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正确教育孩子
孩子的健康成长是父母都很关注的一个问题,父母也是都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是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孩子教育也是要有正确的方法的。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共同了解一下吧。
怎样正确教育孩子 1
一、怎样正确教育孩子
1、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不可代替的教育者
0-6岁是孩子品质及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儿童生命的最初两年,是与父母建立牢固情感纽带的关键期,是儿童未来心理成长并与他人建立信任和爱的关系的基础。
所有关于生命知识的50%,是在生命的第一年学习的,生命的第二年,学习25%,这里的生命知识主要是指爱的能力和情感的发展。
2、如果想要改变孩子的行为,父母应先改变自己
教育孩子就是教育自己的一个过程,孩子的不良行为,往往是从环境或父母那儿直接传授下来的。树立榜样来教育是发展孩子道德行为的最可靠的办法。
3、培养儿童的灵性品质其重要性远远超过智力开发
灵是树,心智是果;灵是灯,心智是光。人的智力是灵性品质的反射。如果只注重技能的培养(如各种五花八门的早期智力开发兴趣班),而忽视儿童的精神品质的培养,只能是本末倒置,孩子长大成人后,他们的人格就会有缺陷,道德发展受到阻碍。
4、合理的管束
管束孩子是告诉他们行为的标准,即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去做,什么样的事情不能做。管束要有权威:当孩子可能要犯错误,我们不得不进行管束的时候,一定要有权威性。让孩子知道你是严肃的,而且你们提的要求是将伴随惩罚或奖赏的。合利地限制孩子可以培养孩子的纪律观念,当然,对孩子的管束必须是负责任的。而且要告诉孩子你提出要求的原因。和孩子的爸爸保持一致性:父母在管束孩子时保持一致,这样孩子可以建立统一的行为标准。即使对爸爸的管束有异议,也最好在以后孩子不在场时,再与他进行讨论。这样做,也可以树立起父母双方的权威性。不要惩罚得太多:不可从生理和心理上虐待孩子,要把孩子管好,上策就是对他好的表现进行奖励。
5、用积极鼓励的方法,使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价值观
父母需要主动地将基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教给孩子。以便于孩子在社会上成长。当然,在这方面,身教胜于言传,我们可以做孩子的好榜样。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不可以让孩子去做我们不愿意的事,也不可以自己做一套,让孩子去做另一套。只有我们以身作则,注重孩子价值观与礼貌的培养,才能教育出品德高尚的下一代。
高自我价值观的人具有三个“能力”:我有能力;我能与周围的人交往;我能随时随地为他人的幸福作出贡献。相信自己有学习和成长的潜能,发展出勇气、信仰、自信、信赖生活和他人等等品质。反之,低自我价值观是一种对自我的消极认识,自责、羞辱、愤怒、憎恨等毁灭性感觉始终伴随一生。
6、设立明确家规,定期召开家庭会议
孩子需要知道界限在哪里,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没有规则孩子反而没有安全感。家规不超过5条到6条,应适合于家里的特定需要,而且必须用肯定句来陈述,将家规贴出来。如果违反家规应明确相应的处罚措施。一旦建立,就应坚决执行,每隔一段时间,应对家规作调整和修补。定期召开家庭会议,使全家一起分享生命发展的过程,发展民主,相互尊重,享受爱的氛围。
7、在一定范围内给孩子选择权
随着孩子的成长,给他越来越多的自由和控制自己生活的权力是很重要的。必须有意识地要求自己;甚至是克制自己的那种什么事都为孩子做的想法,来给孩子一些自由度。给孩子一定的自由,表明我们信任和尊重孩子,孩子也会因此更加尊重我们,爱我们。
在一定范围内给孩子选择权,通过提供选择,可以避免紧张气氛,给孩子提供做决定的实践机会。如“睡觉时间到了,你是要听昨天的故事呢,还是想听一个新的故事?”“你今天是想穿粉红色的上衣,还是蓝色的T恤?(如孩子两者都不选,父母可问:“是我帮你选,还是你自己选?”)做选择并让孩子负责任都是日常的行为,对于发展孩子的自我价值观是至关重要的。
8、游戏是儿童的主要活动,儿童通过游戏学习
儿童通过接触具体的、仿真的与生活有关的东西学习,需要与同伴、成人和环境互动交流,游戏使儿童放松且发展专注的工作态度。在5岁之前不应过早开始对字母数字等符号的专门练习,这样会限制孩子的思维,因为幼童的心智还没成熟,对抽象的概念还无法理解。
9、正面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而不是不该做什么
传统型教育者的居高临下的姿态,总是对孩子说“不准打人,不准在沙发上吃东西”等等,这种负面的口气只会将注意力引向并集中于负面的行为;而孩子仍然不知道好的行为是什么,自己应该做什么。积极的说法是用美德修正孩子的行为,如“你忘记了与人和平相处”或“我们是在餐桌上吃东西的!”
10、每天抽时间跟孩子单独相处,共同做点双方都感兴趣的事情
每个孩子都需要从父母那里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每天工作之余,我们要腾出一些时间参加孩子的游戏。要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经历,尽可能让孩子接触到各类东西。父母作为孩子的倾听者、支持者、精神的陪伴者,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应尊重孩子的感受,以超脱且同情的态度陪伴在孩子的身边。
二、怎样正确教育孩子
1、树立榜样:
榜样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行为来影响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如同学、邻居、教师、英雄模范人物、文艺作品中的正面人物、革命领袖的优秀品质,都是子女学习、模仿的对象。不管家长的言行是错误的还是正确的,对子女都有十分深刻的影响。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时时刻刻、处处检点自己的言行。
2、环境熏陶:
家长要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子女受到感染和熏陶。家庭是子女生活的主要场所,家长要组织好生活,处理好成员之间的关系,坚持正确的道德行为为准则,形成团结和睦的家庭气氛,建立井井有条的生活秩序,以陶冶子女的美好情操。
3、批评惩罚:
批评和惩罚都是对子女不良思想行为的否定,不过后者是对严重不良思想行为的一种教育手段。批评惩罚时,首先要全面了解情况,掌握不良思想行为的具体情节和严重程度,从错误的实际出发,批评是指出危害、思想根源,否定其思想行为,使之感到羞愧和痛楚,进而产生改正错误的动力。批评时不要讽刺,不要奚落,不要谩骂。惩罚主要是剥夺某种权利,而不是体罚,不是侮辱人格和摧残身心。
4、指导安排生活秩序:
良好的生活秩序是培养子女良好习惯的有效方法。指导子女安排生活起居,布置好生活环境,教给子女学习安排和利用时间,使之有条不紊。要让孩子自己安排,家长可以在旁指点。
5、说服教育:
说服教育的具体做法:一是谈话,家长根据子女的思想实际,摆事实,讲道理,使子女明白一定的道理,谈话要有针对性、灵活性,态度要和气,不要板着面孔,居高临下地训斥、挖苦。二是讨论,家长与子女共同讨论。讨论时要尊重孩子,耐心倾听其意见,有不正确的观点,也要耐心地讲道理,使子女明辨是非。家长观点不正确要勇于承认。
6、实际锻炼:
实际锻炼的内容相当广泛,如适应周围环境,锻炼身体,生活自理,家务劳动,独立作业,文明礼貌,社会交际等等。进行实际锻炼,首先要孩子明确目的意义(为什么),提出具体要求(怎样做),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坚持到底。锻炼内容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从他们的实际能力出发,交给的任务和提出的要求必须适当。要允许孩子在实践中有失误,不可过分苛求。家长不能因怕孩子吃苦而中途停止锻炼。
7、表扬奖励:
表扬奖励是对子女的思想行为给予肯定和好评。通过肯定和好评,以加强子女进取心和荣誉感,争取更大的进步。表扬奖励要实事求是,要及时,要说明原因,并且应以精神奖赏为主,物质奖赏为辅。
8、指导课外阅读:
指导子女阅读书报杂志,从中吸取有益的精神营养。家长要掌握子女阅读的内容,和子女一起讨论,引导子女通过阅读增长知识,开扩眼界,受到精神陶冶。
9、利用家庭电视:
电视进入家庭,子女可以从看电视中得到许多知识,增长见识,要充分利用。但是要注意:不能没有选择,不要时间过长。看完电视最好和子女谈论,讨论电视内容。
10、带领子女外出接触社会:
带领孩子到公园、风景区、商店、工厂、农村去,或者去访问同学、亲友,进行社会交往,使之开扩眼界,接触社会,认识社会。
三、怎样正确教育孩子
(一)培养他们的爱心
母亲们有必要向孩子说明亲切有礼地待人接物与学业及体育方面出类拔萃同样的重要。那些在情感方面得到一定培养的孩子会产生心理学家丹尼尔所说的情感智商,即协调自己与他人需要的能力,这类人有比别人更多的机会在生活中遥遥领先。贝尔实验室所进行的一系列调查表明:那些研究成果丰富的工程师在中科院里并不是智商最高的那些人,而是那些能与同事进行良好沟通的工程师。
(二)多一些表扬和鼓励
我们都知道表扬能使人创造奇迹,过多的批评会导致孩子过多的自责,使他们贯于为了获得成功而作一些冒险。表扬也有正确的方法与错误的方法。大多数父母在批评孩子时可以细数总总,而在表扬时却言语含糊──“你是个了不起的孩子”这种评价会使片刻的光彩顿然消逝。因此表杨应具体些,与其说“你很勇敢”不如说“我为你摔倒了以后仍然爬上车而感到自豪。”这样明确地说明了为什么这种行为值得表扬。每个人都有一个“要害区”,这个区域一旦受到表扬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作为母亲,你可能比谁都了解对于你的孩子来说什么是重要的──可能是音乐、体育或某一课程,如果你不了解,问一问孩子没什么不对。其次,由于孩子们一时间内只能吸收那么多的表扬,因此小量而频繁地给予一些表扬。一分钟一百次鼓励胜过一次作一百分钟的表扬。
(三)谈论“禁忌”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危险的世界里。在这个世界里,孩子们放眼接触到的是网络、毒品、酒精与性。母亲们可以有技巧地与孩子们谈论这些敏感的话题。首先,让你自己对这些现象有所了解,而后询问你的孩子他们所知道的。六、七岁大的孩子可能是在操场上听到或在电视上看到关于性的问题。妈妈就可以耐心有技巧的回答孩子的问题,让他们明白你愿意回答任何问题或与他们谈论他们的烦恼。
(四)将界限适当放宽
孩子们需要得到无条件的爱,这样自尊自爱的种子才会得以生长。这种无条件的爱并不意味着你不设定任何界限,设定界限是向孩子们显示他对你来说很重要。当一个孩子越界时,向他们说明你对这种行为而不是他们本身感到失望。随着孩子的成长,界限自然要放宽些。尤其是男孩子,他们想与他们的母亲保持一定的距离。心理学家埃文索-贝斯索曾描写道:男孩子们第一次碰到玩具卡车时,心里就响起车子开动的轰鸣声,这是与生俱来的,他们想冒险并表现他们所见过的男子汉的力量。随着男孩子的长大,他们的界限也应适当地放宽些,作母亲的既不要感到自己被抛弃了,也不要感到自己很懦弱。母亲是孩子们巨大的鼓励之源。心理学家埃顿-萃丝在调查了250个学龄儿童后发现:近一半的孩子更想获得一份母亲而不是父亲的工作。孩子们想了解他们母亲所做的事并想参观他们母亲的工作地。
(五)指明方问
孩子们需要一个道德指南针。这意味着不仅在重大问题上灌输是非观,而且在日常琐事上灌输是非观。
一位母亲看到她五岁大的儿子骑着他的朋友──邻居七岁大男孩的车子。“孩子把车子放回原处”他儿子说,“小哥哥现在又不骑。”他认为自己这么做没什么不对,因为他的朋友不会介意。但这位母亲坚持让他的儿子把车子送回去:“在没有征得他人同意下使用他人的财物是不对的。”当一位母亲对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正直、忠诚给予足够的重视,她们就为孩子树立了一个价值体系,这将成为孩子的无价之宝。最好的道德指南是母亲自身的行为,如果母亲自身逃避责任,无视他人的权利或食言,她的孩子就失去了行为的向导。你也许不希望听到这类话:“可是,妈妈,你就是这么做的。”
(六)与孩子一起玩耍
在短时间内,母亲们通常关注所谓重要的事──捕捉孩子们的情况,辅导功课。然而在我们这个生活节奏紧张的社会里,孩子们渴望的不仅仅是这些,他们更希望与母亲一起共度美好时光。这并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仅需拥有一种嬉耍的态度,一种愿意把做功课的时间变成嬉戏或把做家务转化为游戏的态度。
怎样正确教育孩子 2
让孩子学会“心中有爱”。
曾听人说“爱是一个口袋,往里装,产生的是满足,往外掏,产生的是成就感。”作为父母,要多给孩子一些爱别人的机会,让孩子学会心中有爱。
我的儿子今年已经五岁了,变得越来越懂事、会关心人了。记得有一天,丈夫忙于工作在单位加班,发着高烧的我无力地躺在床上,想想还要照看儿子、为儿子洗脚……,真有点支撑不了。不禁对儿子说:“妈妈现在发烧了,身体很不舒服,要是你爸爸在家该多好呀!”“妈妈,没事,有我呢!”儿子还拍着小胸脯骄傲地说:“我是男子汉。”看着他那神气的样子,真叫人好笑。“妈妈,你要多喝水,病就会好得快。”说着,他从饮水机中接满一杯水,端到我面前,让我喝,然后又搬来一把椅子并踩在上边吃力地从药柜中拿出一包药,用水沏好,颤颤悠悠地端到我面前。
从始至终,我一直在担心,怕他摔着、烫着……但我没有阻止他,算是给他一个爱的机会吧,从而也让他学会心中有爱。“儿子,你给妈妈冲的是什么药呀?” “就是我发烧时,你冲的那个。”“哦,是小儿热速清颗粒。”儿子关心地说:”妈妈,你赶快把药喝完了,再睡一觉,出点汗就好了。”然后又帮我把被子盖好,仍有些不放心地说:“妈妈,你快睡吧!我会自己玩,也会自己洗脚,睡觉……” 过了一段时间,看着儿子有板有眼的洗脚的样子,我好欣慰。他洗完脚后,又学着电视公益广告的样子吃力地端来一盆水,说:“妈妈,你也洗洗脚吧!”看着儿子的一举一动,一种幸福从心底油然而生——儿子知道爱妈妈了,被儿子关心,被儿子爱的感觉真好。
对于父母来说,接受孩子的爱是幸福的,快乐的。然而,当今社会,有些父母忽略了孩子表达爱的机会,当孩子心中刚刚燃起爱的火花时,却被父母在无意中熄灭,时间长了,孩子就会逐渐失去表达爱的能力,不再懂得去关心、爱别人了。因为他们得到的总是:“你不会,还是让妈妈(爸爸)来吧!”“去,别捣乱了,还是一边玩去吧!这不是小孩子干的事……”年轻的父母们,请多给孩子一些爱别人的机会吧。
帮助孩子从羞耻感中复原。
在婴儿即将届满一岁之际,他们逐渐从爬行慢慢开始学走,此时,孩子与父母的沟通方式也开始有了改变。舒尔指出,研究者观察到,12个月大的幼儿从母亲那边获得较多的正面回应,而18个月的孩子则获得较多的教导与指引。
而研究发现,母亲平均每9分钟就对他摇摇学步的孩子发出一次“不可以……”的警告,这可能是因为开始学爬、会走的婴幼儿喜欢探索充满危险性的东西。
一位母亲,一日看到自己的女儿正拿着紫色的彩笔在墙上乱涂,“不可以!”她忍不住对女儿大吼。女儿看着母亲,一脸惊恐,刹那间她了解她做错了事。她低下头去,一副快哭出来的样子。母亲唠叨了一会儿,告诉女儿色笔只能画在纸上,然后她抱着女儿想到她们可以一起做一件事:“刷墙壁!”她女儿再度亮起双眼,开心地跑去拿海绵。
这样的互动,帮助孩子成功克服了羞耻感。
1、旧想法
传统的学者认为这些所有的“不可以”指令,是在保护孩子安全并帮助他们社会化的副产品。但是传统的研究者并不认为,羞耻感可以促进孩子的脑部发育,相反地,他们认为应该减少让孩子感到羞愧的处境。
2、新想法
最新的育儿理论则认为,避免孩子产生羞耻感固然有其道理,但是在孩子社会化的过程中,羞耻感也未必是绝对不好的。脑神经生物学的一些研究指出, 一些令人羞愧的处境,例如上面所描述的例子,事实上可以刺激右脑的发育,这部分主要掌管创意、情绪与感受,只要羞愧的感觉不要太久,而且能够跟随着一些复原与补救的经验。
新一代的专家认为,让孩子真正受伤害的,并不是羞耻感,而是父母无法帮助孩子从羞愧中复原过来。
3、父母可以怎么做
舒尔说:“在婴儿成长的过程中,藉由一些小小的羞耻感来促进其社会化是很重要的。”尴尬(羞耻感的成份之一)大约在14个月大时出现,当母亲“不可以”的指令,跟随着孩子低垂的头与难过的表情开始产生。
孩子与兴奋(开心地在墙上涂鸦),忽然间掉落很泄气的情境(母亲“不可以”的警告),再回到兴奋的情绪(“好吧!让我们一起刷洗墙壁吧。”)
在这一个快速的过程中,脑部许多部分开始活动,并且产生许多连结,使得这整个脑部系统获得更紧密的锻炼。其结果可以促进认知部位(前额脑区底 部,orbitofrontal cortex)与感情部位(边缘系统,limbic system)的发展,并且促进这两个系统的连结,让孩子在感情与自律能力能有均衡的发展。
很重要的一点必须记得,要赶快让孩子从羞耻感中复原过来。长久的羞耻感会让孩子自我封闭、易怒甚至产生暴力倾向。想想看自己的情形,如果尴尬的感觉一直持续下去,你会不会想要逃开或做出一些反抗的行为?
怎样批评宝宝:
当宝宝能走会跑后,会让妈妈们非常头疼,一天之内被妈妈批评个三五次简直就是家常便饭。只要妈妈一分钟没注意到,宝宝就肯定会“犯错误”。但是心理专家却建议,不管宝宝犯多少错误,每天批评他最好不要超过两次。
5、批评孩子有学问一天最多两次
在育儿方面,家长的态度一般分两种,一种是较为开放的,例如美国等国家,对孩子都持顺其自然的态度,管得很松,这样有其好的一面,即利于孩子养成天真、坦率的性格,但不容易培养他们的是非观念。而中国家长大多是另一种,即对孩子严格管理,它好的一面是能从小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念,负面效果是,过多的批评、呵斥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变得胆小怕事。
6、孩子犯错其实是很好的教育机会
其实,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可以积累经验教训。许多家长在宝宝犯错误时,总是大加谴责、恐吓,却忘记了犯错误是很好的学习机会。家长们的批评是想阻止宝宝再犯同样的错误,但这样做常常会产生相反的作用。孩子们或因害怕受责备而不敢冒险,失去学习新技巧的热情和胆量;或产生逆反心理。
而且,过于频繁的责备不仅让孩子变得“皮”了,对批评充耳不闻;在成长的岁月里,更会在他的心里留下阴影,认为自己做什么都不行。
7、批评时的注意事项
专家建议,家长批评孩子,不妨每天只说个一两次,不要逢事就说,因为有的错误,孩子可能马上就能自己明白,不说也罢。而对于重大的错误,在批评时也应该注意两点。
一是冷处理。即家长在批评孩子时,不妨放低声音,或采取沉默,这比高声大喊要更有效果,孩子反而会更紧张,会感到“不自在”,进而反省自己的错误。
二是要趁热打铁。因为孩子的时间观念比较差,昨天发生的事,仿佛已经过了好些天了,加上孩子天性好玩,刚犯的错误转眼就忘了。如果觉得孩子做的错事必须批评,那么别拖拉,马上就说,否则就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
批评宝宝要讲究技巧,才能是宝宝乐于接受,更能身心健康地成长。
怎样正确教育孩子 3
一、父亲如何正确教育孩子
父亲教育其实是很重要的(父亲教育的重要性)。父亲代表着阳刚和坚毅,孩子能够多跟爸爸接触,对于孩子的坚强个性培养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爸爸的带领下,孩子可以更快的学习新的事物,并且对于其独立自主个性有着促进的作用。孩子整个生长过程中,并不是无忧无虑就是最好的,适度的冒险和尝试也是重要的途径之一,如果害怕摔跤或是承担风险,那么当孩子长大之后独自面对风雨时将会不堪一击。
母亲对待孩子通常会遵循常规或是标准,但是爸爸会更加豪迈,不拘小节,他们可能在照顾孩子不如妈妈仔细,有时候袜子反穿也有的,但是只要孩子感到开心,快乐,又有谁会真正介意呢?很多年轻爸爸心里都住着一个淘气,爱玩的小男孩,这也是爸爸通常能够孩子玩的很开心的.原因,他们既有着男人的担当,也有着一个宝贵的赤子之心。
母亲长时间照顾孩子也会感到疲累,爸爸们适时接过照顾的任务,不仅让亲亲老婆感到窝心,也会让孩子觉得新奇好玩,在老爸们跟孩子进行愉快互动的时候,妈妈们也可以获得暂时的休息。
相对于妈妈们的说教或是过于疼惜,爸爸们容易忍耐并且懂得等待,他们不会在孩子一哭闹就对孩子安抚,爸爸更善于保持冷静,给孩子找出他哭泣的原因,并且因势利导,让孩子能够明白错误或是克服恐惧。
实际上,在孩子受挫的时候(挫折教育的方法),妈妈们更加难以忍受,而爸爸则愿意让孩子经历挑战和困恼,因为这样会让孩子学会更多,虽然看似爸爸们没有人情味,但其实良药苦口利于病。爱孩子的独特方式,也更有利于孩子面对真正的世界。
总结:父亲的感情比较内敛,想浩瀚的海洋,但他们对于孩子的爱并不会比妈妈们少,相反只是藏在了心里,用行动默默的传递出来。孩子和妈妈如果能够细心的观察,可以感觉爸爸们在凝望自己的时候眼里那份深沉的爱以及沉淀的温柔。
二、批评孩子的注意事项
1、批评孩子一定要客观,实事求事,就事论事。告诉孩子他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帮助他分析犯错误的原因,所犯错误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父母的感受如何等,千万不要夸大孩子的错误,比如孩子有几次把屋里弄得很乱,批评孩子时就不能说孩子总是把屋子弄得很乱。
2、有的家长[微博]批评孩子时唠唠叼叼说个不停,却说不到要点上,尽说一些废话和孩子反感的话,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孩子于是索性左耳进右耳出。所以批评的话不在多,要言简意赅,恰到好处。
3、不要给孩子下结论,贴标签。如不要因孩子做错了一件事,就给孩子下结论说孩子笨。因为孩子爱睡懒觉就说孩子懒。
怎样正确教育孩子 4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父母心中的希望和太阳,每位家长都对孩子寄予厚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愿望,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养育成才更是每个家长所关注的事情。
如何正确的教育孩子呢?其实我们的先哲们早就告诉我们:“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每个孩子的性格都是相近的,天资也是基本相同的,是后天的教育,特别是启蒙教育改变了他们的行为习惯,教育方式的不同造成了巨大的差异。在社会高速发展,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佼佼者,望子成才的心情也更为迫切,这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情也造成了许多教育上的误区,正是这种迫切性导致了我们常常以成人的观点和要求,去衡量孩子们的行为方式的对与错。在唯高分是优,学而优则优的诱导下,增加了我们对孩子过分的苛求。考了第一,担心成绩下滑,考了第二、第三我们指责为什么没有考第一?可你要知道,第一只有一个,金字塔顶尖人物毕竟是少的。其实,只要孩子努力了,我们就应该充分鼓励和肯定,而对成绩的偶尔下滑,要分析原因,正确的沟通和鼓励要比严厉的批评有用。孩子也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思考,有时候我们不妨听一听他们的意见,再加以正确的引导,沟通可以拉近心与心的距离,更容易增加孩子对你的信任感。
据研究证明,一个人的性情在幼年时期即已定型,而且会左右他的一生,而孩子(0——10)岁的成长过程大都是和家长一起度过的,所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一言一行、言传身教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孩子的行为方式和处事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无不和幼年的教育方式有着直接地联系,家长教会孩子如何做人,老师传授的是课堂知识。每位家长不只有提供孩子成长所需的物质条件的义务,而且也有教育孩子如何做人的义务。
如何教育好孩子是一个宏伟的工程,需要长期的努力,而不应该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太快,什么都求速成,而正是这种迫切感造成了许多误区,也造成了对孩子的诸多伤害。在孩子的学习成绩没有达到你预期的效果,在孩子有错误的行为时,我们只知道严厉的批评和横加指责,岂不知在这种严厉之下却给孩子造成莫大的伤害,其中对幼小心灵伤害最大的就是来自父母的严厉批评,而这种批评往往是对人不对事。比如在指责孩子时的:你真笨,你怎么这么没用啊!你这个傻瓜,笨蛋,就只知道吃,就只知道哭,我们整天累死累活不就是为了你啊!没治了,没救了,有时候也不乏体罚和武力,相信大多数人在小时候都受过这样的批评,有过这样的经历,而这种批评却严重地伤害孩子的心身健康,导致的结果是,孩子怕失败,胆小,懦弱等消极心理,久而久之孩子还会产生逆反心理,而这种伤害还会一代一代延续。面对过多的苛求和成人的要求,孩子背负了太多的压力,难怪有人说:“现在的孩子生活好了,玩具多了,但他们的欢乐却少了”,孩子们被太多的压力压的失去了应有的天真与活泼,这不能不令人深思!当然,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也许你还会说,我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啊!是的,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孩子,这种爱是至深的,但不是无私的,因为大多数人在无意间把成人的观点横架于孩子的身上。
如何教育好孩子,如何培养孩子,是关系到每个家庭,每位父母的头等大事,我们在批评孩子,指责孩子时,是否考虑一下孩子的感受,是否考虑一下方式方法是否得当,是否正确?
无论你多忙,无论你事业有多么地辉煌,请抽一点时间陪一陪孩子,认真和孩子沟通一下,遇到事情和孩子一起分析一下,听取一下他们的意见,并加以正确的引导,让孩子明白什么可做,什么不可做,应该如何做,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会和孩子交朋友。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
如何教育孩子是一个社会课题,关系到千家万户,更关系到孩子的前途和未来,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并成为有用之才,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本人才疏学浅,仅凭个人之见难免有失偏颇,也难免有不当之处,期待各位家长和教育界有识之士的批评指正,仅希望以此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发大家对如何教育孩子的话题,如果您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和方法,请不吝赐教,让更多人,更多家庭受益,那将是我最高兴的事情。
怎样正确教育孩子 5
为人父母者所能遭到的最大的失败却并非被自己的孩子视为对手和敌人,而是被视为上司或者奴仆。
现在做父母的似乎都有一个雄心,要亲手安排好孩子的整个未来。从入学、升学到工作、出国,从买房、买车到结婚、生子,皆未雨绸缪,为之预筹资金,乃至亲自上阵拼搏,觉得这样才是尽了责任。
我想提醒你们的是:孩子的未来岂是你们决定得了的?他的未来,一半掌握在上帝手里,即他的外在遭遇,另一半掌握在他自己手里,即他应对外在遭遇的心态和能力。对于前一半,你们完全无能为力;对于后一半,你们倒是可以起很大作用的,就是给他以正确的教育,使他在心智上真正优秀,从而既能自己去争取幸福,又能承受人生必有的苦难。倘若你们不在这方面下工夫,结果培养出了一个心智上的弱者,则我可断定,有朝一日你们必定会发现,你们现在为他的苦心经营全都是白费力气。
1、教育的真正目标,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善良、丰富、高贵的人
从一个人教育孩子的方式,最能看出这个人自己的人生态度。那种逼迫孩子参加各种竞争的家长,自己在生活中往往也急功近利。相反,一个淡泊于名利的人,必定也愿意孩子顺应天性愉快地成长。
我由此获得了一个依据,去分析貌似违背这个规律的现象。譬如说,我基本可以断定,一个自己无为却逼迫孩子大有作为的人,他的无为其实是无能和不得志;一个自己拼命奋斗却让孩子自由生长的人,他的拼命多少是出于无奈。这两种人都想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的未遂愿望,但愿望的性质恰好相反。
做人和教人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我在人生中最看重的东西,也就是我在教育上最想让孩子得到的东西。进一个名牌学校,谋一个赚钱职业,这种东西怎么有资格成为人生的目标?所以也不能成为教育的目标。我的期望比这高得多,就是愿孩子成为一个善良、丰富、高贵的人。
我肯定不是什么教子专家,只不过是一个爱孩子的父亲而已。既然爱,就要做到两点,一是让孩子现在快乐,二是让孩子未来幸福。在今天,做到这两点的关键,是给孩子提供一个尽可能健康生长的小环境。
做父母的很少有不爱孩子的,但是,怎样才是真爱孩子,却大可商榷。现在的普遍方式是,物质上无微不至,功课上步步紧逼,精神上麻木不仁。在我看来,这样做不但不是爱孩子,而且是在害孩子。
2、要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童年,能够快乐、健康、自由地生长
真爱孩子的人,一定会努力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以此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具体怎么做,我说一说我的经验供参考。要点有三。其一,舍得花时间和孩子游戏、闲谈、共度欢乐时光,让孩子经常享受到活生生的亲情。其二,尽力抵制应试教育体制的危害,保护孩子天性和智力的健康生长。其三,注意培育孩子的人生智慧和独立精神,不是给孩子准备好一个现成的未来,而是使孩子将来既能自己去争取幸福,又能承受人生必有的苦难。
对于孩子的未来,我从不做具体的规划,只做抽象的定向,就是要让他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心智优秀的人。给孩子规定或者哪怕只是暗示将来具体的职业路径,是一种僭越和误导。我只关心一件事,就是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童年,能够快乐、健康、自由地生长。只要做到了这一点,他将来做什么,到时候他自己会做出最好的决定,比我们现在能做的好一百倍。
今日的家长们似乎都深谋远虑,在孩子很小时就为他将来有一个好职业而奋斗了,为此拼命让孩子进重点学校和上各种课外班。从孩子这方面来说,便是从幼儿园开始就投入了可怕的竞争,从小学到大学一路走过去,为了拿到那张文凭,不知要经受多少作业和考试的折磨。可是在我看来,这种教育方式恰好一开始就是输局了。
一个人从童年、少年到青年,原是人生最美好也是最重要的阶段,有其自身不可取代的价值,现在这个价值被归结为只是为将来谋职做准备。多么宝贵的童年和青春,竟为了如此渺小的一个目标做了牺牲。
我要对聪明的大人说:倘若你珍惜你的童年,你一定也要尊重你的孩子的童年。当孩子无忧无虑地玩耍时,不要用你眼中的正经事去打扰他。当孩子编织美丽的梦想时,不要用你眼中的现实去纠正他。如果你执意把孩子引上成人的轨道,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正是在粗暴地夺走他的童年。
3、素质教育的收获是无人能剥夺的,必将在整个人生中长久地发生作用
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学校教育的作用有二,一是给素质教育加分,二是给应试教育减负。
在智力教育中,最不重要的是知识的灌输。当然可以教孩子识字和读书,不过,在我看来,这至多是手段,决不可当作教育的目标和标准。追求孩子识多少字和背多少古诗,甚至以此夸耀,那不但可笑,而且可悲。教授知识的方法是否正确,究竟有无价值,完全要看结果是激发了还是压抑了孩子的求知兴趣。活跃的理性能力是源头,源头通畅,就有活水长流;源头干涸,再多的知识也只是死水。
对于孩子的智力教育,我不是一个很用心思的家长,没有什么周密的计划。不过,我比较有心,会留意孩子的智力闪光,及时给予赞扬和肯定。事实上,幼儿理性觉醒的能量是非常大的,一定会有好奇、多问、爱琢磨等表现,所需要的只是加以鼓励,给他一个方向,使他知道这些都是好品质,从而满怀信心地继续发扬。相反,倘若对于自然生长的智力品质视而不见,却另外给他规定一套人为的标准,他在智力发展的路上就难免左右失据、事倍功半了。
我深信,熏陶是不教之教,是最有效也最省力的教育,好的素质是熏陶出来的。因此,做父母意味着人生向你提出了一个要求:必须提高你自己的素质。
4、父母最大的失败是被孩子视为上司或者奴仆
音乐、绘画、体育这些才能,从一个方面来看,是特殊的天赋,只有少数人适合于以之为专业;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又是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素质,每一个人都可以以之为自己的爱好。把所谓特长的考核纳入应试教育体制,其结果一方面是使艺术教育、体育的性质发生了扭曲,把它们由人的天性自由发展的形式蜕变成了应试的工具,另一方面则在原已过于沉重的功课之外又给孩子们增添了新的负担。
幼儿都会表现出艺术上的某种兴趣和能力,比如绘画、音乐、舞蹈等,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人长大了都要成为艺术家,都能成为艺术家。做艺术家必须有天赋,而单凭幼儿期的兴趣是不能断定有天赋的。幼儿期艺术活动的真正价值在于,它是心智发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能使幼儿的感受力、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得到良好生长。这本身就是重大收获,不管孩子将来从事什么职业,这个收获都会在他的工作和生活中体现出来。
在我看来,长期强迫孩子学习一门艺术,是完全违背艺术的本性的。这样做往往是出于强烈的功利目的,最后即使培养出了一个艺术上的能工巧匠,付出的惨痛代价却是不可治愈的心灵创伤和人性扭曲。
做父母做得怎样,最能表明一个人的人格、素质和教养。被自己的孩子视为亲密的朋友,这是为人父母者所能获得的最大的成功。不过,为人父母者所能遭到的最大的失败却并非被自己的孩子视为对手和敌人,而是被视为上司或者奴仆。
做家长的最高境界是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在这一点上,中国的家长相当可怜,一面是孩子的主子、上司,另一面是孩子的奴仆、下属,始终找不到和孩子平等相处的位置。
怎样正确教育孩子 6
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认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那个我们从小长大的家,有爸爸妈妈,也许还有兄弟姐妹的第一个家叫做原生家庭。
不要把原生家庭当作不肯成长、改变的借口,因为,你的幸福、快乐掌握在你自己手中。而作为父母请你一定记得:你现在就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
你在重新创造一个文化。过去不对的事情,不要持续下去;过去好的经验,要把它传承下去。你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家庭幸福。
一、常常骂、大声骂、越骂越不听
人的大脑有个特性,对习惯性的东西常常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比如,当父母第一次大声责骂时,孩子如你所愿能被吓哭,但是次数多后,他就习惯了,每次被骂的时候注意力都是游离的,他根本没有在听,所谓入鲍鱼之肆,久闻而不知其臭。
因此管教孩子要言出必行,说到做到,威胁的次数多了,也就没有效了。
二、吼骂孩子是白费口舌
骂孩子的坏处是,他一紧张,大脑会自动转入逃生机制,他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如何逃过一劫,父母就白费唇舌了。
此外,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你大声吼他,他将来在外面也大声吼别人,这会使他没有人缘,交不到好朋友,以后人生的路会很孤寂,而且你吼他,他以后也会继续去吼你的孙子。
人都有好奇心,越是听不清楚的,越会注意去听。因此,要孩子注意听你说话,不必大声吼,只要引起他的动机,你越不要他听见,他越会注意听。其实最好的沟通方式是身教,因为太小的孩子还不能说理,当大人做给他看时,他便自然会学进去。
三、管教孩子,不用吼的用什么?
1、耐心倾听
气急攻心的家长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骂。但是这样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管教孩子,关键是要找出孩子犯错的原因,从源头下手,把原因除去。
此时家长应先冷静下来,多一分耐心,问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2、放下身段
同孩子做协商有些家长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但是这样做往往会激化矛盾,叫他不要他偏要。这时,父母不妨放下身段,不要总是命令孩子,而是同孩子做协商,各退一步也许是很好的方法。
比如当孩子想要跳沙发,而家长却有事情要思考的时候,就可以请孩子去卧室的床上跳,或者请他等一会再跳,或者等家长把事情处理完,再带孩子去公园尽情地跳。
3、让孩子去体验后果
如果孩子老是听不进大人的话,你再怎么吼叫也是无用的。那么在保证安全和没有恶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会自食恶果的滋味。通过自身的切实体验,孩子将能深刻领悟到家长的教导有多么正确和重要。
4、跟孩子讲道理除了平时的告诫之外,家长也要在实际的情境中教导孩子一定的道理。
让孩子有同理心,让他从其他人的角度去体会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至于解说道理的方式,则可依孩子的年龄来选择讲解的深度,特别小的孩子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
5、给孩子另一个选择当孩子犯了错误,你不要只是吼叫孩子,说教大道理,而是要给孩子另一个选择。
也就是说,不要只说不可以,请指出一条可以的路来给他走。大脑好像一个大草原,上面已有一条从A到B的路,如果你不要他走这条路,你要先牵他的手走另一条也可以到B的路,走久了,新路的草被踩扁了,新路便形成了,而旧路许久不走,又被长出来的草盖住,便看不见了。
怎样正确教育孩子 7
最近“美国虎妈”的故事登上了《时代》杂志美国版的封面,也在社会上引起很多反响。很多家长其实也希望给孩子素质教育,但是在现在的社会评价机制下,到了三四年级就‘顶不住’了,就开始搞奥数,开始上培训班,其目的就是能让孩子的出路更好一些,说实话,家长也是用心良苦。
教育专家的建议:面对现实、因材施教、适可而止。
“这首诗其实折射出了目前很多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关系。”针对不少家长的困惑,南京市教科所刘永和所长建议道:第一,家长应该要知道,孩子的压力、孩子的时间运用都应当适可而止。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睡眠、适当的体育活动以及同伴的娱乐,剩下的时间才是学习,因此大人给孩子的学习压力要适可而止。千万别学校减负,家长增负;
第二,孩子的成长应该是全面的,不能说感觉数学拉分多就多学,语文孩子不会差就不学。只有给孩子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孩子的人生才会有更宽阔的平台;
第三,在目前学习目标没有降低、学习内容没有减少的情况下,要给孩子减负就要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家长可以多和老师紧密联系,多做一些方法类的指导;
第四,要对孩子因材施教,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孩子之间的智力和能力也是有差别的。很多家长都望子成龙,甚至自己原来没有实现的梦想都希望孩子帮自己实现,因此有些家长没有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一味提高标准,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结果对孩子的教育往往要求太多了反而什么要求都达不到;
第五,孩子快不快乐是一种心理的感受,并不是说什么作业都没有了他就快乐,也不是说作业比较多他就一定不快乐,很多家长是狠着心逼孩子学这学那,结果是孩子痛苦自己也痛苦。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科学、合理、人性化地处理孩子的学习问题。“家长对孩子要有耐心,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设定目标、安排内容,千万别让孩子老处于被迫学的状态。
怎样正确教育孩子 8
“我们家孩子从1岁左右开始跟他说不,两岁就听道理了。很多人跟我抱怨“跟孩子讲不了道理”,尤其是跟三岁以下的孩子讲道理更难,可我实际用起来觉得讲道理很管用呀。
分析以上案例情景的导致原因有三个方面:
第一、你是不是带着情绪:
心平气和的才是在讲道理,否则,你讲得内容再有理,孩子也理解成了指责,沟通的渠道也就失效了。
这一点路易阿婆应该深有体会。阿婆最近被路易的叛逆折腾得没辙,路易做坏事,阿婆总是难免带着情绪跟他说教,结果是非但没用,路易知道她会生气,还能引起她的关注,故意做出激怒她的行为。
第二、你讲的是不是真有道理:
得是危及安全的、对孩子有难以承受的损害的,以及肯定给他人造成较大干扰的情况,你才能讲得理直气壮。如果只是你的个人偏好,那孩子很可能不服气,凭什么按你说的来。
当碰到想阻止说教一番的场景,先冷静想想,我的要求及论证站得住脚么?这是孩子正常的适龄行为么?
比如孩子非要开冰箱,是不是也可以顺便教孩子如何使用冰箱,信任他们有能力把冰箱用好。如果只是你个人的特定需求,那拜托放低点姿态,请求孩子帮个忙行个方便,当然要让孩子看到你确实不方便了。
第三、你自己有没有以身作则:
你通过讲道理的方式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如果孩子接受觉得有理,也会以同样的标准反过来要求你的,他们简单的世界里规则面前是人人平等的。如果他们发现规则建立者都不履行,那这规则就失效了,讲的道理自然也就“无效”了。
很多不良行为的场景,示范比讲道理更直接更有效。讲道理相对比较抽象,往往是对一个具体场景的抽象描述,上升到道理的高度,其实不便于孩子理解和模仿。
比如你想让孩子学会说谢谢,或者学会道歉。与其每次要求孩子说出“谢谢”或“对不起”这几个发音,不如以孩子的视角替他们说出来,示范给他们看。平时遇到你该给孩子道谢或道歉的场合,你也以身作则。至于孩子什么时候悉得模仿,就交给孩子自己作主吧,他们才知道什么时候是最佳时机。
第四、你有没有给孩子创造容易遵守规则的空间环境,以及给孩子时间去自己努力改进:
别一方面讲道理,一方面又不改变环境引诱孩子,人性禁不起考验呀。费死劲讲道理,不如干脆让孩子没有“做坏事”的机会。比如不想让孩子玩手机pad,就别拿出来,当然自己也别玩。而且,孩子的改变也需要时间,让你改点啥你也做不到立竿见影是吧。最近路易又找到藏起来很久的iPad,开始玩以前玩的修车游戏(他都忘记怎么玩的了),我们没有立马夺走不让玩,但每次都劝他“玩一会就不能玩了眼睛会坏的”,时间差不多就引导他去玩别的。
最后,别跟孩子死磕较劲,讲不通的话试试变通的办法。”
怎样正确教育孩子 9
1、说服教育
说服教育的具体做法:一是谈话,家长根据子女的思想实际,摆事实,讲道理,使子女明白一定的道理,不要板着面孔,居高临下地训斥、挖苦。
二是讨论,家长与子女共同讨论。讨论时要尊重孩子,耐心倾听其意见,有不正确的观点,也要耐心地讲道理,使子女明辨是非。
2、增强孩子实际锻炼
帮助孩子锻炼身体,独立、文明等等。进行实际锻炼,要孩子明确目的意义(为什么),提出具体要求(怎样做),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坚持到底。
3、表扬奖励
表扬奖励是对子女的思想行为给予肯定和好评。通过肯定和好评,以加强子女进取心和荣誉感,争取更大的进步。表扬奖励要实事求是,要及时,要说明原因,并且应以精神奖赏为主,物质奖赏为辅。
4、指导课外阅读
指导子女阅读书报杂志,从中吸取有益的精神营养。家长要掌握子女阅读的内容,和子女一起讨论,引导子女通过阅读增长知识,开扩眼界,受到精神陶冶。
5、利用家庭电视
电视进入家庭,子女可以从看电视中得到许多知识,增长见识,要充分利用。但是要注意:不能没有选择,不要时间过长。看完电视最好和子女谈论,讨论电视内容。
6、 带领子女外出接触社会
带领孩子到公园、超市去,或者去访问同学、亲友,进行社会交往,使之开扩眼界,接触社会,认识社会。
通过以上这10点的有效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可以让孩子正确成长,能促进孩子正确的发展方向。
上一篇: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通用10篇)
下一篇:快速阅读方法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