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冀教版教材教学体会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一、有感于人文化的关怀。

本册教材相比老教材有了很大有了很多改变,拿到新教材一股人文化的气息扑面而来,编者从每一细小处着眼,尽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1、冷、暖色调的变化。单册教材是学生经过了漫长而燥热的暑假后接触的。冷色调的封面会给人一种清凉爽快的感觉,而双册教材暖色调正好弥补了寒假的冷气。

2、首节课的内容调整。细心的老师会发现,每年级开学的首节课不再是老教材中出现的计算教学,这恰恰更能体现人文化的关怀,漫长的假期过后,学生状态还没调整过来,安排轻忪易懂的内容更有利于学生的认知特点。

3、新内容前的图签的改变。从低年级的红花到中年级的绿叶,最后到高年级的草莓,形象地让学生感受到每一阶段的学习过程,像花朵一样美好的低年级学生经过一段学习后要像绿叶一样茁壮成长,而到了高年级就要收获累累硕果。

4、大量卡通人物和学习伙伴。生动而充满童趣的人物是每个小学生的最爱,新教材改变老教材的呈现方式的呆板,让“蓝灵鼠、大头蛙、兔博士”走入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让“红红、丫丫、亮亮、聪聪”这些好朋友和我们一起快乐的学习。

二、有感于生活化的处理。

从生活和学生角度去选择内容是本册教材的特点,克服了老教材过分注重数学知识本身的严密性,逻辑性,加强了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充分发展了知识产生与发展的痕迹,发挥了学生参与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训中我感受到:

1、内容的呈现方式变了。本册教材再也找不到枯燥、呆板的例题,而是以“情景+问题”的形式代替,如:买衣服、小明买车、插花问题、制定租车方案等。这些内容都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能够容易理解,有一定认识的数学问题,这样的内容学生感兴趣,愿意解决,乐于参与。

2、估算的分布广了。老教材中学生到四年级才接触估算,以后就很少出现,而本册教材内容安排加大的估算的分布层面,从低年级一直到高年级,从估计“黄豆粒数”到初步估算“养殖收入”再到近似数,由浅入深,使学生认识到估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养成估算的好习惯。

3、实践活动多了。实践活动与生活联系最为紧密,也是数学在生活中应用的最好体现,本册教材增多了实践活动安排,由原来每册两次到现在的最少四次,让学生更加灵活地在生活中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4、应用题教学没了。老教材中应用题教学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本册教材大胆的删除了应用题教学,而是把握其生活应用的实质,让“应用题”充斥整册教材,看似没了,实际上每个数学知识都是从解决生活问题中着手的,这样教学重点体现更全面了,难点却降低了。

三、有感于过程化的改变。

重结果,但更多地关注过程的产生与体验,这是新大纲所积级倡导的,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过程,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感受知识应用的过程,在本册教材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过程化的改变使学生学习更自主、更开放、更主动。

1、强调动手操作。有句话说的好: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做过了,理解了。这说明动手操作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它能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强化,专家也讲,情境下的内容不是教师讲的,是让学生活动中感悟的。

2、鼓励算法多样。每个学生都有各自思维的方式,每个问题中体验到的算法也不尽相同,正是这样鼓励算法的多样化,也就是让学生关注每个人的学习过程。如在估算中出现的各式各样的估算方法在教参中都得到了肯定,也说明了这一点。

3、重视想法表述。体现过程化的最佳途径就是语言表述,把自己的想法、思路、问题说出来,与老师、同学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感悟,在感悟中思考,在思考中获取,这样的得到的知识必定记得最牢固,理解最深刻。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通过半年多来对冀教版教材的教学,认为冀教版教材在这方面特点明显,下面就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为例,谈一下个人体会。

1、在问题情境中教学计算

传统的计算教学,过多地重视了计算题的量的训练,追求所谓的“熟能生巧”。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知识、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在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冀教版实验教材在数学与生活、与儿童熟悉的现实生活的联系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每一册计算教学内容都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让以往枯燥、死板的计算也容入了富有现实意义的背景,让学生体会到计算不是凭空产生的,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自然而然地让学生产生计算的需求,激发起学生计算的兴趣,进而理解计算的方法,掌握知识。

如以《除法》一单元为例:计算教学的情境从“李老师购书”到“月饼装盒问题”再到“六一儿童节放飞气球”、最后到“王老师资助贫困地区学生”每一课时都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通过这一真实、丰富的问题情境,激活了学生的原有知识储备,巧妙地把除法有机地结合在情境中来,使思维对象具体化,授课方式趣味化,同时,又运用对比的方法,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了学生参与认知过程的意愿。这样也可以让学生明白计算是为解决生活问题,给原本乏味的计算教学带来了活力。

2、在动手活动中自主探究

《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险索赔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低段学生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优势。而冀教版的实验教材也为我们展示了多组学生操作活动的场景,为教师设计有趣的数学活动提供了蓝本。

如在第一单元教学“旋转”一课时,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风车”这个活动来感知旋转;“测量”一课让学生亲自去量10米距离。“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让学生动手折纸来感知几分之一。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们普遍感受到要让学生积极有效地“动”起来,是不算困难的,教师们要准备的是自觉探索,积极准备探究活动所需的材料。这些课时也正是因为有了充分的数学活动,手脑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学生在验证过程中的方法之多、方法之绝实在是出乎教师的意料之外。

3、在处理信息中培养能力

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指学习者对已获取的信息进行分类、排序、表达的能力。学生收集到的信息是别人处理的结果或是未经加工的数据,学习者要对它们加以利用,必须对它们进行处理,化为已有,以达到激活学生思维、优化解题过程的目的。数学信息的处理能力是直接影响数学解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必备的一种能力,冀教版实验教材在呈现中有意地进行这方面的渗透。如在“时间”一单元中,教材先后安排了让学生了解电视节目预报表上的信息,来理解24时计时法的意义,掌握两种计时法的转换方法,观察列车时刻表来教学经过时间,完成教学目标。“小数”和“面积”两个单元也是通过了解生活信息入手完成教学,掌握知识。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在实践中发现的知识往往会深刻地存在于记忆之中。且综合利用各种信息,在分析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围绕某一问题的解决,创造出新的信息,这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核心。因此,教材还设立了多个实践活动,综合提高学生的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如在“时间”一单元中教材设计了一个参观博物馆的解决问题,让学生设计一个参观计划,包括时间安排、路线等。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将从事以下活动:1、开馆时间和闭馆时间、每个展区的参观时间等;2、借助数、图形、统计图表等表述有关信息;3、计算乘车所需的总时间、每个展区的游览时间、所需的总时间等;4、分小组设计参观方案,并进行交流。为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可通过观察、分析获得所需的信息。同时进一步巩固了借助计算、统计图等处理信息的能力,养成与人合作的意识。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