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讲:诸法并用 凸显个性
——人物形象不鲜明片断升格
我们生活在人群中,每天都在接触各种各样的人。正如自然界没有两片绝对相同的叶子一样,在人类社会,也同样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既然如此,我们笔下的人物,就应该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特点的人。下面,我们通过几个片断的升格展示来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凸显人物特征的技巧。
一、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 ○病文呈现
邻居王爷爷已经70多岁了,一头银发,身体不太好。他的额头上满是小溪似的皱纹,那干裂、粗糙的手像松树皮一样。他为人善良,平时总是乐呵的,对邻居都很好,我记忆里他从来没有发过脾气。他的孙子才小学三年级,他很喜欢孙子,每天下午3点钟就坐在椅子上,对着路口张望,等孙子放学归来。常常一坐就是两小时,一动不动的。有时人劝他回家,他总是说:“再等等,孙子马上就要回来了。”王爷爷虽然等待的是他的孙子,但我们也能从王爷爷的等待里感受到人间的温暖和爱意。祝愿王爷爷健康长寿,让我们一起在他的照看下幸福成长。
——《等待》
○病理分析
关爱孙子,每天下午3点钟就坐在门口向路口张望,等孙子放学归来,这真是一种独特的关爱,本是一个很好的写作素材,可以写出感人的文章,可惜的是作者的描写手段过于单调,未能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因而人物性格特征未能得到有力的展现。
○修改建议
增加一些描写手段,凸显人物特征。比如,增添一点环境描写,把老人置于特定的环境之中;再如,老人有着怎样的穿戴,怎样的面容,怎样的神态,怎样的动作行为,怎样的心理活动,通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语言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把人物写生动,写具体。
○升格示例
太阳暖暖的,才下午三点钟,老人就开始等孙子放学归来了。他坐在他张坏了几根藤条的藤椅上,就那么定定地坐着,像一尊雕塑。外套洗得褪了色,布满了深浅不一的灰蓝色补丁,一团雪白雪白的棉絮在衣角处格外显眼。在他的手臂上环着一只白色的老猫,迷糊着双眼,不时扭着头,舔舔老人那干瘪的手。老人的脸,遍布着深深的沟壑,而那一双眼睛,却是那么有神地注视着路口。浑浊的眼中遍布着云翳,但遮盖不住从心中透射出来的欢悦和关爱之情。偶尔也会喃喃自语:“该回来了,怎么还不回来呢?”一阵寒
风袭来,挂在枝头的几片残叶随风飘落在老人的近旁。老人似乎感觉到了寒意,他立起身子,原地晃动了两下,然后裹紧外套,重新坐到藤椅上,恢复了雕塑的原态。
——《等待》
○升格点评
暖暖的太阳,乍起的寒风,破旧的藤椅,定定的姿态,褪色的外套,干瘪的手,布满沟壑的脸,浑浊的眼,欢悦的目光,环着老猫的举动,喃喃自语,或描写环境,或描写肖像,或描神态,或描写动作语言,或心理透视,综合运用多种手法,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二、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病文呈现
新学期,爸爸做了我们班的班主任。他制订了一个调位置的方案,很受同学欢迎。
首先将全班同学按个子高矮分成两部分,矮个子坐前三排,高个子坐后三排。位置自由挑选,先让女生挑,后让男生挑。两周一轮换,组与组对调,排与排对调。这样一来,谁也不会在哪一个位置上呆得很久,这次坐在最好的位置上,两周后你就得放弃这位置。挑位置那天,大家都很开心,随便找个位置坐下来就是,谁也没有真正用心挑,因为挑不挑其实一样,两周后又有新位置了。到了两个星期,爸爸不出面,就让班长宣布一下,同学们自觉地收拾书本,搬到下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上。
隆重而敏感的调位置,经过爸爸制度性的变革,变成了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爸爸,你真行》
○病理分析
从建立制度着手,阳光操作,限制特权,这位班主任确实是一位颇有创造精神的人物。但是,文章主要记述方案的内容,缺少更为有效的表达手段,因而人物形象不够鲜明突出。
○修改建议
可以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强化人物形象。比如,可以增加人们对调位置的期待,以及新方案实施后家长和学生的反映,借此进一步突出和肯定人物的做法。
○升格示例
家长们带着礼物,纷纷登门,求爸爸调位置时给予照顾。爸爸对家长们说:“我准备出台一个科学的调位置方案,到时候保证让你的孩子和其他同学都满意。至于礼物,如果你信任我,就请你带回去;如果你还有点担心,那就放着,等你孩子有了满意的位置之后我再让他带回去。”家长们只得收起礼物,将信将疑地离去。
一周后,调位置的方案终于公布了。首先将全班同学按个子高矮分成两部分,矮个子坐前三排,高个子坐后三排。位置自由挑选,先让女生挑,后让男生挑。两周一轮换,组与组对调,排与排对调。这样一来,谁也不会在哪一个位置上呆得很久,这次坐在最好的位置上,两周后你就得放弃这位置。挑位置那天,大家都很开心,随便找个位置坐下来,谁也没有真正用心挑,因为挑不挑其实一样,两周后又有新位置了。
隆重而敏感的调位置,经过爸爸制度性的变革,变成了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一个月后,王迪的父亲拎了两包桂圆来看爸爸。他说:“多年来,我家王迪总是坐第一排,不是守门,就是吃粉笔灰,这次多亏李老师,他也有了坐好位置的机会。我痛恨人情风,从来不送礼,这次破例,请老师笑纳。”爸爸说:“人家送礼是求情照顾,你送礼是支持公正,这个礼我收了。”事后,爸爸给王迪交了一个月伙食费。
——《爸爸,你真行》
○升格点评
在新方案制订和实施之前,增加家长带礼上门求照顾的情节,表明人们对调位置的重视,在新方案实施以后,增加家长带礼登门感谢的情节,两处情节从侧面表明“爸爸”善于思考,不因循守旧,侧面烘托配合正面描写,人物性格得以彰显。
三、正面描写与对比衬托相结合 ○病文呈现
三年前,我认识了王老师——一位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师。他中等个儿,微胖,走路时,大摇大摆,像一位领导,看起来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但他是一位很和蔼的老师,幽默风趣,知识渊博,极富责任心,有一颗年轻人的心,与我们十分相通。他第一次给我们上课,见班里有同学留长发,就说了一句:“哇噻!咱们班有个达·芬奇!”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有一回考试,班级平均最低,大家情绪低沉,他在黑板上写了一句话:“论成败,人生豪迈,大不了从头再来!”然后让我们大声念。我们很快便走出了低谷。
——《年轻的老教师》
○病理分析
老教师人老心不老,保持一颗与年轻人相通的心,一个很好的主题。但是以叙述为主,描写苍白无力,人物形象概念化,缺少感人的力量。
○修改建议
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修改,一是运用对比反衬,即通过对另一位老教师的迂腐行为的描写,或者通过外表特征与实际心态的对比,来反衬王老师心态的年轻;二是变概括性叙述为具体描写,正面突出王老师
的形象。
○升格示例
听说我们的语文老师调走了,要来一位姓王的老教师。我对老教师一直缺少好感,总觉得他们心态老化,和年轻人格格不入。记得初一时有一位老教师,老眼昏花,读书时常常从左边一页突然跳到右边一页,可就是这样冬烘先生,总是喜欢摆老师的架子,动辄教训我们,什么“立如松,坐如钟”,“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听得我们耳朵起老茧。新来的王老师是不是也是这样的老教师呢?
那天,王老师第一次来上课,他站在讲台上,迅速扫视全班,然后大叫:“哇噻!咱们班有个达·芬奇!”他指的是留长发的刘飞,学校不准男生留长发,可是刘飞就是迟迟不去剪掉。想不到一个五十多岁的老教师也说出这样的话,我们便哄堂大笑。他这一“哇噻”拉近了他和我们的距离,刘飞说得更离奇,他说王老师够哥儿们的,第二天就去理发店把长发剪了。
期中考试,我们班的语文平均分最低,同学们情绪低落,早读有气无力。王老师一进教室,便在黑板上写下一行大字:“论成败,人生豪迈,大不了从头再来!”然后命令我们大声读十遍,声音越大越好。我们大声地念,他在一旁乐得手舞足蹈。不过,真灵,几声吼过之后,灰溜溜的情绪真的荡然无存了。
——《年轻的老教师》
○升格点评
将原文概括性的叙述变为生动具体的描写,把读者带进故事现场,给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之感,再加上对冬烘老先生的描绘,两相对比,一个永保年轻心态的王老师便跃然纸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