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59~60页例1,以及练习十四第1题。
【教学目标】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具、学具准备】
7个草莓磁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我们学习过除法,除法表示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与除法打交道,除法就在我们身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有关知识。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例1,认识余数。
(1)出示6个草莓磁扣在黑板上。
谈话:老师准备了6个草莓,要把这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怎样列式?
6÷2=3(盘)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小结: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3盘正好摆完。
(2)思考第二个问题: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结果怎样?
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摆的?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摆放结果。
摆了三盘,最后还剩下一个。
7÷2=3(盘)······1(个)
引入余数的概念。
这里的最后剩下的1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余数。余数就是两个数相除时不够除而剩下的数。
三、练习巩固
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题。
学生圈一圈,独立完成,教师将平时要学生指出错误的原因和正确的计算方法。
四、课堂小结
师:从这节课中你们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在摆一摆、圈一圈中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当一些物品平均分时,有可能正好分完,也有可能没有分完,有剩余的部分,后一种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余数。
教案二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应用的过程,教学中,我充分给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实际操作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发现问题的同时获得数学经验,并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让学生体验逐步积累,总结归纳的经验让学生轻松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60、61页。
学情和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拓展,鉴于这种密切联系,教学中通过操作和对比有利于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这部分内容也是为以后的试商教学作铺垫,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对比引入让学生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通过动手,理解余数及余数的含义,并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探索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摆正方形,使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①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②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有余数的除法
1、表内除法的含义
师:出示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几盘?
生:边摆边说,可以摆3盘
师:把摆的过程写成算式
生:6÷2=3(盘)
师:说说算式的意义?
生:6个草莓,每2个分一份,可以分3份。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表述、算式表示,使学生明白表内除法的含义,温故为了知新)
2、感知有余数的除法及含义
(1)动手感知:
师:出示7个草莓,每2个分一份,可以分几份呢?
生:摆(用学具摆)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剩下一个,多了一个。
(2)合作交流
师:把刚才的过程用一个算式如何表示?
生:自主完成
师:指导交流,选典型例子板书
A、7÷2=3 B、7÷2=3剩1 C、7÷2=3多1
生:针对以上3种学生发表见解,并说说每个数字的意思。
师:指导写法,明确余数。
(3)完善认知
师:对比刚才两题,有什么异同?
生:都平均分,一个有剩余,一个无剩余。
师:揭示课题并板书“有余数的除法”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通过操作,对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为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探究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1、按要求操作并记录
师:用小棒摆正方形,4根摆一个,请同学用手中准备好的小棒一个一个摆独立的正方形。
(注:课前老师为每组学生准备8-11根小棒且尽可能保证每组学生的小棒数量不同)
生:动手摆,动脑想,写算式。
师:行间指导。
2、组织交流
出示(按顺序)
根 数 摆 法 算 式
8 □□ 8÷4=2(个)
9 □□1 9÷4=2(个)…….1(根)
10 □□11 10÷4=2(个)……2(根)
11 □□111 11÷4=2(个)……3(根)
12 □□□ 12÷4=3(个)
3、对比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师:仔细观察以上算式,从中发现了什么?
生:各种可能(及时评价)
师:引导讨论,余数与除数的关系,说说为什么?
小结:大家通过观察,对比发现余数比除数小
4、及时巩固
如果用一堆小棒摆五边形,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如果摆△呢?
师:组织学生讨论
①可能会剩几根?有几种情况?
②为什么只有这几种可能呢?说说想法
(设计意图:在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通过用不同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过程,一方面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感知除数和余数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向学生渗透学习数学的意识和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判断对错
①46÷5=8……..6()
②63÷8=7……..7()
③63÷7=8……..7()
2、右面的算式中余数最大是几?
□÷8=□…….. □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五)布置作业:练习十四的1题
(六)板书:
有余数除法
6÷2=3(盘)
7÷2=3(盘)……..1(个)
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课后反思:这节课总体感觉还不错,但是在学生活动的环节上,我预设不够充分,同时由于缺乏经验,在学生放手操作中出现了控制不力的局面,同时,我觉得还应该在读懂教材和学生上下功夫,必须在控制范围内让学生动手,也就是操作必须在具体的要求和一定的规则下进行,这样既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又能凸显教师指导的作用。
另外,课堂上由于是低年级教学,一味地知识学习,学生会感到很枯燥,有必要收集学生感兴趣的课堂资源,让学生轻松地感受学习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案三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知道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各部分表示的含义。
2. 能够比较熟悉的笔算有余数的除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让学生逐步养成书写工整,计算仔细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写法,竖式各部分的含义,以及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的方法。
教学难点:
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各部分的含义,以及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直尺。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
用竖式计算,并说一说计算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20÷4 30÷6 24÷6 35÷7
注意:
(1)被除数、除数和商在竖式中的位置;
(2)除法竖式中每一步的含义;
(3)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必须规范。
二、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教材第六页情境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野营时都做了些什么?在他们分工合作安排晚餐和搭帐篷的活动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结合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收集数学信息以及提出问题。
(1)如果每个人分4条鱼,那么22条鱼可以分给多少人?
(2)我采了48个野果,平均分给我们小组的9个人,每人能得到几个?
教师提议:我们就从第一个问题开始解决吧!
三、你问我说,合作探究。
1. 请同学把第一个问题完整的看一遍,思考题目意思和解题方法,并列出算式。 学生汇报情况预设。
题目意思和解题方法:就是要看22里面包含了多少个4?用除法解决。
列出算式:22÷4
2. 请学生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想好后先在小组里交流,看看你想到的办法和别人的是不是一样?谁的方法最简单?教师巡视时注意发现典型算法,为后面的汇报选好候选人。
(小组交流后,请部分同学汇报自己小组的计算方法。)
3.引导学生分析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写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回忆比较、讨论交流,让有余数的除法竖式逐步变得完善。 提醒学生:
(1)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一位数时,商要和被除数的个位对齐。
(2)在用竖式算出商和余数后,还要记得在横式后面把他们写出来。
4.思考:
(1)在除法竖式中如何试商?
(2)在竖式中“商与除数的积”是什么意思?
(3)在竖式中从被除数里减去商与除数的积,剩下的是什么?(小组讨论后,老师组织汇报比赛。)
5.比较22÷4与复习题中20÷4的竖式的不同之处。
6.请学生对四种算法进行比较和评论,然后老师再总结发言。(“摆一摆” “圈一圈” “列竖式笔算” “口算”)
7.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学习,自主解决前面提出的“分野果”的问题。(学生独立完成。)
四、巩固练习(课本第八页习题)
五、全课小结
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