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力恐怕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天赋.其他动物缺乏想象力,所以不会有创造.在人类一切创造性活动中,尤其是科学,艺术和哲学创作,想象力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所谓人类的创造并不是别的,而是想象力产生出来的最美妙的作品.
如果音乐作品能象一阵秋风,在你的心底激起一些诗意的幻想和一缕缕真挚的思恋精神家园的情怀,那就不仅说明这部作品是成功的,感人肺腑的,而且也说明你真的听懂了它,说明你和作曲家,演奏家在感情上发生了深深的共鸣.
音乐这门抽象的艺术,本是一个充满着诗情画意,浮想连翩的幻想王国.这个王国的大门,对于一切具有音乐想象力,多少与作曲家有着相应内在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的听众,都是敞开着的,就象秋光千里,白云蓝天对每个人都是敞开的一样.
贝多芬的田园交响乐,只对那些内心向往着大自然的景色(暴风雨,蜿蜓的小溪,鸟鸣,树林和在微风中摇曳的野草闲花……)的灵魂才是倍感亲切的.或者说,只有那些多少懂得自然界具有内在精神价值的人,才能在田园交响乐的旋律中获得慰藉和精神力量,才能用自己的想象力建造自己的精神家园.因为说到底,想象力的最大用处就是建造人的精神家园,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
音乐的本质,实在是人的心灵借助于想象力,用曲调,节奏和和声表达自己怀乡,思归和寻找精神家园的一种文化活动.
在音乐教学中,就可以同时培养同学们的联想力和想象力了。下面的是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在歌唱表演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寓“音乐想象力”培养于歌曲创作背景简介和作者的简介中
音乐想象是自由的,但这种自由想象并不等于没有根据地无思乱想,任何一首音乐作品都是一定时代、一定风格、一定内容的艺术表现。有些歌曲还有创作故事或创作花絮,有必要在学唱歌曲前让学生了解其创作背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感情上的共鸣。如课本第三册《卖报歌》的创作背景是这样的:音乐家聂耳当年在上海认识了一位叫“小毛头”的报童,了解到他的生活十分艰难后,创作了这首《卖报歌》,教师讲解这一创作背景后,学生会感受到报童无依无靠、吃不饱、穿不暖的痛苦凄凉。在学唱歌曲时,就会依据歌词、乐曲联想到报童忍着饥饿、寒冷和内心的痛苦,在凄风雪雨中奔走叫卖的情景,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让学生在歌词美和音乐美中获得体验发展想象
歌曲是歌词和音乐的结合体。歌词是经过作家艺术加工的文学语言,是构成音乐形象的“物质”基础。选人小学音乐课本中的歌曲、歌词鲜明生动,具有内容美、声韵美、节奏美和意境美的特点。教学时要重视学生对歌曲歌词美和音乐美的感知,进而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歌唱表现力,并从中获得艺术情感的体验。例如第六册的《春天举行音乐会》歌词是“春雨唱歌滴答滴答,春风弹琴沙沙沙沙,春雷打鼓轰隆隆隆隆,春水鼓掌哗啦啦啦啦,滴答答答……春天举行音乐会,春笋是个指挥家,”从歌词中也可看出多么富有想象力呀!富有形象的象声词奏响了一曲优美动听的“春天交响曲”,让学生吟诵歌词,不断想象。全曲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对春雨、春风、春雷、春水等进行描述;第二部分是内心的赞叹,最后在欢乐声中嘎然而止,余味无穷。学生体会感受了歌词和音乐美后,自然会萌发音乐的表演欲,教师应势利导,向学生呈现一些打击乐器,学生就选择出了碰铃、三角铁等乐器为歌曲伴奏,唱至忘情处,学生还情不自禁配以简单律动表演。
二、在编创与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一)以歌曲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歌词创编
小学课本中,有很多的歌曲都非常贴近生活,尤其是低年级歌曲,歌词通俗易懂,旋律比较简单,我们就以此为出发点,来培养学生的歌词创编能力,在创编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同时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如,一年级教材中《两只老虎》的歌曲,在学生学会歌曲后,启发学生展开联想,鼓励学生进行歌词创编,将“两只老虎”创编成各种小动物。如“两只小狗,两只小狗,汪汪汪,汪汪汪……”, “两只小猫,两只小猫,喵喵喵,喵喵喵……”等。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不但启发学生进行歌词创编,还要鼓励学生创编动作,即唱到哪种动物就表演出这种动物的动作。在小学低段音乐教材中类似这一类作品都可进行创编拓展。如在表演或聆听一首西洋大调和一首小调的乐曲,让学生用太阳的明朗来表示大调的特点,用月亮的暗淡来表示小调的特点,即兴创作中旋律填空最后结束音或中间一到二小节旋律,用图画、人声、打击乐器和自制乐器表现一组以“春”为题的创作等。
(二)以歌曲为基础,与舞蹈有机结合拓展想象力
自古以来,舞蹈与音乐就是一对有机的结合体,是形体美与音乐美的交融。舞蹈是唱歌时感情的升华。如果在教学中能根据歌曲的内容,启发学生想象、创作舞蹈动作,边歌唱、边表演,定能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内心体验与理解,拓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例如。学习第五册《鹰》这首歌曲时,可以根据歌曲的“律动”,编一些雄鹰飞翔的舞蹈动作让学生模仿。演唱时,随着歌曲的节奏与旋律,学生挥动手臂,如同一只只矫健的雄鹰上下翻飞,展翅翱翔。学生自唱自跳,自得其乐,激发了学生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以宽松、自由的心境展开音乐想象。
(三)以器乐为手段,丰富培养学生想象力
低段的歌曲,一般都是跨度不大,短小的乐曲,用口风琴,口琴各种打击乐来演奏,高段的话可取主题音乐,中心乐句来演奏,从而帮助理解,达到想象的目的。
三、在聆听与欣赏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一)在聆听与欣赏中,发展学生的听觉想象和视觉想象
音乐欣赏离不开听觉想象,学生只有通过听觉感知作品形象,然后与自己头脑中的表象储备即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接,获得音乐和情感体验,产生想象中的形象。因而,音乐欣赏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不仅是听,还有“看”的内容,这就是文艺心理学中的“视听通感”说。因此我们要在欣赏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听觉想象和视觉想象的“通感”功能,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如:管弦乐《暴风雨》的欣赏教学:教师简明地向学生介绍《暴风雨》是美国作曲家罗格菲的管弦乐《大峡谷组曲》中的第五乐章,并让学生观看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的视频,尔后让学生初步聆听乐曲,了解西洋管弦乐的音色以及整个乐曲的旋律变化,再让学生在欣赏中依据旋律变化想像大峡谷在暴风中的情景,并把想象中的场面用画笔画下来。于是学生画出了一幅“暴风骤雨、电闪雷鸣”的场面。然后再听音乐看绘画进行解读:弦乐不协和的结合,迸射出银色的光泽,像泻下的蒙蒙雨雾;管乐尖锐刺耳的呼啸,像雷电中的峡谷风摇树动,石破岩崩;钢琴的刮奏,像是一阵阵风吹散了飘洒的雨滴。接着,弦乐奏出了半音下行的音型,暴风雨过去了,阴云中透射出银色月光,大峡谷又沉浸在宁静之中。这首乐曲不仅是对自然景观单纯地描摹,更是对大峡谷壮观奇景的赞美。对大自然精妙杰作的感叹。学生用自己对乐曲的独特感受和想象描绘出心中的画卷,在音乐和绘画中学生的听觉想象和视觉想象交互作用,互相影响,增强了学生对乐曲意境的感受,同时也促进了听觉想象力和视觉想象力的和谐发展。
(二)多方位创设情景,激发想象
欣赏教学要使学生将生活经验与音乐作品的表现手段联系起来,促进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针对低段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具体形象思维主体的情况下,对一些含义较深刻,实际生活没有接触的作品难以理解,难以产生情感共鸣的现象。教师就要多方位、多方面精心设计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为学生在生活经验和理解音乐之间架起联想和想象的桥梁。创设情景的手段多种多样,可以利用生动形象的故事、诗歌、观看绘画、音像多媒体、配乐朗诵、即兴表演等。如第一册里的《玩具兵进行胁》是一首管弦乐的器乐曲,一年级学生很难理解,就可以用故事的形式帮助理解,一个小主人公拥有很多玩具,有一天晚上趁小主人睡着了,他的玩具们就开始行动,模拟士兵列队、敬礼、游戏等,让学生一边讲故事,一边听音乐,学生们时而会听着音乐跟着故事情节而律动,进而会侧耳倾听,自然学生把自己一会儿想像成了小主人,一会儿又想像成了玩具兵,从律动中也会看出许多的动作,都是他自己创编出来的,从而也看出他理解了,并展开了丰富的音乐想象。
(三)开展课堂综合性音乐欣赏活动,引导主体参与想象体验
欣赏教学,从音响出发,以倾听为主。但是也要适应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的特点,设法采用综合性的音乐欣赏活动。引导学生调动身体的各种感官,围绕欣赏音乐,结合音乐的各种要素,采用歌唱、演奏、身体动作和表演等方式,全身心地“参与”到音乐中去。如在欣赏《春晓》的教学时,让学生在听赏的基础上,利用教室里现有的音源,选择老师提供的物品,依据学生各自对音乐形象的感受,来塑造新的意境。教室里响起了鸡叫、鸟叫、酣声、风声、雨声、泉水流动声等。有的学生搓揉塑料袋、纸张,抖动书本表现风声,用矿泉水的空瓶装砂子,发出“沙沙”的雨声。水桶里撩起水声,加上钥匙的抖动声,模拟营造《春晓》的意境,用自己的想象力描绘出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早晨。通过这项活动给学生们提供一个自由的创作空间,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
在音乐想象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不受约束地发表意见,用艺术的夸张,丰富的联想对学过的乐曲进行再创造,这是音乐感情的升华,也是教堂教学的延续,它给音乐教学带来了活力,并使每个学生心中蕴涵的向往和渴望得以宣泄。让我们用音乐这把金钥匙为每一位学生开启一扇想象之门吧!
如何有效的培养音乐想象力
一、前言
音乐欣赏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修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为我们实施审美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提供了大量而丰富的内容。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较差,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是每一个高中音乐教师都发关注的话题。我在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总结了以下方法供同行商讨。
二、措施
<一>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调整音乐作品的难度,逐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目前高中音乐欣赏所使用的是全国统一编写的音乐教材,这本教材具有很强的思想性、艺术性、科学性,所选作品内容包括了古今中外优秀的经典作品。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不完全适合我校高中学生的实际欣赏水平,由于我们的学生音乐基础较差,接触的优秀艺术作品较少,所以教材中的许多作品就显得难度太大而不适合学生欣赏,学生也难以深入地理解作品。
同时,由于这是一本面向全国的通用教材,所以就表现出针对性差的特点,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各地区各民族都有许多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这就很难在一本教材中体现出来。我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选择学生较熟悉的民
歌、民乐作为切入点以便学生能简单、快捷地理解音乐的本质。如在讲授“音乐的要素”这一课时,我以《采茶舞曲》为例,通过对具体的旋律起伏、节奏的疏密以及速度、力度变化的分析来理解本课的有关知识点,由于这是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浙江民歌,所以学生很有兴趣和积极性,再通过对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的改编和对比,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音乐诸要素在表达情感时的作用。
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我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做了调整:
1、在时间方面打破原来先古代后近现代的顺序,从中国近现代作品入手,然后再介绍古代作品,同时在欣赏作品时提示学生与历史知识相结合,这样一来学生就觉得音乐作品所表现的就是生活中的现象和感受,从而不再有距离感和陌生感。在欣赏中国近现代声乐曲时,由于学生对当时的历史非常熟悉,大家在欣赏《在太行山上》、《黄河大合唱》等作品时,不由自主地就会置身于当时的历史时空,自然而然地随着音乐的发展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2、作品的难易程度的选择方面,先选择一些音乐结构短小、形象鲜明的作品欣赏,等学生有了一定的欣赏能力和作品积累之后再逐渐选择大型的作品。由于学生音乐记忆能力和感知能力还较差,如果开始就欣赏一些结构宏大、内涵丰富的作品,学生就难以理解,即使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也许会认可作品的价值,但是却不能深入具体地理解,甚至会产生厌倦心理从而失去对这类作品的兴趣。例如教材中”音乐欣赏”这一节安排了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欢乐颂》作为欣赏内容就有一些不妥之处,首先对于感知和鉴赏能力还较低的学生来说, 让他们欣赏古典大师的经典作品,无异于让刚学会阅读的小学生去阅读《红楼梦》,学生怎能产生兴趣和积极性呢?当然也就更谈不上对音乐的深入理解和体会了;其次,在活动与思考的设计上也不适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为我们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初中,学生的演唱能力较弱,甚至于有些学生连基本音阶也唱不完整,如何要求他们唱好多声部的合唱呢?同时以交响曲为例来讨论“音乐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我们完全可以以民歌民乐甚至流行音乐为例来展开讨论。
我在进行“音乐欣赏”这一课的教学时选用了《梁祝》为例来引导学生理解音乐欣赏的“三个层次”和“四点建议”。由于这是一首以浙江的地方戏曲--越剧的曲调为素材,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古老传说为题材创作而成的作品,学生对越剧曲调和梁祝的传说都很熟悉,加上教师的适当讲解学生很容易接受。另外在活动与实践的设计上,我让学生以不同地区的民歌风格为例展开讨论来理解“音乐是一种文化现象”,大家思维非常活跃,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思考学生理解了音乐中所包含的民俗、生活、哲学、地理、历史、政治等内容以及与文学,戏剧、舞蹈、美术的关系。
〈二〉整合音乐作品的形象特点,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艺术教育总是以一定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为基础的,音乐通过复杂的人类艺术形象思维-----联想、幻想、想象等一系列的阶段,从而间接表现出客观世界。音乐的形象性有助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表现和创造、鉴赏和评价能力的提高,所以在音乐教育方法和手段上,努力寻求听觉方面的感受中介,通过 联想和想象等心理过程达到对音乐的准确感知和深刻理解,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对于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创设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通过为学生创设情景,从具体的情景入手感受抽象的音乐语言所表达的意境,从而唤起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有效地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
音乐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语言,它看不到、摸不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它不同于绘画、造型、雕塑那样直观地反映客观世界,而是以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要素作为基本的表现手段,通过声音刺激人们的听觉器官,从而使人们在头脑中产生想象而获得听觉形象,因而它具有“模糊性”的特征;同时音乐作为一种声音的艺术,它又不象语言那样具有明确的语义,音乐语言――人类的第二语言具有非语义的特点。因此学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难免会摸不着头脑,甚至报怨音乐作品太抽象、不易理解。然而正是因为音乐作品的模糊性和非语义性的特点,才使她具有比其它的艺术形式更广阔的联想空间,也更具有无穷的魅力,只是对于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阅历和知识积累有限,加上接触音乐作品较少--很多学生在平时的音乐活动中仅限于听流行歌曲,而对浩如烟海的中外优秀音乐作品却知之甚少,这也就难免会对一些作品难以理解或理解不能深入。
在教学实践中,用绘画、投影和多媒体等视觉手段,使音乐作品形象化,通过形象化的画面来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有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欣赏京剧《铡美案》选段《包龙图打坐开封府》时,我给同学们放了舞台演出录象,大家一边欣赏雄浑豪放的演唱一边看演员刚正威武的表演,即感受了音乐的节奏及韵律美,同时通过视觉感受又加深了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学生反映这样的音乐课即轻松愉快又收获很多。
音乐带给我们想象力
记得以前听过一个做音乐朋友跟我说,音乐是什么,音乐就是让人产生联想,
就是让你通过音乐去回想一些东西。或者说去幻想一些东西。他说曾经有一首著名的曲子,一个钢琴演奏者,走到钢琴前,坐下,从头到尾一个音符也不弹,3分多种吧,然后起身走了,这就是一首曲子,一首只有五线谱却没有一个音符的曲子,在这静静的3分钟,台下的人都没弄明白怎么回事,但是在最后大家都知道了,音乐就是让人产生无限的想象力。恩....我觉得这个确实是那样的。
记得很久以前看过电视上的一期访谈节目,介绍的是中国的一名数学家,名字忘了,就是说主持人问了这名数学家说,您为什么那么多年都一直在钻研数据这门别人看起来很枯燥的东西呢?他说:当我真正投入到工作中去的时候,看了很多非常美的东西,哥德巴赫猜想,那是多么的美啊.
啊,多么的美啊...确实是,美的含义太广泛了......
我们以前还小的时候,能吃点好吃的东西,就美的不行了,穿点好的衣服,也感觉自己挺臭美的.....呵呵,是吧......后来,家电时代来了,家里能偶电视,看上有线就很美了,现在呢?各式各样的娱乐节目,玲琅满目的衣服,食品,太多了,
我,一直觉得美好的音乐是很美的,钢琴曲很不错,但是欣赏不了那么高层次的东西,呵呵,也许中国钢琴不象外国那么普及吧,所以听的吉他的比较多,以前总听摇滚乐,现在也听的少了,更多的是一些吉他大师的演奏作品,前一段时间老听joe satriani的音乐,非常美妙,其中的几年一届的G3音乐会很不错,96年的joe,eric johnson,steve vai的那个很精彩,经典之作,后边有一年的是G3(John Petrucci,Steve Vai,Joe Satriani)也非常的好,稍微简单的介绍一下joe,放在最后吧,有兴趣的可以去了解一下非常的好,他的很多徒弟的名声比他都大,大家就可以知道这个人有多厉害了....有几首,在我的音乐播放器里面,有兴趣的可以听听,感觉是从内心深处,从遥远的远古,从陌生的外太空,从大自然最淳朴.最另人能感受到心灵深处......让你感受,乐曲抚摸着你的灵魂,这就是他用他的吉他演奏出来的音乐,喔.音乐的力量这么大?确实,音乐的力量确实是非常强大的。
这就是joe,他的很多现场的演奏比录音室出来的要好很多,这也是很多人说摇滚乐就应该听现场的原因,后来05年G3的一位也是非常著名的吉他大师John Petrucci演奏技术和手法也非同一般,怪不得能上G3
刚开始我并不看好他用的吉他的牌子和他用的那把琴,恩,只是感觉他的基础非常扎实,不乱,配合着他们乐队里的那位鼓手非常强劲,恩,他的音乐第一开始我还没有理解,听过两次后,几乎天天听一遍,尤其是后面的几小节的高音部分,太完美了...
感谢美妙的音乐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美好的心情,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
写这个博好象中间不能去做别的事情,写到一半,干点别的事情,然后就不知道怎么接着写了,就写到这吧. 呵呵
joe的简历
Joe Satriani(乔·塞奇尼)1957年7月15日出生于纽约长岛,在他过完14岁生日不久,他心中的英雄吉米·汉德克斯去世了。失掉偶像的乔绝定退出高足球队拿起吉它。自学三年后,乔在长岛地区小有名气,常能教上别人两手。有一天一个身材瘦小的小孩抱着一把琴和一打琴弦出现在乔·塞奇尼的家门口,向他求教,这小孩就是后来成为进步摇滚音乐界一代宗师的吉它手--史蒂夫·范(Steve Vai)在日本生活了几年之后,乔·塞奇尼于1978年定居旧金山,并在著名的加州伯克利大学城内的“二手吉他”学校内教吉他。10年之中乔门下高手辈出,戴维·布莱逊、柯克·汉密特、查利· 亨特及艾力克斯·斯柯尼克等著名乐手都曾是 他的弟子。
上一篇:小班五月份育儿知识
下一篇:清明节缅怀先人经典寄语大全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