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归因效应
归因就是寻找原因。归因理论是人们用来解释自己或他人行为因果关系的理论。对行为结果的不同归因,会直接影响随后的行为倾向和方式,这就是归因效应。影响人们的行为的原因有两个方面:外界环境和主观条件。
根据研究,学生对学习行为结果的不同归因会影响以后的学习积极性。主要情形是:
1、如果学生把学习失败归因于“自己能力不够”等内部稳定因素,那么这种归因会增强学习活动的坚持。
2、如果归因于“内容太难”等外部稳定因素,就很可能降低学习活动的动力。
3、如果归因于“运气不好”等外部不稳定因素,则不一定会降低学习积极性。
4、如果归因于“努力不够”、“准备不充分”等内部不稳定因素,就会保持甚至增强学习积极性。
启示:学会正确而适当地归因,不怨天不怨命,才能成为一个人人敬仰的学霸。
二、詹森效应
有一名运动员叫詹森,平时训练有素,实力雄厚,但在体育赛场上却连连失利。人们借此把那种平时表现良好,但由于缺乏应有的心理素质而导致竞技场上失败的现象称为詹森效应。
在学习中,“实力雄厚”与“考试失误”共生的惟一解释只能是心理素质问题,主要原因是得失心过重和自信心不足。有些同学平时卓然出众,造成一种心理定势: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加之考试的特殊性,使得心理包袱过重,如此强烈的心理得失困扰自己,怎么能够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呢!另外,自信心缺乏会导致产生怯场心理,束缚了自己潜能的发挥。
启示:如何走出”詹森效应”的怪圈呢?首先,要认清“考试”的目的,克服恐惧感,考试并不可怕,只是比平常正规一些而已。其次,要平心静气地走出狭隘的患得患失的阴影,不贪求成功,只求正常地发挥自己的水平。考试是学习水平的较量,同时也往往是心理素质的较量,只要树立自信心,一份耕耘必定有一份收获。
三、门槛效应
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不愿接受一个过高、过难的任务,因为这种任务既费时费力,又难以获得成功。相反,人们却乐于接受一些难度较低的、容易完成的任务,而且,在完成了较容易的任务之后,人们就能慢慢地接受较难的挑战了。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做“门槛效应”。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积极性不仅仅来源于他所要实现的目标的价值,更取决于实现目标的概率。也就是说,越是认为一件事情完成的概率大,人们就越容易实现目标。
有些同学在制订学习目标时,如果把目标设置得很高,导致不断冲击目标却又不断失败的结果,也在无形中扼杀了自己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启示:先对自己提出一个较低的目标,等目标完成之后,然后逐渐提高目标。这样做既能使自己享受到奋发向上所带来的巨大快乐,也能在成绩的稳步提高中建立起对学习的信心。不要拿自己跟最优秀的同学比较,只跟自己的过去比,只要每天能进步一点点就是成功。
四、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是指一只木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是说一只水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也可称为短板效应。一个水桶无论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决于其中最低的那块木板。
启示:在考试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有的学生相对弱的学科会影响整个成绩的走向,也就是说更多的学生把弱势学科比作“瘸腿学科”。解决这些瘸腿学科,可以帮助你在高考进入高一个档次的学校或专业。
五、糖果效应
心理学家萨勒对一群都是4岁的孩子说:“桌上放2块糖,如果你能坚持20分钟,等我买完东西回来,这两块糖就给你。但你若不能等这么长时间,就只能得一块,现在就能得一块!”这对4岁的孩子来说,很难选择。—孩子都想得2块糖,但又不想为此熬20分钟;而要想马上吃到嘴,又只能吃一块。实验结果:2/3的孩子选择宁愿等20分钟得2块糖。经12年的追踪,凡熬过20分钟的孩子(已是16岁了),都有较强的自制能力,自我肯定,充满信心,处理问题的能力强,坚强,乐于接受挑战;而选择吃1块糖的孩子(也已16岁了),则表现为犹豫不定、多疑、妒忌、神经质、好惹是非、任性,顶不住挫折,自尊心易受伤害。
启示:自我控制能力是个体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
六、迁移效应
在学习心理学中,先行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称为“迁移效应”。它有三种效应方式:先行学习A促进了后继学习B的效应,称为正效应;先行学习A干扰和阻碍了后继学习B的效应,称为负效应;先行学习A对后继学习B无任何影响,称为零效应。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注意有关迁移条件产生的条件,就会发生不必要的迁移现象。如,常把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迁移到温度对反应平衡的影响。当然,如果运用好迁移效应就可能产生下面的效果。如,让会英语的人去突击学习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一般都有会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启示:学习时,注意发现概念、原理的相同、相通之处。注重学习方法的总结,即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掌握那些具有规律性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注意条件和结论的对应关系,防止产生错误定势。
七、刻板效应
社会心理学认为,那种用老眼光看人造成的影响称为“刻板效应”。它是对人的一种固定而笼统的看法,从而产生一种刻板印象。在学校经常可见到这种现象,教师对那些天资聪颖、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脸上往往流露出喜爱的神色。而天资愚笨、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往往受到歧视,教师表现出急躁、厌烦的情绪,令人沮丧的话常挂在嘴边。
启示:当老师对你不理不睬时,你应该理解这种态度是学习不好的结果,而不是学习不好的原因。调整好这种心态,才有克服目前困难的勇气。
八、共生效应
自然界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调,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人们把植物界中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之为“共生效应”。事实上,我们人类群体中也存在“共生效应”。
启示:名校和重点班就是共生效应的一个典型例子,优秀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在学业上也越走越好。在这个意义上,独自学习并不是成为学霸的最好方法,帮助你同学就是帮助你自己。
上一篇:跨年写给闺蜜的话
下一篇:呼吸方法不当,易致嗓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