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新课标化学教案模板(精选8篇)_新课标化学教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新课标化学教案模板(精选8篇)由好文档网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新课标化学教案”。

第1篇:化学新课标试题

陵川县中小学教师2012暑期新课标培训测试题(初中化学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化学是在 _______、_______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_________是学生学习化学、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和辩论等都是积极的学习方式。

3、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主题旨在帮助学生用_________的观念去学习化学,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型化的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本主题的教学应结合学生熟悉的现象和已有的经验,创设生动直观的情景,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入手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理解有关物质构成的微观概念。

4、科学设计单元或课时教学目标应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和______________来确定,应关注学生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使单元或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具有更强的指向性,全面体现科学素养的三维目标。

5、课程实施评价的重点是___________,其内容包括__________评价和__________评价,都应严格根据本标准来确定评价的目标、测评的范围和方式,以确保学习目标、教学要求和学业评价之间的一致性。

6、新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主题的内容和学习目标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分别是(1)______________(2________(3);(4)_

7、认识化学物质具有多样性,认识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要求用________的观点看物质及其变化,用_________的观点看物质之间的关系,用________的观点和_________的观点初步认识化学变化,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等。

8、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学生学会_______,学会________,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

二、选择题(可多选,每题3分,共30分)

1、对课程目标要求的描述所用的词语分别指向()A.认知性学习目标 B.技能性学习目标 C.体验性学习目标

D.拓展性学习目标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新课标中课程内容的一级主题的是()A.身边的化学物质 B.化学与社会发展 C.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D.物质构成的奥秘

3、身边的化学物质包括的二级主题是()A.我们周围的空气 B.水与常见的溶液 C.金属与金属矿物 D.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4、新课标中对技能性学习目标要求达到的水平是()A.模仿操作 B.初步学习 C.独立操作 D.初步学会

5、实施学业评价所涉及的学习任务不同,评价的方式也有差异,常见的评价方式有()A.德育档案 B.学习活动表现

C.建立学习档案 D.纸笔测验

6、《标准(2011年版)》与《标准(实验稿)》相比,新增的二级主题是()A、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B、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 C、物质组成的表示 D、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7、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正确的是()

A.科学探究既作为学习的方式,又作为学习的内容和目标 B.科学探究可以孤立地进行探究方法的训练

C.探究活动中各要素呈现的顺序是固定的

D.科学探究学习目标的实现,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丰富的探究活动

8、《标准(2011年版)》对认识几种化学反应的标准是()

A.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能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B.了解人们如何利用化学反应改善和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

C.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D.知道利用化学变化可以获得新物质,以适应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9、全面体现三维目标理解正确的是()

A.基于全面发展观的教学目标设计,要按照科学素养的三维目标来重新构建教学目标。

B.“知识与技能”目标只是三维目标之一,应注意挖掘化学知识中所蕴涵的科学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素。

C.三个维度目标之间应有机结合,融为一体。

D.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指的是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

10、《标准(2011 年版)》与《标准(实验稿)》相比,进一步明确要求的课程内容是()A.能结合实例说明氧气、一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B.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C.初步学会配制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D.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液。

三、简答题(20分)。

1、新课标中的课程基本理念是什么?

(1)使每一个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激励学生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而勤奋学习的志向。(2)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3)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丁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5)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出重大的贡献。(6)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既要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要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重视考查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2、物质的化学变化这一主题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物质的化学变化这一主题包括的内容有:化学变化的特征、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等内容。

3、《标准(2011 年版)》的四个部分组成也做了修订,其中“实施建议”部分中“教学建议”修订后的内容是什么?

(一)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全面发展科学素养(二)精心设计科学探究活动,加强实验教学(三)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四)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学习和运用化学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方法,离不开实验活动,新课标要求教师应安排和组织学生至少完成的化学实验活动有哪些?

1)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2)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5)燃烧的条件(6)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8)酸、碱的化学性质。

四、论述题(20分)

1、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你是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努力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景

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迪性的学习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化学知识。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已有经验,以及学校的实际条件,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情景素材,引导学生从真实的学习情景中发现问题,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除选用本标准中建议的学习情景素材外,更倡导、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地进行设计和开发。可以采用化学实验、化学问题、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等多种形式创设学习情景。例如,在有关“元素”教学中展示地壳、海水和人体中的化学元素含量表;在有关“化学与材料”的教学中展示古代石器、瓷器、青铜器、铁器以及各种现代新材料的图片或实物;在有关“环境保护”的教学中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的影像和图片资料等。

(2)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方式。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启发讲解、实验探究、自主学习等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方式的选用应与学生具体的学习任务、学习活动和学习方式相适应,以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教性。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运用实物、模型、标本、图表、幻灯机和投影仪等多种教学媒体和手段,尤其要注重有效地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利用计算机模拟化学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但模拟实验无法全面体现化学实验的功能,不能替代化学实验;用计算机模拟微观粒子的变化过程时应注意避免科学性错误。(3)有效开展复习和习题教学

复习是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为提高复习教学的有救性,教师可将系统归纳和探究活动结合起来,采取学生个人小结、小组讨论、大组交流、教师点评、解惑答疑和学习竞赛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挺高复习质量和效率。

对学生而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通过习题加以巩固和检验。教师既要吸取以往习题教学的经验,还应积极改进习题教学。习题的选择和编制,应充分体现习题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功能。注重选择有真实情景的、符合学生认知特征的、具有一定综合性和开放性的习题,通过改变问题的情景和呈现方式,来实现对学生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习题的数量应适当,难度要适中,避免出现新的“繁”“难”“偏”现象。习题讲解应注重引导和点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应留给学生较充足的思考时间,避免教师的“一言堂”。

(4)不断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是教师根据先进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对自己的教学活动有意识地进行分析和再认识的过程。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要求教师提高教学反思能力。为此,教师应自觉地对自身的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对所制订的教学目标、所设计的各种学习活动和所运用的各种教学策略、评价方式等有意识地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提高自身的教学反思能力,如撰写“教学反思札记”或“教师成长札记”,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自己教学中的经验教训和心得体会等进行剖析和总结;校内外教师间的交流与沟通,也是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说课、听课、上课、评课等教研活动,以教研促反思,以反思求优化,以优化保有效。

2、请你结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写一份教学设计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原子、分子,研究物质、创造物质

2、实验

3、微粒、身边的现象、简单的实验

4、具体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学习过程、学习活动

5、学业评价、形成性、终结性

6、(1)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2)发展科学探究能力;(3)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4)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

7、元素、转化、定量、能量

8、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学习、生存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ABC2、C

3、ABCD

4、ABCD

5、BCD6、B

7、AD8、ACD9、ABCD10、ABD

第2篇:新课标初中化学总结

初中化学实验推断小结

编辑:刘亮强

一、颜色

1、红色固:铜,氧化铁

2、绿色固: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硫磺

6、无色固: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氢氧化铁

10、白色固: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

二、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三、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

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14、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16、检验NaOH中是否含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17、检验三瓶试液分别是稀HNO3稀HCl,稀H2SO4? 向三只试管中分别滴加Ba(NO3)2 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2SO4;再分别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Cl,剩下的是稀HNO318、淀粉:加入碘溶液,若变蓝则含淀粉。

19、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若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就含葡萄糖。

四、初中化学常见混合物的重要成分

1、空气:氮气(N2)和氧气(O2)

2、水煤气: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

3、煤气:一氧化碳(CO)

4、天然气:甲烷(CH4)

5、石灰石/大理石:(CaCO3)

6、生铁/钢:(Fe)

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8、铁锈:(Fe2O3)

五、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俗称

1、氯化钠(NaCl):食盐

2、碳酸钠(Na2CO3):纯碱,苏打,口碱

3、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4、氧化钙(CaO):生石灰

5、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灰

6、二氧化碳固体(CO2):干冰

7、氢氯酸(HCl):盐酸

8、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

9、硫酸铜晶体(CuSO4.5H2O):蓝矾,胆矾

10、甲烷(CH4):沼气

11、乙醇(C2H5OH):酒精

12、乙酸(CH3COOH):醋酸

13、过氧化氢(H2O2):双氧水

14、汞(Hg):水银

15、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

六、物质的除杂

1、CO2(CO):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2、CO(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3、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通过氢氧化钠固体

4、CuO(C):在空气中(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

5、Cu(Fe):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7、FeSO4(CuSO4): 加入足量的铁粉

8、NaCl(Na2CO3):加入足量的盐酸

9、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

10、NaCl(NaOH):加入足量的盐酸

11、NaOH(Na2CO3):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12、NaCl(CuSO4):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13、NaNO3(NaCl):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

14、NaCl(KNO3):蒸发溶剂

15、KNO3(NaCl):冷却热饱和溶液。

16、CO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七、实验室制法:

2KMnO4=△=2K2MnO4+MnO2+O2↑

2KClO3=△MnO2=2KCl+3O2 ↑

2H2O2 =△MnO2 =2H2O+O2 ↑ Zn+H2SO4===ZnSO4+H2↑(常用)

Fe+H2SO4===FeSO4+H2↑

Mg+H2SO4===MgSO4+H2↑

2Al+3H2SO4=Al2(SO4)3+3H2↑Zn+2HCl===ZnCl2+H2↑ Fe+2HCl===FeCl2+H2↑

Mg+2HCl===MgCl2+H2↑ 2Al+6HCl===2AlCl3+3H2↑

CaCO3+2HCl==CaCl2+CO2↑ +H2O

八、工业制法

1、O2:分离液态空气

2、CO2: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高温=CaO+CO2↑)3、4、5、6、H2天然气和水煤气高温

生石灰: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CO2↑)

熟石灰:CaO+H2O==Ca(OH)2

烧碱:Ca(OH)2+Na2CO3=== CaCO3↓+ 2Na OH

第3篇:化学新课标学习感悟

知识、能力、实践一体化

——新课标学习感悟 浇底中学化学教师 续青龙

通过近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对新版的化学课程标准有了新的认识,感觉更符合实际情况了,真正体现了化学的科学性、人文性、实践性,是真正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主要从以下方面可以得出:

一、新课程下的教育教学过程是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体

在新课程下,教育教学过程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它突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是教育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选择课程资源、组织教学活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参与研制开发学校课程等方面,必须围绕施素质教育这个中心,同时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新课程标准下还要求教师学习、探索和积极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师德素养和专业水平。

二、新课程标准下教育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是师生相互沟通和交流 新课程标准下教育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是加强师生相互沟通和交流,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因此教育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而互动必然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新课程标准强调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真诚交流。新课程标准认为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与学生交心的老师将不再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教育是非显露痕迹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是充满爱心的教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真诚交流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殷切的期望和由衷的赞美。期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由衷地赞美学生的成功。

三、新课程标准下教育教学过程强调教师的组织性和协调性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已经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吸收、选择和整理信息,带领学生去管理人类已形成和发展的认识成果,激励他们在继承基础上加发发展;教师不单是一个学者,精通自己的学科知识,而且是学生的导师,指导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督促其自我参与,学会生存,成才成人。教师的劳动不再是机械的重复,不再是在课堂上千篇一律的死板讲授,代之而行的是主持和开展种种认知性学习活动,师生共同参与探讨教育的神奇世界;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也不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源泉,而是各种知识源泉的组织者、协调者,他们让学生走出校门,感受社会和整个教育的文化。可以说,促进人的发展,促进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标准下教育教师的根本任务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教育教学过程对学校管理,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课程,教师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要树立新形象,把握新方法,适应新课程,把握新课程,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学会关爱、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给予、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选择、学会激励、学会合作、学会创新,这只有这样,才能与新课程同行,才能让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教学过程更加流畅。无论我们多么习惯和喜欢从前的教学模式,无论有多大的艰难险阻,新课标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方向,只有跟着新课标的方向,我们也才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

第4篇:化学新课标学习心得

新课标学习心得

暑期我们参加了济源市的新课标培训,开学后学校也响应课标改革的大好形势,我们在学校也如火如荼的开始学习新课标的相关内容。通过初步学习新课标,我有以下心得体会,教育教学过程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它突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是教育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选择课程资源、组织教学活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参与研制开发学校课程等方面,必须围绕施素质教育这个中心,同时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新课程标准下还要求教师学习、探索和积极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师德素养和专业水平。

新课程标准下教育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是加强师生相互沟通和交流,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因此教育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而互动必然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

我认识到人教版教材中,特点鲜明,那就是知识系统,重视知识的落实与训练。在新教材体系中,简单的模仿与机械的重复训练恰为所忌。所涉及知识的学习,都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学习机会,展开科学探究。基于这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够利用分组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地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积极从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思维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既然新教材不再过分强调教材的权威性和学术性,而强调教材只是一种材料和资源,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起到的是一种媒介的作用,那么教师就不必把教材看成是神圣的、不能质疑的。教师的教要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在教学活动中,教材、教师和学生三者,学生是中心,一切围绕怎样学,怎样才能学好这个中心进行。新教材提供了大量的教学材料,如教师用书、教学指导书、活动手册、学生基础训练、测试试题等,教材也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探究活动和高质量的“在线测试”、“挑战自我”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供教师去选择。新教材为教师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教师要创造性地选择和应用这些教学材料。

旧的教材留给教师和学生的发挥空间较少,只要求教师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只要求学生掌握课堂传授的知识,对于教材和教学任务来说,教师和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地位,很多教师、尤其是一些老教师已经习惯了这种教学模式。而新的教

学模式要求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去选择、去创造。新课标中没有了知识点的特别具体的要求,教材中没有了非常集中的知识点,“教学指导用书”中没有了明确的重点、难点,难怪我们有时会感觉不知所措。

而我认为,要教好新教材,首先要研读国家新课程标准,把握课程改革的实质,领会教材意图,但这只是问题的一半,另一半则要从当地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准确定位。

另外,教材中减少了明显的暗示性的、提示型的问题和作业,大大增加了的问题设计的开放性,甚至是不确定性,往往只提供广泛的背景素材,提供解决问题种种途径的可能性。这样做显然是为了促进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化思考,而不是根据暗示或提供了明确答案,只让学生按照既定的思路思考,求得一致的答案。我认为教材中“反思交流”、“挑战自我”中设计问题的目的不在于得到何种既定答案,而在于鼓励学生去探索,去思考,去发现,可能一百个学生会有一百种发现,有的对有的错,有的有道理有的无道理,但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如果学生养成了独立思考、善于探索的习惯,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态度将使他终生受益。

在课程改革实验中,学生最大的变化就是蕴藏在内心深处的学习热情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主体性得到真正发挥。外在的表现就是对化学课产生了空前的兴趣。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化学好像不那么难了!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改变了过去“听、记、背、练”的被动状态。由于探究学习更具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探究“教室内外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一样?”的实验时,学生在选择收集室内外空气样品时,各抒己见,方法多样,然后争先恐后地作实验,当教室内的空气样品使二氧化碳迅速变浑浊,而室外的空气样品没有使二氧化碳迅速变浑浊时,学生们几乎异口同声地惊呼“开窗换气!”,教学的三维目标已经达到了!这不就是教育工作者盼望已久的场面吗?

在学习形式上,课程改革打破了一本书一本作业的多年一贯的僵化模式,变生动活泼、灵活多样。学生不再局限于在书本上学习化学了,而是从生活中去学习,树立了“生活处处有化学” 的新理念。教材设计了许多“家庭小实验”“信息冲浪”,学生可以撰写化学小论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的学习形式丰富多彩,改变了过去作业的千篇一律。取而代之的是以小论文、小资料、小实验等。这些得益于新教材新颖形式的启发。

综合以上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转变,我觉得新教材使教师讲的少了,学生活动多了:教师照本宣科的少了,研究教法的多了;学生死记硬背的少了,课外实践多了;学生作业少了,作业形式多了。要求教师备课更应注意细微环节。当然,新教材带来的变化已经显而易见,但是,对课该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升

学考试的改革,中考不理想,其它方面再好也得不到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承认。但愿教育主管部门早日出台新的评价方式!学习新课标最切身的体会就是教师教育理念和师生角色的转化!

第5篇:化学新课标学习心得

化学新课标学习心得

学习新课标后,主要的体会如下:

一、新课程下的教育教学过程是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体

在新课程下,教育教学过程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它突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是教育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选择课程资源、组织教学活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参与研制开发学校课程等方面,必须围绕施素质教育这个中心,同时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新课程标准下还要求教师学习、探索和积极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师德素养和专业水平。

新课程标准还认为学生是教育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的学习应是发展学生心智、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因此,教育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不同学习内容,让学生采取掌握、接受、探究、模仿、体验等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新课程标准认为教材是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介质,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依据课程标准,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利用包括教科书、校本资源在内的多样化课程资源,拓展学生发展空间。

二、新课程标准下教育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是师生相互沟通和交流

新课程标准下教育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是加强师生相互沟通和交流,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因此教育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而互动必然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

由于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情感交流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讨论是情感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方法。教师与学生的讨论,学生与学生的讨论是学生参与教育教学过程,主动探索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依照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并以积极的心态互相评价、相互反馈、互相激励,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开展合作学习,从而获得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新课程标准下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之一就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之由客体变为主体,使之积极地、目的明确地、主动热情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真诚交流。新课程标准认为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与学生交心的老师将不再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教育是非显露痕迹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是充满爱心的教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真诚交 1

流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殷切的期望和由衷的赞美。期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由衷地赞美学生的成功。

[1] [2] [3]下一页

三、新课程标准下教育教学过程强调教师的组织性和协调性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已经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吸收、选择和整理信息,带领学生去管理人类已形成和发展的认识成果,激励他们在继承基础上加发发展;教师不单是一个学者,精通自己的学科知识,而且是学生的导师,指导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督促其自我参与,学会生存,成才成人。教师的劳动不再是机械的重复,不再是在课堂上千篇1律的死板讲授,代之而行的是主持和开展种种认知性学习活动,师生共同参与探讨教育的神奇世界;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也不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源泉,而是各种知识源泉的组织者、协调者,他们让学生走出校门,感受社会和整个教育的文化。可以说,促进人的发展,促进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标准下教育教师的根本任务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教育教学过程对学校管理,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课程,教师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要树立新形象,把握新方法,适应新课程,把握新课程,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学会关爱、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给予、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选择、学会激励、学会合作、学会创新,这只有这样,才能与新课程同行,才能让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教学过程更加流畅。

我认识到人教版教材中,特点鲜明,那就是知识系统,重视知识的落实与训练。(鲁教版)在新教材体系中,简单的模仿与机械的重复训练恰为所忌。所涉及知识的学习,都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学习机会,展开科学探究。基于这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够利用分组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地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积极从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思维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已经发现:由于人教版对我们的根深蒂固的影响,使我们很难一下子适应;同时,由于新教材是第一版,在设计上很难考虑周全,或者是推陈出新的设想和学生实际有一定差距,所以在操作起来,难以达到教材本身的要求;另外,还有一个不争的事实――-中考评价制度的客观性和局限性,也阻止了很多教师实心踏地的投入课改。但是,实践告诉我,新教材也一定会带来教师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模式的改变。

既然新教材不再过分强调教材的权威性和学术性,而强调教材只是一种材料和资源,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起到的是一种媒介的作用,那么教师就不必把教材看成是神圣的、不能质疑的。教师的教要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在教学活动中,教材、教师和学生三者,学生是中心,一切围绕怎样学,怎样才能学好这个中心进行。新教材提供了大量的教学材料,如教师用书、教学指导书、活动手册、学生基础训练、测试试题等,教材也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探究活动和高质量的“在线测试”、“挑战自我”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供教师去选择。新教材为教师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教师要创造性地选择和应用这些教学材料。

以前的教材留给教师和学生的发挥空间较少,只要求教师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只要求学生掌握课堂传授的知识,对于教材和教学任务来说,教师和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地位,很多教师、尤其是一些老教师已经习惯了这种教学模式。而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去选择、去创造。新课标中没有了知识点的特别具体的要求,教材中没有了非常集中的知识点,“教学指导用书”中没有了明确的重点、难点,难怪我们有时会感觉不知所措。

而我认为,要教好新教材,首先要研读国家新课程标准,把握课程改革的实质,领会教材意图,但这只是问题的一半,另一半则要从当地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准确定位。

另外,教材中减少了明显的暗示性的、提示型的问题和作业,大大增加了的问题设计的开放性,甚至是不确定性,往往只提供广泛的背景素材,提供解决问题种种途径的可能性。这样做显然是为了促进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化思考,而不是根据暗示或提供了明确答案,只让学生按照既定的思路思考,求得一致的答案。我认为教材中“反思交流”、“挑战自我”中设计问题的目的不在于得到何种既定答案,而在于鼓励学生去探索,去思考,去发现,可能一百个学生会有一百种发现,有的对有的错,有的有道理有的无道理,但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如果学生养成了独立思考、善于探索的习惯,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态度将使他终生受益。

在课程改革实验中,学生最大的变化就是蕴藏在内心深处的学习热情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主体性得到真正发挥。外在的表现就是对化学课产生了空前的兴趣。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化学好像不那么难了!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改变了过去“听、记、背、练”的被动状态。由于探究学习更具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探究“教室内外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一样?”的实验时,学生在选择收集室内外空气样品时,各抒己见,方法多样,然后争先恐后地作实验,当教室内的空气样品使二氧化碳迅速变浑浊,而室外的空气样品没有

使二氧化碳迅速变浑浊时,学生们几乎异口同声地惊呼“开窗换气!”,教学的三维目标已经达到了!这不就是教育工作者盼望已久的场面吗?

在学习形式上,课程改革打破了一本书一本作业的多年一贯的僵化模式,变生动活泼、灵活多样。学生不再局限于在书本上学习化学了,而是从生活中去学习,树立了“生活处处有化学” 的新理念。教材设计了许多“家庭小实验”“信息冲浪”,学生可以撰写化学小论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的学习形式丰富多彩,改变了过去作业的千篇1律。取而代之的是以小论文、小资料、小实验等。这些得益于新教材新颖形式的启发。

综合以上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转变,我觉得新教材使教师讲的少了,学生活动多了:教师照本宣科的少了,研究教法的多了;学生死记硬背的少了,课外实践多了;学生作业少了,作业形式多了。要求教师备课更应注意细微环节。当然,新教材带来的变化已经显而易见,但是,对课该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升学考试的改革,中考不理想,其它方面再好也得不到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承认。但愿教育主管部门早日出台新的评价方式!学习新课标最切身的体会就是教师教育理念和师生角色的转化!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1、教育理念的转化。

新课程要求教师确立新的教学观,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方式显现多样化的格局。在很多教师的概念中,教学就是讲课,就是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进行灌输,“填鸭式”教学是某些教师惯用的教学方法。在新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自己定位于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化身,以权威自居。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起辅导、帮助、引导作用的人,而不是支配学生的控制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要通过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2、要正确认识新的学习方式新的学习方式。

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就是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责任,有助于弘扬主体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

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它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自主、合作、探究性等学习方式,能够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力提倡这样的新的学习方式,是现实的要求和未来的需要。

总之无论我们多么习惯和喜欢从前的教学模式,无论有多大的艰难险阻,新课标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方向,只有跟着新课标的方向,我们也才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

上一页[1] [2] [3]

第6篇:化学新课标学习体会

化学新课标学习体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化学教育面临着重大变革,化学教育目标在发生重大变化,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转变为在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学生的一般发展。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师角色定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革评价方式,逐步实践化学新课程。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基本理念。这些基本理念主要体现在化学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这样一个总体目标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化学教育面临着重大变革,化学教育目标在发生变化,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转变为在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学生的一般发展。因此,我们应努力克服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定势,更新教学理念,逐步实践化学新课程。

一、转变教师的角色定位,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因此,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一般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如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从学生熟悉关心的蓝天碧水到丰富多彩的日用品,救治病人的药品,再到新材料、新能源,符合中学生的认识特点,让学生感觉到化学就在他们身边,从而使学生形成持续的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化学课标》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化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如元素概念的形成,一改过去先严格定义,再进述后应用的教材编排程序。而是根据当代学生接触物品丰富,媒体信息来源广泛的特点,先让学生领会各种补剂(补钙、锌、铁、硒等)就是指元素,了解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一段感性认识以后,再进述元素概念,给人以水到渠成之感。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在探究活动中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的同时,也学习最基本的知识。如第三单元,课题1水的组成。水电解实验产生氢气和氧气,学习检验反应产物,H2纯度等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科学的态度,同时进行安全教育。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同时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以“学生为本”,其内涵就是教师信任学生具有建构知识的能力;尊重学生智力潜能的差异;理解学生情感态度的体验。由此教师应相信学生有自主建构认知体系的能力,且觉察到学生的认识风格因人而异,从而做到施教有别。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从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方法的实际出发,制定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应当是源于学生生活的、适应未来社会生活需要和学生进一步发展需要的内容。化学教学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师应当转变教学中的角色定位,要将过多的“自我表演”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保证学生的合作学习时间,促进学生动手操作、思考问题、口头表达、讨论问题、发表见解。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就不能包办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要多做暗示。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化学教学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新课标化学教材这一教育理念尤为突出。如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在空气组成的实验中,实事求是,不放过(减少的体积稍小于1/5)实际与理论的小小差距,诱导学生分析原因。这样的编写是有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教学中,实验后让学生描述现象,粗心学生可能发现不了这小小的差距,而细心的学生发现了,但又不敢说,我就启发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一说真话、实话。这无疑对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养成“做科学”的态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效的化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是应该提倡的有意义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注重知识的生活性和实践性。如第七单元,课题2燃料和热量。学生先探究化石燃料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还有一个罐装液化石油气瓶,学生仿佛回到自家厨房里,感受到燃料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认真探究,分析又发现使用液化石油气应特别注意安全问题等等。化学课题生活化,问题引入情景化是化学新课程的特色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设置一些问题情景,让学生从情景中获取信息,用化学思考方法建立模型,然后进行解释,应用和拓展。要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化学活动,经历教学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科学探究与合作学习。要注意培养学生倾听他人的发言,善于陈述自己的想法,勇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当不同见解难以统一时,应学会各自保留自己的见解。在进行科学探究与合作学习时,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有秩序地发表意见。

三、改革对学生学习化学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所以,在化学教学中,应该改革过去传统的只注重学习结果和学生的考试分数,而忽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考查的评价方法。正如《化学课标》中提出的:“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既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力求使更多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可采取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的方法。可经常提出类似于“你是怎样想的?”“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等问题,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建立自信,表现自我。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础,让我们认真学习《化学课程标准》,深刻领会其基本理念,改革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第7篇:新课标教案

责任与角色同在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责任的含义;知道的责任的来源;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懂得每个人应该自己对自己负责;知道负责任的表现和意义,了解不负责任的后果.能力目标:能够分清责任的来源;能够随着角色的变换,调节角色行为,承担不同的责任;能够为自己负责,也为他人负责

情感态度:对自己的责任有明确地认识,增强责任意识;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以积极的态度承担那些不是自愿选择而应该承担的责任;崇敬那些不言代价与回报而无私奉献的人,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重点和难点:

责任的概念;责任的来源;履行责任对于他人和自己的好处;履行责任的代价;关于责任冲突。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

教学方法:探究;活动情感激励法;讨论法;小品表演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授课过程:

〔导入新课〕

小品表演(引言的内容)

提问:

1、小方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2、你认为应该由谁来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

3、如果你是小方,你会如何决定?

教师指导:当多种责任发生冲突时,可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进行选择。先做重要的、必须马上做的,再作重要的,不需要马上做的,最后做自己爱好的一类事情。应该由自己做出选择,并且必须对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作业布置:

怎样才能做一个负责任的好公民?

珍惜新起点

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新的学习环境、心的同学、新的班级,与同学友好相处,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策略,学会珍惜学习机会,同时对初中生活充满兴趣,满怀信心地迎接初中生活。

教学重点:

创建新集体、享受学习。

教学难点:

珍惜新友谊掌握初中学习方法和策略。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课时安排:,1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看我们身边还有些陌生的同学,看看我这个完全陌生的老师,我们就知道新的生活开始了。

其实,说到新,大家肯定还有更多的感受,不仅仅是因为环境的不同。现在,就请同学们说说自己这几天的学习、生活、心理和小学时相比,有什么显著的变化。

一、新学校 新同学(板书)

(一)初中生活新体验(板书)

(学生发言或小组讨论,提示:比如军训生活的紧张有趣、心理压力的增大、学习内容的复杂等等。)

师:同学们刚才都谈到了新生活带给自己的兴奋和不安。兴奋是因为那么多新奇有趣的事物等着我们去认识,不安是因为还有那么多我们未曾了解的问题。我想,同学们肯定急于想知道的东西很多,比如我们的学校是一个什么样的学校,它对我们有什么要求和期望?比如各科老师是什么样的性格,是和蔼可亲还是严厉苛刻?再比如班里的同学,谁爱学习,谁比较淘气,谁能和我成为好朋友?还有,我们这个班集体会是一个什么样的集体,是一盘散沙,还是团结和睦?这么这么多的问题,有些需要我们认真观察,有些需要细细调查,当然也有一些可以通过相互交流来获得信息。

学生发言:

1、自己对学校的印象——教师总结出学校的特色及对学生的要求。

2、介绍自己,其他同学谈对他的初步印象。

师:听了大家的话,我觉得许多同学已经对新的生活开始逐步适应了,对其他同学也已经了解很多了,有的甚至成了朋友。所以,这个“陌生”的环境对我们来说其实也不那么陌生,小学的同学、朋友很多不在身边了,但我们又有了新的朋友,而且这段新的友谊将陪伴我们走过三年的求学路程,让我们不会感觉到孤单、寂寞。所以,希望同学们能珍视我们的新友谊。

学生发言,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小结。(略)作业:怎样才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礼仪展风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懂得什么是礼仪,礼仪有什么作用。了解生活中基本的社交礼仪,知道礼仪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

能力目标: 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并能够在交往中加以运用。

情感目标:

乐于以礼待人,形成讲文明、讲礼貌的交往态度,从内心愿意做讲礼仪的人,并体验举止优雅、文明礼貌带给自己的乐趣以及对人生发展的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懂得待人接物的一般礼仪与中学生有关的礼仪规范,并能熟练掌握社交的一般礼节是本框的教学重点。如何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落实礼仪知识,从而展示自

己的风采是本框的难点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

教学方法:探究;活动情感激励法;讨论法;小品表演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授课过程:

〔导入新课〕看北京奥运会上礼仪小姐的画片,提问:

2学生对此的认识?

3你有可感想?

4今后你应在哪些方面向他们学习?

教师总结:(略)

作业:同学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展你的风采

竞争合作求双赢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什么是合作中竞争。认识什么是竞争中合作。

2、过程与方法:把握在合作中竞争的技能。把握在竞争中合作的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中如何竞争与合作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如何做人。

二、教学重点:竞争与合作及其关系。

三、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合作精神。

四、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看电视片段:中国女排在世锦标上获得冠军。引入《竞争合作求双赢》

学生分组讨论完成以下问题:

1解释合理竞争和不合理竞争,区别,联系。

2合理竞争带来的好处?带

3不合理竞争带来的后果? 教师总结:(略)

结论:竞争不忘合作。双赢才是最佳效果。

作业:

1在时常生活,学习中怎样加强合作?

2竞争在团体中人作用有哪些?

我国人口问题的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我国面临严峻人口形势,了解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情感目标:

通过大量的事实资料的分析对比,引导学生面对现实,冷静分析,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增强社会责任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祖国建设做出贡献。教学重点:我国面临的严峻人口形势。

教学难点:人口问题已成为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情景设置──讨论启发─交流展示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图片:中国地图和人口密集

春运期间北京火车站一幕

提问: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学生讨论:

教师导入新课:春运这个词实际上是中国特有的,春运所反映的许多问题无不与我国的人口有着直接关系,因为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多给我国带来许多问题,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口问题。

板书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口问题

我国五次人口普查图表

计算题:中国人口如果手拉手可绕地球赤道几圈?中国人口增长每分钟一个排,每小时一个团,每天一个集团军,中国每两秒钟就有一个婴儿诞生,请你计算每分钟,每小时,每天,每年新出生的人口数?

我国有文化人口在人口中的比例图及与世界发达国家人口受教育程度比较图。

我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及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比较。

6.我国60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预测表。

7.中国人口分布的图表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担一个问题,小组讨论后,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讨论题目是:每个情景分别反映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是什么?

师生小结

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快,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农村人口多,我人口老龄化速度快,这些就是我国人口的特点。

作业:人口过快增长寻我国产生哪些影响?

严峻人口形势带来的后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我国面临严峻人口形势,了解我国人口过多过快增长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式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收集整理大量的图文、音频、视频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形势带的影响。

情感目标:

通过大量的事实资料的分析对比,引导学生面对现实,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增强社会责任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祖国建设做出贡献。

教学重点

我国人口形势带的影响。

教学难点:人口问题已成为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情景设置──讨论启发─交流展示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1.我国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与世界发达国家比较图

2.环境破坏的漫画

3.城市垃圾包围居民生活圈

4.中国与世界教育经费对比图

5.新增人口消耗的图表

6.北京人才招聘会

提问:以上情景说明什么问题,你对此有什么切身感受。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然后在全班汇报交流

师生小结:

图1.说明人口多给自然资源造成压力,人均占有量少。

图2、3.说明人口多给生态环境和城市生活带来压力。

图4.说明人口多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

图5.说明新增人口多影响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图6.说明人口多给就业带来压力

板书 2.人口过多过快增长制约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作业:回家调查你们老家的人口问题,并写出调查报告。

人口政策——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内容及具体要求。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式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收集整理大量的图文、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基本国策的具体要求。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面对现实,冷静分析,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增强社会责任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祖国建设做出贡献。

教学重点: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教学难点: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新加坡、印度的人口政策

“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宣传画。

提问:结合上述事例,说说我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人口政策。全班讨论,各抒己见,发表看法。

师生小结:(投影)

解决各国人口问题的出发点是各国的基本国情。我国人口过多的国情决定我国必须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同时也要提高人口素质,双管齐下,才能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为此1972年开始国家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实行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30年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使中国人口少生2.8亿,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做出贡献,它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将长期坚持下去,一百年不动摇。

人口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因此必须从可持续发展高度看待人口问题;人口问题又是世界性问题,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大问题,必须从整个地球,全人类的高度认识人口问题。

为此我们的口号是:关注地球!关注社会!关注未来!关注人类!

板书:3.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作业:回家调查计划生育执行情况?

我们是国家的小主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家的小主人,有多种政治权利。特别是监督权并有多种合法方式行使监督权的权利。

能力目标:让学生尝试依法提出合理建议,体验公民的主动参与对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作用。

觉悟目标:提高学生关心开平建设和参与开平政治生活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

公民有参与政治生活的责任,可以行使多种政治权利,特别是监督权。

教学难点

如何采取不同合法方式行使监督权。

教学用具:

图片、投影仪、多媒体、录像。

教学方法:

启发式、激励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广东开平市是中国著名的华侨之乡,更是文明遐迩的碉楼之乡。碉楼鼎盛时期达3000多座,现经普查登记在册的有1833座。开平碉楼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开平碉楼分为更楼、众楼、居楼三种类型,建筑材料和结构分石楼、三合土楼、砖楼和钢筋混凝土楼。根据现存实证,开平碉楼在明代后期(16世纪)已经产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成为表现中国华侨历史、社会形态与文化传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群体建筑形象。

开平碉楼罕有地体现了近代中西文化与中国乡村的广泛交流。开平碉楼丰富多变的建筑风格,凝聚了西方建筑史上不同时期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建筑风格,成为一种独特的建筑艺术形式。

【存在问题】

1、碉楼分布太散,又多分布在农村,交通不便,不利于游客参观,也不利于保护。

2、有的游客说开平旅游项目太单调,没有什么好玩。

3、有的村镇看到旅游好赚钱,因而一哄而上搞旅游开发,为了吸引游客,把碉楼修复一新等。

3、有的农民用碉楼来存放东西或其他用途。

尝试建议:

建设好祖国,让我们的家变得越来越漂亮,关键在于我们每位学生的积极参与。碉楼是我们的骄傲,行使监督权,保护好碉楼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请同学们多提宝贵的意见。重在参与!

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认识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懂得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觉悟目标:使学生自觉向古今中外艰苦创业的先进人物学习,从小树立艰苦创业精神。教学重点: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

教学难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大力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层层剖析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当前国家实行鼓励消费的有关政策,提出问题:“鼓励消费与艰苦奋斗矛盾吗?在当前形势下,还需要艰苦奋斗吗?”引入课题。

二. 讲授新课:

通过“铁杵磨针、寓公移山”的故事,学生讨论得出艰苦奋斗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列举革命烈士的先进事迹说明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战争年代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列举大庆油田两代“铁人”王进喜、王启明无私奉献、顽强拼搏、艰苦创业、刻苦攻关的感人事迹,说明艰苦奋斗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继续发扬光大。

再次,通过对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的分析,说明人类要进步,社会要发展,就要不断创业。而伟大的创业实践需要有伟大的创业精神,我们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需要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

三.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懂得了无论是个人理想的实现,还是全民族共同理想的实现都必须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虽然,艰苦奋斗精神在不同时期有不同内涵,但是,这种精神永远不会过时,也与鼓励消费不相矛盾,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仍要继续发扬这种精神。

四. 练习及布置作业:

比较题:不同历史时期的艰苦创业精神有何异同?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了解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勾结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科学地理解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2、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光辉历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深刻理解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3、深刻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能力目标

1、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综合分析和归纳整理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通过教学,逐步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觉悟目标:

1、通过重温发生在近现代的几次历史大事,特别是通过对中国人民,在党领导下,走上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的分析,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正确性,从而使学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提出问题,介绍问题的背景-将学生分组-教师要提供研究的参考资料和相关的资料来源-学生研究提出问题,这样共四步。

1提出五组问:略

2学生分组,明确任务。(如,分为四组)每组确定一个重点研究对象,小组成员共同讨论确定小组负责人和中心发言人。

3推荐学习资料,主要有:初三政治课教材,初中历史课本,其他书籍,有条件的可上网查寻

4学习研究。包括分组学习,各组简单讨论,各组分别对所讨论的问题作简单的分析。

结论: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必然性。

第8篇:初三化学新课标新学习心得

初三化学新课标新学习心得

通过这些日子新课标的学习,本人感悟颇多,主要体现在化学教育目标的变化,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转变为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我们应努力克服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定势,更新教学理念,逐步走进化学新课程。现将其总结如下:

转变教学行为,树立 “ 以人为本 ” 的教育观念,初中化学课程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使学生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加强了安全和环保意识的教育,培养尊重生命的意识。新教材中对人有可能产生危害的都有提醒的“!注意”内容。删除了有危险性的原P21探究实验“给物质加热”。加强了方法引导和实验教学,体现能力为重的理念,P6做化学实验时,应重点观察试剂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在实验前后发生的变化,思考为么发生变化。增加了八个必做的学生实验。加强了对化学价值的正向引导。加强了化学史知识的教学。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化学学习的主人。由于长期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学生的实验能力是通过笔试来体现的。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设置一些问题情景,让学生从情景中获取信息,用化学思考方法去建立模型,然后进行解释,应用和拓展。要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化学活动,经历教学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科学探究与合作学习。要注意培养学生倾听他人的发言,善于陈述自己的想法,勇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当不同见解难以统一时,应学会各自保留自己的见解。在进行科学探究与合作学习时,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有秩序地发表意见,要控制音量,不影响他人的讨论。如果分小组活动,人员的组合要采取轮换制,使每个人接触面广泛。小组成员可以轮流代表小组发言,小组之间可以随机交流帮助。

改革化学学习活动评价的方法,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以探究性实验为突破口,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探究性实验教学氛围三个层次:引导探究、合作探究、自主探究。以多样化实验为拓展面,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动力。以日常教学渗透实验教学,使学生形成持久的印象。除了最基本的知识目标外,还要对学生的化学思考方法,学生在参与化学学习活动时所表现的好奇心、求知欲、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勇于探索和创新的习惯评价。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化学意识、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化学意识包括化学学科感、符号感、时空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等;参与意识包括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意识包括创新的欲望、创新的素养等。

化学素质是公民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我们认真学习《化学课标》,深刻领会《化学课标》中的教学基本理念,改革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新课标高中化学教案模板(精选8篇)

第1篇:新课标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教案新课标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教案教学目的 :一、诵读。二、感受陶潜的隐士情怀。三、教学重点 :1、知识:2.掌握“胡、奚、曷、焉、何”......

化学教案[定稿]

氧气的化学性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色、态、味、密度、熔点、沸点、水溶性等);使学生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红磷,蜡烛在氧气中......

化学教案

课题1 金属材料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生活中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能区分常见金属和非金属 2钢等 作用, 点:金属的物理性质 学过程 、认识在金属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

化学教案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根据基本反应类型熟练的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练习的方法加深学生对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认识 2.加强对复分解反应的掌握三.情感态度......

化学教案

第四节 自然界中的水桐梓县木瓜中学:张基灵1、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的组成;(2)粗略了解天然水、自来水、饮用水、矿泉水和蒸馏水的区别; (3)认识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认识水是人类宝贵的......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