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论文是写大学生的就业与职业规划的呢?这次白话文为您整理了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论文(最新3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篇一: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论文 篇一
论文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高校就业指导
论文摘要: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时学生的就业指导 工作已经面临着新的形势,传统的工作方式也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大学生择业的要求。高校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并将其贯穿于学生学习和就业的全过程,作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关健工作,以提升学生就业的 科学 性和实效性。
随着1999年以来高校的不断“扩招”,我国的大学 教育 业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同时,随着国家劳动就业体制的不断改革,大学毕业生也不再享受“统包统分”的政策。这使得过去“天之骄子”们的从容和优越已经逐渐被严峻的就业现实带来的焦虑和压力所取代。加之市场 经济 条件下,人才消费观念也在逐渐由“人才高消费”向合理化转变,更使得大学毕业生求职难成为了不争的事实。这种局面对于 社会未来的 发展 而言,或许是一种进步。但是,对于新一代的大学生来说,则无疑是一种挑战。在汹涌的就业大潮和激烈的竞争压力下,如何迅速找到适合自己的理想工作,以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并走向成功,已是摆在大家面前的共同课题。因此,作为培养大学生的 组织—高校理应担负起对大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责任。
一、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
所谓职业生涯规划(简称生涯规划,又称职业生涯设计),就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 总结 的基础上,客观地对自己的个性、兴趣、爱好、能力、特点和价值观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并结合时代特点,深人了解各种职业的需求趋势以及成功的关键因素;再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且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发展完整而适当的职业自我观念,培养有效提升职业发展所需的应变和决策技能。生涯规划的目的绝不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达到与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事业发展的长远大计,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简言之,职业生涯规划指的是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相继历程的预期和 计划,包括一个人的学习,对一项职业或组织的生产性贡献和最终退休。个体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概念,它和个体所处的家庭,以及社会存在密切的关系。每个人要想使自己的一生过得有意义,都应该有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特别是对于大学生而言,正处在对个体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这一阶段的职业选择将对大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在大学生毕业、就业之前,高校相关职能部门就有必要对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减少或避免大学生在邻近毕业的择业阶段盲目上阵。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外资的进入、 现代 管理理念的冲击和国有 企业 改革的不断深化,近年来,职业规划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元素,以越来越多的频率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与口中。于是,在服务业中也出现了专门从事职业生涯规划的有偿咨询服务机构,但是由于起步晚,缺乏 经验,因此,这些机构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从内容到形式基本上都是教条式的照搬照抄了欧美职业生涯规划系统,本土化的程度低,再加上中西方的 文化差异较大,在翻译和使用过程中,也往往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的现象;此外,从手段上来看,西方人所使用的 计算 机 软件测试的可信度还比较低,甚至有关字迹、血型以及声音测试分析的科学性还没有得到可靠证明。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在我国具有专业资质的职业规划指导的机构和人员还比较少,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并且这些机构的收费标准也比较高。因此,我国现有的专业咨询机构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完善创新体系;政府相应部门也要加强引导,完善规范制度,以便于促进这一新兴行业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目前,国内大多数大学对所培养的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从形式上来看,还处在“无的放矢”或毕业前临时性的“突击”指导阶段,根本谈不上“量体定做”、系统规划,也没有专业的指导教师和工作人员,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为了应急,从其他部门临时抽调一些行政人员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培训,好一些的学校还会请一些成功人士或专业人士来做几场 报告;从内容上来看,主要集中在解答毕业生有关就业 合同(协议书)签订问题和就业政策的咨询上,即使开设就业指导课,其内容也是常见问题的分析和针对所有专业都适应的融通性很强的空洞理论,缺乏实用性,信息量小,内容陈旧,而无法对学生的就业起到指导作用。有些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还仅停留在协议发放、回收、签字、盖章和罚款(违约处理)等行政任务的完成上,根本就谈不上就业指导。还有些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根本就不关心学生的就业问题,甚至有些学校还想尽千方百计从即将毕业的学生身上“捞钱”。尽管近年来许多高校开始重视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逐步探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但毕竟还处在起步阶段,需要各高校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努力贯彻职业生涯规划的观念,并使之成为大学生教育的必备内容。
据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和 中国 工业 经济联合会公布的一项大范围的毕业生就业调查显示:我国有73%左右的大学生已经把未来职业发展作为就业首要考虑条件,只有12%的大学生把就业薪酬作为首要考虑条件。为了让自己在就业方面更受用人单位的青睐,69%的大学生不同程度的受过就业方面的辅导和学习。从现实来看,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应该在大学时完成,但是,在我国高校中,就业辅导工作目前做得还很不到位。尚有63.8%的学生填报大学志愿时,没有考虑将来从事的职业,50%的学生职业理想是在大学期间形成的,20%的大学生毕业时仍未形成比较明确的职业理想。导致有三分之二的大学生感到职业迷茫、看不到未来,成为迷茫一族。
为了搞清楚当前我国大学生的职业规划现状以及大学毕业生对就业中心提供的职业发展服务的满意度,北森测评、新浪与《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于2004年6月28日一7月7日共同实施了一次大型调查。他们采用在线调查问卷的形式,共收集有效问卷2627份。参与调查人群包括在校非应届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应届毕业生及毕业超过一年的人等典型人群。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满意度整体水平不高。各项调查指标的满意度最高没有超过3.6分(5分表示非常满意),其中对“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和“求职方法和技巧”的满意度最低,对“清楚了解自己个性”的满意度最高。其中有40%的大学生在调查中表示,不愿意从事与自己专业相一致的工作。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放弃自己的专业需要承担非常大的机会成本,同时也会带来 心理、家庭等诸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融合需要专业职业发展人员系统的服务。在我国,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一直是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获得外界工作信息及职业规划指导的一个主要机构。但是,对就业指导中心的各项情况和服务,表示出满意或比较满意的调查者不到总数的巧%,而选择“一般”的调查者占总调查人数的30%,另有30%的学生根本不了解就业中心的情况和服务。在现实生活中,当大学生面临映业选择或职业困惑时,他们最主要的解决途径是自。己思考解决,占到了44 %;其次是与父母和同学商量,分别为12%和15%;选择由专业机构对自己进行指导的学生仅占一成;曾经接受过系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人只占到所有被访者的5%。调查结果还显示,虽然现实生活中大学生较少使用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但是面对未来的发展,超过80%的人还是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在心目中的地位重要或非常重要。70%以上的人表示需要或者非常需要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指导。这一方面说明无论是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还是社会层面相应服务机构提供服务的体系并不完善;另一方面也说明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市场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但是,对于是接受专业咨询机构收费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还是就业中心免费的职业规划服务?调查结果显示:就业中心获得了82%的大学生认同,而表示会选择专业咨询机构的只有54% 。
从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来看,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还是当代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战场和第一站。但是,由于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并不具备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资质和水平,还仅停留在原始的低水平的服务阶段。。这就说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还不能提供科学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服务。同时,由于社会上专门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机构较少,收费较高,对于主要靠父母生活的大学生而言,也只能敬而远之。这就使得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站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应该捷足先登,尽早占领这一广阔市场,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提供免费(或廉价)、优质、高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
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心应转向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
经过逐年的“扩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遇到了巨大的挑战,解决大学业生就业问题,也成了社会舆论的 热点、高校及相关部门工作的焦点、家长的苦恼和学生的困惑。从近五年的就业情况来看,大学生的就业情况明显是一年不如一年。据教育部网站公布:到200年9月初,2004年应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仅为73 % , 2005年大学毕业生比2004年增加了58万,2006年将达413万人,比上年增加75万人,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同时,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结构性就业难题。高校“扩招”以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又直接影响高校的招生状况,也对社会秩序的稳定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因此,许多高校在学生毕业前夕,纷纷通过各种途径,如:组织各种就业洽谈会、见面会,建立就业网,开展了网上求职、对口沟通等多种新形式,试图提高学生就业率。同时,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不断在政策扶持、信息服务、观念引导、市场拓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现实的压力之下,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逐步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各种在以往观念中被认为是“非正式”的就业岗位,也已经进入大学生求职的视野,自主创业、合作创业、投身西部、奔赴 农村 等也成为部分大学毕业生的选择。尽管有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一系列措施以及各方面的努力,但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困难,依然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各方的努力可以部分缓解矛盾,却难以在短时间内予以根本解决。可见,这些现象背后还隐藏着更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高校培养的大学生之间的矛盾。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培养的人才确实越来越多,而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本来可以良性循环发展的事情,却成了让人头痛的问题。为什么人才的供需矛盾会这样大,就业压力这么大呢?究其根源就是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高校应该对自己所办专业的市场前景进行调查研究,各专业所开设的课程结构以及培养对象的未来职业生涯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而不应该把问题留在学生毕业的时候来解决。很显然那种“临时抱佛脚”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实的需求了。 既然从 社会需求和学生未来的 发展 而言,都需要对当代大学生进行 职业生涯规划,那么,谁应当首先担负起责任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呢?这就是高校就业指导 工作中不可推卸的责任。社会各界,特别是高校就业指导机构不应只在大学生毕业前才大呼“狼来了”,而应当把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跳出单纯从事就业指导服务的局限,应从培养社会主义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高度出发,把职业生涯规划贯穿于整个大学 教育 的始终,帮助大学生进行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使学生能“水到渠成”式的面对市场,让自己所培养的大学生成为“有准备的头脑”以赢得更好更合适之就业机遇的“垂青”。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应始终坚持“预则立,不预则废”的原则。
职业生涯发展要有 计划、有目的,不可盲目地“撞大运”,很多时候我们的职业发展受挫就是由于生涯规划没有做好。好的计划是成功的开始,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这个道理。面对社会的急剧变革和市场 经济 快速发展,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保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然而,绝大多数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当代大学毕业生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不是首先坐下来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而是拿着 简历 与求。职书到处乱跑,总想会撞到好运气找到好工作。结果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与资金、到头来感叹招聘单位是有眼无珠,不能“慧眼识英雄”,叹息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这些大学毕业生认为找到理想的工作的是学识、证书、耐心、关系、口才等条件,认为职业生涯规划纯属纸上谈兵,浪费时间。这是一种错误的理念,实际上磨刀不误砍柴工,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有了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目标之后再把求职活动付诸 实践,这样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经济、更 科学 。因此,高校应该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让自己学校培养的学生“赢在起点”。
其次,从时间上来讲,职业生涯规划宜早不宜迟。
有调查研究表明,选错职业的人群中有so%是失败者。种种社会现实也提醒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应及早开始。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应该在入学时开始,大学生从大一起就应该思考个人所学专业未来的发展,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和能力,掌握这门知识,能到哪些行业和 企业 去,自己是否喜欢未来的这个职业,并把学习计划和未来的职业目标统一起来,而不是简单地根据教学安排和教材开始自己的大学学习和生活。
事实上,有些大学已经意识到就业指导是大学生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并已经在有计划地安排一些相关内容的讲座。但这些讲座缺乏系统性,不够完整,受众也不广泛。有关专家认为,大学不能再忽视这个问题,大学应和社会共同承担起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责任,不能只是提供五花八门的就业岗位信息,或临时举办一些就业指导讲座。就业指导工作并非只是针对大学毕业生的,应该把大学生就业指导列人大学的教育教学计划之中。大学需要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建立一支专业的就业指导队伍,充分利用大学的知识资源,在大学开设就业指导专业课程,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加强就业指导的学科建设。学校应该指导学生从人学之日起,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使学生在校期间对生涯规划进行完善和补充,进而使所学专业知识与社会发展、自身潜力与将来职业发展同频共振。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在毕业时选择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再次,从空间上来讲,职业生涯规划应持之以恒、贯穿始终。
其实对于每个人来讲,职业生涯活动都将伴随自己的大半生,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才能实现完美人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持之以恒,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之中。高校就业指导部门除了要建立了相应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和职能部门外,还应该从大学生人学开始,就对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一直到学生毕业,并在大学生毕业后形成追踪和反馈机制,甚至建立“召回”制度。当然,大学期间学生也在不断的成长和成熟;因此,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也应循序渐进,而不能采取一步到位的方式。根据学生在校的时间,一般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大学一年级主要使学生加深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的认识,培养大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习惯。,使学生明确本专业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同时,要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人才库”档案,记录学生的健康状况、性格特点、气质类型、兴趣爱好、职业能力倾向等内容,为学生将来制定职业目标打下基础。大学二年级主要让学生明确应具备的各种素质和技能,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各项活动,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英语 听、说、读、写的能力和 计算 机的 应用能力,并开始有选择地辅修其他专业的知识以充实自己;同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并要根据个人兴趣与能力修订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学三年级在指导学生加强和拓展大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开始把目标锁定在提高求职技能上,培养学生独立创业的能力,具体可以通过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来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参加与所学专业有关的比赛竞赛、见习 实习、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大学四年级是一个分化期,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出路应该有了较为完整、确定的规划,这时可指导学生对前三年的准备做一个 总结 :首先检验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前三年的准备是否已充分;其次,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择业、适业、敬业等专项指导和训练,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了解用人单位的信息、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 面试等训练,尽可能地让学生在做出较为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施展演练;最后,鼓励学生勇敢走出校门,从容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以自信去迎接新的挑战。
最后,应使大学生做到“知彼知己”,从容应对,荣辱不惊。
当代的大学毕业生经常抱怨就业困难,实际上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相干什么,能干什么。就其原因竟是不了解自己,没有找到人生的航向。从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来讲,找到满意工作的第一步得“知己”。“知己”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了解自己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另一方面是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能力潜质。知己的核心是要找准优势,起初自己能做什么,有那方面的潜力。第二步得“知彼”。所谓“知彼”就是对 组织、社会需求的了解预测,以及自身在社会中所处位置的判断。在现实生活中,“知己知彼”做得越好,职业目标就越容易确立,成功的可能也就越大。但是社会发展往往同预测不一致,所以就需要不断预测,不断修正,不断调整。因此,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明确目标,了解社会上。
除了“知彼知己”在择业的过程中,大学生特别是应届大学毕业生还应该具有良好的精神风貌,豁达、自信、坦率、冷静是择业者应该具备的良好品格。“知彼知己”可以使择业者自信,而良好的精神风貌则是自信的表现。目前,有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经常是垂头丧气,抱怨不断;或者是有人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就喜不自胜,到处炫耀。这都不是正常的心态。作为一名有良好修养和成熟气质的大学毕业生应该是对任何事情都能够做到从容应对,荣辱不惊。只有这样,才是正常的自信的表现。
西方有一句谚语说:“如果你不知道你到哪儿去,那通常你哪儿也去不了。”而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则能为广大学子们抛出理想之锚,开启人生成功航帆。然而,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大学阶段的规划只是一个起步,高校应把此项工作作为高校教育和就业指导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手段,在各职能部门的配合下,共同探索,以提升学生就业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篇二: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论文 篇二
摘 要:地方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内外部环境和条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业形势严峻。地方师范院校如何进一步加深大学生对专业与职业的认识以及对职业的有效规划成为新时代背景下的课题。本文就近三年来大庆师范学院总结出的“三阶段四模块”就业指导模式做一详尽的论述。
关键词:地方师范院校;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2)11-0082-02
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和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师范院校毕业生面临着教师教育由封闭走向开放、就业岗位减少、招生与就业改革、师范招生规模扩大以及教师来源渠道的拓宽等方面的挑战[1]。迎接这种挑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特别是高校自身教育教学的深层改革和学生就业指导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难题。
地方师范院校必须从传统的就业圈子中走出来 ,走一条名师培养与多种职业培养兼备的路子,突出职业性和岗位针对性,最大限度地适应社会人才市场需求的新变化。
大庆师范学院总结出适应地方师范院校的“三阶段四模块”就业指导模式,在突出职前培养、提升职业能力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探索出一条“强化职业能力培养,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就业指导之路。
一、“三阶段四模块”的理念与体系
当前,地方师范院校纷纷进行办学方向的战略调整,向应用型综合性发展,大量开设非师范专业,非师范类学生规模在高师院校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因而,解决师范和非师范生就业问题,尤其需要在人才培养的环节中重新审视和定位就业指导的功能[2]。大庆师范学院采取分类教育指导的办法,在师范生和非师范生的就业能力培养中始终坚持“一个理念、两套体系”的模式。
(一)一个理念:全面关怀学生个人成长,全程指导职业发展
充分发挥教育学、心理学和思想教育等学科优势,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教育”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并将“全程化”、“个性化”国际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融入其中,打破原先仅针对毕业生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工作的界限,提出“全程指导职业发展”的新理念,把“学生成长”和“职业发展”纳入就业工作范畴。整合学校各方资源,建立保障机构,将全程指导职业发展的理念落到实处。
(二)两套体系:职业技能成长体系和职业素质养成体系
1、建立职业技能成长体系。坚持专业理论教学,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服务,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服务,为实践教学服务,为职业技能成长服务。加大课内课外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分层次、有重点、有目标、优化学生职业技能成长体系,实践能力培养贯穿相关专业四年学程不断线,将学校教育、职业技能实训、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将企事业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引入教学体系,做到职业技能训练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结合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学科竞赛等实践教学环节,构建实训与实习相结合、通用职业能力与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覆盖学生学习全程的职业技能成长体系。
2、建立职业素质养成体系。在入学之初,侧重于通过开展职业启蒙教育,结合专业特点,协助学生形成职业理想,开展初步职业规划,在大学学习过程中重在加强职业测评和职业素养提升、职业素养拓展训练,帮助学生提高专业素养和能力,在高年级阶段重在实施岗位成才,在求职技巧的训练、就业政策及就业信息指导的基础上,通过校内外的招聘会、创新创业平台、岗位实训,教授学生必要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关注学生的心理和思想教育,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成长。
二、“三阶段四模块”大学生通用职业素养教育的总体设计
以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公共必修课程为基础,在一、二、三年级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养与技能提升”、“职业素质拓展训练”和“就业指导”四个模块以公共必修课的形式开展职前指导。除了必修课程外,多维合力多种途径作为有效补充,长期开展一对一就业咨询、大中小型招聘会指导、就业主题沙龙、职业专家讲座、创业者论坛和创业讲座等主题活动。四模块贯穿于整个大学四年,聘请校外职业培训专家、企业高管和企业培训师多名,教师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每个教学模块成立一个教研组,确定负责人,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建设。各个模块教学大纲确定基本调子,就是结合实践讲,结合就业指导讲,结合职场讲,结合思想实际讲,结合就业形势讲,结合就业观念讲。采取面试观摩课、企业家讲座课等灵活多样的授课形式。职业技能培养结合各个专业技能训练,各专业设立职业技能训练中心,按照统筹规划的原则,师范类专业设立“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心”,其他专业各自设立职业技能训练中心。
三、“三阶段四模块”完成通用职业素质教育的具体规划
第一阶段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必修课程。着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生涯观念,进行科学自我认知、职业认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做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不断完善修复的过程,需要指导教师连续跟踪指 baihua 导,每学期进行课后指导,构建跟踪指导考核指标体系进行考核。考虑到各院系书记和辅导员主抓就业工作,可选拔教学能力强的学生管理工作者来讲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直接进行包片包点的全程跟踪指导。
第二阶段开设“大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和“职业素质拓展训练”必修课程。指导一年级、二年级学生围绕职业生涯规划逐步提升职业素质和能力,分为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两部分进行训练培养。
第三阶段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必修课程。融合职业规划指导、专业技能提升和招聘模拟、应聘实战演练,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结合大小型校园招聘会实行就业指导课教师包干制,分专业加强个性化就业指导。培养学生科学的求职方法和择业理念,努力实现理论与实训相结合、模拟演练与企业招聘相结合。
四、“三阶段四模块”完成职业素质教育的保障措施 强化职业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必须有一定的措施做保障,使“三阶段四模块”的就业指导模式能够落到实处。
首先,设置就业能力训练区,设立多个实训项目。设立职业素质拓展训练场、心理行为能力训练室、职业礼仪训练室、模拟招聘训练场等,学生可以在仿真的环境中选择实训项目和指导教师,迅速提升职业能力。
其次,建立“职业能力培养训练场”,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中心,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高起点打造教师教学技能实训中心、艺术设计实训中心、软件工程实训中心等多个职业能力训练中心。
再次,以活动为载体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开展专家讲座、职场论坛、经验介绍、职业测评、心理专家疏导、职业规划大赛和创业大赛等多种形式的指导活动。学院就业管理人员利用招聘宣讲会和讲座加强学生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各学院的学业导师和论文指导教师协助就业管理人员做好毕业生的就业跟踪和就业指导。
最后,搭建实践平台,提高学生的就业实践能力。组织大中小型校园招聘会,为学生开办素质拓展训练营,组织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大赛和职业技能大赛,广泛实施学生勤工助学,为学生就业创业实践落实场所,学生职业发展协会印发《就业指导报》、《创业周刊》等报纸,为学生提升就业实践能力创建良好环境。
五、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孵化,以创业带动就业
首先,进行创新创业教育通识课程的规划设计。拟定培养方案,制定教学大纲,通过就业指导课、创业教育通识课、专业创新创业实践课、创新创业讲座、创业大赛等形式,加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创业大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其次,加快创新创业孵化。以专业为依托,以产学研为基础,整合全校各专业的创新创业人才,整合各学院的学生竞赛项目,努力孵化科技文化项目,充分利用创新学分和优惠政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引领大学生积极进行创新创业。
六、“三阶段四模块”就业指导模式取得的成效
在地方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大庆师范学院的人才培养和就业指导水平逐年提高。从大庆师范学院2008―2010届毕业生事业发展前途调查比率统计分析中可以看出,连续三届毕业生事业发展前途乐观的比率达到76%。毕业生工作与所学专业的对口率、毕业生就业岗位的适应性和毕业生事业发展前途都较好,说明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能够结合社会需求,符合为社会培养人才的要求,就业指导模式具有较强的职业和岗位针对性。
综合大庆师范学院毕业生毕业半年、一年、二年、三年的就业质量进行分析的结果来看,在就业去向中到公立学校、国企、事业单位的学生占毕业生数的30%。目前,毕业生就业质量有逐年提高的趋势,近两年毕业生的教育质量还会高于往年。“三阶段四模块”的就业指导模式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的无缝对接,使高校能够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为地方输送优秀人才。
地方师范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众所周知师范生就业困难,职业能力培养和就业指导尤为重要,需要高校领导高度重视和各部门、院系的协调配合,不断提升大学生的职业适应性和就业能力。
篇三: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论文 篇三
摘要:近年来,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新常态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需要切实提升学生的就业力,这样才能助力毕业生实现成功就业。本文就大学生就业新状况、当前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和在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中需采取的相应措施等问题做了浅显的探讨。
关键词:就业新常态;就业指导;职业规划
一、大学生就业新现状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供给量不断加大,2024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27万,2024年更是达到749万,加上历年未就业的毕业生,需要就业的毕业生人数近千万。与此同时,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但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出现的一些趋势性变化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随着国家和地方经济增速进入新常态,宏观就业压力不减,2024年大学生就业需求在结构性方面有变化,民营中小企业、二三线城市需求明显上升;鼓励高校毕业生下基层就业仍然是国家重要的政策导向。尽管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有所增多,但需求增长的数量远赶不上毕业生供给的数量,劳动力供过于求的压力仍在加剧。2024年大学生就业总量压力依然较大,因此2024年就业需求与2024年相比没有明显的起伏。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仅仅是一种表象,之所以看到困难和大学生个体表现差异有关。首先,作为一名大学生是否学有专长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否达到技术人才的评判标准、能否符合社会需求;其次,个人就业意愿和社会意愿存在差异,我国的基层和欠发达地区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大学生能否重视这些就业机会是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的关键[1]。
二、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存在的问题
1、高校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重视不够
我国职业生涯教育的体系正处于探索和实践阶段,各高校情况参差不齐,虽然目前职业生涯教育在各高校逐渐引起重视,但由于起步较晚未能获得足够的资源和支持。部分院校开设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仅仅是停留在选修课阶段。甚至只是几次讲座,并没能系统地设置课程体系。
2、师资缺乏
目前高校普遍没有职业规划教育的专职教师。大多数职业规划的指导教师是由高校的专职书记或辅导员来兼任的。而大多数教师并没有经过专门系统的培训,仓促上阵,缺乏扎实的职业规划理论和过硬的指导技能,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指导作用,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困惑大多难以提供实质性的帮助。目前高校普遍设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部门。但由于忙于应付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很少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开展有针对性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指导工作,职业规划教育指导的职能被限制在很小的范围[2]。
3、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
学生主动进行职业规划的意识淡薄,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没有深入普及,学生只是专注于个人的学习与成绩,不能正确地认知自我。对职业生涯教育概念认识粗浅,被动地接受学校和老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对职业生涯教育的需求仅停留在潜意识阶段,需求意识尚未被唤醒,更没有把意识提升到行为或实践层面。另外,当前大学生职业决策盲目,价值取向偏差。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以毕业后的工资福利待遇作为自己职业选择的首要标准或唯一标准。
三、应对措施――构建完备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服务体系
面对新常态的就业形式和目前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方面的现状,高校必须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加大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工作力度,构建起系统的、切实可行的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体系,使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和职业规划工作能切实发挥作用。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课程体系建设,提升学生就业力
高校在就业指导的全过程中,应结合不同年级学生专业学习的实际情况,分年级、分阶段、有侧重地安排不同课程模块,逐步构建具有院校特色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立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3]。第一步,开展新生始业教育,让新生刚进校就已开始有针对性地认识专业、规划自己的人生;大一年级开展职业认知和自我探索等初级的职业生涯规划培训,使学生进校就开始树立职业意识,让学生初步了解专业与职业的关系及职业对人的要求,帮助学生制定一个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业计划,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职业理想以及对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第二步,对大二、三学生着重开展就业能力和技能培养、职业生涯规划竞赛等,重点帮助他们确立职业目标,客观自我定位,通过社会实践、创业大赛、学术竞赛等形式,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能力,增强就业的自主性以及对将来职业生涯做出决策的能力;第三步,对毕业班学生着重开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教育、就业形势与政策教育、就业指导与服务、指导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求职简历制作和模拟面试等,做好充分的求职准备。
2、建立良好的就业工作机制,培养高标准的职业规划指导团队
高校要改进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提高就业指导的水平和实效,就必须建立良好的就业工作机制,培养高标准的就业指导团队[4]。
第一、建立良好的就业工作机制,应当构建学院与分院两级就业工作体系。在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各分院成
立由主管领导为组长,毕业班辅导员、班主任、毕业生代表和相关专业教师为成员的就业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各分院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形成“学院统筹、职能部门具体负责、相关部门配合、学院分院班级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
第二、培养专兼结合的就业指导团队,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可以遵循专职和兼职相辅的思路。加强专业指导教师的聘任、选拔和培训。高校应加大投入,保证就业工作经费足额到位。再者,培育兼职指导教师力量,组织学院教师参加职业规划方面的培训,邀请专家、公司人事经理等组建和扩充学院就业指导的兼职队伍,切实提高就业指导的水平。
3、坚持“以生为本”的服务理念,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开设大学生职业咨询室,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对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供引导信息和意见;针对不同的岗位提供技能信息的咨询。
总之,大学生顺利就业是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它可以使大学生充分地认识自己,客观地分析环境,正确地选择职业,采取有效的措施克服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各种困扰,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大学生要实现从“自然人”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的转变。在纷繁复杂的职业世界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并不断探索,就必须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
上一篇:周记中秋节【优秀10篇】
下一篇:工作能力自我评价优秀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