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满江红》观后感(优秀8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范文网给您最好的朋友。
篇一:《满江红》观后感 篇一
今天抛开“美术生”和喜剧爱好者视角,仅从文学思想层面来回看一下《满江红》,依然是一部典型的谋式商业烂片啊。在快消品带来视觉、情绪上的短暂的发泄与满足的同时,理性的思考不能被玩弄了呀。你让我笑,让我痛,但你的骗术让我不舒服,我还是想拆穿一下。
老谋子一如既往地延续了他的商业大片公式:宏大的故事背景,华丽的叙事结构,聚焦一群小人物但要造大义的逆袭套路,粉身碎骨、在所不惜也要成就一个被他自己扭曲的所谓“大义”,从《秋菊打官司》到《英雄》再到《金陵十三钗》,他都试图让小人物走向一种背离俗世的超脱直到荒腔走板:在坚持了一路的“民间正义”后,最后总要败笔在一个刻意拔高的更宏大的意义,这种对“大”的极致追求的形式主义,让意义本身最终走向了变态和虚无。这种价值观的扭曲和洗脑很拧巴,也可以说被人们真正识破这层虚伪后就会被嫌弃。《满江红》:你背我干啥啊?你捅秦桧呀!
在我看来,这些拔高角色意义的`刻意而为,都建立在对个体追求朴实幸福的否定,对尘埃本身价值的碾压,大概他这个人终其一生的价值取向就贪执于多与大。大概因为他自己并不了解所谓超脱和升华究竟是什么,他其实并不懂小人物和大人物之间的共同点,而刻意要走一种曲折的形式来凸显。他可能不知道,生为一个人,作为宇宙的尘埃,Ta恐怕并不需要你编织一个宏大的事业和安排一个意义来让他变得伟大。宇宙中网球大小的体积就可以形成黑洞,小尘埃,哪怕就一粒,在渺小的地方本身就存在平凡的伟大。
当然也可能他知道这样营造大场面和造神的作品容易吸睛赚钱 反正空搞形式,坍塌内核的热闹片能满足大多数人当下的娱乐需求。就是反转的戏法花架势耍的太多,理科生看着头疼(我的多巴胺这么便宜吗?让你一直耍!)而电影作为人文艺术载体,我们在闹过之后恐怕有更多深层次的期待。如果不是在一个疫情长久压抑后突然解放的喜庆的时段,如果不是用喜剧的元素冲淡了严肃性,本片会和《英雄》一样遭来广泛的批评。
篇二:《满江红》观后感 篇二
这是我春节档看的第一部电影,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期待一下没毛病吧。
我挺喜欢这部电影的就是,怎么转场都能做得这么有意思呢!悬疑和喜剧的结合,全员喜剧担当,搞笑得一点也不尴尬,反转到最后,搞笑也到最后。
沈腾老师和易烊千玺的搭配也挺妙,关系上有喜剧性,人物性格上的表现,简直也是本色出演。
雷佳音老师饰演的。秦桧,排除下令杀人这点,竟然不令人讨厌,甚至亿点点可爱。我比较疑惑的点是,导演是为了服务于喜剧元素,还是我带了滤镜原因。你说秦桧本人阴险吗,阴险,残酷吗,残酷。但导演并不是为了传达教育意义,纯纯在尊重历史的同时,还能乐呵乐呵,不得不说真的挺高级。
同时我不认同于正所说的,《满江红》和《无名》本质上是一个故事,只是年代不同,讲述故事的方法不同的说法。纯纯瞎扯!太片面的比较,只是对作品的"不尊重。
最后全员复诵《满江红》时,我后面一排的大叔们也在跟着背诵,虽然影院大声喧哗不好,但当时大家都被这种悲壮的家国之情所感染,可见在情绪处理这块,这部电影也是很了不起的。
篇三:《满江红》观后感 篇三
下午先看的满江红,第一印象是群星璀璨,每个演员都是本身我就很喜爱的。没有带一点准备就去看了,剧情连贯舒畅,每一个反转令人惊喜但都合情合理。
演员角色和人物关系在第一个院子里就被很清晰地刻画。每一对副的和正的职位上的人的对立,明里和,暗里对的冲突,都为反转做好了铺垫。副的砍掉正的,变成正的,权利的转换伴随着杀戮。
第一遍看时会有一些没明白的地方,沈腾一个大头兵居然能轻松叫来丞相府里地位排前三的岳云鹏,刚开始觉得是,小岳岳对权力的追逐,需要去立功争夺正管家的位置。但后来觉得,是他的背景身份被沈腾所了解,在丞相府里,皇权和相权是对立的,如果小岳岳的皇室背景在这个地方被揭露,那他注定不能接触到丞相的核心秘密和圈层了(虽然事实也是每次在阁楼上的秘密会议,守在丞相身边的人是张译而不是小岳岳)。在第一次沈腾揭露他的背景时,他惊讶,同时答应沈腾很不合理的要求,但并没有反驳他其实是爱妃的内侄。
但后来,密信被偷到,小岳岳也就有了足够的理由去抑制丞相方的势力,所以选择鱼死网破,摆明身份拉拢千玺和沈腾。在小岳岳府门口的一口茶一句话的`剧情里,小岳岳正式向丞相方势力声明自己的身份,这里也是皇权和相权在整个电影中最正面的对抗,明显的结果是,相权赢了,这也影射了当时丞相的权势滔天独裁专制,免死金牌不顶用了。所以后来小岳岳自觉地把柴房的钥匙给了张译,这是求和的信号,他知道自己失败了,他想活。但因为他的身份,他哪怕现在活下来,以后也指不定哪天就被丞相处理掉,所以最后还是被沈腾诱骗。
张译也想活,他知道丞相太多秘密,也害怕有一天被处理掉,所以张译想给自己留个后手,从歌姬那抓到丞相的把柄,但也被反杀。
在后面全军复诵的段落终于没忍住。
国难,家愁,小人物搅动时代的方式,代价很大。有信念重气节,对人的支撑很重要。
篇四:满江红观后感 篇四
昨天妈妈带我去看电影,问我想不想看《满江红》。我不太清楚《满江红》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什么,只是听说沈腾主演后,就爽快的答应了。我猜沈腾主演的电影肯定都是喜剧。
影片开头先介绍电影的背景。说是南宋绍兴年间,岳飞死后四年,秦桧率兵与金国会谈,但前夜金国使者却死在宰相之地,密信也不翼而飞。于是秦桧派小兵张大,与亲兵营副统领孙均在一个时辰内调查出此事。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有些不太能理解张大他们的动机。他们是怎么在那么早的时候,就知道秦桧与金兵有勾结,是个无耻的卖国贼?他们揭穿他是为了正义吗?或者说是为了大宋的百姓?
而被卷进悬疑案中的歌姬瑶琴,也是那么早就加入了张大的布局吗?那张大又是怎么知道金国使臣一定会选择瑶琴的呢?
这一连串的问题,使我有些摸不着头脑。我本来还想提出更多的问题,可是越想脑子里就越乱,电影里的人际关系也越来越乱。我只觉得秦桧这个卖国贼实在是太过分了,因为张大他们为了让岳飞的满江红流传下去,纷纷牺牲了。
这时我忽然想起电影中张大在背后的刺字“精忠报国”。他应该是岳飞的后人,继续让秦桧这个卖国贼坐在宰相的位置上,宰相府里的人都要听他指配,而且大宋的人民也会因为他这个卖国贼而流离失所。看着秦桧把自己的国家献出去,每个爱国者心里肯定都不好受。
我现在总算大致明白了,张大他们就像是一个爱国者集团,而秦桧就像是卖国贼集团的老板。爱国者集团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国家被外族占领,于是出面阻止了秦桧,并且让大英雄岳飞的满江红一直流传下去。
我觉得张大他们虽然很普通,但他们的爱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理想也十分远大。他们做出的牺牲都是值得的,让卖国贼集团的老板露出了马脚,还了岳飞一个清白!
篇五:《满江红》读后感 篇五
言归正传,关于《满江红》,我觉得相对于《月老》和《药王》来说,它算是一篇比较简短的故事了。脑海中整个画面就定格在一幕对话里,简单中透着复杂和神秘,让人忍不住想要探索更多的东西。花生哥的故事风格,永远是让人猜不到结局,哪怕是一条直线,都能在最顺畅的时候突然转弯,猝不及防,这样的精彩和刺激,真是别有一番趣味。
我在读第一遍的时候,主要是好奇剧情发展,忽略了很多细节。读完故事,还不太理解寓意。必须再读一遍,才能有新的感触和收获。起初我想,只通过两个坏人挣扎在死亡边缘的对话,能发展什么剧情呢,未免也太过寡淡无味了吧,后来,随着对话的深入,小偷和杀手身份的揭秘,故事宏大的背景就慢慢呈现在眼前,一环扣一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紧密相连,真是小故事中透着大智慧啊。
两个坏事做尽的恶人,在生死关头,究竟能不能彼此信任,合力逃出生天呢?虽然我也希望恶有恶报,在没看到最后的时候,内心还是期待着他们可以成功自救,毕竟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出于同情心,我也希望他们能够逃脱,哪怕是逃走以后再被追杀也好,可我万万没想到,他们只知道争个你死我活,终是错失良机,坠入地狱,真是可怜可恨又可悲啊。
第二遍再读,特意去找关于手指的伏笔,果然有这样一个细节,杀手看到小偷的手指时,心中一震,原来在那一刻,他就已经决定食言了,也是小偷欺骗他在先,埋下了怀疑和仇恨的种子。他暗算小偷的决定,也是断了自己的活路。很多时候,我们都习惯对人设防,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句话用在此处或许不太恰当,应该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机关算尽,反而会害了自己性命。
神秘的红面具象征着正义和光明,而那一片恐怖的沼泽地,则寓意着邪恶与黑暗,红与黑的鲜明对比,善与恶的生死较量,格外让人觉得醒目和震撼。陷入泥潭深渊,就像是上天对恶人的审判,是病入膏肓的以毒攻毒,是我们手机里的清除缓存,更是在洗涤人们落满尘埃的心灵。
那一根针便是压垮一个人的最后一根稻草,然而谁都没有被稻草压死,却死在了自我怀疑和暗算对方的后果里。故事终究是故事,现实生活中,当我们需要依靠团队才能获得成功的时候,我们是否可以做到彼此信任,配合默契呢?关键时刻,能否对人坦诚相待,利用各自的长处,达到共赢呢?这也是非常考验人性的,值得每个人深思。
细细品读他们的对话,就像一个人在对着镜子观照自己。看着镜子里那个熟悉又陌生的自己,我们回顾过去,走过了怎样艰难的路,做过了多少错事,又留下了怎样的遗憾。闲谈莫论人非,静坐常思己过,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如此,要记得做好生命中的断舍离,摒弃一切多余的东西,然后轻装前行。
人生在世,一辈子那么长,只有在真正面临死亡的时候,才发觉金钱乃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如果连命都没了,那么,再多的钱,都是废纸一张,再多的美食美酒美女,也无福消受了。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能意识到的人生哲理,简单又深刻,经典永不褪色。也是告诫我们,要好好珍惜生命,人只有活着,才有希望。
故事到最后,是善恶到头终有报,所有的坏人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江湖故事里可以惩恶扬善,替天行道,而今法治社会,自然是一切坏人坏事都应该受到法律制裁,这样,社会才能安定,生活才能安稳。我们一定要多行善事,为自己,也为家人,积攒福德,愿天下太平,人心向善,也愿你我一世长安。
篇六:《满江红》读后感 篇六
题记:轻轻地捧起一本好书,贪婪地闻着它芬芳的墨香,你会真切地觉得读书真是一件赏心悦事。
小时候妈妈给我讲过岳母刺字的故事,那时的岳飞在我心中是一个忠孝双全的英雄;暑假里和爸爸一起吟诵《满江红》:“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时我眼前浮现的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岳飞。今天一口气读完《岳飞传》,合上书卷,掩面沉思。岳飞这位千古流传的英雄豪杰仿佛跃然纸上,尽展着他的拳脚武略。脑海中好似播放着纪录片一般,一幕又一幕:从“呱呱坠地——英雄初长成——精忠报国——奸人所迫害”,岳飞那坎坷崎岖而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记忆犹新。
小时候的岳飞,孝敬母亲,小小年纪却有报国之志。“精忠报国”四个字不仅刻在他的背上,更刻在他的心上他不忘师恩,对师傅父亲般尊重。在国家危难之际,他一心报国,为国出力,誓死抗金,立下了赫赫战功。忠孝气节在岳飞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戎马一生的岳飞,战斗在抗金最前线。他以光复中原为己任,以收复失地为目标。他统领的岳家军纪律严明、骁勇善战,为官的岳飞廉洁正直,不谋私利,他曾说:“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天下太平矣。”保家爱国的精神在岳飞的行动中发扬光大。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句耳熟能详的对联饱含了无数后人对岳飞的赞叹钦佩之情。直至现在,西湖边那座岳飞墓中,岳飞仍是头顶红缨帽,身披钢铁战袍,手持佩剑,神情肃穆地坐在大堂之中,眼神直视前方,仿佛在从容不迫地做着即将来临的战事指挥,又仿佛在凝神思索着国家大事。他那经久的装扮,就仿佛是他对国家不息的热忱,对人民无尽的热爱,对收复失地不屈的信念。他那铮铮铁骨、深明大义都带给了后人感动与赞叹。
我羡慕岳飞的用兵如神,佩服岳飞的英勇顽强,更被他至死不渝的爱国精神所感动。新时代的我要续写《满江红》的激情,传承岳飞的壮志。“父母恩,尚未报;祖国业,犹待兴!凭勤奋学遍百科全书。天文地理礼仪义,数学科技古今史,待从头创造新家园,向世界!”
小作者以题记凸显作者内心的情感,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起到先声夺人、情感铺垫的作用。开篇以小时候妈妈讲的故事,暑假里和爸爸吟诵《满江红》开头,有着浓浓的生活味。接着描述岳飞戎马一生、为奸人所害的经过,有着深刻反思和积极传承之意,语言朴实而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篇七:《满江红》电影观后感 篇七
这部影片,喜头悲尾,喜剧元素贯穿于其中,反转很多,让人意想不到。既有催人泪下的儿女情长,亦有可歌可泣的家国情怀
其中,最让我意难平的地方,是张大和瑶琴这对伉俪,尤其是张大的那几句“瑶琴,杀!”,潸然泪下,我只能说,杀我别用大瑶刀(_)。
片中多次通过各个人物的"软肋来打破僵局,无论是刘喜的招供,还是张大不忍瑶琴被羞辱而暂时屈服,让我明白,亲情与爱情真的难以割舍。
孙均的形象多次反转,在最后,成为了正义一方唯一活下来的人,他为了成就一番事业从军,但却不想做奸人走狗,最后故事由他收尾。
最震撼我的,是众人复诵《满江红》,假秦桧将自己对岳飞的愧疚发泄到了字里行间,营造出悲壮之感。
在这部影片中,小人物发挥了大作用,这个计划环环相扣,都是他们的苦心经营。
曾经有人说过,岳飞是抗金名将,在多民族的我国不应该被尊崇,不利于民族团结,但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是他那种家国情怀,为国为民,抛头颅洒热血。
有人觉得这部影片不好看,我认为,只是没有与其共情。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篇八:《满江红》观后感 篇八
一看到影片名,就知道这是一部关于岳武穆题材的电影。但当我看到主演是几个喜剧演员的时候,就先入为主地觉得这大概是一部插科打诨式的诙谐剧,配不上这么严肃的题材。本来我是不愿意看的,但由于最近该剧的热度挺大的,出于好奇就去影院看了一遍。看完我就觉得应当为之前轻率的先入为主的看法道歉:虽然影片主演有喜剧演员,而且有演员表演时偶尔流露出与人物角色稍不相符的滑稽,但并不影响该剧的严肃性。而且与之前许多国内主旋律影视作品偏重渲染感情不同,该剧更偏重从人性的角度去刻画和表述——这着实令我惊喜。我觉得这表示文艺创作者对于历史和人内心世界认知水平整体提高(格局打开了)。同时也相信这种提高会在今后的文化繁荣中全面地表现出来。
关于电影的详情这里就不再多讲了,还没看过的朋友,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亲身体验一下,真的很难得,前些年这样的电影或许很难上映。
下面我想结合自己对相关历史的了解,讲一些影片带给我的思考。
在两宋交际的历史环境下,岳武穆冤死似乎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波澜,当时以及后来的主战派似乎都没对岳武穆有太多的提及。很可能岳家军都算不上主力部队,岳武穆只是军事素养和战斗能力比较突出且一心想收复故土的普通将领。当时的岳武穆像极了现代职场有能力、有理想但却不会搞关系的打工人。再看看秦桧那边,我们不以恶意去揣测秦桧的为人,假设他只是单纯地想迎合新帝想法、巩固自己权势,有这样的想法作为文官也无可厚非,算不上罪恶。这是否意味着秦桧就可以被原谅了呢?非也!看看秦桧是怎么弄死岳武穆的吧:道义上,岳武穆是忠君爱国的,对于当时的还活着的“宋君”都是忠的,道义上没有诛杀武穆的把柄;法理上,作为一个军人,岳武穆军纪严肃“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粮”未曾犯民,而且数取大捷,战绩斐然,断无诛杀的理由。金牌召回岳家军的时候,估计就是在给岳武穆下套:如果不回,就以抗命论斩。但这种构陷没有成功,如果能构陷成功,做成铁案的话,也不可能有后来的昭雪,岳飞就真的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秦桧从道义和法理上没法诛杀岳武穆,但“技术”上做到了:先是冤狱关押,接着毒杀,最后冷处理,极少人知道岳武穆死亡的真相(这一点很像最近热度很高的小胡同学)。反正人都死了,还能咋的,毕竟相岳飞这样的将领多的是。可能秦桧并没有认识到这是一件多么恶劣的事,顶多是说出“莫须有”的时候昧了一下良心。但我们穿过历史,从当下回望这件事,可以说秦桧害死岳武穆,与希腊人绞死苏格拉底、犹大出卖耶稣的性质是一样一样的,极其恶劣。因为这个事件中岳武穆是无罪的,甚至是卓越地履行了一个军人的职责、彰显了职业的荣誉,秦桧之流就是为了集团私利,加害了一个完全无罪的人。秦桧为后人树立了一个极坏的榜样,后世不断有人效仿。这个恶因造成的恶果在以后将近千年的历史中慢慢地突显出来——如果说澶渊之盟是中华民族沦为“韭菜民族”的。开端的话,岳武穆之死就锁定了中华民族在接下来将近千年的历史中成为“韭菜民族”的命运。因为这时开始,作为社会基础和精神支柱的“士”阶层开始内卷,精于算小账,士人眼里没有了宇宙、没有了天下、没有了家国,好一点的还有家族,更多的眼里只有私利,格局越来越小。危难之时,愿意挺身而出的人开始变得张前顾后、犹豫不决。人们变得谨小慎微,鲜少有人愿意主动思考开疆拓土、建功立业,因为害怕被陷害、害怕被出卖。普通人开始变得势利,慢慢地人们不再相信道义,唯利是图,拼命地巴结专营以获取利益,道德仁义被当做幌子,坚信道德而不能获利的人被视为傻瓜,有骨气有血性的人被视作异类,受到打压,自上而下,人们开始变得甘于平庸、沉默,互相算计互相排挤,苟且度日。民族之伤,已经伤及灵魂。中华民族再没有了往昔的精神和气魄,创造力和科技水平也肉眼可见的速度落后。
秦桧的恶在于为民族种下了一个恶因,开启了民族的噩运。有人会说如此大的历史责任让秦桧一个人承担,是不是太重了?不重!历史是讲因果的,有什么样的因得什么样的果。倘若秦桧活着的时候,对于害死岳飞痛哭忏悔并真诚地愿意付出生命代价作为救赎的话,或许就不会被后人记恨,被做成跪像供世人打骂。但秦桧并没有忏悔,他逃过了现世的报应得以安享晚年,却逃不过后世报应:每当民族危亡之际,秦桧都会被拿出来鞭挞,供人们提振抵御外侮的士气,发泄发泄内卷压力带来的恶气,这也是人之常情。所以跪下的秦桧像断不可能站起来的。死去的秦桧没机会站起来了,活着的“秦桧们”还是有机会站起来的,看他们如何取舍吧。
历史是讲因果的,往往历史的真相越模糊,因果越清晰。看不到因果就看不透人心,看不透人心就参不透天地!
影片中的反派总是以对手的软处对拿捏,逼人就范,而且总能得手——人生在世谁没有个牵挂呀,有牵挂就有软处,这一点未免对人性之恶感到绝望和无解。其实反过来想想,有牵挂正说明人有爱他胜于爱自己生命的寄托,爱他利他的种子使突破自私成为可能,这也算是人性善的萤火之光吧。很欣慰!
下一篇:菊花的功效与作用优秀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