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八年级物理优秀教案(优秀7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篇一:八年级物理教案 篇一
课 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2)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3)用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重点:天平的使用
难点:天平的使用
教具、学具: 教师演示用具:铁锤1把,大铁钉1个,托盘天平1台、砝码1盒。
学生实验器材:托盘天平和砝码,塑料瓶,剪刀,白糖,水,小烧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质量
(1) 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
请学生观察讲台、课桌。提问:①它们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②讲台和课桌哪个的木材多?
教师出示铁锤和铁钉让学生观察,使学生知道铁锤和铁钉都是由铁组成,但铁锤含有的铁比铁钉含的铁多。
讲解:讲台、课桌、铁锤、铁钉物理学中称为物体,组成这些物体的木材、铁叫“物质”。由上面的观察看出:讲台、课桌含有木材的多少不同;铁锤、铁钉含铁的多少也不同。物理学中()用“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板书:1.概念 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的符号:m)
(二)质量的单位
(1)教师讲解: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为了方便,还有比千克大的单位吨,比千克小的单位克、毫克。
板书:2、质量国际单位:千克( kg)
质量其他单位:吨(t)、克(g)、毫克(mg)
(2)学生练习一些质量单位的换算
提问:质量的单位由大到小怎样换算?
(板书:1t=1000kg、1kg=1000g、1g=1000mg)
请学生观察课本表格“一些物体的质量”。读出“大头针的质量、新生儿的质量、鲸的质量”。
(三)质量的测量——天平
(1)教师出示: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介绍学校实验室常用天平称质量。
(2)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讲解:由于托盘天平使用较简便,先学习托盘天平的用法。
(a)托盘天平的构造
让学生将课桌上的托盘天平与课本图10.2—2对照,认识托盘天平主要部件的名称。
请一位学生上讲台利用托盘天平的实物说明托盘天平各主要部件的名称。
(板书:托盘天平的构造:底座、横梁、托盘、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游码、标尺)
(b)天平标尺的零刻线、最大秤量值、最小刻度值
讲解:使用有刻度的工具,要先观察①零刻线在哪里?②量程多大?③最小刻度值多大?
让学生观察课桌上的托盘天平,然后汇报上述三个问题的结果。
学生汇报,教师指出:由于标尺上零刻线在左边,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线处时,是游码的左边与“0”对齐,因此游码读数时以左边的线为准;天平的量程即最大秤量值就是这台天平配套砝码盒内砝码的总数加游码最大的读数所表示的质量;最小刻度值就是标尺上每小格表示的质量数。
(C)托盘天平的调节
讲解:托盘天平是较精密的称质量工具,使用前要先调节,先把游码放在零刻线处,再调节横梁平衡。
(板书:托盘天平的调节)
教师边讲边示范,教师调一步,学生跟着调一步。
教师指出:①由常见跷跷板的道理知道,指针偏左,右边平衡螺母向右调;指针偏右,右边平衡螺母向左调;②在调节横梁平衡时,如指针在分度盘中央左右摆动的格数相等,横梁也平衡;③天平调好后,左右天平盘不能互换。
(d)天平的使用
让全班阅读课本10页天平的使用方法。
提问:如何用调好的托盘天平或物理天平称一个铁块的质量?
(板书:天平的使用)
师生讨论后归纳:用调好的天平称物体质量的方法:①铁块放左盘,砝码放右盘;②向天平盘加砝码要由大到小逐步替换;③铁块质量等于砝码和游码的质量数相加;④测量结束后,砝码放回砝码盒,游码移回零刻线。
(3)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看课本天平使用要注意的事项。
4、学生活动:完成课本11页想想做做
教师小结:(板书: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三.小结
四.巩固练习
五.布置作业:完成对应同步练习
六.教学后记:
篇二:八年级物理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2.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
3.会使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
过程与方法
领悟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2.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的过程
难点:运用数学一次函数图象分析出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式
教学用具:
教师方面:电流表、电压表、学生电源(或三节干电池)、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R1=5Ω和R2=10Ω)、开关、导线。
学生方面:电流表、电压表、三节干电池、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R1=5Ω和R2=10Ω)、开关、导线。以上器材为一组,每三人准备一组器材。(若学校条件好,可将干电池换成学生电源,实验效果更好。)
教学过程:
一、创设物理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科学探究。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三个量的知识。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如:
①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通过它的电流就会越大;
②导体的电阻越大,流过它的电流就会越小。这些例子同时还揭示了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定性关系。
如果知道一个导体的电阻值,还知道导体两端的电压值,你能不能计算出通过它的电流值呢?(或用数学表达式表示出来)
二、进行科学探究。
1、提出问题。
让学生回答: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有什么定量关系?
2、猜想或假设。
应根据以下两个事实来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想像力,进行猜想或假设。
①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通过它的电流就会越大;
②导体的电阻越大,流过它的电流就会越小。
学生回答:
可能是I=U/R;
可能是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几倍,导体中的电流也增大几倍。
篇三:八年级物理教案 篇三
一、 知识教学点
1、 知识功的原理
二、 能力教学点
1、 观察、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
2、 动手实验能力
3、 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德育渗透点
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为科学勤奋学习的情感
四、 重点及解决办法
功的原理,第三册功的原理。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创设物理情景,学生讨论等方法突出重点
五、 难点及解决办法
对功的原理的理解,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的理解。解决方法:采取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用启发、讨论、交谈法突破难点
六、 教具准备
投影片 铁制大滑轮一个 塑料小滑轮28个 杠杆一根 钩码28套 定滑轮一只 细线若干 弹簧秤28个
七、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引入
1、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功和功率,今天我们学习一个与机械做功有关的原理------功的原理。(出示学习目标)
片一:
我们的目标:
1、 知道功的原理,能用功的原理分析日常生活中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进一步训练我们观察、分析、概括、推理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出示一个重物,问:在生活中,要把这个物体运到高处,你有哪些方法?(讨论)
讨论后得出:
(1) 可以直接用手把物体拉上去(片二)
(2) 可以用杠杆把物体提上去(片三)
(3) 可以用动滑轮,定滑轮或滑轮组把物体提升(片四)
3、请大家思考:
用手把物体拉上去,拉力对物体做功了吗?
用杠杆,动滑轮等简单机械提升物体时,动力对机械要做功吗?如何计算?(W1=FS)机械要对重物做功吗?如何计算?(W2=Gh)机械对工作对象做功,我们就说机械克服阻力做了功。在实际生活中,大家为什么要选择简单机械呢?讨论思考,小结(见投影片五)
片二: 片三
可以省力 (但费距离 所以不省功)
可以省距离 (但费力 所以不省功)
使用简单机械
可以改变施力方向 (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同样不省功)
片四 片五(做成覆盖片)
二、 新授
1、那么,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与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相比,两者大小是否一样?或者说,使用简单机械能不能省功?下面我们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实验研究这个问题(引导学生预习实验方法,原理,实验步骤及实验注意事项)
2、学生实验,完全下列表格:(投影六)
实验次序
钩码重(牛)
弹簧秤示数(N)
钩码提升高度(m)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m)
动力对机械做的功W1(J)
机械克服阻力做的功W2(J)
四、课堂练习(投影九)
1、 功的原理内容是什么?
2、 既然任何机械都不做功,人们为什么还要使用机械呢?
3、 判断对错:
A、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也不省功 ( )
B、使用动滑轮省一半力,所以省一半功 ( )
C、使用机械不能省功,但一定省功 ( )
D、省距离的机械一定费力 ( )
E、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因此使用机械是无益的( )
F、功的原理只适用于自重和摩擦不计的理想机械 ( )
G、要把20N的物体举高1米,不论使用何种机械都不省功,动力做功至少20焦。
完全投影片五,加深对功的原理的理解,加深使用任何机械均不省功的理解。
4、 一人用一根轻质杠杆将重为500牛的物体举高时,做了250焦的功,求物体被提升的高度。
五、布置作业
1、 完成课后作业1、2
篇四:八年级物理教案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常识性了解照度的概念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照度对视力影响的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材分析
本节是选学内容,我们知道照明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学校、家庭学习环境照度达不到标准,危害学生眼睛健康,为了提起人们对此关注,为保护视力,国家规定了照度标准,以保证日常生活工作的最好条件。因此照度作为常识介绍还是有其必要性的
教材通过把光源设置在不同位置,观察桌面的明暗程度给出照度的概念和单位,然后介绍了自然界中典型情况下的照度和国家规定标准中的学校用房的平均照度。最后通过实验照度与光源距离、与光照面的倾斜程度的关系。
三、教法建议
1)通过实验观察与测量加强学生对照度的感性认识。
2)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教室各位置的照度,判断是否达到国家标准。从而使学生增强“标准”意识。
3)照度与光源距离、与光照面的倾斜程度的关系,最好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归纳得出。
四、教学重点:
照度与光源距离、与光照面的倾斜程度的关系
五、教具:
照度计、点光源、每个同学带一个手电筒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在暗室中进行学生实验:用手电筒垂直照射桌面,改变与桌面的距离,观察桌面明亮程度的变化,引入照度的概念。
二、新课教学
1.照度的概念
给出照度的概念后,介绍自然界中典型情况下的照度,以及国家规定的照度卫生标准。
让学生感知照度:给出国家规定的教室桌面的照度标准,通过改变教室内灯的个数,来达到桌面的规定照度标准,若教室灯的亮度不够,可采用手电筒辅助照明。
2.影响照度的因素
提出问题:照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猜想:学生可能猜测出很多方面,如与光源有关等,正确的给与肯定。属于本节课实验探究活动范围的不予判断。
设计实验:
实验探究:
限定条件:同一光源
研究内容:
1)照度与光源距离的关系
2)照度与光照面倾斜程度的关系
学生交流分析得出结论:
对同一个光源来说,光源离光照面越远,光照面上的照度越小;光源离光照面越近,光照面上的照度越大。
光源与光照面距离一定的条件下,垂直照射与斜射比较,垂直照射的照度大;光线越倾斜,照度越小。
进行眼睛的保健卫生教育。
三、板书设计
篇五:八年级物理教案 篇五
一、知识和技能
1、了解光在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认识光反射的规律。
3、知道光路可逆。 4、知道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二、重、难点:
1、理解光的反射规律的内容。
2、利用实验现象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过程:
1、、前提测评:
1、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说明光是沿 传播的。
2、闪电与雷声虽然同时产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而后听到雷声,这说明了什么?
2、、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①我们为什么可以看见物体?②学生探讨:许多物体本身并不发光,我们为什么也可以看的见?
五、进行新课: 1、任何物体表面都可以反射光。
2、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角i 角r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器材:有什么器材?如何使用
方法、步骤:如何做?
结果:填入左表
结论如下:
3、光的反射规律:
(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练习:物理套餐P30作图题
4、试验:两种反射,得到定义如下
(1)、漫反射:表面凹凸不平的反射(反射光线朝各个方向)
(2)、镜面反射:光滑镜面的反射(平行光线射入,光线平行射出)
探讨:在漫反射中,是否遵守上面的反射规律?
(学生讨论后,作图证明)
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规律。
5、光的反射的应用:学生举例(注意黑板反光问题)
6、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六、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七、教学后记:
在探究活动中,应给出较具体的指导,避免学生的盲目性。
前、后的练习要补充。
八、完成时习在线作业,并做好训练题。
篇六:八年级物理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用公式和其公式变形计算某段路程内的速度、路程和时间。
能力目标
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会分析实际的物理问题的物理过程,并用对应的知识解决。
情感目标
1、培养解题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学建议
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教材分析
教材用两个例题,由速度公式,变形为计算路程和时间的公式和。第一个例题中,有分析的过程,解题的过程标准,有已知、求、解和答的四个过程。例题2中用参考图帮助学生分析物理过程,这样从图中很容易找到解题的思路,再用一些公式变形来解出所要求的物理量。
教法建议
第一个例题应当注重解题的过程,强调做题的规范,应当在此基础上,教师提供一个例题,巩固刚学到的`公式变形知识和解题过程规范。第二个例题注重分析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思路,一般对于较复杂的问题,应当画出参考图,帮助分析物理过程,并在思考图上画出已知的物理量和待求的物理量,解题过程就变得简单明了。
本节教学是习题教学,要防止要求过高,过难,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即使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也不宜补充比教材更复杂的内容。
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教法建议
本节主要是习题教学,注意形成解题的规范。解题要先审题,可以用图解来帮助分析,在参考图上注明各个物理量,有已知的和待求的以及一些中间量,先考虑清楚解题的过程,再按照一定的步骤来解题,在解题过程中要有公式、数值和单位、答的过程,要求过程完整。
教师选题可以用教材上的例题,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情况进行增删。学生解题中常见的问题有:没有写出解题所依据的公式;对于物理量的代入没有做出区别,标出脚标不明确;单位没有统一;解题过程中没有单位;不能用图示分析问题等。
篇七:初中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篇七
一、指导思想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实验的教学,同时也要注重学生课堂探究小实验的设计和教学
二、实验目的
1、培养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5、培养学生的相互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实验措施:
1、树立正确的态度搞好实验教学工作。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做好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保障。另外通过实验教学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必要手段。因此,教师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态度,克服畏难情绪,积极主动地搞好实验教学工作。
2、坚持备课制度,做好实验的各种准备工作。物理实验不同于其它知识是一成不变的,如果实验的条件发生了变化就有可能出现不同的结论,甚至是相悖的结果。因此,教师一定要提前操作每一个实验,了解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真正授课时,能较好地控制实验的条件,避免不正确的现象发生。
3、加强实验中仪器的管理。首先教师在实验前或实验的过程中,要向学生交待清楚仪器的使用规则,避免了由于不正确的操作而损坏仪器。另外,也要求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不能粗心大意,特别是对玻璃器皿,交流电源的使用更要分外小心避免事故的发生。
四、在物理课堂实际教学中要注意。
一、注意实验设计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注意学生的实验习惯,和实验能力的培养。
三、注意学生相互交流,学会合作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