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辞》因塑造了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而得以永垂不朽,名存千古,北朝民歌《木兰诗》就是其中的乐府民歌。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木兰辞教案(最新9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范文网给您最好的朋友。
篇一: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教案设计 篇一
课题: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材与学情分析:
《土地的誓言》是东北作家端木蕻良写于1941年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抒情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的强烈思念之情。调子是悲怆的。
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根本没有家国之痛、民族之恨这些经历和体验,但他们有着朴素的情感,也有丰富敏感的心灵。教学中应努力唤起其内心的情感,进入情境学习。
对于文章的创作背景和作者,通常由教师讲解,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在21世纪的信息社会,网络已经渗透到每一个角落,我们教学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本课将实验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当堂检索。
教学创意:
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由教师指导,自主获取知识,扩展课堂教学;配以音乐感染学生。
教学结构:
情境导入
——整体感知——品味精彩语句——扩展思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2、体会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对土地、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教学仪器与媒体:投影仪、计算机lanstar教学软件、录音机等。
教学过程
与方法:
一、情境导入
1、导语
2、学生上网检索有关背景和作者的资料
二、整体感知
1、范读
2、学生自读
三、品读精彩语句
1、学生朗读并互相评价
2、揣摩特殊词语的用法
(1)“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2)请再看这样一个句子
“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
作者为什么不用“飘荡着我的欢笑,回响着我的欢笑”之类的词语呢?
(3)学生讨论后学法总结指导
这两个词语的运用都逾越了常规。对于这些特殊的用法,应从以下两方面求解:
A、明确该词的本意;
B、分析该词所处的语境。
最后在本意和语境间可以发现词语的具体确切含义。
四、扩展思考
同学们你们在现实生活中是怎样表达对祖国的热爱的呢?
五、布置作业
(播放《松花江上》)
“九一八真的成为历史了吗?”以此为题写一篇小作文。(可以网上检索有关资料)
篇二:《木兰诗》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的表现作用。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孝顺父母。
教学重点:
理清故事情节、把握木兰形象。
教学难点:
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的表现作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影片引读(6)
问: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
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放映影片《花木兰》片段三~四分钟)。
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这个故事却来自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二、诗歌诵读,整体感悟(20’)
1、诗歌诵读:
①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学生点评。
②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疏通文义,把握情感。
③学生比读,互评互读。
2、整体感悟:
①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概述故事情节。
②在概述情节的基础上,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
引导:这是一首叙事诗,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1—3段)―――替父从军第二部分(第4段)―――十年征战第三部分(5—6段)―――凯旋归来第四部分(第7段)―――结尾附文
三、人物赏析,品读探究(12’)
1、人物赏析:
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例:
a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
b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
d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e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花木兰形象: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2、品读探究:
①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
明确:a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b战事紧迫。c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d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法。
②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
(运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③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排比、表现她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
④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对木兰的赞美。再一次表现木兰的机智谨慎。)
⑤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
(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3、详略分析:
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明确:从军缘由——详写出征前的准备——略写
出征中的思亲心理——详写详写女儿情态关山飞度,征战沙场——略写略写英雄气慨凯旋辞官——详写家人迎接——详写木兰改装——详写作用:
(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这样安排是因为诗歌紧扣“木兰是女郎”的性格特征来进行详略安排的,对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一般的就略写。
4、语言品味:
请同学们试着找出诗中语言精炼的句子,并感受其特点。
例:“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篇三:《新木兰辞》阅读答案 篇三
咣当复咣当,木兰在书房。不闻读书声,唯闻东西响。拾起碎茶杯,问女何所想。女儿无所想,心中堵得慌。硕士毕业后,工作无处寻。应聘三十家,个个不让进。细细问原因,嫌是女儿身。决意女扮男,只身闯深圳。
东市剪长发,西市买西装,南市练举止,北市学粗腔。旦辞爹娘去,暮色下车忙,不闻爹娘唤女声,但闻车站人流闹嚷嚷。旦辞车站去,暮坐办公室,不闻爹娘唤女声,但闻白领手机叮当响。
白天步履匆,夜晚加班忙。全国各地跑,业务节节上。同事喜合作,领导频表扬。
总部见总裁,总裁走上前。肩膀拍三拍,奖赏十万元。总裁问所欲,木兰不贪钱与权,愿还女儿身,业绩超以前。
上司闻她回,满脸是迷茫。女士闻她回,偷偷理红妆。男士闻她回,手沾唾沫捋发忙。开我公司门,坐我电脑旁。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东风习习来,满室飘清香。出门看客户,客户皆惊忙。交往一两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篇四:木兰辞 篇四
木兰辞
唧唧复唧唧1,木兰当户织2。不闻机杼声3,惟闻女叹息4。
问女何所思5,问女何所忆6。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7,可汗大点兵8。军书十二卷9,卷卷有爷名10。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11,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12,南市买辔头13,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14,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15。旦辞黄河去16,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17。
万里赴戎机18,关山度若飞19。朔气传金柝20,寒光照铁衣2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22,天子坐明堂23。策勋十二转24,赏赐百千强25。可汗问所欲26,木兰不用尚书郎27,愿驰千里足28,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29;阿姊闻妹来30,当户理红妆31;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3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33。当窗理云鬓34,对镜帖花黄35。出门看火伴36,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37;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38
陌上桑 原文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 白马从骊驹;
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难读字音: 隅(yú) 敷(fū) 笼系(jì) 倭(wo) 堕(duò) 髻(jì) 缃(xiāng)
绮(qǐ) 襦(rú) 捋(lǚ) 髭(zī)须 著帩头(zhuó qiào) 踟蹰(chí chú)姝(shū) 宁可(nìng)不(fǒu)千余骑(jì) 骊(lí) 鬑鬑(lián)趋(qū) 【词语解释】
简介:《陌上桑》是中国汉乐府民歌的名篇,富有喜剧色彩的汉族民间叙事诗。一名《艳歌罗敷行》,见于《宋书·乐志》;又名《日出东南隅行》,见于南朝徐陵的《玉台新咏》。
陌上桑属于《相和歌辞》,写采桑女秦罗敷的美貌与操守,以及反映了汉代社会制度即春兴季节太守出行劝课农桑。最早著录于《宋书·乐志》,题名《艳歌罗敷行》,在《玉台新咏》中,题为《日出东南隅行》。本诗一直以来被误解为太守调戏罗敷,而被罗敷义正言辞地回绝,其实这是误读。这首诗其实是汉代社会制度的一个缩影,太守作为地方最高长官,在春季时行所主县,劝民农桑,振救乏绝。从诗文中可以看出,秦罗敷显然是一个贵妇人形象,太守因其美貌和疏忽了礼节上的不合理,罗敷明确地指出,表现出高尚的操守和知礼节的大家女子。
译文:
太阳从东南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小楼。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自家取名叫罗敷。罗敷善于养蚕采桑,
(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头上梳着堕马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年轻人看见罗敷,禁不住脱帽重整头巾,希望引起罗敷对自己的注意。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以致于农活都没有干完,回来后相互埋怨,只是因为仔细看了罗敷的美貌。
太守乘车从南边来到这,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美丽的女子。小吏回答:“是秦家的女儿,自家起名叫做罗敷。”太守又问:“罗敷多少岁了?”小吏回答:“还不到二十岁,但已经过了十五了。”太守请问罗敷:“愿意与我一起乘车吗?”
罗敷上前回话:“太守你怎么这样愚蠢!太守你已经有妻子了,罗敷我也已经有丈夫了!(丈夫当官)在东方,随从人马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头。怎么识别我丈夫呢?骑白马后面跟随小黑马的那个大官就是,用青丝拴着马尾,那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可以值上千上万钱,十五岁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岁在朝廷里做大夫,三十岁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岁成为一城之主。他皮肤洁白,有一些胡子;他轻缓地在府中迈方步,从容地出入官府。(太守座中聚会时)在座的有几千人,都说我丈夫出色。”
篇五:《木兰诗》(《木兰辞》)公开课教案 篇五
经典教学课型专题研讨-----探讨教学形式多样化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2024年10月18日第4节
授课人:伍展雯
《木兰诗》(《木兰辞》)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利用多种诵读方式熟读诗歌,背诵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感与韵律美。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够积累一定的古代文学知识,为今后的古文学习奠定基础。
3、感受木兰这一具有家国情怀的光辉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利用多种形式学习诗歌, 达到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如何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并能感受木兰这一具有家国情怀的光辉人物形象。
一、新课导入:
1、 同学们,你们知道“巾帼不让须眉”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指名回答,师总结)
2、是的,在中国历史上就涌现出许多“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英雄,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木兰辞》这首诗歌,去了解这位流传千古的奇女子--木兰的故事。
二、正字音,熟读诗歌:
1、师导入:同学们,这首诗歌是出自南北朝时期的北朝民歌,您们还记得我们曾经学习过哪首北朝民歌?(生吟诵,师点评)
2、师导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是如此的粗犷豪迈,北朝民歌是如此的朴质刚健,富有感染力。《木兰辞》就是这样一首集北朝民歌精髓的诗歌,因此它与《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双璧。
4、学习诗歌,师范读诗歌。
5、师领读,生跟读。(注意纠正学生字音)
6、男女生对读。
7、文白对读,师串讲,疏通文意。
8、指名个人读。
三、小结: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认为木兰的故事为什么能够流传千古,深受人们的喜爱?
《木兰诗》(《木兰辞》)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篇六:《新木兰辞》阅读答案 篇六
1.这首《新木兰辞》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2.作为一个硕士生,在家乡无用武之地,只能离别家乡,闯荡异乡,这其中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这反映了当今社会在用工制度上存有怎样的弊端?
3.倒数第二段“女士闻她回,偷偷理红妆。男士闻她回,手沾唾沫捋发忙。”两句中,你能揣测一下“女士”和“男士”的心态分别是什么吗?
4.表现木兰工作勤奋、辛苦,成绩突出的诗句有哪些?
5.木兰的成功经历证明了什么?(请用戏曲《花木兰》中那句著名的唱词来回答)在当今就业艰难的"情况下,木兰不仅成功就业,而且做出了出色的成绩,这给你以什么启示?(请用成语或警句、俗语来回答)
篇七:木兰辞 篇七
木兰辞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爹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阿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 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一千多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简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回味。这就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篇八:木兰辞作文500字 篇八
“好消息啊”——守城的官兵风风火火地冲进木兰爹娘的屋子,兴奋地大喊道:“大叔、大妈,木兰已经回了!”“什么?木兰回来了?”木兰的爹娘似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似的:“真的吗?”“当然是真的啊!我还能骗你们两位老人家吗?赶快到城去看看吧!”“老伴啊,十年了,木兰终于回来了!思念的日子也总算熬过去了。”
母亲早已激动地老泪纵横,握着老伴得手说道。老伴说:“那就赶紧去迎接咱们的英雄女儿吧!”说完,两个年逾花甲的老人便手挽着手,颤巍地走向城里,不一会儿,城口便变得人山人海,大家都想目睹那英雄的风采。
木兰的弟弟在家里飞快地磨着刀,虽然心里很想去看姐姐,但要是姐姐回来没有一桌菜的话,就亏姐姐打了十年征战了啊!大姐也没闲着,她忙着整理这间空了十年房间,妹妹回来了,做姐姐的肯定也是无比的激动啊!
木兰翻身下马,激动地和没见十几年的老父母拥抱在一起,身后的伙伴们也留下了泪水——虽然他们征场十多年,受过无数的伤,但也没有流泪。
木兰回到家后,饭都没吃,连忙扮回女儿身,欢喜地走出门去,伙伴看了,都万分地惊奇,说道:“木兰,你……怎么是个女儿身啊?十几年都没有发现啊!”木兰笑着回答道:“十几年来我们都忙着行军打仗,哪有时间去管别人是男还是女的呢?”
篇九:木兰辞作文600字 篇九
在乡间的大道上,一骑战马正奔驰而去。马上的人身着铠甲,铠甲随着马匹的抖动而铛铛作响。那人骑着战马缓缓走向一个山坡,那山坡的对面隐隐约约现出一个城镇。那人望着远处的城镇,深深的叹了口气。然后,满怀深情与忧伤向城镇望了两眼,便策马奔向远方。她那眼角,已经含起两三点莹光……
她是为了替代父亲而离开家乡参军的。她明知此去极有可能“壮士一去不复返,”但为了父亲,她必须这么做。她毅然选择了自己去替父从军,没有迟疑。
她望着手中的弓箭,自言自语道:“为什么会有战争!为什么会有战争!”
战争终于开始了,双方进行了一场血战。入侵者依靠强大的骑兵,连连夺得几座城池,只剩下了最后一座重镇。背后,是无垠的良田,善良的百姓。将军下令,死战,绝不后退!但入侵者浩浩荡荡的骑兵部队不禁让人心惊胆寒。于是,军营连夜召开会议,商讨对敌方法。
深夜,军营里。“我认为应该清除障碍物,开阔射界。用弓箭御敌。”“我认为应当增加障碍物,让骑兵不能行动。然后再发动巷战。”两名军官争论不休,大帅若有所思。
忽然,一个小将站起来道:“两位长官且慢,先听我一言再做定论也不迟。”大帅默许了,于是那少年便侃侃而谈,面对刁钻的问题,也面无惧色,说的头头是道……
半夜,城门缓缓打开,小将飞身上马,带着一队骑兵,消失在无边的黑暗里。
第二天,入侵者大败而逃去。大帅乘胜追击,不仅收复了所有城池,还将敌人打到漠北。而敌方上将的首级也被斩获。皇上下令班师回朝,正在封赏之时,那出谋划策、并斩获对方上将首级的小将却神秘的`失踪了。
正在举国找寻功臣时,在一个农户家。却正在办着迎接女儿归来酒宴……
上一篇:垃圾分类幼儿园教案优秀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