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小知识
1、生的饺子会沉、熟的会浮,是因为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2、加盐可以让马铃薯和鸡蛋浮起来,加盐是为了增大水的密度;
3、用塑料薄膜做的降落伞可以在空中停留比较长的时间,是因为高楼边有上升气流;
4、我们能看见蓝天,是因为阳光中蓝光的穿透力最强;
5、放大镜能把纸燃着,是因为凸透镜能聚焦;
6、指南针能指南,是因为南边是地磁场的北极;
7、雪地开车轮子上缠铁链,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8、夜观星星越来越少,是因为宇宙还在不断膨胀;
9、植物有制造氧气、吸收灰尘和噪音、降低周围温度、抵挡风沙、固土固水的作用,所以应多种树种草;
10、空调、汽车尾气、水泥地面、大量建房,是造成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
科学探索成果小知识
1、宇宙大爆炸诞生于137亿年前;
2、宇宙大爆炸时产生了1000亿度的高温;
3、星系和恒星是由大量的氢吸引星云产生氦的核聚变形成的;
4、太阳诞生于45亿年前;5、地球诞生于44.7亿年前;
6、月亮是被古行星撞击从太平洋海底飞出去的;
7、太阳系的行星星核绝大部分是液态的;
8、地球上的水和生命元素来自于宇宙中的冰陨石;
9、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是蓝藻、最早的动物是海母;
10、人类进化史:棘鱼(5亿年前的史前鲨鱼)---三角鱼(3亿年前的史前三角鱼)---原鲵鱼(2亿年前的两栖动物)---似鸡龙(1亿年前的爬行动物)---地波鼠(5000万年前的啮齿类动物)---猿猴(2000万年前的灵长动物)---智人(700万年前的哺乳动物)---现代人(500万年前的高智商生物)
日常生活科学小常识
一、优质酱油的识别
识别酱油的质量,可注意四个方面。一看色泽。优质酱油应呈红褐色,色泽鲜美艳,并且有光泽。二闻香气。优质酱油有酱香和脂香气,无异味。三尝味道。优质酱油入口时滋味鲜美,咸甜适口,味醇厚,柔和,无苦、酸、涩等异味。四观体态。优质酱油体态澄清,浓度适当。无沉淀物,不生白花。
二、巧用食盐除异味
1、鱼有泥土味,可用浓盐水洗,泥土味就会消失。
2、容器有鱼腥味,用凉盐水洗,能除腥味。
3、为了厨房里烹饪食物时留下的异味,可用热灶台上撒点盐。
4、手上有腥味、葱味、蒜味,在手上搓点盐,然后用肥皂洗手。
5、厨房里或浴室的下水道发出臭味时,往排出口撒点盐,浸泡一些时间。
6、房间装修后有油漆味,可在角落里放几盘盐,应注意的是,用过的盐不能再食用。
三、烹调何时用酒最佳
烹饪菜肴加些酒,能解醒起香,但若掌握好放酒的火候,则起不到这一作用。关键是看能否让酒得以充分发挥。
烹调过程中,最合理的用酒时间,应该在整个烧煎过程中锅内油温最高的时候。比如做红烧鱼,必须在鱼煎制完成后立即喷酒。酒一喷入,即爆出响声,并随之冒出一股醇香的酒气,这时用酒最佳。
四、快速熬绿豆汤法
先把绿豆洗净、沥出、倒入滚水中,水只要盖过绿豆一指深即可,当水快干时,加入滚开水(根据自己爱吃稀吃稠,决定加水多少)。然后将锅盖严,煮十几分钟,水大开时把上面的绿豆皮捞出,再熬十几分钟,绿豆就煮烂了,颜色始终保持碧绿。
绿豆半斤,用开水两碗泡10分钟,然后加生水6碗,用旺火煮35分钟即可。
熬绿豆汤时加入少许硼砂,既省时间,又省燃料。
五、巧洗食物
洗猪肉将猪肉放在淘米水中浸泡5分钟左右再洗,脏物容易洗掉。
洗猪心肝将猪心、猪肝放在面粉中滚一下,1小时候再清洗,不仅易洗净,而且炒也来的猪心、猪肝味美纯正。
洗猪肠将猪肠放在淡盐、醋混合液中浸泡片刻,摘除脏物,再将其放入淘米水中浸泡一会儿,然后在清水中轻轻搓洗两遍即可。若在淘米水中放几扯橘皮,异味更易除去。
洗鱼将鱼泡入泠水中,加入两汤匙醋,过1小时候再去鳞,则很容易干净。如鱼较脏,可用淘米水擦洗,这样洗鱼既易干净手又不会太腥。
洗木耳将黑木耳放在淘米水中浸泡30分钟左右,然后放入清水中漂浇,沙粒极易除去。
洗干蘑菇在40℃左右的温水中加入一把白糖,然后将干蘑菇放入水中浸泡,再用清水漂洗。这样泡发的干蘑菇像鲜蘑菇一样,味道鲜美。
洗冷冻食物从市场上购回的冻鸡、冻鸭、冻鱼,可将其在姜汁溶液中浸泡分钟左右再洗,不但脏物易除,还可以消除异味。
洗脏豆腐将其放在一只塑料漏盆里,然后在自来水下轻轻冲洗。
日常生活礼仪小知识四则
1、“拱手抱拳”有讲究
您知道吗?拱手抱拳也有学问。在作揖、行拱手礼时,是左手压右手还是右手压左手?答案是:
拱手礼大多数情况应该是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即左手压住右手。
拱手抱拳看似平常,但其中蕴含很多我国的传统礼俗。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其中的节日习俗非常讲究,掌握得好能让您在与亲朋好友的交往中显得更加大方得体、彬彬有礼,也能让您成为社交中的“礼仪专家”。
“过年好,给您拜年啦!”双手抱拳拱手,互相行礼,既表达一种尊敬祝福之情,又有几分传统
味道在其中。殊不知,这双手的高低、左手右手谁压着谁还有说法。中国古代以左为大。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因此,大多数情况下的拱手礼是左手在上右手在下。
人们一般多使用右手来持兵器,用左手压住右手则象征或表达了中国古人热爱和平的意愿。当然也有特例:在出席葬礼的时候可是右手压左手,平常可千万别搞错了。
现在,我们正站在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在崇尚和谐、爱好和平的今天,我们理应抓住这难得的历史机遇,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出精华,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2、“酒满茶半”有说道
当今社会,以茶待客成为人们日常社交和家庭生活中普遍的交往方式。
俗话说: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奉茶时应该注意:茶不要斟得太满,以七八分满为宜。否则就有逐客之嫌。
当然,喝茶的客人也要以礼还礼,特别是小辈应双手接过,点头致谢。以茶待客是家庭礼仪中待客的一种普遍行为,也是社会交往的一项内容,不仅是对客人、朋友的尊重,也能体现自己的修养。
3、“转动饭盘”有方向
在聚会吃饭时,经常会遇到带转盘的圆桌,转转盘这看似再平常不过的举动中也有学问。如果饭局上有长幼之别,为表敬意,一道菜刚上来,应先转到主人、主宾,或长者、尊者面前,待其享用之后,其他人再慢慢转转盘。并且转转盘时应顺时针转动,忌讳时而顺时针、时而逆时针转转盘,或快速旋转转盘。这样不但会使其他人的筷子“落空”,也会给人一种不尊不敬的感觉。
4、“领导站姿”有学问
领导接受采访时:背手和双手自然垂放都不可取,背手显得不亲民,双手自然垂放显得太拘谨,正确的做法是左手握右手手腕置于小腹前,但也不能一直这个姿势不变,应该根据采访的内容适当做出扬手、比划、点头等动作,以加强力度,而且显得随意大方又不失风度。
其它科学小知识
1、兔子为什么会用腿拍打地面?
兔子用腿拍打地面的动作来传递信息,用后腿拍打地面的大多数是雄兔,这是它向雌兔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2、最大的猴叫什么?
世界上最大的猴是狒狒,最小的猴子是倭狨.
3、四不像究竟是个啥?
"四不象"真正的名字叫麋鹿,是我国的珍奇动物.
4、冰糕为什么会冒气?
冰糕冒气是因为外界空气中有不少眼睛看不见的水汽,碰到很冷的冰糕时,一遇冷就液化成雾滴包围在冰糕周围,看上去似乎是冰糕在“冒气”一样。
5、向日葵为什么总是向着太阳?
向日葵的茎部含有一种奇妙的植物生长素。这种生长素非常怕光。一遇光线照射,它就会到背光的一面去,同时它还刺激背光一面的细胞迅速繁殖,所以,背光的一面就比向光的一面生长的快,使向日葵产生了向光性弯曲。
6、蝉为什么会蜕皮?
蝉的外壳(外骨骼)是坚硬的,不能随着蝉的生长而扩大,当蝉生长到一定阶段时,蝉的外骨骼限制了蝉的生长,蝉将原有的外骨骼脱去,就是蝉蜕。
7、蜜蜂怎样酿蜜?
蜂先把采来的花朵甜汁吐到一个空的蜂房中,到了晚上,再把甜汁吸到自己的蜜胃里进行调制,然后再吐出来,再吞进去,如此轮番吞吞吐吐,要进行100~240次,最后才酿成香甜的蜂蜜。
8、为什么星星会一闪一闪的?
我们看到星闪闪,这不是因为星星本身的光度出现变化,而是与大气的遮挡有关。大气隔在我们与星星之间,当星光通过大气层时,会受到大气的密度和厚薄影响。大气不是绝对的透明,它的透明度会根据密度的不同而产生变化。所以我们在地面透过它来看星星,就会看到星星好像在闪动的样子了。
9、为什么人会打呵欠?
当我们感到疲累时,体内已产生了许多的二氧化碳。当二氧化碳过多时,必须再增加氧气来平衡体内所需。因为这些残留的二氧化碳,会影响我们身体的机能活动,这时身体便会发出保护性的反应,于是就打起呵欠来。打呵欠是一种深呼吸动作,它会让我们比平常更多地吸进氧气和排出二气化碳,还做到消除疲劳的作用呢。
10、为什么蛇没有脚都能走路?
蛇的身上有很多鳞片,这是它们身上最外面的一层盔甲。鳞片不但用来保护身体,还可以是它们的「脚」。蛇向前爬行时,身体会呈S形。而每一片在S形外边的鳞片,都会翘起来,帮助蛇前进时抓住不平的路面。这些鳞片跟蛇的肌肉互相配合,并能推动身体向前爬行,所以蛇没有脚也可以走动呀!
11、为什么人老了头发便会变白?
我们的头发中有一种叫「黑色素」的物质,黑色素愈多头发的颜色便愈黑。而黑色素少的话,头发便会发黄或变白。人类到了老年时,身体的各种机能会逐渐衰退,色素的形成亦会愈来愈少,所以头发也会渐渐变白啊!
12、为什么萤火虫会发光?
萤火虫会发光因为在它们的腹部末端有发光器,发光器内充满许多含磷的发光质及发光酵素,使萤火虫能发出一闪一闪的光。萤火虫发光的目的,除了要照明之外,还有求偶、警戒、诱捕等用途。这也是它们的一种沟通的工具,不同种类萤火虫的发光方式、发光频率及颜色也会不同,它们藉此来传达不同的讯息。
13、为什么肚子饿了会咕咕叫?
肚子饿了便会咕噜咕噜地叫,这是因为之前吃进的食物快消化完,胃里虽然空空的,但胃中的胃液仍会继续分泌。这时候胃的收缩便会逐渐扩大,内里的液体和气体便会翻搅起来,造成咕噜咕噜的声音。下次不要再为肚子咕咕叫而感到尴尬啊!因为这是正常的生理动作呢。
下一篇:春分节气的习俗_节日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