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观后感(精彩4篇)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面对未来,浦东承载着更高期许,将不断用点的突破带动面的盘活,用制度性的创新积蓄内生动力,用更高水平的开放拓展未来发展的想象空间。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观后感(精彩4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篇一: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观后感 篇一

30年来,浦东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不仅物欲充足、大楼林立,还有更为生机勃勃的文化风景。浦东价值,既在飞驰发展的金融城以及张江人工智能的高精尖技术中,也在“上下六百米,里外一百年”的吴昌硕纪念馆和不断建设的文化设施上。

30年来,浦东文化发展从未停止过脚步,如今不仅有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上海科技馆、中华艺术()宫、云间美术馆、朵云书院、船厂1862等文化场所,“十三五”所规划筹备上海大歌剧院、上博东馆、上图东馆、浦东美术馆、宋城演艺世博大舞台、群艺馆等一批重大文化设施也将在浦东建成交付使用。

云间美术馆馆长徐迪旻是上海松江人,浦东开发后特意从松江来到浦东找寻机遇,在高楼中建立了美术馆。“我们美术馆和其他不太一样,建在办公楼宇间,周一到周五客流量比周六周日更多,附近白领休息时会来看展,他们的教育背景、生活趣味对人文环境有很强需求,所以常态化的文化导入非常必要”。在陆家嘴,白领们下班后会逛展、看书、听音乐会,休息时也参加绿地上举办的“咖啡节”“非遗集市”等,文化活动丰富。

这只是浦东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在上海自贸试验区世博片区后滩地块,本是商业用途的临江地块变身“城市绿肺”。占地188公顷的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倚江揽翠,又将成为浦东新景。

在浦东滨江,过去灰扑扑的“工业锈带”亮了,老码头、旧仓库纷纷变身创意空间,不同颜色区分出骑行道、跑步道、步行道、绿化带。

“听交响、到东方”早就成为乐迷心中的真理,世界名团也纷至沓来;而就在上个月,全球最大的电竞赛事S10英雄联盟总决赛也是在新修好的浦东足球场举行。

徐迪旻表示,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在根本上与文化软实力提升密不可分,今天我们在回顾30年浦东开发开放的成就上,文化给浦东奠定了底蕴,文化让浦东走得更远,金融和文化产业共生共荣,是自然生态,也是必然趋势。

如果说30年前,浦东把寸土寸金的地方给到吴昌硕纪念馆,坚守了“城市文脉”;那么30年后,陆家嘴最后一块空地留给浦东美术馆,滋养了“城市气质”。经济与文化齐飞,可以预见,浦东的未来30年依然大可期待。

篇二: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观后感 篇二

30年间,还有一些变化悄然发生。

赵文越当年遇到“最头痛的问题”,如今仍困扰着一些年轻交警。“相比机动车,纠处非机动车和行人违法的难度更大。”

赵文越印象深刻:刚工作不久,他在执勤时发现一名中年妇女穿马路未走横道线,于是走上前,指出其违章行为。中年妇女一脸不屑:“从来没听说走路也要罚款,是不是你们想发奖金了?”“我就跟她说,走路违章要罚款是有明文规定的,更何况,作为一个上海市民,一言一行都关系到上海文明都市的形象,更应自觉遵守交通法规。5元钱是小事,重要的是要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一席话,说得中年妇女满脸通红,自觉递上了罚款。

“其实,处理好每一起交通违法,让违法者心服口服,交警除了坚持原则,还要讲究方法,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这是赵文越二十多年前总结的工作心得。

如今,“行人通过路口或者横过道路,应当走人行横道或者过街设施”明确载入《道路安全法》,当年的“违章行为”升格为“违法行为”。“交通法规不断完善,执法者有理有据,这是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的基本保障。”

与刚上班时不同,虽然行人、非机动车违法行为仍较多发,但是赵文越和同事们的执法难度小了。“日常执法中,违法者少了怨怼和不理解,更多的是‘我错了,下次一定改’……交通参与者的法治意识和素养明显提升。”这是最让交通民警赵文越欣慰的变化。

30年沧桑巨变,“记忆中家门口的大片农田已变身成为一个个现代化的住宅社区,亲戚朋友相继住进了电梯房,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私家车……”土生土长的浦东金桥人赵文越说,自己既是见证者,更是受益者。

篇三: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观后感 篇三

谈到上海浦东,人们印象往往还停留在黄浦江畔三幢超高建筑,然而在许多文化名家眼中,这片摩天楼群立足的土地更承载着绵延数百年的文化脉络。这要从老宅讲述的吴昌硕与朋友们说起。

吴昌硕是海派书画领袖,集“诗、书、画、印”于一身。他从老家浙江初来上海时,就住在浦东烂泥渡路。烂泥渡路每到下雨天道路泥泞,浆水流淌,一踩一脚泥。但这并不影响吴昌硕喜欢浦东,并与其结缘。

浦东花农擅长嫁接培育,姹紫嫣红的芍药花开得端庄俏美,吴昌硕那幅著名《浦东芍药花图》便画于此,题句写着:“上海浦东田家遍地皆是,好事者移以接牡丹,其色绝艳,乙未暮春,吴俊卿”,这也是吴昌硕仅存不多、写有地名的作品。

来上海后吴昌硕除了倾心浦东自然风光,更乐于结交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

浦东乡贤王一亭、陈桂春等创办上海浦东医院(现浦东东方医院),为筹集资金,吴昌硕多次来到陈桂春府上(今吴昌硕纪念馆)创作书画,义卖捐助浦东医院。浦东高桥钱慧安,有海派书画“班首”之尊,他对吴昌硕的金石书画相当敬佩,两人惺惺相惜,合作《风尘三侠》图。吴昌硕还与浦东中学创始人杨斯盛交往颇深,盛赞杨斯盛“毁家兴学”、重视教育。

建医院、办学校、创立书画社……这些文化名人圈,共同构成浦东深厚的人文底蕴。

基于吴昌硕与浦东的不解之缘,浦东开发开放之初,新区政府发展经济同时,想让文化名人吴昌硕纪念馆落户浦东。据吴昌硕纪念馆执行馆长、吴昌硕曾孙吴越回忆说,1994年的一天,我还在日本留学,爸爸打来电话,说浦东新建一批经济文化设施中,有吴昌硕纪念馆,让我回家帮忙,当时我们都开心坏了。

“经济和文化是就像汽车两个轮子,要同时发展,齐头并进”,吴越说,借着浦东开发开放的东风,吴昌硕纪念馆建成了,成为上海第一个艺术名人纪念馆。

篇四: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观后感 篇四

11月5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展览首日,罗氏制药中国总裁周虹格外忙碌,罗氏展台当天有十多场中外活动,包括瑞士驻华大使等到访罗氏展台。

到本届进博会临近闭幕时,罗氏宣布“再签约3年”,借力进博会这个中国对外开放的大平台,善用浦东开发开放优势,更好担起领军跨国药企的社会责任。

周虹出生于中国温州,12岁时随家人移居德国。从1996年起,她先后就职于德勤、先灵、拜耳和罗氏等公司,在德国、英国、新加坡和中国工作和生活。2012年,周虹回到祖国怀抱,定居上海浦东。2024年3月,周虹接住了罗氏的“橄榄枝”,任罗氏中国总经理。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当面试时,她提问:罗氏在中国最大的挑战是什么?罗氏集团的高层给出的答案是,希望“创新药在中国同步上市,患者第一时间用上新药”,而这也正是周虹的梦想。

2024年注定令人难忘。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下,企业或多或少都遇到了挑战,营商环境面临“大考”。今年春节期间,周虹和生产线上的同事在位于浦东张江的工厂加紧工作,确保供应。罗氏制药的几款药物被选为治疗新冠肺炎的急需用药,其中包括一款名叫“雅美罗”(托珠单抗)的药物,被列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

周虹将浦东比作一片热土,在这里,可以研发引进更多创新药物、探索创新方式,惠及全中国乃至全球患者。罗氏扎根浦东26年,既是浦东发展的见证者、受益者、贡献者,也是浦东改革开放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对创新奋斗者来说,浦东既是最好的“战场”,也是最佳的居所。

罗氏是第一家入驻浦东张江的外资企业。1993年,当罗氏决定将中国总部落户张江时,龙东大道附近还有大片农田;一年后,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奠基典礼在张江举行,当时的上海市政府领导首次提出“中国药谷”的概念。

2024年,龙东大道进一步升级,连接城区与机场。罗氏上海创新中心也在张江园区落成,进一步升级企业创新能力。过去十几年里,罗氏在中国培养了一大批科研人员,目前拥有超过300名研发人员,九成以上是中国本土科学家,产生发明专利200多件。

受益于自贸区先行先试政策,2024年周虹在浦东获得了首张自贸试验区推荐“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同年她还荣获上海市人民政府颁发的“白玉兰纪念奖”。

罗氏连续三届参展进博会,今年进博会期间,周虹更加繁忙。她在现场运用多语种优势,向更多国内外参会者介绍企业的发展历程,这也是上海浦东“而立之年”最有力的一则“国际广告”。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