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幼儿园数学说课稿集合15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初中数学说课稿 推荐度: 小学数学说课稿 推荐度: 高中数学的说课稿 推荐度: 小班数学《认识颜色》说课稿 推荐度: 高中数学说课稿 推荐度: 相关推荐

幼儿园数学说课稿集合1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数学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数学说课稿1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学习按物体的长短差异排出四个物体的序列。

  2.培养幼儿能用语言讲述排列的顺序。 、

  活动准备

  教具长短不一的绿色纸条4根,标记图1张。

  学具第一、二组:长短不一的冰棒棍人手4根,(或长短不一的铅笔4支)每人1张标记图,操作卡片4、5;第三组:人手3张点卡(分别为I,2,3。),每人三色花片1盘(数量分别为1~3,如:1红片,2蓝片。),每人1个计算盒,操作卡片11;第四组:人手1套动物卡片(§张,数量分别为1~3,如。1头猪,2头牛,3只羊。),每人1个圆点印章j计算盒,印泥2盒,制卡纸若干张,操作卡片12;第五组:人手l张实物排序材料纸 (见图一)、实物卡片4张,操作卡片13。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出示四根纸条,‘‘这里有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哪根是长的?哪根是短的?用什么办法证明你说的是对的呢?”(把两根放在一起比一比)“比的时候,要把两根纸条靠在一起,下端对齐,这样就能看出哪根长,哪根短了。”出示标记图,“谁会在红线上给这几根纸条排队?想想哪根纸条应该排在最前面,哪根纸条跟在它的后面,要把这几根纸条排得很整齐,一边排一边说:什么样的纸条请你排在最前面,什么样的纸条请你跟在后面。”请个别幼儿在绒板上操作。“请大家说说他是怎样给纸条排队的_?”(最长的,长的,短的,最短的,或者最短的,短的,长的,最长的。)

  2.小组活动。

  第一、二组,给冰棒棍,给铅笔排队。

  “先把盘子里的冰棒棍、铅笔都拿出来,比比它们哪根长,哪根短,再把它们放在红线上排队,排好以后,从前到后地说说你是怎么排的。”

  第三组,把相同的花片放在一起。

  “看看盘子里的花片有什么不同,把相同的花片放在一起,数数每样有几个,再按数目的多少有顺序地送它们回家。然后再给花片送点卡,一个花片送1的点卡,边送边说……,最后说说;几个什么花片送你几的点卡。,, .

  第四组,给动物排队。

  “请你按卡片上动物数目的多少排队,再印圆点送给动物,最后说说:几只动物,送你几的点卡。” 。

  第五组,接着给卡片排队。 .

  “先说说材料纸上前面的卡片是怎样排的,接着往下排,想想该是谁了,把卡片排完。再从前往后地说说卡片是怎样排的。”

  在小组活动中,教师注意观察排序活动,看幼儿能否按物体量的差异排列,并说出排列顺序。‘

  3.活动评价。

  展示铅笔排序的活动,请大家说说是怎样排的,体验排列的顺序和队列的整齐。

幼儿园数学说课稿2

  一、说教材:

  小班幼儿由于其年龄和生理心理特点,尤其喜欢游戏和运动,而数学由于其学科特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枯燥,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和运动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动中学,就既可满足幼儿的游戏和运动需要,又可很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目标。因此我设计这个活动采用游戏的形式,千方百计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这样,枯燥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也因游戏而变得生动起来,孩子们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效果也会更好。

  二、说目标:

  根据材料,我制定了以下两个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感知"1"和"许多",并初步区别"1"和"许多"两个不同的量。

  2、培养幼儿对数活动的兴趣,并学习用语言来进行表达。

  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操作游戏活动,让幼儿感知"1"和"许多"。

  难点:初步学习区别"1"和"许多"两个不同的量。

  三、活动准备:

  小兔头饰、各色的蘑菇、篮子一个、魔术盒一个

  四、活动过程:

  1、尝试活动

  师:兔妈妈要和我们来玩一个小兔采蘑菇的游戏,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一些什么样的蘑菇?有红蘑菇、绿蘑菇、黄蘑菇、很多蘑菇

  交代游戏规则:挑一个你喜欢的蘑菇,只拿一个,一边拿一边说:"我拿了一个什么颜色的蘑菇?"

  2、提高尝试——小兔采蘑菇

  A、到草地上去采蘑菇,不过小兔要听妈**命令一边做动作一边来到草地上。"拍一下、拍许多下/跳一下、跳许多下/走一步、走许多步/[这个环节是将从户内到户外得过程以跳为主结合一和许多,让孩子了解1和许多的]

  B、小兔们帮助妈妈采一个蘑菇好吗?一边采一边说:"我采了一个什么颜色的蘑菇?"

  3、结束讲评:

  让孩子表达我采了几个什么颜色的蘑菇,听妈妈口令我们一起回家吧!(跳一下/跳许多下)

  五、活动反思:

  幼儿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特别是小班幼儿由于其年龄和生理心理特点,尤其喜欢游戏和运动,游戏深受幼儿喜爱,融入数学知识的游戏或者说将数学活动设计成游戏则更受幼儿的欢迎。

  根据幼儿在非正式活动中积累的初步经验以及小班计算活动中教学的目标,我明确了本次活动的基本要求,即正确区别"1"和"许多"两个不同的量,我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直接参与的情景教学方法,千方百计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幼儿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景中,通过对学具的操作,感受"1"和"许多"这两个不同的量,使幼儿学得轻松、自主。如:一开始运用了"魔术的"方法然后采用"和小兔交朋友"、"小兔采蘑菇"游戏情景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使幼儿始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这一方面,即符合小班幼儿好动的特点,又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体验并感知了"1"和"许多",并通过反复的游戏,使幼儿能正确区别"1"和"许多",理解两个量的实际意义,引起幼儿对数的好奇和探索兴趣。

  这样,枯燥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也因游戏而变得生动起来,小朋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效果也会更好。在活动的每个环节中我都很注意结合让孩子感知"1"和"许多",如:在带孩子从户内到户外的过程,也抓住时机,让孩子跳一下,跳许多下来到目的地,这样不仅很好的保持孩子的注意力,也让他们在过渡过程中得到练习。在活动中,还强调了让幼儿用语言来表达"1"和"许多"两个量,符合小班幼儿动作配语言的思维发展要求,也促使幼儿在表达过程中理解"1"和"许多"这两个量的概念。

幼儿园数学说课稿3

  一、设计意图

  指南中指出生活是幼儿学习的源泉,在生活中很多的数学现象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的,所以成人应该培养幼儿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情绪,最重要让幼儿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趣和有用。

  二、说教材

  数字对于幼儿来说是枯燥,为了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我设计了本次数学活动,以情景故事为主线,把抽象概括的数学知识生活化、游戏化,引导幼儿在活动中玩中学、学中玩,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三、说活动目标

  大家都知道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学活动有导向作用,根据中班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几个目标,1.感知7的物体数量,理解6添上1就是7。

  2.学会把物体的数量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完整。3.体验生活中数学的有趣和有用,激发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四、说重点难点

  针对以上的分析,我把本次活动的认知目标为重点,技能目标为难点,为了更好的突破重点和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我为活动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开心农场》等。

  五、说教法

  《纲要》中指出教师要成为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为了帮助幼儿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情景激趣法、启发提问法、游戏法,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的兴趣和习惯。

  六、活动总结

  最后说本次活动的亮点,本次活动是游戏法与情景法的相结合。中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说过“生活即教育”,在创设的情境中,引起幼儿的好奇心,贴近幼儿的生活,在游戏中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本次活动中采用了多种的教学法让幼儿在趣味性、游戏性的活动中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七、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去探索和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我让幼儿充分去自由探索和体验,通过探索操作法、小组讨论法、趣味游戏法,让幼儿的认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升。

  八、说活动过程

  结合以上的分析,我把活动过程分为6个环节,第一环节我会以游戏的方式进场,师幼互动开汽车,教师要求幼儿开车前报一下人数,进入创设的情景——农场。此游戏是让幼儿在游戏中感知1-7的数字,巩固对数字的认识。

  第二环节进入情境后,教师运用启发提问法:到站啦,我们来到了开心农场,很开心,看谁来了?屏幕上出现小狗的图片,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在讨论的过程中幼儿提高语言能力,增强自信心,达到活动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课件先出现6个物体后来加入了一个物体,成为了7个物体,意思让幼儿理解6添上1就是7,出现了小狗,小鸭等生活中认识的事物,贴近幼儿的生活,过程不断的重复,方便幼儿的记忆和理解。

  第三环节,游戏部分,指南中指出游戏是幼儿极有意义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当幼儿的专注力下降的时候,游戏可以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活动室里布置了两棵树,上面挂满了水果和蔬菜,教师给幼儿布置任务,请每位幼儿手里拿着一个篮子去摘7个水果或者蔬菜,然后师幼一起来验证幼儿的操作。

  第四环节,幼儿操作,教师先示范,“请小朋友们每人拿一个打包袋,装7个水果或者蔬菜,并把你们的点货单填好了,一起送到跟你衣服身上对应数字的篮子里放好,要把篮子的袋子都装满了水果或者蔬菜哦!”教师提出要求,要求幼儿拿到点货单先写上你身上的号码,然后举例子说明,“例如你拿了3个西红柿就记录在点货单上,明白吗?如果我们干着又快又好,农场主说可以送一袋给我们带回家分享。”让幼儿自由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第五环节,教师引导幼儿描述自己的记录卡并验证。

  第六环节,结束活动,教师小结完后就请幼儿上车回家,出发回家前让幼儿点一次人数,再一次感知7的数量。

  九、说活动延伸

  五大领域是相辅相成的,我会把本次活动的操作材料投放到数学区或者益智区等各个领域,让幼儿的兴趣得到持续的发展。

幼儿园数学说课稿4

  活动目标

  1、理解单数与双数的实际意义,有一定的数数、统计和比较等应用数学的能力。

  2、学会观察树叶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树叶的认识。

  3、在活动中能体验到同伴间学习的乐趣,培养合作的精神。

  活动准备

  每人一份树叶(叶柄)、一张表格、一只笔、展示板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老师为你们请来了一位客人。下面我请小朋友们竖起你们的

  小耳朵,仔细的听好了。听···他来了。(听完后)接下来,有哪位小朋友已经听出,

  2.老师今天请来的这位小客人是谁呢?请小朋友来告诉老师。

  教师:大家都很聪明,都听出了这是树叶。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找一找,树叶里有哪些秘密呢?

  二、对叶片的统计与分析

  1、教师示范

  教师:下面我请小朋友们来看一看、数一数,老师手上的这一根叶柄上有几枚小叶片?

  现在请小朋友们来跟老师一起数一数,好吗?

  教师:好了,刚刚小朋友们与老师一起数了老师叶柄上的小叶片有几片。

  下面老师请小朋友们自己来数一数,然后把数好的小叶片数量记录下来。

  2、幼儿示范

  教师:这么多的叶片,你是怎么数的?

  小朋友用了很多种方法数叶片,你认为那种方法又快又准确?

  小结:生活中我们在数量较多的东西时,有很多种方法,小朋友可以采用最适合你的方法,将东西数得又快又准确。

  3、分析探索叶片的单双数的规律

  教师:老师刚才发现让小叶片两片、两片做好朋友这种方法很有趣,我们一起用这种方法在来数一数。

  三、讨论分析:

  教师:你们发现了什么?(有的树叶,它的叶片两片、两片都找到了好朋友:有的还剩下一片没找到朋友。)

  四、树叶分类:

  教师:这里有两张表格,我们把都能找到好朋友的叶片送到这张表格里.把还剩下一片

  没有找到朋友的叶片送到另外的一张表格里,看看会发现什么秘密。

  五、统计数字:

  教师:都能两片、两片成为好朋友的叶片,上面小叶片的数量各是多少?还剩下一片没有找到

  好朋友的叶片,上面小叶片的数量又各是多少?

  六、分析两类数字的特点:

  1.觉得:老师发现有些树叶宝宝都有一个好朋友,而有些只有一个人。你看数字6宝宝,

  他们有3对好朋友,而数字7宝宝,却多出了一个宝宝。所以你们觉得数字宝宝中有什么秘密呢?

  2.教师:你看6、8、10、12、14这些数是什么数?7、9、11、13、15这些数是什么数呢?

  他是不是能两个、两个的凑成相同人数的呢?还是不能。

  3.教师:小朋友都发现了这个秘密,老师觉得6、8、10、12、14这些数是双数,因为他们能

  刚好能两个、两个的分好。7、9、11、13、15是单数。(讨论10以上的单双数。)

  讨论发现:已经学过的单双数规律同样适用于10以上的数字,拓展已有经验。

  活动延伸:请小朋友们回家之后找找哪些物品也有这些规律。

幼儿园数学说课稿5

  活动目标

  1、能正确辨认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并能说出图形的名称。

  2、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体验游戏的愉快。

  3、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

  4、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

  活动准备

  1、有三角形、正方形、圆形 "土坑"的小路,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石块" 。

  2、三个图形宝宝的家。

  3、小猫挂饰人手一个,后面贴上图形。

  活动过程 一、集体认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教师:"今天,猫妈妈请来了几位图形宝宝,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二、幼儿"修路",巩固认识图形。1、教师:"宝宝们真能干,现在图形宝宝请我们到他们家去做客。

  宝宝们出发了,要跟好妈妈哦,不然会走丢的。"放音乐,学小猫走。

  2、来到小路边。教师:"唉呀呀,怎么了,"幼儿说,"小路上有许多小坑,"

  教师说:"小坑都是什么形状的",幼儿回答。教师:"那我们有什么办法把路填满呢?"幼儿回答。

  教师:"宝宝们看,路边有那么多石头,我们用这些石头来修路吧,"幼儿修路,提醒幼儿:"宝宝们要动动脑筋,什么样的石头放到坑里才正正好。"

  3、教师检查小路有没有都修好。教师:"你们用什么形状的石头修路的啊?(请个别幼儿回答),小路修好了,我们边走边说说你走在什么图形上。"(教师先示范,幼儿再示范)

  4。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告诉幼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

  5、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

  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6、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

  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7、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三、来到图形宝宝家做客。

  1、教师:"你们看这就是图形宝宝们的家,你们猜猜这是哪个图形宝宝的家呀?"引导幼儿说说。

  2、根据幼儿身上的图形做客。

  教师:"我的猫宝宝真能干,现在我先请戴着三角形的猫宝宝到三角形图形娃娃家里去做客,

  同时要问好。回来时要跟三角形图形娃娃说再见。"

  教师:"这次我们一起去做客,根据你身上的图形去做客。方法同上"

  3、教师验证是否正确。

  四、结束活动。

  教师:"猫宝宝们,玩了这么长时间也累了吧,我们回家吧。

幼儿园数学说课稿6

尊敬的评委、亲爱的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班数学活动《分类》

  一、说教材

  1、设计意图:

  分类是根据物品的同和异,把物品集合成类的过程,也就是把相同的或具有共同特征的物品归并在一起。对小班幼儿来说分类包含两个层次。

  一个是求同,就是把相同的物品摆放在一起,比如西瓜和西瓜、糖果和糖果。

  第二个层次是分类,分类就是把有共同特征的物品放在一起。在本节课中就是在找到一模一样的礼物的基础上再把礼物分成可以吃的,可以玩的和书本三大类。

  求同是分类的基础,因为求同时的标准是现成的,而分类时要幼儿自己产生标准,他们会把西瓜和糖果都放到食物箱里。所以设计时先让幼儿进行求同活动,提高他们掌握标准的能力,循序渐进,再让幼儿进行分类活动。通过生动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在动动、玩玩、做做的过程中,积累有关类的经验,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2、目标定位:

  (1)让幼儿能找出相同的物品,并知道摆放在一起。

  (2)练习将物品分类,并养成分类摆放物品的好习惯。

  (3)让幼儿通过游戏体验相互合作、和同伴分享的快乐。

  重点:让幼儿能找出相同的物品,并知道摆放在一起。这个重点是新知识的传授和接受的过程,让幼儿明白相同的物品应该放在一起。

  难点:学会把特征相同的物品摆放在一起,养成分类摆放物品的好习惯。这个作为难点的理由是上个环节只是学会分相同的物品,现在要学会分类,把有共同特征的物品进行分类,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活动准备:活动准备是为活动目标更好的服务,所以我准备了食物,PPT,玩具,书本,储物箱,小动物头饰。

  二、说教法:

  游戏教学法:游戏是幼儿园教学的灵魂,大家都知道数学是最枯燥无味的学科,那么怎么才能让幼儿喜欢上数学,对数学有兴趣呢?只有运用游戏才能让幼儿保持兴致,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进行有效的教学。所以我在开始的时候运用游戏来导入课题,先吸引住幼儿,又在结束的部分运用游戏,让幼儿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活动。

  观察法:运用PPT让幼儿能直观的了解画面,并通过画面上的物品越来越少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并了解相同的物品应该摆放在一块。

  操作法:让幼儿通过礼物自己动手操作,把同类的物品放到一个储物箱中。

  三、说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本活动采用的方法有:

  操作法:让幼儿自己送小白兔礼物,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在分类时幼儿自己动手操作,体现了自我判断能力。

  游戏法:让幼儿在游戏中愉快的玩,体现了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幼儿不会感到枯燥无味。

  四、说教学过程:

  这个活动我共分了三大环节,即感知——认知——分类,刚开始设计了情景,在森林王国里,小兔在珠心算比赛中获奖了,大家去祝贺它。让幼儿扮演成小动物,孩子就很有表演欲望,把祝贺的礼物统一放在一起,先感知分类。导入课题。

  第二个环节是求同,也就是把相同的物品放到一起。出示老师带来的礼物,观看PPT,让幼儿观察都有什么礼物,礼物摆放的太乱了,引导幼儿一起整理,先把一种物品拿出来,摆放在一起。再拿出一种物品,摆放在一起。让幼儿认识并知道相同的物品应该放在一起。

  第三个环节是分类,也就是把有具有共同特征的物品放到一起。是第二环节的升华,加深。我运用的是游戏的教学方法,让幼儿把带来的礼物按照可以吃的,可以玩的和书本放到有图标的储物箱进行分类。能吃的就不仅仅是一种食品,有水果、蛋糕和糖果都是能吃的,这就需要幼儿自己判断,自己操作。让幼儿在游戏中反复体验,反复感受,已突破难点。

  结束部分:

  老师和幼儿抬着食物箱到外面草地上分享食物,让幼儿在游戏中欢乐愉快的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益智活动区,投放玩具卡《我会分类》请幼儿操作,并把各个类型的东西放在一起。

幼儿园数学说课稿7

  导读:这一节课的数学是针对小班幼儿,他们的年龄小,爱动,爱玩儿,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的数学方法。

  一、说教材:

  《小手比一比》是幼儿园小班数学内容,本节课要求幼儿对1.2.3这几个数能手口如一的点数,一般来说,3-4的幼儿对数的概念有一定的认识,让幼儿学习手口一致点数。可以为幼儿在今后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二、学习目标:

  1.认识目标:通过游戏操作是幼儿初步感知:1.2.3.

  2.能力目标:是幼儿大胆、勇敢的回答问题。

  3.情感目标:感受与爱互助带来的乐趣。

  三、学重点,难点:手口如一的点数1.2.3

  四、说准备:为了更好的进行教学,我为本次数学活动准本了:

  1.卡通数字1.2.3

  2.1.2.3的大数字以及相应的图片

  3.魔术口袋极小水果.

  4.小数子卡片1.2.3

  五、说教法、学法

  这一节课的数学是针对小班幼儿,他们的年龄小,爱动,爱玩儿,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的数学方法。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充分发挥幼儿对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更好地突出有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数学过程中,通过幼儿数一数,说一说,做一做多种形式,让幼儿积极动眼,动脑,动手,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学习经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六、活动程序

  课堂教学是幼儿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因此我设计了以下3个环节:

  1.唱歌曲引起兴趣,在这个环节中说出1.2.3分别像什么,引发幼儿的好奇心,这样,幼儿对之就有了兴趣。

  2.观察:这个环节中我出示的图片让幼儿观察他们像什么,然后说出是几

  3.运用游戏,进入主题,在这个环节我利用老师和幼儿互动的游戏《我出几你念几》,《我来说你来比》,《看实物出手指》,自己动动手,根据实物说出1.2.3的数量。

  这节课,我通过3各环节的教学设计指导幼儿观察游戏操作,获取新知,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动眼,动手,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是幼儿学习有兴趣,学有所获。

  教学反思:

  本次的教学活动,目标完成。通过游戏活动,幼儿对数字1,2,3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能够手口一致的表示实物的数量。在教学活动中,我采用让幼儿能动手,动脑的学习方法,使幼儿对学习有了兴趣,学有所获。

幼儿园数学说课稿8

  一、说教材

  1、说教材中的地位

  本堂课是幼儿在学习了2、3、4的分解和组成和5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基于幼儿对数概念比较不理解,教材通过操作、观察让幼儿反复进行5的分解和组成的练习,从而形成数概念意识。

  2、说活动目标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新《纲要》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由此可见生活化、游戏化已经成为构建数学课程最基本的原则。在对教材和本班幼儿的学习情况有一定了解后,我制定出本次活动目标:

  (1)学习5的分解和组成,引导幼儿归纳分合式中两边数列分别是递增、递减的关系。

  (2)激发幼儿主动探索、与同伴交流的兴趣。

  3、说重点难点

  大班思维中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在认识事物方面,不仅能够感知事物的特点,而且能够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推理。因而本次活动的重点:让幼儿学习5的分解和组成,难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归纳出分合式中两边数列的关系。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关于教法

  本节课属于数概念教学,对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比较难理解,为了帮助幼儿掌握教学重点,突破口难点,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幼儿在愉悦的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结合活动室里的环境,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为幼儿展现一环环的活动过程,引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情感投入,激活幼儿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

  2、鼓励幼儿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现在的的教学需要转变幼儿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已成为幼儿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让幼儿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由于幼儿的生活背景和知识水平不同,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个别进行加强辅导。

  (二)关于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幼儿的学习方式,在本节课中幼儿的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幼儿亲自学会解决问题,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同伴交流和全班交流活动,通过互助,让幼儿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灵活、有趣的游戏,巩固新旧知识,提高计算技能。

  4、通过观察直观的表格,进行归纳和推理,发展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三、说教学程序

  (一)说设计思路

  本堂课我总共分为五个环节来完成,分别是:

  1、游戏导入,复习4的组成。

  2、学习5的分解。

  (1)抛出问题。

  (2)操作圆形卡片和数字卡片。

  (3)小结。

  3、引导幼儿归纳分合式两边数列的关系。

  4、找一找,合一合(《鸭子走》。学习5的组成)。

  5、游戏出活动室《鸭子走》。

  (二)说活动流程

  1、游戏导入,复习4的组成。

  出示数字4,(碰球游戏):嘿、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嘿、嘿、嘿,你的1球碰了3球,------

  这样的设计是遵循“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的原则,重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学习5的分解。

  通过抛出问题,帮助小鸭分吃饼干的情节,使数学贴近于生活,激发了幼儿的探索兴趣。正如《纲要》中指出:“让幼儿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大班幼儿具有活动的自主性、主动性、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特点,我安排了操作圆形卡片和数字卡片的活动,让幼儿在操作中自主探索5的4种分法,启迪幼儿的智慧。

  由于大班幼儿已有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规则意识、坚持性的增强,所以我提出操作活动要求时,让幼儿服从一定的纪律,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3、引导幼儿归纳分合式两边数列的关系。

  大班思维中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在认识事物方面,不仅能够感知事物的特点,而且能够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推理。本班幼儿好学、好问,喜欢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学习内容要有一定适当的难度,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我设计了归纳5的分合式中两次数列的关系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幼儿“在跳一跳够得着的地方”进一步升他们数概念质地飞跃。

  4、找一找,合一合(学习5的组成)。

  设计这一环节的意图是让幼儿将所掌握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当中,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同时要求他们进行记录和同伴交流,有利于发展他们表达能力、合作能力。

  5、游戏出活动室《鸭子走》。

  根据第二环节中《鸭子坐客》的故事,引出《鸭子走》的游戏:1只鸭子前面走,4只鸭子后面走;2只鸭子前面走,3只鸭子后面走;------

  这样教学前呼后应,让幼儿兴致浓浓地在复习5的分解和组成中结束本节课。

  四、教学效果预测

  本节课利用游戏导入,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一定会十分活跃。而重点部分的教学采取动手操作实践,幼儿人手一套教具,人人能动手动脑,练习次数多,密度高,有利于幼儿熟练地掌握5的分解,保证了课堂教学效果。老师深入浅出的引导可充满激励的语言,将会给幼儿不断探究的动力和热情;而层次分明难易适度的过程,也使新知得到巩固和应用。可以说本课的教学环环相扣,清晰有序,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幼儿园数学说课稿9

  一、课题及设计意图

  今天的课题是《得数是6的加法》,本课是在前面学习了5以内数的加减法和6的组成之后,进一步学习数的加法运算。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已具有初步的计算能力,为了更进一步地提高他们这种能力,为进入小学学习做好准备,我在设计《得数是6的加法》时,注重从感知入手,由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问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达到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分析

  1、认知目标:使幼儿学会利用6的组成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

  2、能力目标:通过幼儿自主探究学习,培养他们观察、思维、运算能力。

  3、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激发幼儿对数的运算的兴趣以及大胆表现、积极交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根据6的组成进行加法运算。

  2、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知道一个加数与和,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四、教法

  采用尝试发现、综合对比、总结归纳、网络教室直观演示等形式,指导幼儿完成一个个具体的学习任务而开展课堂教学。

  五、学法

  以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让幼儿看一看,想一想,练一练,以练为主,以亲自实践、积极动脑、动手来学习新知。

  按照心理学常识,幼儿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就能自觉地排除内外主客观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把学习当成愉快的事。因此,上课一开始进行复习时,就设计这样的导语: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了很多加减法了,今天老师要来考考你们,看谁最能干,(点出复习题)最先做出老师出的这些题,好吗?在这种刺激下,人人都想当老师眼中的小能手,兴趣一下子就能调动起来。这是引导幼儿复习5以内数的加减;这是复习6的组成。

  在新课学习中,通过可爱的动物图片群和插入声音的播放,激发幼儿学习新知的欲望,引导幼儿感知、探索得数是6的加法。这是引导幼儿观察动物图片,发现数量关系,学习5+1和1+5,初步引导通过组成计算得数;然后出示4+2和2+4两个算式,让幼儿摆弄小棒探索得出4+2=6和2+4=6,再脱离小棒的帮助通过组成计算得数;最后直接出示算式3+3=让幼儿利用组成计算得数。本课的难点是已知一个加数与和,求另一个加数,这一难点的突破是通过感知具体事物的数量,引导幼儿填空,找出另一个加数,再过渡到利用6的组成想出另一个加数。

  本课通过图片和实物的观察和操作,来感知得数是6的加法;然后通过数的组成来理解得数是6的加法;最后通过提高练习,让学有余力的幼儿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最后,对于说课的内容和方式的理解,我也是处于摸索阶段。我今天和大家交流,探讨,只是一个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多提宝贵的意见,谢谢!!!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幼儿园数学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认识梯形是中班的教学内容。在幼儿认识平面图形的过程中,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幼儿已经认识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及长方形,在此基础上来认识梯形,对幼儿来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

  二、说设计思路

  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幼儿所要认识的平面图形中最难理解的一种,尤其是梯形的概念。因此,中班幼儿认识梯形,只要理解梯形的特征,能找出相应的图形即可,不必要求幼儿用语言描述梯形的特征。所以,我把本活动的目标定为:

  1、初步理解梯形的特征,并能不受其他图形的干扰,在各种图形中找出梯形。

  2、认识不同的梯形,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本课重点:了解梯形的特征。

  难点:认识不同的梯形。

  三、说教具

  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及热情,树立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我进行了如下准备:

  1、课件;

  2、不同形状的梯形若干;

  3、幼儿学具:每个幼儿座位底下放一个小信封,里面有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及梯形;

  4、幼儿每人一盒水彩笔;

  5、在活动室墙上张贴一些包含梯形的图片。

  四、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采用了如下方法:

  1、观察法:观察是幼儿认知活动中比较重要的学习方式,在活动中,我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引导幼儿观察幻灯片,感知梯形的特征,从而区分出梯形与正方形及长方形的不同。

  2、操作法:动手操作能引起大脑的积极思维,大脑皮层的分析和综合活动来自运动器官的信号,当幼儿注意变为幼儿直接操作的对象时,就使大脑皮层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引起幼儿高度的学习兴趣。

  3、游戏法:游戏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形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开展一些与教学有关的游戏活动,是激发幼儿学习,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的途径。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内容安排为一课时。课堂教学是幼儿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了教学设计。共设计了四个主要的教学程序:复习整理基础上,渗透新知识点——新授活动——巩固活动——生活化延伸

  (一)在复习图形的基础上渗透新知识。

  1、看幻灯片,复习学过的图形,渗透新知识。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看它是谁?(小青蛙)小青蛙为我们带来了许多图形宝宝,它想考考小朋友们认不认识这些图形宝宝。(屏幕上依次出现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及长方形)找幼儿说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及特征,最后再出现梯形,让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这个图形既不是正方形,也不是长方形,从而让幼儿自然而然地有了想探索这个图形的渴望。

  2、出示一个梯形,提问幼儿:这个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你们看,它上面的边短,下面的边长,上下两条边平平的,旁边两条边斜斜的。这个图形像什么?

  3、师小结:这个像滑梯一样的图形叫做梯形。

  不过,梯形宝宝可调皮呢,它一会儿翻跟头,一会儿躺下睡觉,你们看这样还是梯形吗?(师小结:原来梯形可以倒着放,卧着放,它们都是梯形。)

  4、分别出示直角梯形、等腰梯形,让幼儿了解它们也是梯形。

  提问:这个一边可以当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这个两边有一样长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

  (二)通过操作活动,巩固新知识

  每个幼儿的座位底下都有一个小信封,里面装有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及梯形,让幼儿找出梯形,并且为梯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三)游戏活动:“找梯形宝宝”

  通过寻找生活中常见事物中的梯形,加深对梯形特征的认识。

  1、让幼儿在活动室周围张贴的图片中,寻找梯形宝宝,先请一名幼儿找找、说说。

  2、鼓励全体幼儿寻找梯形,跟同伴和客人老师说说梯形宝宝藏在哪里。

  六、活动评价

  这节课,我通过四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既遵循了概念教学的规律,又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指导幼儿观察、游戏,操作,获取新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幼儿的思维和各项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使幼儿学有兴趣、学有所获。

幼儿园数学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这一活动主要要求幼儿辨认平面几何图形,中班小朋友他们的思维是直觉形象的,在学习过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然而几何图形的认识往往过于单调、抽象。因此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设计此活动,让幼儿能大胆地参与活动,积极地投入实践中去。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认知、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标是:

  1、引导幼儿区分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2、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欲望。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为:复习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认识;

  难点定为:初步感知几种图形的组合和转换关系。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知识准备:已认识简单、常见的图形

  物质准备:

  1、教具:自制的“石路”上面画有大小不同图形“土坑”若干。

  2、学具: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卡片若干,幼儿人手一个小塑料筐。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

  1、情景创设法:活动导入部分既要让幼儿发现问题,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问及探索,又要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设置悬念,因而我设计了铺石头这一情节,并通过情景表演的方法启发幼儿思考。

  2、演示法:是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教具演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动的演示是运用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学会区分异同。

  3、观察法:观察可丰富幼儿感性经验,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通过组织幼儿观察石头的颜色和形状,达到巩固和比较各种形状特征的目标。

  4、游戏法:“富教育于游戏之中”是《规程》的原则体现之一,淡化模式,把教育内容寓在有趣的游戏中,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本次活动中,以“游戏”贯穿活动始终,游戏是本次教学活动的一条主线,让幼儿在捡石头——铺石头——踩石头的一系列游戏来达到预设目标

  5、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领域的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如在观察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教学,在“铺石头”中渗透了方位词教学及社会情感教育等等。

  (二)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探索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习的技能和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本活动采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习。《纲要》指出教师在提供丰富材料时,要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本活动的操作是帮助小朋友铺路,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放一放、拼一拼来认识几何图形。

  2、交流法:同伴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使《纲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动”得到真正体现。因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景,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五、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的老师。通过创设捡石头铺路的情景一下子抓住幼儿的眼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2、第一次操作——捡“石头”

  带领幼儿捡“石头”,引导幼儿观察“石头”的形状,并通过交流发言,做分类游戏等多种方式来复习巩固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特征以及常见颜色的掌握。

  3、第二次操作——铺“石头”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置了“铺石头”的游戏,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巩固所学内容。《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真正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让孩子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来巩固对图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掌握。

  4、第三次操作——拼“石头”

  在孩子们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难点问题——有些坑找不到相同形状的“石头”来填,并及时抛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相互交流帮助,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从而得出结论——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来。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以突破难点。同时也培养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我一共安排了三次操作活动,这三次操作活动每次的药企业和难度都不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线条清晰,利于孩子逐步深入的仔细观察和主动探索。

  5、音乐活动——踩“石头”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活动要动静交替,切合幼儿年龄特点。中班幼儿的专注时间一般在25——30分钟左右,在三次操作活动后,我特意安排了这个音乐活动,让孩子在轻松活泼的音乐中跳一跳,蹦一蹦,抢一抢,放松心情,活跃气氛,而且也再次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和掌握。

  6、活动延伸

  一次活动的结束不代表这次内容的终结,幼儿的知识要经过多次反复的巩固和联系,要不断的积累和深入。一次活动后,我们的教具和学具也还有大量的再次使用空间,所以我请孩子们把材料转移到活动区,在那里感兴趣的孩子们还可以接着探索形状的奥秘。

  六、效果预测

  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也符合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因此,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不仅能认识几何图形,能详细地说出各图形的区别,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组合和转换关系,而且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尝试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动手操作及与同伴交流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幼儿园数学说课稿12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数学活动课《分类统计》。

  一、说教材:

  本册教材选自世界图书出版公司,新编幼儿多元智能整合领域课程。《分类统计》是选自大班数学上册主题三《我们会分类》中最后一篇活动,因为分类这一主题的内容前面都接触过,尤其分类统计对于本班幼儿学起来也都比较容易。所以我按复习课来完成的本节内容,特设计了几个游戏来进一步加深孩子们对《按特征分类》的认识,贴近幼儿生活,易于理解。选用平时孩子们都能看到的物体给他们操作既培养了兴趣也熟悉了分类的方法和培养了观察能力,而且也符合当前幼儿的年龄特点。

  选取《分类统计》这一教材是因为:

  1、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社会的发展也强烈需要发展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要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

  2、在“分类统计”这个数学活动中,我希望提供给幼儿充分的操作材料,再加以引导,一步一步深入,使幼儿真正在操作过程中去发现、归纳“分类”的特征。因为幼儿数学概念的形成不是通过听老师讲、看老师演示所能解决得了的,必须通过幼儿自己主动活动的过程。

  3、这样的活动放成复习课,更适合孩子们完成。

  二、幼儿情况分析

  大班幼儿的认知、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同时,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老师所告诉的、所传授的,常常会提出“这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问题,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因此,他们对操作比较感兴趣。目前,本班幼儿已经基本能单独进行颜色、大小的简单分类,但是不能按事物特征进行再次分类。而且由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还不成熟,他们对某一事物也许明白,却无法从具体转化为自己内在抽象的概念,所以通过游戏活动我希望他们能把自己对事物的外部特征的认识转为内在的、有规律的思考。

  三、说活动目标:

  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的价值趋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导幼儿向最近目标发展区发展。大班的孩子喜欢探索,喜欢尝试,对于动动,做做,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启发他们在操作后进行交流和讨论,积累经验,引导他们发现“按特征分类”的规律。因此,根据《纲要》中数学领域的目标以及幼儿的实际情况,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通过活动使幼儿能从生活、游戏中感受事物的关系,并体验到发现的乐趣。

  2、学习按事物不同特征进行分类,鼓励幼儿初步学习记录分类结果,独立完成统计表。

  3、训练幼儿观察动手能力及思考归类能力。

  四、说活动重、难点:

  在本次活动的目标中提到:学习按事物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初步学习记录分类结果,会用颜色,大小形状分类,因此在整个活动中,我始终围饶这一目标进行游戏教学,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根据幼儿平时的情况,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难点是:训练幼儿观察动手能力及思考归类能力。

  五、说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颜色、形状、大小不同的雪花片,大小颜色不同的筐子(为指令分类准备的)

  2、课件(为观察思考、分类统计准备的)

  3、红、黄、蓝三种颜色形状不同的图形宝宝和三种颜色的小房子和音乐。(这是为幼儿玩游戏而准备的)

  4、小磁铁各色图形(为孩子自由操作而准备的)

  5、课本分类统计(为活动延伸而准备的)

  六、说活动教法:

  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观察法、指令操作、游戏法等教学方法。

  采用观察法是因为通过观察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认真的思考,启发幼儿积极思维。我运用指令操作为了提高幼儿的积极性,以及提高对已有知识的学习兴趣巩固按特征分类。

  采用游戏法是因为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我打破了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幼儿学习玩中学、学中玩的方法,游戏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碰一碰》游戏中能充分地表现自我,积极参实现重点,突出难点。

  七、说活动学法: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做做、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幼儿将运用观察法、游戏练习法等学习方法。

  观察法是幼儿通过视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幼儿通过观看课件直接获得印象。

  游戏练习法是幼儿在玩《碰一碰》的游戏中,边游戏边练习找一找来分类。充分体现了五大领域各领域的相互渗透。

  八、说活动过程:

  根据大班幼儿已经学习过的分类知识和本班幼儿的特点,结合幼儿园教学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以下四个环节:

  (一)观察与讨论,引起幼儿学习分类的兴趣:

  通过课件,让幼儿观察各色大小不一的蝴蝶来思考,引出这么多蝴蝶飞来飞去一点都不整齐,蝴蝶妹妹也想请小朋友们来为他们整整对,就像我们平时站队一样男孩一队女孩一队。

  这一环节的设计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幼儿集中注意力,充分运用平时的知识来完成内容,为实现本次活动的重点做好铺垫。

  (由于没有电,所以我直接以观察区分颜色引入课。进入指令分类)

  (二)通过刚才的内容,出示课题,进行指令分类

  我出示准备好的雪花片和筐子:各色大小不一(幼儿边听老师说将大的黄的放在大的黄的筐子里,小的绿的放在小的绿的筐子里,边讨论边分)。

  为了进一步确定孩子们是否分对我又将筐子拿起让孩子们再重复一遍黄色大的放在黄色大的筐子里。为此给摆对的孩子们增加信心。

  (三)思考多种种类的分类,

  出示红黄绿磁铁图,正方形和圆。提问老师这样摆很乱,没有规则,谁愿意帮老师摆的有规则?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并到讲台上面表现自己。

  让举手的幼儿到黑板上来摆,并说出自己是按什么来分的?这么分好不好,还可以怎么分,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来分,比如刚才是按颜色分的,那你还怎样分和他们分的不一样,鼓励多个幼儿上来分,以此来实现重点,按颜色,形状等来分。

  它是解决活动重点,突破活动难点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同时也完成了第二个活动目标。

  在提问时幼儿大胆地说出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你一言、我一语,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游戏活动。

  1、引导幼儿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下边游戏边思考自己要找的是什么颜色突出重点。

  教师说游戏:找个朋友碰一碰?(幼)碰哪里?x色碰x色。训练幼儿的速度和反应能力看谁最快找到朋友碰了,

  2、进一步游戏。

  这个游戏还可以怎么玩,比如红色衣服的和红色衣服的,扎辫子的和扎辫子的等,这就突出了难点按特征分类。

  活动延伸

  1、分类统计,图形宝宝玩累了,我们一起送他们回家吧!这里有三座房子,我们应该怎样把图形宝宝送回家呢?引导幼儿将红宝宝贴在红房子里,黄宝宝贴在黄房子里,蓝宝宝贴在蓝房子里。数一数红房子里一共有几个宝宝回家了,将数字写在下面进行统计。

  2、在讨论中完成27页《分类统计》。

  九、说活动反思:

  从整体来讲,我觉得本次活动还是没有实现游戏的目的性:

  1、我为活动做了充分的准备,为了保护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还我准备了孩子们喜欢的积木雪花片,体现不到的用课件完成可惜没有用课件。

  2、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参与得比较积极,很开心,因为平时不爱讲话的方杰在本节课表现的佷不错,敢于到黑板上摆出自己的想法,所以我认为他们很喜欢这次活动。活动目标都能够突出。课后孩子没有完成统计表非常快,也会按颜色,大小分这一重点实现了。

  3、大多数的幼儿都愿意静下心来观察,并且想像看别的小朋友做对了没有。

  但是,对于本次活动我觉得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1、课件没有用,好多环节需要观察的没有进行,我随机换了两个游戏来完成本节的内容,所以原有的游戏材料太少,只能一组一组来分。以致组织不够好有些孩子都没有参与到当中,引导的不到位。

  2、幼儿表达得不够积极,原因:在观察图形的时候孩子们的思维过于局限想到的知识颜色大小,不愿意动脑这和平时的学习生活习惯有关系,或者直接在座位上看不说话。到黑板上的也不敢摆。

  3、幼儿把站起游戏时大多幼儿都说你看我的是什么颜色的,你的和我的不一样,所以这环节我没有引导直接游戏,导致后面的游戏孩子们不敢参与,时间拖长了但效果没有,以致后面的自己按小朋友之间有什么不同找朋友活动没有进行。在小朋友们不敢参与的时候我就应该换个游戏,要么我就应该及时总结收住来引导。

  4、整个活动时间长了,以至于后来让完成统计表的时候都有些忙,只能把书本中的知识让孩子们下去完成。不过下午我去检查时孩子们都完成了,问不喜欢游戏还是不会说不敢玩。

  以上是我对大班数学活动《按特征分类》的说课稿,本节课存在很多问题还请大家给我多提意见,谢谢各位老师!

幼儿园数学说课稿13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的数学活动《铺路》。

  一、说教材

  这一活动主要要求幼儿辨认平面几何图形,小班小朋友他们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在学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标是:

  1、复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难点定为第一个目标:复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物质准备:1.彩色立体房子、纸制小路(上面镂刻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图形)。

  2.兔子头饰1个。请1名大班幼儿学会情境表演。

  3.形状、大小不同的几何图形多个,小塑料筐6个。

  知识准备:已认识简单、常见的图形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  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

  1、情景表演法:活动导入部分既要让幼儿发现问题,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问及探索,又要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设置悬念,因而我设计了小兔出门摔倒这一情节,并通过情景表演的方法启发幼儿思考。

  2、演示法:是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教具演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动的演示是运用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学会区分异同。此外我还运用了观察法、谈话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说教,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  各领域的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如在观察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教学,在“捉迷藏”游戏中渗透了方位词教学及社会情感教育等等。

  (二)学法

  幼儿是学提供丰富材料时,要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本活动的操作是帮助小兔铺路,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放一放、拼一拼来认识几何图形。

  2、交流法:同伴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使《纲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动”得到真正体现。因为幼儿是学  五、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通过情景表演,小兔想出去玩,刚走到门口就摔了一跤。提问:小兔为什么会摔倒的?引导幼儿观察坑的形状。

  2、认识几何图形及两种图形的转换关系

  在活动中,我先帮幼儿复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置了“铺路”的游戏,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巩固所学内容。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在孩子们操作的过程中发现个别孩子难点未掌握,于是我引导他们相互交流帮助,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以突破难点。

  4、捉迷藏

  为了让活动更完整、更有趣,我设计了“捉迷藏”的游戏,小班的孩子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很高,从而把整个活动推向高潮。

  5、结束活动

  小朋友和小兔一起出去做游戏,找一找日常生活中的几何图形。

  6、活动延伸

  1、指导幼儿用彩色纸、皱纹纸等材料把这条小路装饰成一条五彩路。

  2、引导幼儿找出长方形、三角形的转换方法。

  六、效果预测

  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也符合小班幼儿的学  教学反思:

  孩子非常喜欢小动物,所以当小兔子一出现就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孩子们也是非常有爱心的,当他们看到小兔子要走的路坏了的时候,都非常愿意帮助小兔子铺路。

  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第一次帮助小兔子铺路的时候就请几位孩子上台亲手操作一下。

幼儿园数学说课稿14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上、下、里、外等空间方位。

  2、能按要求扮演角色参加游戏。

  重点:初步感受上、下、里、外等空间方位。

  难点:能按要求扮演角色参加游戏。

  活动准备:

  1、设置一个家的场景。白兔和黑兔的头饰。

  2、实物水果。

  3、《幼儿画册》。

  教师行为:

  1、以游戏的形式导入。

  (1)教师扮演兔妈妈出远门回来了,给兔宝宝带回了许多水果。

  (2)告诉幼儿许多水果藏在家里了,请小朋友找一找。找到以后告诉大家是在哪里找到的。

  2、认识上、下、里、外等空间方位。

  (1)请4名幼儿找水果(教师事先放好)。

  (2)找到后向大家介绍是在哪里找到的。

  (3)幼儿共同练习。如"苹果在篮子里。"或"我在篮子里找到了苹果。"

  小班数学活动:《分树叶》

  活动目标:

  1.认识3种树叶,能够按树叶的外部特征进行分类。

  2.感受分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3种外形有较大差异的树叶若干片。

  2.三棵树。

  活动过程:

  一、树叶飞飞。

  1.师:“秋天到了,秋风把树叶吹到了教室里,吹到了小朋友的手上。(教师随着《秋风》的音乐把树叶送到孩子的手上,每人两片。)

  2.请小朋友拿起自己的两片树叶比一比,它们什么地方不同。

  二、比比树叶的大小。

  1.师:“你的树叶是一样大的吗?”

  2.师:(出示大标记):“谁来跟我做朋友?把你的大树叶举起来”(同样,老师再出示小标记邀请幼儿一起游戏)。

  三、看看树叶的颜色。

  1.师:“你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的呢?”

  2.师:(出示红颜色标记)“谁的树叶是红色?请把你的树叶举起来。”依次出示黄颜色、绿颜色标记。

  四、说说树叶的形状。

  1.逐一出示3种树叶,认识并说出其外形特征。

  师:这是什么树叶?它像什么?

  五、游戏:“树叶找妈妈”

  1.师:(出示三棵树)树叶宝宝玩累了要回家了,我们把这些树叶宝宝送回家吧!这棵树是谁的家呢?你的树叶放在哪棵树上最合适呢?谁来试试?

  2.请小朋友将树叶粘贴在“树”上。

  3.师:“为什么你将这片树叶贴在这棵树上?”鼓励幼儿讲出放树叶的依据。

  4.小树叶回到了家很开心,大家一起来跳个跳舞吧!结束活动。

幼儿园数学说课稿15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数学活动《图形宝宝》这个活动来自山东省编教材中班上册《我的好朋友》这一主题。

  数学活动的内容具有启蒙性,探索性,和生活性。幼儿对所学的内容有一个较为具体的感知,对图形有了一个较规律系统的认识。并且和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既培养了幼儿对图形的感受力和认识力又培养了幼儿初步的探索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班级情况

  中班幼儿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对于新的事物非常感兴趣,特别喜欢游戏这种活动类型。数学《图形宝宝》这次教育活动,采用的教学方法就是游戏形式的猜想活动。打破了传统的数学教法的单一、枯燥,是幼儿在游戏中掌握了对各种图形分类,充分发展了幼儿的积极参与性和思维的敏捷性。

  2、说教材

  《我的图形宝宝》是让幼儿通过测量的方法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建立对形状的基本认识,并且可以让幼儿从生活中拓展,找出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以及正方形,让他们了各种各样的形状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让幼儿掌握初步的测量技能和认识以及辨别生活中各种各样形状的知识。

  3、说教育目标

  实施这个活动的目标在于:

  认知方面:通过观察了解形状的构造特点,使幼儿对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能力方面:通过对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形状特征的学习和了解,找出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圆形等形状的物品,并且可以说一说它们是做什么用的。

  情感目标:通过对图形的学习,可以拓展知识,用结构玩具搭建基本的图形,并且介绍他们的功能。

  4、重点难点重点:能从一堆的图形中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难点:学习用测量的方法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活动准备老师使用的正方形,长方形娃娃及图形各一个,贴绒数字卡片若干。

  幼儿每人两张纸:一张红色的长方形纸(长边为六个回形针长,短边为四个回形针长1张绿颜色的正方形纸(每边为4个回形针长)回形针若干。

  幼儿用书第一册第10—11页。

  二、说教法

  《纲要》提出: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并能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因此本活动教师将充当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根据中班幼儿的思维的具体形象的特点始终贯穿的原则,结合多种教法进行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突出重点难点我将采用:模拟法游戏法操作练习法等方法进行教学模拟法:我准备正方形,长方形娃娃各一个,先让幼儿找出两个娃娃的不同之处。之后我在用回形针教给幼儿测量的方法,带领幼儿一步一步的测量,直到幼儿可以自己完成为止。

  操作练习法:比较一下测量的结果,看看两个娃娃是一样长的吗?

  让他们总结一下经验。

  游戏练习法:把幼儿分成若干小组,带领幼儿从活动室里找出和长方形,正方形相似的物品,找的最多而且又正确的幼儿给予奖励。

  三、说学情学法

  中班的小朋友经过小班的学习,对图形有一个较基本的认识,但是在脑海中还没有形成关于图形的具体印象。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根据中班幼儿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发展的年龄特点,幼儿所学习的知识与法则应该尽量的避免老师直接交给他们,而是应该在幼儿操作体验中去探索,去发现为幼儿设置游戏化的情景,通过有趣化的游戏使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尽量让抽象的逻辑概念在具体的事物中理解,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知识。

  为此我将采用小组讨论,探究实践,自主学习,观察法,归纳分析法来引导幼儿进行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我先准备了一个正方形娃娃,一个长方形娃娃,引起幼儿的关注。然后提问"两个娃娃长得一样吗?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相同?发展幼儿的动脑能力。

  2、讲授新课

  我引导幼儿用回形针测量,通过动手确定答案,提出测量的要求,步骤如下:

  测量时先要将回形针的一头与图形的边对齐图形与回形针要贴紧回形针与回形针之间不能有空隙用相应的数字在每条边上都记录所有回形针的数量。

  比较操作结果,感知长方形的基本特征。

  3、交流测量结果,引发幼儿的思考:

  红色的图形和绿色的图形边长测量的结果是一样的吗?哪里不一样?引导幼儿归纳出两者的不同,由此得出结论: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边相等。

  在运用折叠的办法,比一比,验证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

  4、引导幼儿总结:

  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一样长,有四个角,四个角一样大。

  而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都一样长我指导幼儿进行游戏练习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找一找类似长方形的物品有哪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提供多种材料供幼儿操作如小棒毛线尺子等等。

  五、教学反思

  1、鼓励幼儿回家找找哪些物品像长方形?

  2、用折叠的物品进行户外游戏活动。

  六、布置作业

  让幼儿回到家以后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像长方形正方形的物品,把看到的这些在家长的帮助下都拍下来,拿到班里的展览区展览。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