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范仲淹古诗【优秀5篇】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范仲淹是中国北宋文学家。1015年通过科举考试成为进士;1043年呈上新政纲领《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了十项改革主张;1046年创作了个人代表作《岳阳楼记》。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范仲淹古诗【优秀5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篇一:范仲淹的故事 篇一

范家虽然世代为官,但范仲淹的命运却颇为坎坷。他出世后不久,父亲在徐州过世,家境从此变得窘困起来。母亲谢氏带着他改嫁到了山东长山县朱文翰家,范仲淹也更名为朱说。

和大多数丧父失母寄人篱下的孩子一样,范仲淹小的`时候也有着不同寻常的成长经历。一次,他看到朱家兄弟的生活糜烂,铺张浪费,便好言规劝。朱家兄弟脱口说道:“我花的是朱家的钱,关你什么事?”范仲淹听了一愣,觉得话中有话,不断追问下才有人告诉了他的身世。这件事对范仲淹的触动很大,从此他下定决心独立生活,并毅然辞别母亲到南京(今商丘市)应天府书院求学。

当时,南京留守的儿子也在这里读书。因为他父亲是做官的,家里很富裕。他看到范仲淹穷得经常吃不上饭,非常同情,也感动于范仲淹安贫苦读的精神,就拿出一些钱来帮助他,可是被范仲淹一口拒绝了。朋友有心周济他,就从家里带了好些酒肉和一些好菜来,说是要和他聚聚。范仲淹见朋友一番好意,就收下了。过了几天,南京留守的儿子来看望范仲淹。没想到却看见放在桌子上的饭菜都已经长毛了,范仲淹一点儿也没吃!这个干部子弟很生气,说范仲淹瞧不起他,范仲淹解释说:“不是我不感激你的厚意,只是我已经习惯粗茶淡饭了,如果现在就享受这种丰盛的饭菜,以后还能吃得下粥吗?”一席话说得朋友心服口服。

范仲淹在睢阳读书的时候,有一天宋朝皇帝宋真宗路过那里,听到这个消息后,全校师生这方轰动,都认为普通老百姓能亲睹“天颜“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所以蜂拥上前围观,只有范仲淹一人留下来继续读书,人家问他这么难得的机会,你为啥不去看看,范仲淹回答说:“将来再见他也不迟。”正是由于范仲淹的勤学好读,所以学到了很多真才实学,成了国家的栋梁。

篇二:诗人简介 篇二

范仲淹(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先世邠人(今属陕西)人,后迁居吴县(今江苏苏州)。他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曾向仁宗赵祯上条陈十事,要求改革当时弊政。他又是一个著名的文学家,其《岳阳楼记》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后世所传诵。他的词,有的写边塞生活,有的写羁旅情怀,或苍凉悲壮,或缠绵深婉,对后来的苏轼、王安石有一定的影响。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在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若夜昏怠,辙以水沃面。往往饘(zhān)粥不继,日昃(zè)固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概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篇三:范仲淹的人物评价 篇三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大宋第一人范仲淹。说范仲淹是大宋第一人,并不是现代人的鼓吹,早在南宋的时候就有人说“本朝人物以仲淹为第一”。范仲淹何以能够获得如此高的声名?他对大宋帝国的文治伟业起着怎样的推动作用?

且先从范仲淹的家世说起,这绝对是一个令人感动的青年人奋斗的故事。

范仲淹祖籍陕西,生于江苏苏州。他的出身很苦,两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他的母亲带着他嫁给了一个姓朱的山东人家,他就有了一个叫做“朱说”的名字。朱家还比较有钱,但是为了磨砺自己的意志,他到附近的醴泉寺读书,在清贫的生活中始终坚持不懈地刻苦攻读。他每天煮上一锅粥,划为4块。早晚各取两块,加上点咸菜就是他的两餐饭,这就是“划粥割齑”的故事。

23岁的时候,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他得知了自己的家世。原来这些年一直是寄人篱下,一种强烈的屈辱感涌上心头。他发誓要自立门户,于是他带着一把琴和一柄剑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山东。他的母亲流着泪派人追他,他说:“10年,10年之后,等我中第,我就回来接母亲。”这是一个志气男儿的誓言,相信当时他说这话的。时候一定是目光坚毅地望着远方,望着他的未来。

他到了当时著名的高等学府——应天府书院,这个书院藏书丰富。并且老师都是硕学名儒,学生都是品学兼优。在这优越的环境中,范仲淹一刻也不浪费。凌晨舞一通剑,夜半和衣而眠,以这样的方式度过了自己人生最美好的书院生活。他曾在一首写给同窗好友晏殊的诗中说道:

白云无颡帝乡遥,汉苑谁人奏洞萧?

多难未应歌风鸟,薄才犹可赋鹪鹩。

瓢思颜子心还乐,琴遇钟期恨即销。

但使斯文天未丧,涧松何必怨山苗。

大中祥符7年(1014年),对天书封禅之类活动极为痴迷的宋真宗率领百官到亳州去朝拜太清宫。浩浩荡荡的车马路过应天府书院所在的南京(今河南商丘),整个城市轰动了,人们争先恐后地跑出来看皇帝。唯独范仲淹一人闭门不出,仍然埋头读书。有个要好的同学特地跑来劝他:“快去看,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千万不要错过!”范仲淹淡定地说道:“将来再见也不晚。”于是他头也不抬地继续读他的书。

果然就在第2年,范仲淹中了进士。见到了真宗皇帝,并参加了御赐宴席。他被任命为广德军的司理参军,接着又调任为集庆军节度推官。他把母亲接来赡养,并正式恢复了范姓,改名“仲淹”,字“希文”。他兑现了他的誓言,并从此开始了近40年的宦海生涯。

在范仲淹的政治生涯中,他建立了不朽的功绩。比如他在兴化县令任上修建海堤,被老百姓称为“范公堤”;他曾回到他的母校应天府书院主持校务,聘请有名学者讲课收徒,培育了大批优秀人才。不过最值得称道的还是他的西夏战功和庆历新政。

党项族原本臣属于宋,后来李元昊建立西夏国,侵扰宋朝边地。百姓受苦,朝廷烦忧。在此情况下,范仲淹被调到边地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和名臣韩琦一起与西夏开展苦战。范仲淹主张防御,而韩琦主张进攻。朝廷一开始接受了韩琦意见,尽管事实不久就证明防御比进攻更有效。但范仲淹却毫无芥蒂,与韩琦不但交厚,而且言深。后来在范仲淹正确的军事策略下,韩范二人同心协力,坚持持久战。号令严明,爱抚士卒,对边境的羌人部落坦诚相待并恩威并用。士卒用命,羌人感畏,边境渐安。当时边地居民歌唱道:

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胆寒!

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范仲淹创作了流传千古的词作《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李元昊见宋朝边境无隙可乘,国内又发生了严重的天灾,就于庆历3年(1043年)派使者到宋朝讲和。西事大定,范仲淹被召入朝任枢密副使,很快又调任参知政事。他在就职之后的第2个月,上了著名的万言书——《答手诏条陈十事》,其中提出10项主张:

(一)明黜陟(二)抑侥幸(三)精贡举(四)择长官(五)均公田(六)厚农桑(七)修武备(八)推恩信(九)重命令(十)减徭役并且指出当时纲纪制度日削月侵的严重形势,而“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所以希望能够更张救国,再振纲纪。

宋仁宗看到上书以后很感动,和其他几位朝廷大臣商量之后,主张推行变法。于是轰轰烈烈的庆历新政就在范仲淹的领导下开展了,其核心是吏治改革。在改革过程中很多机构得到精简,权势之家的子弟受到限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范仲淹的决心非常坚定,对于那些不称职的官员他一笔划去,毫不留情。富弼也是庆历新政的重要推动者,看到这种情景,有些于心不忍,他便从旁劝谕:“你这大笔一勾,可就有一家人要哭!”范仲淹回答说:“一家人哭,总要比几个州县的人哭好些!”

不过,仅仅进行了一年,仁宗对新政就失去了热情。他下诏废止改革,范仲淹和富弼都被撤去军政要职,庆历新政失败了。

然而范仲淹的精神却激励着后来人,变革成为当时有识之士的共同主张。在宋代士大夫精神发展史上,范仲淹是第一功臣。宋代是士大夫自觉意识最高涨的时代,一种崭新的政治面貌已经浮现在儒家群体之中。如果要说宋儒气象,那就是由范仲淹以身作则开创出来的一种精神气象。

他通过自己的刻苦勤奋获得功名,重视名节,体现出一种刚毅坚卓的奋斗精神。他始终坚持“做官公罪不可无,私罪不可有”,以及“儒者报国,以言为先”。他在《灵乌赋》中说“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表达了“不自由,毋宁死”的精神。他在庆历6年(1046)于花洲书院所做的《岳阳楼记》里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出以天下为己任的人格境界,更是令人高山仰止。

南宋大儒朱熹说“本朝为范文正公振作士大夫之功为多”(文正是范仲淹的谥号)。作为一种人格典范,他对后人影响深远,完全当得起他在《严先生祠堂记》里所推崇的“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他是大宋士大夫的第一典范,是大宋王朝的第一象征,所以明朝思想家李贽说“宋亡,范公不亡也”。

篇四:主要作品 篇四

据《宋史》载,范仲淹作品有《文集》二十卷,《别集》四卷,《尺牍》二卷,《奏议》十五卷,《丹阳编》八卷。[177]北宋有刻本《范文正公文集》,南宋时有乾道刻递修本、范氏家塾岁寒堂刻本,皆二十卷。

体裁

作品名称

诗歌

《江上渔者》《出守桐庐道中十绝》《忆杭州西湖》《鹤联句》《河朔吟》《游庐山》《春日游湖》《新定感兴五首》《酬和黄太博》《绛州园池》《送魏介之江西提点》《归雁》《登表海楼》《过馀杭白塔寺》

《访陕郊魏疏处士》《和葛闳寺丞接花歌》《怀庆朔堂》《春日游湖》

《祠风师酬提刑赵学士见贻》《古鉴》《过太清宫》《送石曼卿》《阅古堂诗》《赠张先生》

《上汉谣》《野色》《纪送太傅相公归阙》《石子涧二首》《答梅圣俞灵乌赋》

《苏幕遮·怀旧》《渔家傲·秋思》《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御街行·秋日怀旧》

《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

散文

《岳阳楼记》《严先生祠堂记》《答手诏条陈十事》《灵乌赋》《上执政书》《天竺山日观大师塔记》《与韩琦书》《与唐处士书》《上攻守二策状》《上吕相公并呈中丞咨目》《邠州建学记》

书法

《道服赞》《师鲁帖》《远行帖》《边事帖》

篇五:书法 篇五

《道服赞》、《师鲁帖》、《远行帖》、《边事帖》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