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期举行教育思想研讨和教育教学工作会议
学校建立举行教育思想研讨会和教育教学工作会议制度。结合高等教育热点问题和我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难点问题,确定研讨主题,紧紧围绕学校加大力度推动教学方法、考试方法改革等中心工作,组织教师充分研讨,以拓展思路和开阔视野,并达到统一认识,凝聚力量,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二、深入开展引进和培养工程
学校不断完善人才引进考察机制,为使优秀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和不拘一格引进学科带头人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在引进人才方面依照我校《优秀人才引进办法》,注重引进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多渠道调入、引进高层次人才。坚持引进和培养相结合,进一步做好优秀拔尖人才、学科梯队建设工作,突出加强新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和青年教师培养,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继续深入开展学院“千百十工程”、 “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工程”。通过“教学名师”、“优秀人才引进”、“优秀团队”、“优秀青年教师培养”等一系列措施,壮大师资队伍数量,优化梯队、职称、学历、年龄、学缘等结构,提高主讲教师的教学水平,保证本科教学质量。
三、创新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建立教学带头人制度。建立“教学带头人”制度,按课程或专业方向选拔,吸引教授将工作重心投向教学,鼓励教授上讲台,对提高本科教学质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建立“教学优秀奖”制度。为鼓励中青年教师从事本科教学的积极性,建立“教学优秀奖”制度。该奖实行提前两年申报,教学督导专家跟踪考评,调动参评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效果的积极性。每一批申报教学优秀奖的申报者要经过连续两年的学生评教和专家跟踪听课,才能参加最后的评审。这一制度保证每年都有一批教师在为本科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奋力拼搏,对于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本科教学质量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为引导青年教师爱岗敬业,立志成长为新一代教育专家和教学名师,充分发挥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教学带头人、教学名师的指导作用,以老带新,培养接班人,学校每两年举办一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比赛。通过鼓励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推动教学水平的提高。
建立多元化奖励和竞争机制。将教学名师、教学成果奖、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等与教学带头人、科研成果、科研项目同等对待,给予津贴奖励;设立教师奖励基金,嘉奖课程教学优秀、教学工作业绩突出、教学成就卓著的教师。同时,作为岗位分级晋升的基本资格件和提前晋级的条件,增强广大教师投入本科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实施讲台准入制
学校不仅要注重教师的客观资格,更要注重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潜质。在保证教师准入门槛的前提下,大力开展新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培训和提高。严格把好新进教师的“三关”(试讲、助教、岗前培训);严格要求全体教师写好“三教”(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教案);严格坚持“三听课”制(校领导、系领导、教学督导)。组织青年教师培训班,聘请教学名师等传授教学方法,开展讲座、观摩教学、专家咨询等活动。
学校制定《课堂教学准入条例》,执行严格的课堂教学准入制度。要求系(部)指定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对那些即将走上讲台的新教师进行系统的教学设计指导、教学方法传授、教学文件起草、章节试讲等。然后由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安排督导专家组开展备课检查和试讲考核。检查和考核均通过的教师,才能获得课堂准入资格,为本科生上课。不通过的教师,系(部)必须再行安排一对一辅导培训。如果再次不通过,将延迟课堂准入。
对外聘副教授以下职称的教师,按新开课教师进行本科教学课堂准入考核。对外聘教授,校人事处在聘入时要组织教学能力考核,在为本科生上课前,招聘系(部)还要进行任课资格考核,并出具课堂教学质量考核意见,考核合格者,学校免于课堂准入考核。通过以上措施,保证课堂教学的严肃性、高水平和神圣性,为我校本科教学水平的提高和质量保障起到把关的作用。
五、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培养
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主要通过接收高素质的优秀硕、博士毕业生和青年教师导师制两种途径。
鼓励支持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努力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学校在制定相关政策时,有意识地对教师的学历和留学背景等提出要求,提出“博士提升计划”和“外事培养计划”。
为改变我校现有教师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和水平结构,学校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作为师资建设的工作重点,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制定《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办法》,明确规定没有高校教学经历的新进教师,必须指定具有副高以上职称且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其导师,签订指导责任书,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进行传帮带。学校组织教学督导团对各教学系(部)的青年教师导师制工作进行专项检查,也对培养期满的青年教师及其导师进行检查验收,确保导师制收到实效,促使青年教师过好教学关,尽快地全面成长。学校对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提出了更具体、明确的要求,并有计划、分重点地选派中青年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到国内外著名高校、研究机构进行访问研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