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谈谈对信息时代的认识.doc全文-毕业论文-在线文档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当进入 20 世纪 50 年代末,计算机的出现和逐步普及,把信息对整个社会的影响逐步提高到一种绝对重要的地位.信息量,信息传播的速度,信息处理的速度以及应用信息的程度等都以几何级数的方式在增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

信息时代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发展历程。20 世纪七八十年代,第二次技术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和内燃机的发明为主要标志,发电机、电动机、电灯、电话、电报、电影、汽车、飞机、钢铁是这个时代的重要标志性产品,这些产品至今还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不仅使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而且使资本与生产越来越集中到少数大企业手中。20 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和资本的集中都达到了很高的程度。1909 年,仅占美国企业总数 1%的企业,已控制了美国工业生产的将近一半。许多到现在还为人们所熟知的大型垄断企业在本世纪初大量诞生或取得迅速发展。如美国钢铁公司、摩根、洛克菲勒财团和德国西门子公司等。20 世纪上半叶是经济动荡的年代。垄断的加速发展造就了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1929 年至 1933 年,资本主义经济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爆发。1929 年 10 月,危机发生于美国,然后迅速蔓延到欧洲各国,最后冲击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1933 年,西方各国工业生产较 1929 年减少 37%以上,退回20 世纪初的水平。美、英、法、德 30 万家企业倒闭,3000 万人失业,失业率高达 30%以上。经济危机催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933 年,罗斯福出任美国总统,并推行“新政”,新政的政策包括财政信贷、工业、农业和城市等经济政策和法令,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20 世纪上半叶的经济动荡直接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39 年,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两次世界大战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另一方面,也促使社会主义革命爆发,造就了社会主义经济形态的产生和发展。

40 年代末 50 年代初揭幕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一直延续到现在,并将延续到新千年。新科技革命以电子信息业的突破与迅猛发展为标志,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材料技术、海洋技术、空间技术五大领域。晶体管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极大地降低信息传播的费用,其结果是:人类社会从工业时代进入了信息时代。这些新技术正在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社会经济生活。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一样,热爱任何美好的事物,对互联网也不例外。中国政府 1991 年就提出接入国际互联网的要求,这一愿望于 1994 年 4 月 20 日得以实现。15 年后的今天,中国已拥有 3.5 亿网民,世界上五分之一的网民在中国。在今天的中国,平均每天有 24 万人成为互联网的新用户,平均每 400 个中国人就拥有一个网站。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再过两年,中国的互联网使用者将超过 5 亿,互联网的普及率将从目前的 25.5%提高到 38.5%。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互联网能够如此快速普及是一大奇迹。

中国人民从互联网受益匪浅。在中国,互联网正广泛应用于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公共教育、新闻传播等各个领域。电子商务在中国快速发展,中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在过去 5 年保持 45%以上的年均增长速度,2008 年超过 4600 亿美元。互联网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新动力,将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发挥独特作用。互联网作为新媒体,在中国媒体产业格局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已成为中国民众获取信息、了解世界的重要渠道。中国近 80%的网民浏览互联网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新闻。

互联网促进了中国社会的透明和开放。中国互联网上有一个独特现象,人们喜欢通过互联网表达意见。在中国 300 多万个网站中,超过 100 万个网站提供电子公告服务,这为人们表达意见提供了极大便利。据统计,中国前 10 大网站每天新产生的博客文章就超过 200 万篇,每天在各类论坛中新出现的信息数量之大难以计数。中国的国家领导人和各级政府官员都十分重视民众在互联网上表达的意见,我们的国家主席和总理也在互联网上与民众进行过直接交流。中国政府在制定事关公共利益的重要政策过程中,经常通过互联网征求民众意见。互联网使中国公民享有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推动了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信息化将进一步改变我们的生活,也将进一步改变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关系。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会终结在我们已感知到的水平,以互联网为标志的全球信息化势不可挡,将不断为我们带来惊喜,将进一步促进世界经济一体化,促进文化的交融。主动适应全球信息化趋势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但是,文化的交融不应损害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不同民族文化应相互尊重和包容;世界经济一体化不应损害国家主权尊严,不同历史背景的国家应相互支持和理解,这也应成为信息化时代人们共同遵循的规则。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