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在自然界,立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范文网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二十四节气之立春习俗吃什么【优秀7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篇一:立春吃什么? 篇一
虾仁炒韭菜
【配料】虾仁30克,韭菜250克,鸡蛋1个,食盐、酱油、淀粉、植物油、麻油各适量。
【做法】虾仁洗净,水发涨,约20分钟后捞出,淋干水分待用;韭菜摘洗干净,切3厘米长段备用;鸡蛋打破盛入碗内,搅拌均匀加入淀粉、麻油调成蛋糊,把虾仁倒入拌匀待用。炒锅烧热倒入植物油,待油热后下虾仁翻炒。蛋糊凝 住虾仁后放入韭菜同炒,待韭菜炒熟,放食盐,淋麻油,搅拌均匀起锅即可。
【功效】补肾阳,固肾气,通乳汁。韭菜含有大量粗纤维,能刺激肠壁,增强蠕动,故这道菜可作为习惯性便秘患者的膳食。
首乌炒猪肝
【配料】首乌液20毫升,鲜猪肝250克,水发木耳25克,青菜叶少许,绍酒、醋、盐、淀粉、鲜汤、酱油、葱、姜、蒜、油适量。
【做法】首乌煎汤浓缩,取20毫升药液备用,猪肝剔筋洗净切片,葱、姜、蒜洗净,葱姜切丝,蒜切片,青菜洗净控干。取一半首乌汁,将猪肝片放入汁内浸蘸,加少许食盐,放适量淀粉搅拌均匀。另把剩余的首乌汁、酱油、料酒、醋、湿淀粉和鲜汤兑成滋汁。炒锅置大火上烧热入油。待油热放入拌好的猪肝片滑透,用漏勺淋去余油。锅内剩少量油,下入蒜片、姜末,略煸出香味下猪肝、水发木 耳,爆炒数分钟。将青菜叶入锅翻炒数次,八成熟时倒入滋汁炒拌均匀。出锅前把葱丝下锅,翻炒几下,起锅即成。
【功效】补肝肾,益精血,乌发明目。首乌既能保肝,又可降脂、降压;木耳有通利血脉之效,无病常吃也能健身益寿。
珍珠三鲜汤
【配料】鸡肉脯50克,豌豆50克,西红柿1个,鸡蛋清1个,牛奶25克, 淀粉25克,料酒、食盐、味精、高汤、麻油适量。
【做)(法】鸡肉剔筋洗净剁成细泥,5克淀粉用牛奶搅拌,鸡蛋打开去黄留清。把这3样放在一个碗内,搅成鸡泥待用。西红柿洗净开水滚烫去皮,切成小丁;豌豆洗净备用。炒锅放在大火上倒入高汤,放盐、料酒烧开后,下豌豆、西红柿丁。等再次烧开后改小火,把鸡肉泥用筷子或小勺拨成珍珠大圆形小丸子,下入锅内。再把火开大待汤煮沸,入水淀粉,烧开后将味精、麻油人锅即成。
【功效】温中益气,补精填髓,清热除烦。
篇二:立春节气的习俗 篇二
1、 立春节气习俗: 迎春
为了迎春,先在县城郊区选择一片风水好地,搭起“春棚”准备迎春。春棚一般搭在交通要道,便于集中人群的地方。四周插上彩旗。迎春活动是在立春当天举行,具体时间以历书表为准,有时在当日辰时,有时在子时半夜。迎春活动一般都在浩浩荡荡的仪仗队伍中,抬上春官游行显威,前拥后挤,威风无比。并有报子、马弁等身着长袍马褂,或各样奇装异服,坐在二人抬的独木杠子上,边进行边做戏,打浑斗趣,引人发笑。迎春的队伍由四面八方拥向春棚前集中,然后到县政府(县衙)报喜迎春。
2、立春节气习俗:糊春牛
糊春牛这项风俗活动是在立春前开始进行的,按传统的作法,由县政府(县衙)聘请纸扎能手好匠,于立春前到县城聚会,精心制作春牛图像。一般用竹篾绑成牛的骨架,用春木做腿,再糊上纸,涂上颜料,一个牛的形象就制作成功了。俗谓糊上红黄色的纸多,当年就“五谷丰收”;糊上黑色纸,当年收成不好。所以知县安排多用红黄纸,以得民心。春牛糊好后,举行开光点睛仪式,即设立香案,顶礼朝拜。
3、立春节气习俗:贴宜春字画
春天到了,给门壁上张贴宜春字画,这种风俗在唐代长安就有。据记载:立春日,唐代长安人常在门上张贴迎春祝吉的字画,字称“宜春字”,画称“宜春画”。如“迎春”、“春色宜人”、“春光明媚”、“春暖花开”等内容。还有人给门楣上张贴一段祝愿之词,表示迎春的志愿。如果会绘画的人,常给门楣上画一幅《腊梅图》。
4、立春节气习俗: 打春牛
有用以桑木为骨架做成的春牛,是专供“打春牛”风俗活动用的“牛”。冬至节后辰日取土合成泥坯,雕做成大小类似牛形状。上画四时八节,360日12时辰图纹。立春前一日,官民先于约定的农坛上祭祀。尔后由县执事(县长)亲手扶犁执鞭打“春牛”,以示春耕开始。接着由群众作扶犁耕地状。边耕边打“春牛”,口喊:一打“风调雨顺”;二打“国泰民安”;三打“五谷丰登”等吉祥话语。
5、立春节气习俗: 春社
春社是古时春天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周代为甲日,后多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举行。《礼·明堂位》:“是故夏礿、秋尝、冬丞、春社、秋省,而遂大蜡,天子之祭也。”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始有春、秋二社,约在春分、秋分前后举行。社日以祭神为主,并兼有乡邻聚会的意思。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社日,四邻并结综会社,牲醪,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飨其昨。”唐代诗人王驾《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可见古人对祭祀社神十分重视,以后成为风俗流传后代,成为一种祭祀活动,意为大地繁衍万物,祷告祭祀,以祈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6、立春节气习俗: 戴春鸡
戴春鸡是陕西铜川一带人民的古老风俗。每年立春日,母亲用布制作一个约3厘米长的公鸡,缝在小孩帽子的顶端,表示祝愿“春吉(鸡)”立春日,妇女用线穿豆挂于牛角,或用麻豆撤在牛的身上,认为这样做,可以使幼儿免患麻疹。前者称为“禳儿疹”,后者称为“散疹”。
7、立春节气习俗: 游春、报春
迎春报喜后开始游春,各村各社的锣鼓队和仪仗队走在前边,由四人或八人抬的巨大春牛塑像走在后边。边走边舞,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游行的队伍浩浩荡荡,十分壮观。游遍周围村庄,大街小巷。
游春的队伍进入春场(检阅场地)后,绕场游两圈,然后各自列队站在安排的场地上。此时,恭请知县老爷入春棚安坐,举行报春仪式。按传统的风俗,设有报春台,身着奇装异服的报子,手执红黄各色彩旗,上场第一报——“风调雨顺”,群众同声呼应;第二报——“五谷丰登”,群众亦同声呼应;第三报——“国泰民安”,群众再同声呼应。每来报者均有赏。
篇三:立春的民间风俗 篇三
01 打春牛
打春牛就是在立春日用黄土造牛并鞭打之,寓意鞭策耕牛、辛勤耕耘。
古时皇宫内打完春牛之后,把黄牛搬至臣子府前,让臣子打春,而在府门前路过的行人也可以打春牛。由于这种风俗,所以立春在民间又称为“打春”。
02 喝春酒
喝春酒在我国古代就有,现在在部分地区仍然延续着这一传统习俗。
有的企业,在新年开工的时候,也会有老板宴请员工喝春酒,一起热闹热闹的传统。
03 吃春饼
古代每逢立春日,民间有吃春饼的饮食习俗。
春饼是用麦面烙制或蒸制的薄饼,以豆芽、韭黄、粉丝等炒成的合菜作馅儿包着食用。
吃春饼讲究将菜包起来,从头吃到尾,名为“有头有尾”,取吉利的意思。
篇四:立春节气养生 篇四
顺应自然:
立春之后,阳气升发、万物始生。顺应春天的特点,健康养生需注意保护阳气。保护阳气,要从饮食、起居、心理和运动等方面进行养生。
注意防疾:
俗语说“百草回芽,百病引发”,春天万物萌动,也滋生细菌,所以春天应特别注意讲卫生,防虫害,多开窗通风,防止疾病发生。春季的气候特点是以风气为主令。在早春,主要是风寒邪气致病,而到了晚春以后,是以风温邪气致病。所以,春天都为风邪致病。《黄帝内经》说:“风者,百病之始。”因为其他几种邪气是借助于风气侵入人体的,像寒邪、热邪、湿邪等。
饮食调养:
春季人体新陈代谢开始旺盛,饮食宜选用辛、甘、微温之品。春季饮食养生应避免吃油腻生冷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和新鲜蔬菜。春天是肝旺之时,应多吃一些味甘性平,且富含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篇五:立春吃补药的讲究 篇五
冬虫夏草
一般情况下,冬虫夏草四季都可服用,不过随着天气转暖,健康的人服用量可以稍微减少。冬虫夏草煮水营养利用率很高,可以在水中放入3—6根冬虫夏草后,用文火煮,煮沸后就能喝了。等到虫草水变淡甚至呈现白色的时候就不要喝了,可以把虫草吃掉。
阿胶
阿胶一类的“腻”性滋补品,就不提倡在春天服用了。因为春季进补的原则是以平补为主,忌大热的滋补品。春季人体脾气较弱,也就是说胃肠的消化能力较差,这个时候应当吃些比较清淡的食物。
滋补品中,除了虫草、燕窝等比较清淡外,其他的口味都有些偏重,盲目乱补可能会引起胃胀等消化道问题。不过现在很多阿胶都是做成阿胶片的,中间加入了芝麻和核桃,中和了阿胶本身的“腻”性。刚开春可服,阴历二月后,就别再吃了。
人参
人参性热,有口腔溃疡、口干舌燥、手心脚心发热等症状的人本来就不适宜服用。至于人参开春后能不能服用,则要因人而异。体质虚寒的人可以吃,但也要酌量减少,每天吃参的量最好不要超过6克。人参的服用方法有很多,直接口服、咀嚼效果最佳,其次为炖汤服食,还有泡茶泡酒等。
膏方
开春了,冬天滋补型的膏方就可以暂停了。春天要吃膏方也可以,不妨加进西洋参等清凉的药味。
篇六:立春的饮食习俗有哪些 篇六
春饼
吃春饼是中国民间立春饮食风俗之一。在一些地区立春有吃春饼的习俗,东北,北京一带春饼口味最为可口,相传春饼作为潮州传统名小食,是由潮州古代民间小食演变过来的。春饼是面粉烙制的薄饼,一般要卷菜而食。
最早,春饼与菜放在一个盘子里,成为“春盘”。宋《岁时广记》引唐《四时宝镜》载:“立春日食萝菔、春饼、生菜,号春盘。”从宋到明清,吃春饼之风日盛,且有了皇帝在立春向百官赏赐春盘春饼的记载。明《燕都游览志》载:“凡立春日,(皇帝)于午门赐百官春饼。”到清代,伴春饼而食的菜馅更为丰富。现在,人们备上小菜或各式炒菜,吃春饼时随意夹入饼内。立春吃春饼有喜迎春季、祈盼丰收之意。
春盘
春盘又称“五辛盘”,是细切五种辛辣的生菜盘装而成。《本草纲目》中说:“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这一风俗传到唐、宋、金、元。如元代耶律楚材有《立春日驿中作穷春盘》诗,其中说到用藕、豌豆、葱、蒌蒿、韭黄和粉丝作春盘。
春卷
春卷,又称春饼、春盘、薄饼。是中国民间节日的一种传统食品。流行于中国各地,在江南等地尤盛。在中国南方,过春节不吃饺子,吃春卷和芝麻汤圆。民间除供自己家食用外,常用于待客。春卷历史悠久,由古代的春饼演化而来。
萝卜
在许多地方,立春又叫“咬春”。北方最具代表性的食品是萝卜,吃萝卜可分为啃、切片、切丝、做馅等多种形式。吃萝卜不仅可以解春困,还可以增强妇女的生育机能,立春萝卜又称为“子孙萝卜”。北方人多爱吃生萝卜,尤以心里美和小红萝卜为最佳。
篇七:立春吃什么鱼好 篇七
桂鱼
桂鱼也叫鳜鱼、季花鱼,历来被认为是“鱼中佳品”,其肉质丰满,肥厚细嫩,味道鲜美,骨刺很少。作为宴席上之佳肴,深受人们的喜爱,而且每到春天最为肥美,因而也被称为“春令时鲜”。
桂鱼的食用方法很多,既可蒸、煮、烩、烧、烤、炸,也可以做成各种造型和花色的菜看,如“乌龙桂鱼”,“叉烧佳鱼”,“醋溜佳鱼”等,都是宴席上的名菜。
鮰鱼
三四月份,鮰鱼体硕膘肥,据江阴《澄江志》记载,20世纪50年代初,江阴江海社鮰鱼年捕捞量达4000公斤。现在,野生鮰鱼大概很少见了,市场上十元钱一条的都是养殖鮰鱼,鲜味不佳。
鮰鱼鳔肥厚,晒干后即为名贵河鲜,旧时酒家的“蟹粉鮰肚”是一道名菜。鮰鱼鱼皮有弹性且多胶质,宜红烧,食之,鱼肉肥腴滑润,软糯、鲜而粘嘴,有胶质感。“白汁鮰鱼”鱼嫩汁鲜,亦是老上海名菜之一。鮰鱼要除腥,它背上两边有两条白筋,特别腥气,要把白筋抽掉,还有,烧鮰鱼最好加点胡椒粉,乃解腥之妙法。
甲鱼
春天的甲鱼肉味道最好,因为甲鱼蛰伏了一个冬天还未进食,此时体内脂肪最少,肉质鲜嫩,因此民间有“春天吃甲鱼,一年少生病”的说法。甲鱼中所含蛋白质、钙、磷、铁及维生素A均较丰富,自古被视为滋补佳品。
肝病患者忌食甲鱼;患有肠胃炎、胃溃疡、胆囊炎等消化系统疾病者不宜食用;失眠、孕妇及产后腹泻者不宜食用。甲鱼含高蛋白质和脂肪,特别是它的边缘肉裙部分还含有动物胶质,不容易消化吸收,一次不宜吃得太多。
鲥鱼
一踏入春天,鲥鱼的肥美季节也就快要到了,一众老饕们等待了一年,终于盼到品尝美味鲥鱼的时刻了。长江流域的江鲜最出名的有三种,食家称之为“三宝”,分别是鲥鱼、河豚和刀鱼,而最具名气的便是鲥鱼,更有“鱼中之王”的美誉。
吃鲥鱼不去鱼鳞,因为鲥鱼鳞富含脂肪,食鱼肉时可以增加口感的鲜滑脂润度。
带鱼
在鱼类的选择上,海鱼里首推带鱼。春天的带鱼营养高,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镁,能保护心脏,且带鱼的脂肪含量高于一般鱼类,具有降低胆固醇、增强皮肤表面细胞活力的作用。常吃带鱼还有养肝补血、泽肤养发健美的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带鱼本身腥气较重,所以烹调的时候宜用红烧、糖醋的方式。
鲈鱼
鲈鱼含有丰富的、易消化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2、尼克酸、钙、磷、钾、铜、铁、硒等。中医认为鲈鱼性温味甘,有健脾胃、补肝肾、止咳化痰的作用。春天,鲈鱼肥腴可人,肉白如雪,鱼肉细腻,是最好的品鲈鱼季节。
鲈鱼做法较多,随个人口味,清蒸、红烧或炖汤都是很好的吃法。普通人群均可食用,尤其适宜女性妊娠水肿或胎动不安的情况,食用鲈鱼有助安胎。不过,鲈鱼属于发性食物,因此有皮肤病的人群忌食。一般食用鲈鱼肉每天最好别超过100克。
鲤鱼
春天常见的鱼类多为鲤鱼,而春季气温回升,正是鲤鱼产卵的高峰时期。鲤鱼在河鱼中被列为佳品之一,肉质细嫩、鲜美,以二三月间最为肥美。中医认为它有滋补、健胃、利水、通乳的作用;现代营养学分析其鱼肉味佳,主要是它的十余种游离氨基酸在发挥作用,特别是谷氨酸、甘氨酸和组氨酸最为丰富。
鲤鱼味道鲜美,肉厚刺少,但要注意的是,鲤鱼的鱼腹两侧各有一条细线一样的白筋,俗称“腥线”,在烹调前去掉可以去除腥味。
鲫鱼
河鱼里的鲫鱼,也是春季食补的佳品。鲫鱼的特点是营养素全面,含糖分多,脂肪少,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及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所以吃起来既鲜嫩又不肥腻。常吃鲫鱼不仅能健身,还有助于降血压和降血脂,使人延年益寿。产妇食用鲫鱼,不仅可以增加营养,还能有效催乳。
一般来说,0.5—1斤的鲫鱼肉质最鲜嫩,还略带甘甜。鲫鱼烧、炖、焖均可,但以做汤最为美味,比如鲫鱼豆腐汤、鲫鱼蘑菇肉片汤、鲫鱼猪蹄汤等。鲫鱼虽好,但并不适合所有的人,感冒发热期间则不宜多食鲫鱼,阳虚体质和素有内热者不能食用,易生热而生疮疡者也应忌食。
上一篇:名言的启示作文优秀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