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观后感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城南旧事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城南旧事观后感1
这个假期,我看了城南旧事这部电影,它主要讲了一百年前在北京,主人公英子的经历。
其中主要讲了英子和秀贞、小偷、宋妈发生的三件事。首先讲了英子和被别人称作疯子的秀贞成为了朋友,帮助秀贞找到了她的女儿,但她们最终的结果却令人感到伤心。接着讲了英子和小偷发生的事,他为了让他的弟弟上学,只好来当小偷,偷别人的东西。最后讲了宋妈为了让儿子过上好生活,来到了英子家当老妈子,每次有家里的人来时,他都会问起儿子的事情,给儿子送过去钱,当她得知儿子死了,女儿也送给别人了,英子的爸爸又去世了,家里没有了收入,离开了英子家。
电影中,我通过秀贞每天织着小桂子的衣服,和她站在门口找着小桂子,明白秀贞的疯不是真疯,而是失去孩子的痛苦。从秀贞给英子说“如果你见到了我们的小桂子,一定要带她回来,我不打她,也不骂她。”这句话令我记忆深刻,我也体会到了她对孩子的爱,急切的想找到自己孩子的心。在下着大雨的夜里,秀贞带着妞儿去赶火车,但是最后的结果令人很悲伤,表达了秀贞和妞儿盼望过上好生活的急切。在与小偷发生的那段故事中,他用偷窃的方式,为弟弟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让弟弟好好学习,以后靠自己的努力,过上理想的生活。当他看到弟弟优秀的成绩时,高兴极了,我体会到了小偷对他弟弟的关爱和对生活的希望。最后,电影讲到他的家里时,我从宋妈每次都让人把自己当保姆赚到的钱带回去,同时还告诉家里人“下次记得把小栓子带过来”,我感受到了宋妈对孩子的无私的爱。后来她得知儿子已经死了,女儿也被卖给别人后,晚上思念孩子的哭,体会到了宋妈失去孩子后没有希望的悲伤。
通过这部电影,我感受到了一百年前人们生活的悲苦,和他们对孩子的关爱,也明白了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感恩父母对我们的关爱,更加重视亲情。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建设我们的祖国,为现在的生活增光添彩,创造更加幸福的未来,不让电影中的悲苦情景再次出现。
城南旧事观后感2
《城南旧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影,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长篇小说,也可视作她的代表作。它描写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住着英子温暖与乐的一家。它透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眼,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一种不出来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城南旧事》曾被评选为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城南旧事》中满含着怀旧的基调,将其自身包含的多层次的情绪色彩,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手段精细地表现出来。书中的一切都是那样有条不紊,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结合,恰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
主人公英子的世界是单纯的,充满疑问的,她从不在自己的世界里上锁,总是任由人们进进出出。所以她与被人们认为是疯子的秀贞结下了友情,三天两头的往惠安馆里钻;她与“小偷”写下承诺,甚而认真地听着“小偷”的故事;她爱着自己的奶妈,望着她离去,英子伤心难过。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我看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虽然很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
“惠安馆”、“骆驼队”、“兰姨娘”、“驴打滚”、“爸爸的花”,每一章节都饱含着朴素的气息,感人肺腑。但似乎这些故事的主角最终都离开了英子,他们的离去,让英子坚强了、也长大了。强”。伤离别是人生最为痛苦的一件事,撕心裂肺的痛楚往往让人迷失自我,过了许多年想起来还是伤心。记得一首令人怅惘的词:“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年携手处,游遍芳丛。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我们也曾经像英子一样唱那首忧郁的骊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我们一直都在离别,与我们的朋友,家人,旧时光里的自己,在哀叹离伤的同时,我们发现自己已经悄悄的长大了。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城南旧事,那飘逸在童年角落让人回味无穷的点点滴滴,或喜或悲。请不要为了那业已消逝的时光而怅惘,如果这就是成长,那么就让我们安之若素。
城南旧事观后感3
我读了《城南旧事》,并深深地喜欢上了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林海音,书中讲了林海音童年时代的生活。
故事主要讲了,20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大学生被警察抓走,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后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
书中的一切都是那样有条不紊,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结合,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它透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眼,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
那一缕淡淡的哀愁,那一抹沉沉的相思,深深地印在英子童稚的记忆里,永不消退,也深深地打动着我。整部小说充满了朴素、温馨的思想感情。看《城南旧事》,使我的心头漾起一丝丝温暖,因为现在已经很少看见这样精致的东西,她不刻意表达什么,只一幅场景一幅场景地从容描绘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说它自己。那样地不疾不徐,温厚淳和,那样地纯净淡泊,弥久恒馨,那样地满是人间烟火味,却无半点追名逐利心。
城南旧事观后感4
读着《城南旧事》,我渐渐地走近了书里,看着英子在城南度过的幸福童年,它们就像是一股细流静静地又慢慢地渗入我的脑海中:惠安馆、胡同的井、闹市僻巷、草垛子……这些地方所浮现的人物:井边的小伙伴妞儿、惠安馆的疯女人――秀贞、躲在草垛里的小偷、斜着嘴笑的兰姨娘、不理“我们”的德先叔、和“我”朝夕相伴的宋妈以及最后因肺病去世的爸爸都与我建立下了深厚的感情,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筑成的。
相比之下,虽然我的童年过得无忧无虑,但英子的童年却十分精彩、戏剧化。她童年遇到的每一件趣事都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她的童年故事真实、纯朴,纯净,淡泊,温馨。
当读到英子和惠安馆的疯女人秀贞玩时,我真担心秀贞会不会做出伤害英子的事,心里不禁为英子害怕起来;当看到英子知道自己的好伙伴妞儿就是秀贞的女儿时,英子不仅帮助他们母女重缝,还将自己的生日礼物——钻石表和妈妈的金手镯送给他们当作盘缠去寻找思康叔。
此刻,我不禁为英子感到骄傲,一个六岁的孩子竟然比我懂得友谊,懂得爱,这大概是一种来自生活的力量鼓舞着她在成长吧!读着读着我觉得很奇怪:难道英子不害怕秀贞吗?看到最后,我才明白,她的童年之所以精彩,是因为她有一颗纯真的心,正因为她有这样的一颗心,她的童年才那么快乐。
《城南旧事》绝不仅是一本回忆录,它还是一篇佳作,它以它独特的特点,洗涤我们的心灵。当我合上书的最后一页,房间里飘着一股淡淡的幽香,久久无法散去。读完此书,我深深体会到了英子童年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每一种感觉我都会深深地印在脑海中,不会忘记。
现在,我已经五年级了,再过一年就要告别我快乐无忧的童年。《城南旧事》就如苦涩中的一丝香甜,把我们拉回了过去,回忆童年。花儿谢了会再开,一曲终了还可以再从头,但是童年一去再也回……
城南旧事观后感5
《城南旧事》这部电影,我已经看过很久了。英子的举止言行的常常让我感到一种真切的美。在现实生活中,我看到很多虔诚的基督和佛教信徒,他们希望上帝或真佛能够给予他们幸福的生活。然后又有多少人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真佛和上帝的存在,又有多少人能够真切地享受到上帝和真佛的赐福。
中国几乎每天都有电影和电视剧产生,然而又有多少电视剧能够随着岁月的流失,永不褪色呢?很少,而《城南旧事》正是这其中的佼佼者。英子儿时的经历是影片的主线,她的经历微不足道,对于我们常人都不太陌生,常常能引起我们深思。
惠安馆的疯女人,很多人都非常害怕。但英子却多次和她玩,尽管曾经被母亲训斥过,依然不改,而且帮助这个疯女人找到了他的女儿。由此我们能感受到的不仅是她的善良和聪明,更是她纯洁无瑕的内心。在她的心里,没有偏见,只有纯真。
在一片荒草园中,英子遇见了小偷。这个小偷并没有伤害她。相反,竟然真诚地和英子交谈了几次。英子也从这几次交谈中,知道他是为了供弟弟上学才偷人家的东西的。并对他非常同情,这个小偷也在与英子的几次交谈中,也感受到了些许安慰。
惠安馆的疯女人和荒草园中的小偷,对于一个几岁的女孩子而言,是一个非常大的威胁。然后他们并没有伤害英子,英子也并没有带着常人的眼光看待他们。这是让我最感动的地方,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存在这太多的偏见,这些偏见常常会产生不良的结果。英子富有理解和爱心的眼光,常常能使人敞开心扉。
英子清澈的眼睛,以及眼里透出的自然的笑意,常常震撼我的心灵。英子的形象远比上帝和真佛更崇高,更让人感受到真善美的存在。上帝只对那些相信她,膜拜她的人给予幸福。真佛只普渡有缘人。而英子则是无条件地施与爱心,她的一言一行都是那样的简单,而这简单之中,却处处体现出运行于人世间的大道。
城南旧事观后感6
惠安馆主要讲了“我”因为好奇,与惠安馆的“疯子”成为了朋友。知道了“疯子”叫秀贞,也知道了她在她丈夫出远门的时间里生下了“小桂子”,可是因为她的母亲不同意,一气之下把“小桂子”仍到了城根底下,从此,秀贞见到谁就问看到“小桂子”了吗?所以人人都称她为“疯子”。一次偶然的生病,让“我”知道了“我”的好友妞儿就是“小桂子”等到她们母女相认的时候也离“我”远去了。“我”也被转到了别处去上学。
来到北京的第一个冬天里,我总是和宋妈一起去买菜,经过惠安馆,也总是看见“疯子”。宋妈问过我不怕那个“疯子”吗?我没有回答,只是想:我为什么要怕?昨天她还对我笑了呢!要不是妈妈拉着我的手,我就会和她说话了。从这一句话我能够体会到“我”是一个非常好奇的人,没有什么事情能够阻挡“我”的好奇心,可是大人就不一样了,一心想着让孩子好,不让看这,不让问那的。我下定决心,总有一天,我要走进惠安馆那黑洞洞的大门里面。
又有一天,我跟着宋妈去买菜。读到“吃了吗,您?”这一句的时候,我知道了北京人一天闲着没事,总要问别人吃了没有。
今天,我照常看到了“疯子”,当她听到我6岁时很吃惊,撩起我的辫子看我的脖子,后来我才知道是看我脖子后面的那块印记,是为了找她的女儿。之后,她把我带到了她的房间里,给我看8个月时的小桂子,给我讲小桂子当年的调皮,并且“疯子”给小桂子做了好多件衣服呢!读到这里,从“疯子”的动作,语言,可以看出她是多么的爱小桂子啊,让读者们也不由得心酸起来。
从此以后,我的生活变的充实了,早上去找秀贞,下午去找妞儿,晚上描字帖。有一次,我生病了,妞儿这个时候也来了,我就稀里糊涂的说什么“小桂子”而此时,我也发现妞儿就是小桂子,在生病的情况下,我拿走了妈妈的金手镯,送给了“疯子”母女。并且看着她们远去。从这里,我能够体会到文中的“我”是一个非常负责的人,因为我生病了还能惦记着“疯子”让我找的小桂子,并且能够拿妈妈的金手镯送给了她们母女。也能体会到“我”是一个善良的人。
最后,虽然她们离开了我,我也离开了这个地方,但是她们却对我的童年多了一抹色彩。
城南旧事观后感7
前不久特校李老师再次上门家访,这让我欣喜若狂,激动不已。李老师这次来带了一本厚厚的书,题目是《城南旧事》。这本书马上吸引了我,令我产生兴趣,心想:《城南旧事》是一本什么书?这本书主要内容是讲的什么?是谁著的?在老师的细心讲解下,我知道了这本书是由现代著名女作家林海音著的.。这位女作家出生于日本,祖籍在台湾。《城南旧事》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后被改成电影。
为了便于更好地阅读理解,我于20xx年12月30日那天认真观看了这部同名电影,让我深受启发与感动。电影中,体现了老北平的风貌,主人公小英子是林海音的小名,惠安馆是小英子的家。在她家的隔壁住着一个精神有些问题的女人,她的名字叫秀贞。一开始秀贞以为小英子是她的女儿,当时我感到有些疑惑:小英子不是有父母吗?那秀贞的女儿又会是谁呢?经过秀贞的讲解,她的女儿叫小桂子,脖子后面有一块胎记。自此小英子牢记在心,忽然有一天,主人公小英子发现了妞儿脖子上正好有块胎记,妞儿在小英子的帮助下终于母女相认了。我能体会得到主人公是多么聪明,富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心。但是人的命运并不是由人完全所能掌握的,秀贞准备带小桂子去上海见她的父亲,一家团聚,不料双双被火车碾死了。真是世事无常啊,我真为她们的不幸感到深深惋惜。
小英子的父母带她离开惠安馆,搬到新帘子胡同居住,我想这对于主人公而言,也是人生变化的一段旅程。小英子在新帘子胡同又认识了一个不知名的小偷,他也是有莫大的苦衷,他没有钱,所以依靠偷的本事来供他的弟弟读书,由此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还反映了人世间高底贵贱与命运的差别。
我想主人公之所以写《城南旧事》,是为了怀念她的童年生活,更重要的是她记录了那个时代的普通人家的社会生活。
城南旧事观后感8
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老师为我们播放了城南旧事。
电影中的主人公小英子记叙了自己在北京度过的童年时光:她结识了惠安馆的疯子秀贞做朋友,其实她并不疯,只是因为丈夫回老家没有回来,孩子又被他妈送人了,所以伤心过度。而小英子呢,帮秀贞找到了孩子,但母女俩在回老家的途中双双丧命在火车轮下;小英子而后又结识了一位小偷,他并不坏,只是为了供成绩优异的弟弟上学才不得已走上犯罪道路的,但小英子不小心说漏了嘴,让便衣把他抓了个正着,使他锒铛入狱。最后,爸爸因为革命运动操劳过度,撒手人寰,宋妈也被她的丈夫接回了家——英子从此长大了。
使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在电影的结尾,父亲去世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没有了。就在这时,屏幕上出现了七次枫叶的变换,配着悲伤的音乐,代表着时间一次次的变迁。宋妈走了,小英子也走了,宋妈骑在毛驴上,英子跪在马车上,扭着头,彼此不舍的望着,直至化作模糊的一点,消失在一片悲哀之中。
家人走了,英子父亲的墓并没有冷清,有不少当代进步青年来主动吊唁父亲,在父亲的坟头放上一束花,再郑重的鞠三躬,来表达自己对父亲的尊敬与怀念。可见,当时小英子父亲的信仰与地位,更体现了当时社会的腐朽与黑暗,英子的父亲只能暗暗地帮助热血青年们,鼓励他们,支持他们,直至病死。
电影中小偷的角色也让我记忆深刻,那个人(书中代之小偷)在弟弟的毕业典礼上高高兴兴地抚摸着弟弟的头,一副很满足的样子,弟弟却不知道哥哥供他读书的钱是偷来的。那个人告诉小英子,让她好好学习,不要像自己那样没出息,要干这样的勾当才供得起弟弟读书。其实,从此看出了学习是改变命运的最好途径,学习是为自己而学,并不是为他人而学……
电影看完了,看着眼前划过的演职表,心里想了很多很多,这时,同桌又哼起了那首离别歌,曲调中的悲伤又一次涌上了心头……
城南旧事观后感9
《城南旧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她用淡淡的文字,悠悠的叙述将我领进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老北京,在娓娓动人的真挚叙述中抒发了对童年的缅怀与对人间温暖的呼唤,不但写得亲切动人,而且每个故事都能令我思绪起伏,百感交集。
这个故事讲述了20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与小桂子相像,身上还有秀贞说的胎记,就让妞儿与秀贞相认。后来妞儿与秀贞去找寻爸爸时不幸惨死在火车轮下。后来,英子一家迁居。英子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
书中的一切都是那样有条不紊,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骆驼队”、“惠安馆”、“兰姨娘”、“驴打滚”、“爸爸的花”,每一章节主角最终都离开了英子,他们的离去,让英子坚强了、也长大了。更表达了作者英子对童年的忆念,让我们懂得童年的可贵。
读了这本书,我也想了许多。说到童年,更是让我满怀激动。童年是人生的一个开始,失去了就再也无法返回。可为什么有人想失去童年呢?虽然童年有许多事受到了禁止,可这只是意味着我们还没有长大,我们还可以用童心去干很多事,因为童年是要快乐的,要快乐地奔跑在草地上,就算是摔倒了,也是与大地亲密的一次拥抱。在自然的景色中快乐地成长,这些是只有在童年才可以做的。只有在童年开心,才能快乐地成长。
好好珍惜童年吧!它会让你的成年变得更加光彩!
城南旧事观后感10
《城南旧事》是一本书的名字,也是一部电影,而相比起来书,电影让我觉得更生动形象。今天,我真正把电影和书一起对比了一次,有些地方令人十分感动。我想和大家一起来谈论一下这部感人而又耐人寻味的电影。
整个电影分为三个故事,包括《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其中《惠安馆》讲的是疯子秀贞为了寻找女儿不顾一切终于团圆;《我们看海去》说的是一个人迫不得已当了贼和英子交了朋友,但最后被抓;《兰姨娘》说的是兰姨娘和德先叔来到了英子家,想夺取英子爸爸和妈妈的爱,最后英子撮合了他们的关系。这里面我觉得最感人的是秀贞寻找女儿,最后终于母女相认;还有那个英子的朋友,为了帮助弟弟念书当了贼最后被抓。
《惠安馆》里,我觉得英子帮助秀贞找到小桂子十分伟大,而且不顾大人谬论去勇敢的和疯子秀贞交往,并且关系很好,为了找到她的女儿——小桂子,英子不惜一切去根据秀贞的描述去找到她,甚至当时英子还发着高烧。所以英子这种精神令人感动,乐于助人,等到母女两人相认时,真正过上了幸福的日子,虽然不过多长时间,她们为了找思康叔而葬身于火车轮之下,但她们的相认,我感到了她们十分满足,或许,找到思康与否都不重要,这种团圆的幸福已经达到了。
而《我们看海去》是英子的朋友刘平和方德成把球不小心踢到草地里,英子没找到球,但发现了一个大铜盘子,第二次去找的时候,发现那里多了一个人,而这个人的弟弟,英子在毕业典礼上看到,学习很好,只是那个人家境贫寒,生活的重压让他迫不得已而成为了贼,我觉得生活中悲欢离合太多,我们要能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看法。
这两个故事都说了无意间产生的友情,英子为了朋友不顾一切的帮助他们,我十分赞赏英子的高尚品质,所以,我们也要像英子一样,在生活中有自己的主见,像英子那样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和大人支持同样的谬论,也许,我们的想法是稚嫩的,但当了大人的时候,你会回忆童年、留念童年,所以我们要珍惜童年的美好时光!
城南旧事观后感11
为了让我们更好地明白《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老师为我们播放了《城南旧事》。
电影中的主人公小英子记叙了自己在北京度过的童年时光:她结识了惠安馆的疯子秀贞做朋友,其实她并不疯,只是正因丈夫回老家没有回来,孩子又被他妈送人了,因此悲哀过度。而小英子呢,帮秀贞找到了孩子,但母女俩在回老家的途中双双丧命在火车轮下;小英子而后又结识了一位小偷,他并不坏,只是为了供成绩优异的弟弟上学才不得已走上犯罪道路的,但小英子不留意说漏了嘴,让便衣把他抓了个正着,使他锒铛入狱。最后,爸爸正因革命户外操劳过度,撒手人寰,宋妈也被她的丈夫接回了家英子从此长大了。
使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在电影的结尾,父亲去世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没有了。就在这时,屏幕上出现了七次枫叶的变换,配着悲伤的音乐,代表着时刻一次次的变迁。宋妈走了,小英子也走了,宋妈骑在毛驴上,英子跪在马车上,扭着头,彼此不舍的望着,直至化作模糊的一点,消失在一片悲哀之中。
家人走了,英子父亲的墓并没有冷清,有不少当代进步青年来主动吊唁父亲,在父亲的坟头放上一束花,再郑重的鞠三躬,来表达自己对父亲的尊敬与怀念。可见,当时小英子父亲的信仰与地位,更体现了当时社会的腐朽与黑暗,英子的父亲只能暗暗地帮忙热血青年们,鼓励他们,支持他们,直至病死。
电影中小偷的主角也让我记忆深刻,那个人(书中代之小偷)在弟弟的毕业典礼上高高兴兴地抚摸着弟弟的头,一副很满足的样貌,弟弟却不知道哥哥供他读书的钱是偷来的。那个人告诉小英子,让她好好学习,不好像自己那样没出息,要干这样的勾当才供得起弟弟读书。其实,从此看出了学习是改变命运的最好途径,学习是为自己而学,并不是为他人而学
电影看完了,看着眼前划过的演职表,心里想了很多很多,这时,同桌又哼起了那首《离别歌》,曲调中的悲伤又一次涌上了心头。
城南旧事观后感12
初读《城南旧事》,好像陷入一个复古的相册,在一片泛黄之中去找寻那一份关于童年的记忆。
童年是短暂,因短暂而美好。对许多人来说,童年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充满童真、快乐,对未知的好奇与神秘感,所有一切的一切,都美好而易逝,易逝而美好。写童年的作家很多,但林海音描述童年的手法却与其他作家不同,一反惯常使用的体验性随笔文体,通过一位小姑娘之眼,来窥探发生在身边的成人世界书中的林海音用细腻的笔触去刻画一个个人物,那一段段“旧事”仿佛就在眼前,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纷纷出场:无文化却任劳任怨生了一大堆孩子的母亲;充满威严具进步思想却早逝的父亲;用奶水和帮工做一年四个月换取一个月四块钱,两副银首饰、四季衣裳,一床新铺盖的宋妈;感情受挫导致成了“疯子”最后丧身于车祸的秀贞母女;充满女性柔媚风情而又善解人意的风尘女兰姨娘;因生活所迫走上偷盗之路的收买破旧货的小子……有反复出现的主角人物,也有蜻蜓点水,几笔带过,却入木三分,让人过目难忘的配角。作者铺陈了一幅生活画卷,让人不单读到老北京的一些旧日风土人情,也读到作为移民者的英子一家从故乡闽南带来的文化痕迹。
通过小孩的眼光看大人世界,通道似乎窄了,却也增加了小说的纯度和想象空间。在英子眼里,无论哪一个人物,都是善良的,纵是当了贼的卖小杂货男青年,宋妈懒做好吃嗜赌没责任心的丈夫“黄板儿牙”,也不例外。这正切合了一个孩子对人世的最初认知:人之初,性本善。故结构简单,却耐人寻味。
提及童年,眼前便不觉浮现屋后的池塘,母亲的巴掌以及父亲每次回家背的包。这些东西好像全部定格在生命之中,怎么挥都挥不去。真有一种“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的感觉。
童年如梦,梦出外婆的桥;童年如桥,接着未来的路。一直以来,都觉得这是对童年的最佳注解。是啊!童年如梦,梦里的一切都是新奇的,所以孩时的我们不会觉得累。像林海音一样,用孩子的眼光去自看世界,那这个世界以及这生命,便是一场梦,一场不会累的梦,一场纯净如水的梦。
城南旧事观后感13
伴着二十年代末悠长的铃铛声,踏着清脆的石板小路,穿过那深邃而又寂静的小巷,来到了旧时的北京城。在那北京城内有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且听《城南旧事》向你一一道来。
这是一部由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自传体短篇小说集改编的电影,简述了林海音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在北京城南的故事。在这个动荡不安的社会上,小英子从胡同口的疯子、伤痕累累的小玩伴儿;从秀贞死后搬新家、到与草丛里的陌生人的相识离别;从宋妈和她死去的孩子小栓子的事情中……她开始渐渐成长,开始思索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影片用一个天真的小女孩的视觉,描绘了埋藏在心底的记忆……
影片的开始是一个小女孩——英子在模仿着骆驼咀嚼的镜头,专注的眼神当中透露着好奇,她那幼稚的心灵中,充满了与大人不同的想法。她认为大人们给骆驼带铃铛是为了一解旅途的寂寞。在她的世界里,她敢跟别人眼里的疯子秀贞聊天,有一个很好的,妞……可见她的小天地里只有快乐和美好。
但是后来,小英子的两个离去了,她又认识了一个“朋友”。这是英子进草丛捡球时遇见的一个陌生人,他们很愉快地聊天。他因为家庭所迫,又要供读书,被迫出来偷东西。当然,这是那个“朋友”被抓后英子才懵懵懂懂知道的。他们的来往让小英子开始思索——什么是海,什么是天?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是啊,在二十年代末的社会上,在这个动荡不安的社会上,又有谁能分得清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呢?好好的学生即将被槍毙、被拉到大街上示众,又有谁能向小小的英子解释,这是为什么呢?
影片是英子这个小女孩的心路历程。随着故事的叙述,她从一个玩小油鸡,满街跑的小女孩,天真无邪;她瞪大双眼,看妞和秀贞的惨死,看草丛中人的人的被捕,无奈而恐惧;还有的去世,同宋妈无言地告别,伤心和倔强;她渐渐长成一个把往事记在心中的女孩。她是不喜欢送别的,当然是不喜欢的。但这是英子的经历,是每一个人都应该经历的。
一首歌,一段影片,一段心路历程……
城南旧事观后感14
你发展了,可你是否还记得童年时那类不一样的开心吗?
——题记
“夏季以往,秋季以往,冬季来了,骆驼队来了,可是儿时却一去不还。冬阳下边学大象咬合的蠢事,因为我不容易再干了。而我是多么的思念儿时住在北京故宫南时的这些风景和角色啊!我对自己说,把他们写下来吧,就是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这就是林海音写的《城南旧事》的序言,本书通过英子童真童趣的眼睛,收看成年人全球的所有喜怒哀乐、离合悲欢,浅浅的忧伤与晕晕沉沉情丝,感染了我与一个又一个阅读者。
在这本书里,令我非常打动的是本书最终一章《爸爸的花儿落了》。它关键说的是英子的父亲,尽管他的表层看上去很严肃认真,但心里则是一位慈父。在英子要大学毕业的情况下,而他却生了病重,不可以去参与英子的毕业晚会,这时候英子想起之前父亲严格管理她的诸多,禁不住流下泪来。返回家时,才知道父亲早已去世了。多么的让人哀叹,这时,英子也总算发展了、成熟了,向儿时握手而去。
看《城南旧事》,心中漾起一丝丝的溫暖,由于早已非常少看到那样精美的物品,由于她不有意表达什么,只一幅情景一幅情景地坦然勾勒一个孩子眼里的北京老字号,如同生活在说它自身。那般地心无旁鹜,温静淡泊
大家也跟林海音一样,十年,几十年,也许呼啸而来的岁月会让一些记忆力虚华,却仍然有一些事情,她们固执的留到你的内心深处,不愿磨去,不愿老去。
话到此,我想到了我的童年。相对性于英子,我的童年沒有过多绚丽多彩的桃花,沒有过多的喧闹,沒有浪漫的五彩,仅有像红枫林一样的殷切宽裕的梦和最炙热的童真。有多么的想返回那无拘无束的岁月,沒有要我喘不过气的生活和学习培训的工作压力,有的仅仅银玲一样的欢笑声。
儿时,是记忆力的逐渐,也是一个梦的句点。我将会对儿时一直揣着最诚挚的感情,愿你们也这般,过好每一天,没留有缺憾。
城南旧事观后感15
一提起《城南旧事》我的脑海里首先浮现的便是那首清越悠扬、古朴深婉人的骊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以及落花下,一个留着齐耳短发的女孩,在夕阳的余辉里静默着的画面。一边读着《城南旧事》,一边回想着电影里的镜头,仿佛身临其境:冬阳下的骆驼队,惠安馆的疯女人秀贞,蹲在草丛里为供弟弟上学而偷窃的厚嘴唇小偷,漂亮爱笑的兰姨娘,从小在凄风苦雨中饱受养父—待虐的伙伴妞儿,爸爸的好友德先叔,朝夕相伴的奶娘宋妈和沉疴染身的慈父……涉世未深的小英子的思绪,久久萦绕在时光与命运的变迁之中。但是这些人都在童年匆匆的脚步声中离去了。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小小年纪,为何却早已体验了“知交半零落”的愁苦?夹竹桃零落满地,英子在懵懂与静默之中送别了自己的童年……读《城南旧事》的时候,没有太多的杂念,因为没有太多跌宕起伏的情节,所以心绪是淡然而平和的。感动着我的,只是这文字之间荡漾的一种淡泊与纯净。海音先生以儿童清澈的眼眸,用清新淡雅的文字,诉说她对城南旧事的情意缱绻。半个世纪的别离,城南的落花依旧,然而零落的,只是人们记忆的碎片。
“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京华古都的城垛颓垣、残阳驼铃、闹市僻巷……从容淡定之间,多少悲欢离合,掠过生命的轨迹。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愁苦又有何用?“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童年去了,留下无穷思恋与怀想……蓦然回首,满地零落的花瓣儿,诉说着盛夏的情怀……骊歌的乐音仍在耳畔萦回着,一缕哀愁淡淡,一抹相思沉沉……情思之中,少了一丝懵懂,多了一点缅怀。正如她衣襟上的那朵沉默的夹竹桃。
上一篇:小英雄雨来观后感(精选25篇)
下一篇:《爱丽丝梦游仙境》观后感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