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优秀4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篇一:板书设计: 篇一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计算,
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
例:(1) 1/4+3/10=5/20+6/20=11/20
(2) 3/10-3/20=6/20-3/20=3/20
篇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篇二
以上只是我在执教本节课,想体现的一些想法,但做得还很不够。由于本人才疏学浅,在教学过程中还有不少的问题,还存在着一些困惑。
一、上完课,自己感受最深的是面对活生生的学生,面对课堂上不同的学生反馈出的各种各样的信息,我深深感到自己驾御课堂的能力有限,缺少必要的教学机智。例如,新知部分学生作品展示,缺少画龙点睛的点拨,感觉到学生说得比较费劲。又如,一位同学在总结计算法则时,学生说了半天,我不知所云,没有及时地去引导她。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精彩发言评价方法单调,未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堂后半部分课堂气氛显得不够活跃。
二、设计的教学意图不到位。例如,课堂结尾的练习题,提的问题过大,学生提到了分数除法的问题,由于教学时间不够,未能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显得练习深度不够。
第三,对课堂上生成的教学资源,没能很好的利用,感觉对学生关注不够。学生多次出现预案外的生成资源,而我没有充分利用。其实错误是最好的教学资源,应该放手让学生去说,我应该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这样做,可能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篇三:《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篇三
教者在备课时,充分意识到 “吃透两头”,才能让在课堂上得心应手,收放自如。根据分析:“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节课在计算上几乎完全与前一知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相似,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已经不是在异分母分数的计算这一环节了,而是在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算理的理解。
(一)联系学生,重组教材内容,改变呈现形式:
“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灵活处理教材。”是我们教师努力的方向,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教者重组教材内容、改变它的呈现形式,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如:由学生说出一些分数后,让学生自己选题进行分数加减法的练习,在练习中即可以复习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碰到问题时,在合作交流、互相讨论、相互提问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新知的探索,这有利于知识的正迁移,更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
(二)素材来源于学生,体现一个“亲”字:
学习材料提供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由教材提供,也可以有教师提供,还可以由学生来提供。但就学生个体而言,自己提供的材料尤其是自己的创造的材料总是最亲切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初步分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学生学习的材料都来源于学生自己,学生通过对材料的感知,唤起对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回忆,在回忆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提高,激发起再创造的欲望。第一是导入阶段: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一些你认为印象比较深刻的分数,为后面的学习提供可操作的材料。第二是展开阶段:分二个层次进行,第一个层次是由学生自己自由选择刚才列举出来的分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练习,通过教师选取典型的练习进行反馈,来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第二个层次也是在自由练习的基础上,通过反馈来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以及计算方法;三是巩固练习阶段:采用互相出题,同桌互批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总之,在本节课中,本着所用到的学习材料完全“来源于学生,取自于学生,用之于学生”这一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探索的欲望,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
(三)充分开放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的欲望:
开放性的教学对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潜能,切实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正真成曾学习的主人并获得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节课教师首先力争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试图开放师生关系。以开放性的内容作引导,开启学生的思维。如:本节课采用学生自己说出一些分数,然后在这些分数上找自己会做的分数加、减法,在互相交流、争论、合作的基础上探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突破为什么要先通分再计算的算理;在知识的巩固上采用学生之间互相出题,互相批改等形式。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开放、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参与的机会,以促进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交流和发展,努力营造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很好地体现了课堂的开放性。
篇四:小学数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篇四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认识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并且会进行通分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不是在异分母分数的计算这一环节,而是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因此,我对本课的教材安排进行了改变。
首先,让学生复习分数的意义、通分、求最小公倍数的有关知识,在出示一系列的分数后,让学生自由的选择分数组成加法算式并进行分类,然后通过一组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来引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唤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的已有经验,并让学生体会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也就是同分母分数才能相加
接着,再让学生根据另一组分数加法的特点,实现自然过渡,揭示课题。在教学2/5 +3/8时,重点突出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会转化思想。首先,让学生思考,能像复习题那样直接计算吗?为什么不能?强调分母不同,分数单位就不同,不能直接合并,既然不能你有什么办法找到2/5+3/8的答案呢?提出:可以运用学过的有关分数的知识去解决,或者借助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涂一涂再找到答案,再或者把分数化成小数。学生有的进行操作,有的进行计算,教师进行巡视,指导,观察学生的探究,参与学生的探究,我请了两位学生进行了交流,交流中让学生充分描述自己的探索过程,并面向全班,再交流计算的方法,并着重让学生说明为什么要先通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异分母分数的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计算,只有通过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后或者把分数转化成小数后才可以直接计算。
在这些基础上,让学生比较两种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引导学生发现其具有本质的相同点,即它们都是先通分再计算,只不过分数化小数的方法只适合能除尽的分数,又以此题让学生提出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然后放手让学生独自解决。
通过解决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你认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可以怎样算呢?”经历了充分的探索和思考后,学生很快总结出: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教师顺势板书:通分→转化,并说明:最后要把结果化为最简分数。
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几点不足:
在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方面还做得不太够,仍然停留在教师让学生做什么,学生就做什么的层面上。
在某些教学环节的设计,考虑得不够细,每个环节的衔接也不够流畅。如:在复习了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后,可让学生猜一猜异分母分数加法可以怎样计算,这样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原本枯燥的计算变得生动。
在学生自主探究2/5 +3/8的计算方法时,我让学生利用正方形纸,通过涂一涂、折一折,看看2/5 +3/8=?但是就没有下文了,其实我应该充分利用这个环节,让学生在涂一涂、折一折的基础上交流折纸的方法,并让学生展示作品,进行交流,重点让学生观察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了,它们才能直接向加减。
总之,如果我能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原有认知水平,抓住这一教学契机,有准备地计划和选择一些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学习材料,设置恰当的教学情景,直接抛出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归纳、自己体验,那肯定比教师一步一步引导发现更有价值,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
下一篇:六年级体育学期教学计划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