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如下为励志网为大家带来的有关三国的历史故事,供大家参考。白话文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三国的历史故事【最新8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篇一:国历史故事大全5篇精选 篇一
石人坑
安徽省亳县城南,有一个坑叫石人坑。坑中站着两个石人,他们都是谁呢?
传说东汉末年,董卓乱政,曹操行刺董卓未能得手,奔回老家谯郡(今安徽省亳县),招兵买马,待时机成熟讨伐董卓。董卓遍行文书,画影图形,却没有捉住曹操,便派了两个刺客到谯郡去刺杀曹操。
这两个刺客一个黑脸,一个红脸,他们日夜赶路,一天,来到谯郡北城门外,天还没有亮,城门紧闭着。他俩从北门转到西门,又从西门转到南门,到南门时,天已蒙蒙亮了,碰到一个拾粪的老头。红脸汉和黑脸汉连忙询问老头:“什么时候开城门?曹操住在城里什么地方?他手下有多少人马?”拾粪的老头看他俩慌慌张张,满脸杀气,就断定他们不是好人,便故意说:“曹操正在招兵买马,投奔他的人很多,你二位是不是也来投奔他?”红脸汉和黑脸汉支支吾吾。拾粪老头便和他们闲扯起来,从董卓鸩杀少帝、绞死唐妃、独揽朝政、无恶不作,一直讲到曹操刺董卓,是为天下百姓除害。拾粪的老头最后说:“曹操真是天下的义士,你们要真想投奔他,等我把粪箕子送回去,就来带你们去。”说罢便转身回庄了。
等拾粪的老头走后,红脸汉对黑脸汉说:“曹操为天下百姓除害,我们要是杀害了他,不就留下千古恶名了吗?”
黑脸汉说:“不杀他,我们回去怎样交差?”
“要是我们忠奸不辨,滥杀无辜,不就成了没有肝胆的石头人了吗?”
“管他石头人、木头人,杀了曹操,拿了赏银再说!”他俩争论了半天,最后还是决定进城去杀曹操。他俩向南门走去,越走腿越重,越走越走不动,走到一片洼地里,就一步也不能动了。
等到拾粪老头转回来时,看见黑脸汉和红脸汉已经在洼地里变成了石头人。一个满脸怨气,一个满脸愁容。不用说,那满脸怨气的是红脸汉变的;那满面愁容的是黑脸汉变的。从此以后,那块洼地便被称为“石人坑”。
篇二:国历史故事 篇二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诸葛亮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很多三国爱好者都有一个疑问,诸葛亮出山时,为什么选择落魄的刘备?为什么不选择实力更强的孙权和曹操?以诸葛亮的智力,加上孙权或曹操的实力,前景一定很美。至于诸葛亮为何对孙权和曹操不屑一顾?这个问题并不复杂,原因如下:
第一:诸葛亮出山时,已经无法在孙权或曹操那找到位置
诸葛亮准备出山时,孙权和曹操手下的文臣势力已经成形,孙权那边是江东四大家为首,曹操那边是以颍川集团为首,官职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位置早就被占光了。
历史上的诸葛亮也并非是像《三国演义》那般神奇,对于不缺人才的孙权和曹操来说,诸葛亮即使去了,也无法受到重用,必须得熬资历,心高气傲的诸葛亮未必有那个耐心。
而刘备这边就不同,求才若渴,去了就能拿到一个好位置,刘备还是处于创业期,还能分到股份,正合诸葛亮这位有理想有志气大好青年的意愿。
但也正如《三国演义》中司马徽描述的那样“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诸葛亮出山的时机不好,没多少空间给他发挥了。
第二:去孙权和曹操手下会被排斥
孙权和曹操已经过了创业期,势力步入发展和稳定期,对于手下的文臣武将来说,正是划分各自利益范围的时候,诸葛亮带着身后的荆州集团踏进去,不会受到欢迎,反而会被排斥。
任何一个势力集团在基本成形后,都会排斥外来者,就好像庞统,他在赤壁之战时是在周瑜手下当官,为的就是给荆州势力找另一条出路。
并且,庞统在周瑜死后,亲自扶灵去东吴,就是想打动孙权收纳荆州势力,刘备当时太弱,他们看不上,可惜的是,孙权没能接受。
《三国演义》中描述这个事件时,是以孙权嫌弃庞统相貌丑陋,庞统一气之下离开结束。实际上,是庞统和江东世家没有谈好条件,江东世家拒绝接纳荆州集团。
江东世家排斥荆州世家的目的也很简单,不让任何势力进入到江东权力核心,让孙权只需要依靠他们就行,庞统这才不得不去投靠刘备。
换成诸葛亮,去孙权和曹操任意一方都是一样的结果,要么给江东世家或颍川集团伏低做小,要么你就别来。
第三:或许是理念不合
看三国的都知道,在描述曹操时,谁都有可能冒出一句“名为汉相,实为汉贼”来形容他,这就是曹操的政治弱点,“挟天子以令诸侯”不是所有人都赞成的。
孙权更不用说,地盘比刘备大,实力比刘备强,但在江湖上的名声却不比刘备高,刘皇叔一直打着的“复兴汉室”的口号,和他一直坚持的身份,还是很能忽悠人的。
诸葛亮和他身边的朋友,没准就是尊汉的坚定分子,正好和刘备的理念契合,至于军阀孙权和窃汉逆贼曹操,滚一边去吧,那是要打倒的对象。
综上所述,诸葛亮大概只有刘备可以选择,即便可选择的余地不多,诸葛亮依旧考察了好久,才发动身边的资源让刘备知道自己,以一段“三顾茅庐”的千古佳话,完成了择主。
篇三:有关三国的历史故事【2】:曹操献刀 篇三
话说西凉刺史董卓乘朝野之乱,统帅二十万大军进驻洛阳,废了少帝,立了献帝,自封为相国。他欺主弄权,残暴凶狠;大臣们想除掉他,却没有办法。校尉曹操(字孟德)暗中早有杀董卓之心,他经常出入相国府,渐渐取得了董卓的信任。
一日,曹操从王司徒处借来宝刀一口,藏刀来到相府,走入小阁,见董卓坐在床上,义子吕布侍立于一侧。
董卓问“孟德今天为何来得这么晚?”曹操说:“我的马走不快,所以迟了。”
董卓听后,命吕布选一匹西凉好马送给曹操,吕布出去了。曹操心想:“老贼该死。”想刺他,又怕董卓力大,没敢妄动,只好站在一旁等待机会。董卓身体肥胖,不能久坐,不一会,即侧身而卧。
曹操见他躺下,急抽刀欲刺,董卓从铜镜内看见曹操抽刀,转身急问:“孟德你要干什么?”这时吕布也牵马回来了,曹操急忙说:“我得了一口宝刀,想要献给相国。”
董卓接刀一看,长足盈尺,锋利无比,果然是一口宝刀。董卓引曹操出阁看马,曹操谢道:“愿借马一试。”曹操牵着马出了相府,快马加鞭往东南疾去。
吕布对董卓说:“曹操好象有行刺之举。”董卓有些醒悟,于是派人去追。此时曹操已经飞马奔出东门,逃得无影无踪了。
篇四:国历史故事 篇四
三国时期的历史精彩纷呈,其中英雄人物的风流事迹更是被人津津乐道。而说起三国时期的风流人物,刘备的蜀汉集团无疑汇集了天下的英豪。但是大家也知道,三国最终的结局是蜀汉集团消失在了历史的潮流中。
而对三国演义比较熟悉的人就知道,自从刘备讨伐东吴失败之后,其实那个时候蜀汉的败局就已经确定了。在讨伐东吴的战争中,刘备可以说是损失惨重,不但损失了四位军师,六位上将,甚至连自己也被气的病亡了。
关羽败走麦城最终被东吴所杀之后,为了实践自己曾经的誓言,于是刘备不顾诸葛亮的劝阻执意出兵东吴。而在这次战争中,刘备也是损兵折将。首先,刘备失去了四位军师。这四位军师中,有两个阵亡,,另外两个选择了投降。
阵亡的两个军师是马良和程畿。马良和诸葛亮交好,并且能力也被诸葛亮肯定,但是在战争,因为刘备的失败,此人也遇害身亡。程畿在兵败撤退的时候本来有机会逃跑的,但是因为对刘备的忠义,所以此人最终没有逃跑,在被敌军追上时,他也被杀了。
而投降的两个军师黄权和庞林。这两个人虽然选择了投降,但是这两个人的投降实在是被逼无奈。而损失的六位上将是张飞、护军冯习、前部督张南,别督傅肜,别督赵融,以及胡王沙摩柯。
而在这六位上将中,张飞的牺牲最让人可惜,由于心急为二哥报仇,张飞不断的奴役手下的人,手下的人受不了以后,铤而走险杀了张飞投奔了东吴。这次征吴的结果让刘备十分的伤心。并且蜀汉的国力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在面对这个危局的时候,刘备也被气的病倒了,并且不久之后就病故了。
篇五:国历史故事大全5篇精选 篇五
曹操大兴五色棒
曹操二十岁那年被举为孝廉,在东汉宫廷里做皇室的侍从官。他聪明能干,文有文才,武有武略,皇上不久又派他当洛阳北部尉。洛阳城分为东西南北四个部,北部居住的皇亲国戚、豪强官宦最多。他们抢占民房,搜刮民财,在城里盖起一连几十栋豪华楼房住宅;城郊的大片良田成了他们的花园、猎场。加上这些大官宦家中豢养的食客、打手,倚官仗势,为非作歹,苦害良民,把京城北部搞得乌烟瘴气,昏天黑地,谁也不敢管,谁也不敢问。曹操上任后,就要改变改变这种混乱局面,治治那些为非作歹的人。
曹操搬进部尉衙门。衙门里年久失修,墙倒屋塌,门窗破烂不堪。曹操找工匠修门窗墙壁,又找木工做了二十根手腕一样粗的、红黄蓝白黑五色大棒,在朱红大门两边各竖十根,十分耀眼。平时破旧的衙门一下威严起来,过往行人七嘴八舌地议论开啦。有的说,新来的部尉真的不一样,看样子还真要管管那些横行霸道的人。有的说,大官们都不敢管,一个小小部尉他敢吗?还不是新官上任,虚张声势罢了,挨棒子的还不都是良民!人们正在议论着,从衙门里走出两个兵士,抬着一块大木牌,高六尺六,宽三尺三,竖在大门的正中间。大家上前一看,上面写的是一道禁令:
为维持北城安宁,防止歹徒夜间扰害良民,实行宵禁。违者,不论平民官宦,一律用五色棒严惩。
当天夜里,曹操就派巡夜兵士巡查违犯夜禁令的人,并吩咐说:“只要遇到夜行的,做坏事的,不管他是什么人,一律抓来审问。”
第一天过去了,巡夜官回禀说:“报告部尉大人,平安无事,没有查到违令的人。”
第二天过去了,巡夜官回禀说:“报告部尉大人,平安无事,没有查到违令的人。”
第三天过去了,巡夜官回禀说:“报告部尉大人,平安无事,没有查到违令的人。”
曹操犯疑了:那些皇亲国戚、豪强官宦一向横行霸道,无恶不作,难道凭自己一道禁令,都会老老实实了吗?
第四天,巡夜官带着兵士又去巡查时,曹操走到巡夜官面前说:“今晚查夜,我跟你们一起去。”
站在一旁的老吏说:“部尉大人,过去的部尉从来不去查夜。”
曹操说:“过去是过去的规矩,现在有现在的规矩。夜禁令是我下的,我应该亲自去查看。”
这天正是月黑头,大街小巷黑灯瞎火,漆黑一片,四下没有一点声音,只有那些官邸里有时飘出阵阵丝竹声。曹操和巡夜兵士走了一条街又一条街,过了一条巷又一条巷,什么也没有发现。曹操正在纳闷,突然从街头转角的地方,露出了灯光,闪出一群人影。前面两人提着灯笼;灯后,一人骑着高头大马,穿着华丽的衣裳;马后,跟着几个持枪舞棒的人。这群人走到一家民房门前停下。一个提灯的人说:“老爷,你要的那个娘们就住在这里。”
骑在马上的人说:“把门打开。”
“住手!”这群人正持刀破门,曹操和巡夜兵士赶来。曹操喝问道:“你们都是些什么人,胆敢违犯夜禁令,出来为非作歹?”
骑在马上的人,瞪了曹操一眼,大怒:“哪来的小子,敢问老爷我来了!”
曹操见这人如此蛮横,满脸横肉,喝得醉醺醺的。他心里盘算:你就是天王老子,我也得治治你。一手握紧剑柄,挺直胸膛,说:“洛阳北部尉曹操,在此巡夜。”
骑在马上的人哈哈大笑说:“小小部尉,也敢来管我!”
“你违令,我是部尉,就得管!”曹操勃然大怒,一挥剑命令兵士,“把这些歹徒抓起来!”
“大胆!”跟在骑马人后边的一个随从,向前拦住喝道,“这是蹇硕大人的叔父蹇老爷。”
曹操一听是蹇叔,早听说这家伙仗着侄儿蹇硕在朝的权势,横行霸道,无恶不作,是洛阳城北一个出名的恶霸。曹操哪能轻易放了他,一掌推开上前说话的随从,喝道:“谁犯了禁令,都得依法惩处!”
随从原以为曹操听了蹇叔的名字,会谢罪走开,没想到曹操真的和以前的部尉不同,十分认真。他们怕吃眼前亏,都悄悄地溜了。只有蹇叔把肥头一歪,说:“你能把我怎样?”
曹操严肃地说:“请大人跟我们到衙门走一趟。”
蹇叔头一扭说:“不去。”
曹操向兵士们一挥手,兵士一拥而上,七手八脚地把蹇叔五花大绑捆了起来。
曹操把蹇叔带到部尉衙门,喊声:“升堂!”一群持着五色棒的兵士分两边站定,把蹇叔押上大堂。蹇叔仍仗着自己是蹇硕的叔父,谅曹操不敢把他怎么样,依然盛气凌人,叫道:“我,我是朝廷命官,你,你一个小小部尉,不能审问我!”
曹操冷笑一声说:“刑无等级,法不阿贵。你就是皇亲国戚,违犯禁令,也要依法惩处!”
站在一旁的老吏怕曹操真的棒打蹇叔,惹下大祸,慌忙走到曹操面前,对着曹操的耳朵小声地说:“部尉大人,刑不上大夫。蹇老爷是蹇硕大人的叔父,部尉对他动刑,恐怕……”
曹操说:“禁令要么不设,设了就必须执行!”
蹇叔见曹操真的要用刑,吓得脸色蜡黄,嚣张气焰一下子没有了,两腿发软,瘫在地上,哀叫求饶。
曹操命令兵士棒打五十。兵士们立即将蹇叔按倒在地,挥起五色大棒一五一十狠狠地打了起来。这个作恶多端的老家伙,开始还嗷嗷地叫着,挨到三十棒时,就连吭也吭不出声来了。
第二天,曹操在衙门前贴出一张告示,把蹇叔的罪恶公之于众。从此再没有人敢夜里出来为非作歹了。好人见到北部尉衙门前的五色棒就交口称赞,坏人见到北部尉衙门前的五色棒就心惊胆战。那些皇亲国戚、豪强官宦想除掉曹操,无奈找不到借口,只好假借“提拔”、“重用”为名,不久就把曹操赶出了洛阳城,调到顿丘县当县令去了。
篇六:国历史故事大全5篇精选 篇六
鄢陵议事台
河南省鄢陵县的马栏镇有一个议台村,村里有一座五亩大、两丈多高的大土台,叫议事台。说来奇怪,议台村周围的土都是黑胶泥,唯独议事台的土和当地不一样,是黄色的莲花土。更奇怪的是,每逢夏夜,远处蛙鸣声此起彼伏,连续不断,而议事台周围却一片宁静,台上连一只嗡嗡叫的蚊虫都找不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当地有这样一个传说。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董卓把汉献帝从东都洛阳劫持到长安,临走时还放了一把火,烧了洛阳城。建安元年,汉献帝从长安回到洛阳,宫室被烧尽,庄稼被毁光,君臣只得睡在大街上。老百姓没有吃的,都出城挖草根、剥树皮度日。曹操看到这种情况,感到洛阳城一时难以恢复,自己的几十万大军也面临着断绝粮草的危险,心里非常着急。他想:许昌地处平原,又有古都鄢陵,城郭宫室都很完整,不如迁都许昌。他禀明汉献帝后,献帝同意了他的要求,曹操便率领大军,向许昌进发。
部队经过鄢陵县马栏镇时,曹操想要和部将商议怎样解决部队的粮草问题。但马栏镇一带却没有合适的地方。于是,曹操就传令行军的士兵,每人用战袍兜一包马栏镇的黄色莲花土,继续前进。当部队走到现在的议台村时,曹操见地势平坦开阔,便命令士兵将土倒下,堆积起来,筑成了一座大高台。而曹兵取土的马栏镇西南角,却形成了一个大洼,这洼至今还在,叫皇家洼。那座大高台就是后来的议事台,因为筑台的土是从马栏镇取来的,所以和议台村的土不一样。
高台筑好后,曹操就召集将领们在台上议事。当时正值夏季,台下的水洼里有许多蛤蟆,黄昏时分蛤蟆呱呱乱叫,弄得大家连说话都听不清。曹操嫌蛤蟆碍事,生气地站起来一挥手说:“讨厌,青蛙不鸣!”他的话音刚落,蛤蟆就再也不叫唤了。直到现在,议事台周围见不到一只蛤蟆。老百姓都说,蛤蟆怕误了曹丞相的军机大事,全都搬家了。
曹操和部下商议了很久,也没有想出如何解决粮草的办法。夜深人静时,曹操就在屋里看书思考。这时虽说蛤蟆已被赶走了,但夏夜的蚊子更是厉害,它们乱飞乱叫乱叮人,搅得曹操心烦意乱,他把袍袖一拂又说:“讨厌,蚊虫远飞!”话音刚落,蚊子也销声匿迹了。据说直到现在,曹操住过的那一片地方,都没有蚊子。
曹操一时想不出解决军粮的办法,就决定招纳天下贤士,共议发展经济、统一天下的大业。招贤榜写好后,曹操派人四处张贴,但是一连几天都没人揭榜应召。这一天,眼见天快黑了,还是没有人来,曹操心里烦闷,便走下高台,到田野里散步。这时,远方天空中忽然白光一闪,耀得曹操眨了一下眼睛,等他睁眼细瞧时,只见田埂上有一位老叟扛着锄头向他走来。老叟见了曹操并不回避,反而笑嘻嘻地问道:“丞相,何事愁眉不展?”曹操便把心里想的事说了。老叟听罢微微一笑,说:“不知丞相的招贤榜招不招山野村夫?”曹操听老叟话里有话,又见他白眉白须,仙风道骨,便说:“不论人才,只图良谋。”然后把老叟请上高台,躬身施礼说:“请教老丈有何良策?”
老叟站在高台上,用手一指台下广阔的平原,说:“如今天下群雄纷争,鄢陵地处中原,又有沃土良田,丞相有几十万大军,何不在这里屯田练兵,养精蓄锐,待来日讨伐孙权和刘备,一举扫平江南,何愁天下不统一呢!”
曹操听罢,满心高兴,便备了酒席,和老叟议古论今,谈天说地,一直到夜半。这时,曹操疲倦了,仰天打了个哈欠,正想请老叟回房休息,老叟却不见了,只见一道白光隐遁到东方空中,化作一颗明亮的金星。曹操这才知道:老叟是太白金星,特地下凡来指点他的。
后来,曹操在鄢陵广行屯田,士兵们一边种地,一边操练。这年,鄢陵获得了大丰收。曹操充实了力量,为后来统一北方打下了物质基础。
据说,曹操和太白金星在高台上相聚议事后,就把高台命名为议事台。议台村也因此而得名,一直沿袭到现在。
篇七:国历史故事 篇七
袁绍如果不死那么早,曹操能消灭袁绍集团吗?在小编看来,袁绍在官渡之战后,已经很难再度东山再起了。实际上袁绍在回到老巢后,因为羞愧难当,更兼气闷内心,不久就郁郁而终了。所以即便袁绍不早死,最终很有可能成为曹操的阶下囚,到那时更悲惨。
官渡之战,袁绍集团损失巨大,其中武将张颌、高览选择投降,谋臣许攸因为内部谋臣争斗而投靠曹操。武将颜良文丑自己淳于琼战死,谋臣沮授被擒后死了,田丰在官渡之战时已经下狱,而袁绍刚刚回去,就选择杀了田丰。当时袁绍带领的十几万大军,更是死了有七八万之多。原来对于曹操的绝对优势,到了官渡之战后,已经最多达到持平的状态了。
田丰给袁绍提建议,趁着曹操攻打刘备的档口赶紧发动进攻,而袁绍则说,哎呦喂,我的小儿子生病了,不能打仗。气的田丰用拐杖触地,连连大骂“千载难逢的时机,因为孩子生病就放弃了”,由此被袁绍疏远。后来曹操打败了刘备,回师防守,袁绍想要一战定胜负,田丰又建议他选拔精锐,攻打曹操防守薄弱处,结果袁绍不愿意听,田丰还反复劝说,惹得袁绍发怒,借口他扰乱军心关到了牢房里。后来袁绍官渡之战失败,仅仅八百人跑回去了,回去后大家都以为田丰梦获得重用,田丰却说,我的死期到了。果然,袁绍因为愧对田丰选择杀掉了他。
从这里看,一个是袁绍相当刚愎自用,对于谋臣提出的建议,往往不予采纳。另一个是袁绍不梦正确面对失败,失败或者犯了错误之后更愿意迁怒于人。第三个,袁绍其实是个大糊涂蛋,对于战略形式的变化很不敏感,对于战略目标很有点侠客精神——能一次决战搞定就不愿意拖着。第四,袁绍不懂兵法。这样一个人物,妄为四世三公,少年成名,统帅四州之地,却难有所成。尤其碰上曹操这样的对手时,袁绍在经营四周之地时,对百姓是很好的。所以普通民众很支持他。这可以说是其唯一优点了。
袁绍起于南阳,然后又受封冀州等州。在南阳收下逢纪和许攸,在冀州又收下沮授、田丰、郭图、审配等人,这些人在内部并不和谐,各自不服气不说,还相互形成阻力,给对方暗中下绊子,在袁绍面前身后争权夺利,以谋取个人利益。其中以沮授、田丰和许攸名声较大。但是三个人的意见经常都不被采纳。虽然袁绍统一北方四州时听了沮授的战略部属,但是拿下四州之后的袁绍一下子自信心爆棚,唯一相信的是眼前的利益和个人的脸面,对于众多谋臣,因为各自有各自帮助的幼主,所以也完全不能形成合力。
所以就算是他不死,曹操也会加快消灭袁绍集团。袁绍不死,必被捉。捉住之后,曹操会把袁绍待若上宾,请汉献帝赏赐大官,比如封冀公。然后以袁绍的名义,让手下投降。投降者,都官加一级,然后都养起来,然后再择优录用。很多诸侯看曹操对人们的优待,很多人会率军来降。天下还有谁呀?刘表,刘彰,张鲁,马腾,孙权,刘备。来者高官厚禄,高薪养官。那时天下可能只剩下刘备和孙权。
刘备依附刘表,刘表已降,刘备无处可去。要么投降,要么远走他乡,伺机而动。肯定没有了三分天下。可能会奔波半生,以皇叔之名,回到汉献帝身边。在看孙权,假如的孙权比历史的孙权实力要低,因为曹操以占天时,有的人和,孙权十有八九也会纳降,天下大定矣。曹操可能成为一代名臣,或者通过禅位,成为大魏的开国明君。曹操知道历史发展成这样,不禁哈哈大笑,也没有了观沧海。综上所述,小编认为即便袁绍活着,也是迟早被曹操分割吞食的下场。
篇八:国历史故事 篇八
三国第一谋士,辅佐曹操十一年,从未打过败仗。他原来是袁绍的手下,后来才转投为曹操,为之后曹操统一北方地区立下了不小的功劳。再后来曹操征讨乌丸的时候病逝,那个时候才三十八岁,正处于一个大好的年华,而且是书上面曾经评价他为世之奇士。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他身边的重要的谋士,那么他与诸葛亮相比谁更厉害一些呢?恐怕两人不分上下。
郭嘉他一共辅佐了曹操十一年之久,虽然说只有短短的这些年,但是他却屡立功劳,郭嘉在曹操的军中,曹操每次打仗都会传来大胜的好消息,最后曹操的成功的统一了北方,而郭嘉仪去是曹操的军事战况明显就开始下降,特别是当时对付孙权和刘备,就显得稍微有一些力不从心,赤尺至之战的时候还差一点被烧死了。刘备之所以能够获得胜利,也不仅仅是因为有了诸葛亮这一谋士。
而曹操征讨天下受到阻碍,也不仅仅是没有了郭嘉。但是郭嘉的去世,对于曹操来说确实是一大损失。而且曹操还时常叹息,自己要过早的失去了国家这一军事天才,他精通各种谋略,而且他还非常的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形式以及快速的定制策略,总能够出奇制胜。就比如当时曹操大战吕布,士兵们都非常的累正准备撤军,郭嘉此时却提出来了另外一个建议,要求再次进行出战。
而且他还断定此次并能够获得胜利,结果吕布被擒住。还有当时曹操去征讨袁家两位兄弟,几乎每一次都没有讨到好处,此时将军就主张再次进行进攻,可是郭嘉却说撤军,结果让人没有想到袁家的这两位兄弟居然内部混乱,曹操就坐等收复城池。特别是在征讨乌丸那一战,非常完美的体现了国家的军事方面的能力。乌丸之前一直都是向着袁绍,在袁绍去世之后。
袁绍的手下就带领军队逃到了乌丸,所以曹操要把袁氏的势力全部消灭。但是乌丸却并不怎么好打,很多人都不主张攻打,因为胜率非常的低。根据史料记载,当时正属于冬天非 baihua 常的寒冷,连续向前行军都见不到一滴的水,吃的东西也所剩无几,曹操无奈之下只能够杀掉马匹作为粮食,然后再凿地三十丈才得到了水,战争胜利之后曹操觉得他能取得胜利完全都是侥幸。
他说诸君的劝阻才是万全之策,可见这场战争到底是有多么的惊险,然而当时的郭嘉却认为应该去,他觉得乌丸虽然说是远,也正是因为离得远他们才不会去防备,如果这个时候出其不意,一定能够打个措手不及,并且还能获得胜利,另外就是袁绍的家族影响力可是不容小觑,而且乌丸的实力也是不能够低估,一旦他们联合起来,恐怕之后的青州和冀州也就保不住了。
而且当时刘表虽然说只会纸上谈兵,但是他也非常的清楚,是比不上刘备的,因此对于刘备也是有着一些防范,也不会听从刘备的言语,所以说这个时候尽管是远征,而不必考虑身后之事。果然所有的事情都如郭嘉所料,那么郭嘉为何能够料事如神呢?其实主要还是郭嘉太会看人了,他不太能够看得透,敌人也能够看得清楚的,曹操就曾经说过,每次要讨论临敌计划时,郭嘉早已经作出判断。
可见郭嘉作出判断时,每每都想到了曹操的前面,而且常常会帮助曹操下定决心,可见郭嘉的成功也依然是曹操的成功。可以设想一下假如赤壁之战的时候,郭嘉仍在的话他一定能够早早作出判断,让曹操转败为胜,不至于落得一个苍茫而逃。而当时的国家已经不在了,否则历史恐怕得重写。而且那个时候,恐怕他和诸葛亮之间也是有着一场智斗。
上一篇:小学生评语家长版(9篇)
下一篇:初夏的唯美诗句精彩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