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棉花姑娘》教学反思【优秀10篇】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棉花姑娘》教学反思【优秀10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篇一:棉花姑娘教学反思 篇一

《棉花姑娘》是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童话,寓生物常识于形象的故事之中。通过棉花姑娘请求小动物给自己治病的故事,介绍了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分别吃不同种类害虫的科学常识。采用对话的形式推进故事的发展是本课的表达特色,对话内容口语化,句式不断重复,符合一年级儿童的阅读心理。

我教学的是第二课时,结合单元目标和文本,我把课时目标定为:

1、通过游戏,复习巩固生字学习,会写“星”、“病”两个生字。

2、创设情景,积累ABAB颜色词描述事物。

3、读好课文中的对话,培养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了解更多自然卫士。教学重点是读好文中祈使句请求的语气,读好对话和积累ABAB颜色词。

我的教学环节分为5部分:巩固生字、回顾课文;情感体验,读好对话;自我介绍,寻找真正的医生;积累ABAB色彩词;书写教学。

低年级以识字写字为教学的重要目标,最有效的识字方式便是让学生及时回忆,让生字反复出现以加强记忆,课堂伊始,通过开火车的方式回顾上一课时所学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识记生字。接着,提问上节课棉花姑娘请了谁爱帮忙?通过提问,检验学生第一课时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出示板书,导入第二课时的学习。

通过角色扮演指导朗读,促进语感的提升,进入课文情境。

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寻找真正的医生的环节让学生通过读书找出小虫是什么并用横线画下来,让学生真正地跟课文接触,通过课文学习。通过七星瓢虫名片的方式补充学生对七星瓢虫的认识,同时让学生归纳七星瓢虫捉哪里的害虫逐渐加强学生的概括能力。

棉花姑娘病好了,给我们带来一些颜色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多彩的形式有效地激发学生对ABAB颜色词的积累和运用。

扎实的写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两个生字的书写教学既注意了生字的结构又注意关键笔画。

课后,张老师给了我很多建议,这节课还是有不少提升空间的:

1、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比如:齐读,个别读,分组读,分角色读等等。每一次读都有明确的指向,既达到了让学生多读多练的目的,又体现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与配合。

但是,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 阅读不仅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更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我们更应把着力点放到疏通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渠道上。教师不能将自己对角色的理解、自己阅读文本的体验强加给学生,剥夺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权利。而应努力运用多媒体、语言等手段创设一定的文本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成为文本情境中的角色,进入文本,深入角色的内心世界,喜角色之喜、忧角色之忧、急角色之急……真正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与角色产生情感碰撞,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丰富对文本角色的理解,以角色的喜乐忧伤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使生命的色彩彰显得更加绚丽多彩!

我的朗读指导、角色扮演前如果能够借助课文插图,通过课件的形式展示,帮助学生梳理好棉花姑娘的感情线,一开始生病了,表情非常痛苦,非常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可是燕子、啄木鸟、青蛙都不能够给她治病,她很失望。惊喜的是,一群七星瓢虫把自己的病治好了,棉花姑娘非常感谢,给七星瓢虫写了感谢的话语。痛苦——盼望——失望——惊喜——感谢这5个关键词,既把棉花姑娘的感情梳理清楚,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进而有自己的阅读体验,丰富了对文本的理解,在特定的情境中去自读自悟的话,相信学生的朗读将不会仅仅停留在模仿的层次上,自然能够在角色扮演时倾情演出,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另外,这条感情线也能够让整个教学流程的情境更加地水到渠成。

2、在七星瓢虫的医治下,棉花姑娘的病好了,此时,可以结合课文的插图,再次回顾一下棉花姑娘的心情历程,既回顾小结了课文,也可以更加自然地进行接下来积累颜色词的`环节。

3、引导积累颜色叠词时,可以教会学生,由碧绿——碧绿碧绿这样的变化,可以归纳为ABAB式的颜色词。

3、书写指导要重视读帖的过程,这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一个重要的过程。“星”和“病”都是合体字,一年级下学期不再适合书空一笔一划地写,合体字应该注重的是结构的指导。例如,反馈时应该是这样:“星”字是上下结构,日字头,上面是个“日”,下面是个“生”。“病”字是半包围结构,病字旁,病字旁里面是个“丙”字(病字旁里面这样写横、竖、横折钩、撇、点)

4、最后的感谢信可以换为给七星瓢虫写祝福卡。一年级上学期期末,学生接触过给爸爸妈妈、好朋友等写祝福语,这里可以作一个延伸,唤醒旧知。

学情不同了,方法一定要调整,尊重学生自己的体验,这是这次上课获得的最大的感触。本次设计,着力了教学反馈和评价语的导向设计,比自己以往的干巴巴的评价有了一点点的进步,每一次的准备过程都是不容易的,但也是在不断地成长,身边的伯乐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自己的思路一次次清晰,能够对文本和学情、年段目标更加熟悉,这就是成长吧!

感谢青蓝计划让我们相遇,取经的路上有强有力的后盾支持和助一臂之力让我前行,感恩!

篇二:《棉花姑娘》教学反思 篇二

低段语文学习的重点是识字、朗读、发展学生的语言。本课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看病的故事,告诉我们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害虫的科学常识。课文采用童话的形式,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符合儿童语言特点和认知规律。使学生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在动听的童话故事中,了解不同益鸟和益虫的捕食方式,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欲望。

在这堂课中,我认为自己在设计的过程中抓住了几个语言的重点。进行教学,环节扎实、如:

1、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有几个词语比较难以理解,分别是:可恶、蚜虫、盼望。在教学中,我现通过让孩子们观察棉花姑娘生病图,然后引出“蚜虫”一词,在理解时,现让学生自己说说蚜虫是怎样的害虫,转而理解“可恶”,再通过看蚜虫的图片,听老师简单介绍蚜虫,再次巩固理解“可恶”。从而理解“盼望”一次。

2、课文的第6自然段,,重点在于理解“碧绿碧绿”“雪白雪白”,并能积累此类词语,拓展练习。首先通过看图理解“碧绿碧绿”,延伸理解“雪白雪白”,拓展abab类型词语。学生们大部分都能说出此类词语。例如“碧绿碧绿的荷叶、小草,柳叶”等,还有“雪白雪白的云朵、墙壁、雪花”等。

3、注重学习自主学习合作的能力。在学习2—4段是,我让学生们小组合作学习,在学习前我出示了几项学习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朗读,小组间的成员合作朗读;读完之后讨论他们为什么不帮助棉花姑娘呢?是不想帮还是不能帮?同学们积极的进入朗读的气氛中,仿佛它们就是课文中活泼的小燕子、逐步鸟、小青蛙。在朗读汇报时,我以采访者的身份采访这些小动物们,为什么不帮助棉花姑娘呢。通过汇报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不同的动物吃不同的害虫。最后我还鼓励学生们说一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益虫益鸟,同学们踊跃发言,有的说蚯蚓,有的说蜘蛛等等,说明他们的观察力很强。我也在此进行的扩展,比如蜜蜂,蟑螂等。同学们在这节课学到了很多知识,并有保护益虫益鸟的意识,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篇三:棉花姑娘教学反思 篇三

《棉花姑娘》是人教版(部编本)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个童话故事,课文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看病的故事,告诉我们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害虫的科学常识。课文采用童话的形式,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使学生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了解不同益鸟和益虫的捕食方式,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欲望。

在这堂课中,我认为自己在设计的过程中抓住了几个语言的重点进行教学,环节扎实。如:

1、自学能力的培养。

在学习课文2、3、4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自学,在自学前我出示了学习要求:(1)棉花姑娘请哪几位医生帮她治病?把它圈出来。(2)它们帮棉花姑娘治病了吗?为什么?找一找,用“_______”画出来。同学们积极地进入自学的气氛中,仿佛它们就是课文中活泼的小燕子、啄木鸟、小青蛙。燕子、啄木鸟、青蛙为什么不帮棉花姑娘治病呢?通过汇报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不同的动物吃不同的害虫。感受到了燕子、啄木鸟、青蛙的无能为力。【白话文】这样设计,不但能节省课堂学习时间,而且还能让学生认识课文结构的特点,懂得自学的方法,达到我会学。事实证明,在后面拓展教学中,大多数学生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语言训练。

2、积累词语的能力。

课文的第6自然段,重点在于理解“碧绿碧绿”“雪白雪白”,并能积累此类词语,拓展练习。首先开展比较朗读,老师读前面的部分,学生读后面的部分,在比较中感受到后面的表达更“绿”更“白”更美。以读带讲,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课文。说说还有“碧绿碧绿的”什么,“雪白雪白的”什么,再拓展此类形式的短语。如:火红火红的太阳、金黄金黄的落叶等,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此类词语。

3、拓展知识的能力。

在拓展延伸中我还鼓励学生们说一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益虫益鸟,同学们踊跃发言,有的说蚯蚓,有的说蜘蛛等等,说明他们的观察力很强。我也在此进行了扩展,比如蜻蜓,螳螂等。最后让学生创编对话:棉花姑娘还会请谁来帮忙呢?请你仿照课文2、3、4自然段写一写它们的对话。

______________来了,棉花姑娘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部分同学都能写出来。

纵观整节课,我认为课堂气氛还是比较融洽的,能抓住课文的每一个语言训练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学们在这节课学到了很多知识,并有保护益虫益鸟的意识,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篇四:《棉花姑娘》教学反思 篇四

《棉花姑娘》一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的童话故事:棉花姑娘身上长满了蚜虫,燕子、啄木鸟、青蛙都“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七星瓢虫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这篇课文讲的是我们身边的科学,语言符合儿童特点。通过学文,让学生知道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的害虫。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我教学的是第一课时,学习课文的第一至四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在各种方式的朗读中主动体验故事中角色的心灵世界,并从中了解不同动物消灭害虫的本领。教学过程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识字教学。本课要求认读的生字不多,我采取了集中识字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在课题导入时,就出示“姑娘”两个生字,先让学生知道这两个字分开与合在一起不同读法,再让学生比较这两个字,通过举例明白姑娘是对女孩子的称呼,所以都是女字旁。“棉花姑娘”是本文的主人公,轻声“花、娘”是本课朗读中的一个难点,一开始学生就能注意到拼音中有两个是要念轻声的,虽然有些学生可能念不好,但有了这么一个第一印象后,就方便了对轻声的指导朗读。后来,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了其他生字词。其中,我抓住了“蚜”和“啄”两个字,引导学生明白偏旁和字义的关系。另外,我还利用“班”来识记“斑”,组织学生有重点地掌握生字的音、形、意。

2、说话训练。我设计了三处,第一次是是初读课文后,让学生用上“棉花姑娘(),()()和()来了,但是(),最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第二次是在学生再读课文之后,让学生用一句话来说说棉花姑娘请了谁、谁和谁帮自己捉害虫。第三次是在细读二到四小节之后,让学生用上“因为所以”说说燕子、啄木鸟和青蛙为什么不能帮助棉花姑娘,并从中了解不同动物消灭害虫的本领。

3、《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理解、体会,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

在教学课文中重点语句:“棉花姑娘生病了,叶子上有许多可恶的蚜虫。”“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通过请学生看图,体验蚜虫的可恶。通过谈感受读,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在读中去体验故事中角色的心灵世界。在读读、议议中了解一些科学常识。比如,在指导学生读好棉花姑娘的请求语气时,我让学生就把自己当作棉花姑娘,让他切身感受到棉花姑娘急切求助和痛苦的心情,从而能够更到位地读出棉花姑娘请求的预期。然后通过提示语进行引读,扩大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带着自己的感觉去读,会有不同的效果。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而在指导燕子、啄木鸟和青蛙的话时,分两个层次,先读懂话中的意思,再想想用什么感情读。另外,由于本课的人物角色鲜明,对话较多,加上一年级孩子又非常爱表现,所以在指导学生充分朗读、感悟文本时,我为他们创设了一个情景,在口语交际中有效地指导朗读,使学生进一步深入文本,获得了更深层次的感悟。

但由于课堂容量太大,时间不够,最后的写字环节没能得以很好地落实,没有留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同时每个环节分配的时间过少,整个教学过程显得过于仓促,目标落实不够到位。好的课堂应该要有所舍弃,有所侧重。想面面俱到最后只会落得个“面面不到”。

另外,我认为自己还有待改进的就是对学生的激励语言比较贫乏而苍白,如果更加生动,更加有针对性一点,相信课堂互动会更好。阅读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值得我细细研究、探讨。我要从上好平时的每一堂课开始,积累点点滴滴,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篇五:《棉花姑娘》教学反思 篇五

《棉花姑娘》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主要讲了棉花姑娘病了,它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可它们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当蚜虫们得意地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时,七星瓢虫把它们一扫而光。棉花姑娘又快乐地生长着,吐出了雪白的棉花。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了本文,能让学生对科学常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留心观察、探索和发现身边的科学常识的欲望。树立起保护益虫和益鸟的意识。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字词教学以及课文朗读上。让学生不仅认识了本课的生字,而且通过自由读、领读、齐读、赛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形式,使学生明白了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害虫的科学常识。树立起保护益虫和益鸟的意识。但是,教完本课后,我感觉自己对课文内容的拓展还没有做好。如:在本课中,学生对“棉花、蚜虫、七星瓢虫”比较陌生,我应该运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棉花的用处,使学生了解棉花。还可以运用多媒体向学生作“蚜虫”的介绍,使学生对可恶的蚜虫产生讨厌、憎恨的感觉。另外,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七星瓢虫。如果从这三处进行拓展,才能从课文重点难点出发,使学生对课文有真正的理解。

篇六:《棉花姑娘》教学反思 篇六

本单元的主题是“我们身边的科学”。《棉花姑娘》一文是一篇充满童趣童真的童话故事,课文主要讲了棉花姑娘病了,它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可它们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当蚜虫们得意地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时,七星瓢虫把它们一扫而光。棉花姑娘又快乐地生长着,吐出了雪白的棉花。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了本文,能让学生对科学常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留心观察、探索和发现身边的科学常识的欲望。树立起保护益虫和益鸟的意识。

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要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让学生读好课文,还要完成识字的任务,这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在课堂上,我抓住重点词进行指导,比如第一段中的“可恶、盼望”。抓住重点词,以读带讲,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在处理教材时,我将结构和内容都比较相似的2-4段组合在一起进行学习和指导,采取老师扶助学习第2段,再放手让学生自学第3、4自然段的’方式,这样做既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同时解决几个难点,又突出了朗读的重点,还扩大了课堂的容量。在这节课中,我还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比如:齐读,个别读,分组读,师生对读,分角色读等等。每一次读都有明确的指向,既达到了让学生多读多练的目的,又体现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与配合。

纵观整节课,我认为课堂气氛还是比较融洽的,基本能够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但是在这堂课中凸现出来一些问题却是值得我深思的。

篇七:《棉花姑娘》教学反思 篇七

一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是识字、朗读、发展学生的语言。本课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看病的故事,告诉我们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害虫的科学常识。课文采用童话的形式,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符合儿童语言特点和认知规律。使学生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在动听的童话故事中,了解不同益鸟和益虫的捕食方式,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欲望。课后我对整堂课进行了反思,总体感觉学生学得比较轻松,难点和重点都把握的较好。教学环节紧紧相扣,师生互动扎实有效。自己感觉收获主要有:

1、注重年龄特点,探究解疑。由于一年级小学生毕竟年龄还小,喜欢认识新朋友,自然引出课题“棉花姑娘”。揭示课题:姑娘是指女孩子,所以都是女子旁。我用“姑娘”说一句话:我们班有很多小姑娘。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有位学生随口说:

“老师也是一位姑娘。

”既分散了难点,学得也更扎实了。本课的多媒体课件非常精美,画面生动,很能吸引学生的目光。通过观看画面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2、激发兴趣,分散难点。当教学到蚜虫和七星瓢虫的时候,我让学生以自我介绍的形式出现,如:嗨,大家好!我是蚜虫,身体很小,专门吸食植物的汁液,你们愿意和我交朋友吗?以这样的形式出现,不仅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还让学生了解了益虫与害虫的区别。

3、抓住重点小节,反复朗读,领悟课文。本篇课文较长,但情节生动,特别是对话生动有趣,有利于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燕子、啄木鸟、青蛙无可奈何的语气,七星瓢虫高兴的语气等。因此,阅读中花费许多时间,采用多种形式如男女生比赛读,小组比赛读,分角色朗读等,进行表情朗读的训练,而且以学生自我感悟朗读,教师评价的方式进行,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

4、结合文本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渗透教育。当你需要得到别人帮助时,用好文明用语“请”。当你不能帮助别人,感到抱歉时,应说“对不起。”

5、说说演演,加深理解和记忆。我结合课文内容为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发挥想象,把课文内容大胆地表演出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印象。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突破教材难点,达到人文精神的统一。

篇八:《棉花姑娘》教学反思 篇八

《棉花姑娘》是第八单元的"一篇科普文章,通过棉花姑娘分别请求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给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诉学生不同的动物会捕食不同害虫的常识。

我教学的是第二课时,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在各种方式的朗读中主动体验故事中角色的心灵世界,并了解不同动物消灭不同害虫的本领。根据课文的结构特点,我将课文分成四部分进行教学。课文里角色较多,我主要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体验不同角色的情感,如指名个别读,男、女生对读、师生对读、分角色朗读等。在最后一自然段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前后对比的方法,课件展示棉花姑娘生病中与病愈后的两幅插图,带领学生回顾棉花姑娘生病时的痛苦感受,并在此基础上想象棉花姑娘病愈后高兴愉悦的心情,有了这一前后对比学生的情感体验会更具体,避免了单纯想象病愈后的心情的抽象,学生会更容易理解。除此之外,还安排了说话环节,碧绿碧绿的、雪白雪白的,我先让学生自由的说,再在课本上填空,让学生的说话、想象能力得以拓展。总的来说,本节课上得还是比较流畅的,我的指导老师也说课堂总体上很顺畅,没什么大问题。但小问题还是存在的,经过我自己的反思,和结合老师及同事们的意见,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不足:

第一,课堂节奏稍显拖沓,环节推进太慢。虽然整个课堂总体上来说,是比较流畅的,但是整个课堂的节奏推进有点慢,在一个环节停留的时间太长,导致后面的环节没有时间充分展开,我的指导老师说这也可能跟我的性格有关,她说我性格本就属温柔型的,这也会体现在课堂当中。

第二,环节间过渡衔接不太自然。有些环节的过渡语不明显,或者衔接不太紧密,所以会给听课的人一种不知道怎么就忽然跳到下一个环节的错觉。这个想要做到过渡自然,首先是要在备课环节中下功夫,设计好环节间的过渡语,当然,前提是要对课文内容与所设计的各个环节足够熟悉,才能恰如其分,不着痕迹地过渡。

第三,板书时机不太恰当。这也是运用多媒体课件上课的一个弊端,当然更多的应该是我实践经验不够丰富所导致的,在教学过程当中,我总是捕捉不到合适的时机进行板书,甚至有时候会只顾着讲解内容而忘记了板书这一部分的内容,只能在过后补上,虽然这对整个课堂影响不大,到最后板书也是完整的,但是就是不够完美,板书应该是与课堂内容紧密结合的,给学生以整个课堂的完整思路的脉络图示,板书与教学内容时间上脱离可能导致学生思路的中断,或者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在今后的实践中还要好好加强这一方面的训练。

一堂课在脑海中演练千万遍,都不及实实在在地实践一次来得实际,因为课堂是动态的,学生是不受控制的,你在脑海中的虚拟演练根本无法预测实际课堂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所谓实践出真知,特别是我们新教师尤其需要更多实践的机会,也更应珍惜每一次实践的机会。

篇九:《棉花姑娘》教学反思 篇九

这次采用录像记录课堂后写教学实录的方式来反思自己的课堂,真的让我发现了不少课堂中存在的问题。第一遍看录像,就让我狂汗了一把,平日里自认为不是一个啰嗦的人,怎么课堂上就会一个问题翻来覆去的说几遍呢?真的不忍看完,就快进快进。但为了完成任务,只好捏着鼻子看了第二遍。唉!40分钟,怎么感觉那么漫长,明明很简单的课文,我怎么会讲了那么久呢?

首先,来说说课题吧!题目中“姑娘”两个字是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本来设计的应该是让学生观察发现这两个字都是女字旁,姑是“女+古”,娘是“女+良”都是形声字,通过形偏旁“女“知道这两个字和女子有关,通过右边的声旁发现两个字的读音。结果,在课堂上居然是单纯的重复了女字旁和女子有关,别的没有了。再一个就是“娘”的读音变化,虽然强调了,但似乎不得法,孩子们听明白的不多。

然后,课堂上,本来课文很简单,一看学生就知道什么动物治什么病,弄个自学导航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我为什么弄的那么复杂呢,翻来覆去用不同的方式问了两次,强调了三次。以至于孩子们都不想看,懒得搭理我了。在此,我自觉的认为,就算问题在重要,但孩子们一旦失去了兴趣,那学习等于零。而这节课我“成功“的利用自己的啰嗦让孩子们失去了看课文的兴趣。

第三,课堂上,我有很多问题的提问,指向性并不明确。比如,“让我们来读一下吧!”这样的话在课堂上出现了不下5次,但其实每次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不知道是孩子们对于我这样的说话习惯了,还是怎么回事,孩子们居然很神奇的知道怎么去读。但,如果换了一个班,会怎么样?可以预见的是,孩子们一定会读的乱七八糟。

第四,原来自己课堂上,给孩子独立回答问题的机会那么少,孩子们习惯于不举手,直接想到就说,甚至没有人站起来,坐那儿就说。虽然陆恕老师一直在说,他希望看到的课堂,孩子们能主动回答问题——不用担心大家站起来抢,时间久了,孩子们会自觉的,只留下一个人在那儿回答。但我在北京看到了,人家的课堂是井井有条的,至少一个问题,几个人同时起立的时候,最后总是很自觉的留下一个。人家那课堂,是真正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我这呢,简直就是乱糟糟,没有任何规矩可言。我怎么能忍受了这么久,还让他们成了习惯呢?好奇怪啊!

最后,这节课上读书的时间、读书的形式都太少。真正的用来读书的时间只有不到10分钟,读书的形式,也只有男女生读、分角色读、开火车读,根本就没有做到以读代讲。究其原因,还是自己不肯放手,这一点,大忌,以后坚决要改。虽然,这学期走向了尾声,但真心希望以后的教学中自己的课堂能上的让自己希望多看几遍回放。

篇十:棉花姑娘教学反思 篇十

《棉花姑娘》一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的童话故事:棉花姑娘身上长满了蚜虫,燕子、啄木鸟、青蛙都“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七星瓢虫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这篇课文讲的是我们身边的科学,语言符合儿童特点。通过学文,让学生知道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的害虫。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阅读不仅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更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在教学本课时我抓住语言文字、分角色朗读等手段创设一定的文本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成为文本情境中的角色,进入文本,深入角色的内心世界,喜角色之喜、忧角色之忧、急角色之急……真正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与角色产生情感碰撞。在本课教学中我采取了示范读,男女学生分角色读,师生分角色读,书生朗朗,达成了既定目标。

这一篇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结构是一样的,句子也十分相似。抓住这个特点,我花时间指导学生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先让学生读一读,接着看图,再想一想:谁来说说棉花姑娘请谁给她治病了?(燕子图)棉花姑娘是怎样请的?棉花姑娘很有礼貌,燕子医生给她治病了吗?为什么?能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吗?然后小结学法——“读一读,说一说”,接着,我就让学生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同桌合作自学三、四自然段。自学以后再让学生进行汇报。这样设计,不但能节省课堂学习时间,而且还能让学生认识课文结构的特点,懂得自学的方法,达到我会学。

在学习课文的环节中,根据课文的结构特点,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如自由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安排了说话环节:碧绿碧绿的、雪白雪白的,我先让学生充分地说,再在课本上填空,学生的说话、想象能力得到拓展。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