化的社会、人的本质异化的社会、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的社会依次演变的历史进程,阐明了社会发展与人的解放过程的同步性思想。《手稿》从人的发展的三形态初步阐明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原理,以其深邃的历史洞察力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从低级形态到高级形态发展的一般进程和基本规律,这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探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方法论价值。而《手稿》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还在于,一方面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无法摆脱全面异化的境遇;另一方面,从人的发展的三形态考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不是人的本质异化的物的依赖社会,也没有完全达到人的本质真正占有的社会,而是处在人的全面发展的初级阶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愿景广阔、前景光明。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