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金水工程规划)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近期以国家防汛指挥系统、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水质监测与评价信息系统和水利行政资源管理系统建设为重点,初步满足业务应用需求;中期进一步完善已建系统,全面开展水利工程管理、农村水电及电气化管理、水利信息公众服务、水利规划设计管理和水利专业数字图书馆等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基本建成十大水利业务应用;远期以全面实现水利业务应用信息化为目标,全方位提高水利综合服务能力。 水利业务应用系统在中央、流域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应用大致相同,就全国而言,根据各流域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地理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结合不同管理范围和层次,各业务系统在不同节点上的应用需各有侧重,因此,各流域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不同应用目标有针对性地建设各级应用系统。 3.4.3保障环境建设

水利信息化保障环境由水利信息化标准体系、安全体系、建设及运行管理、政策法规、运行维护资金和人才队伍等要素共同构成。保障环境是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水利信息化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支撑。

为保证水利信息基础设施与业务应用建设的顺利进行、运行的持续稳定和作用的有效发挥,保障环境的建设必须与之相结合、相协调,并适度超前。

建立良好的管理模式来确保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实施,产生良性激励机制,在充分发挥水利信息系统作用的同时提高其自身功能,从而尽可能地发挥出水利系统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促进水利现代化进程。

保障环境的建设,不但包括各类标准、技术规范、政策法规的制定与执行,更主要的还包括建立水利信息化所涉及各类关系的协调机制。规划近期,主要围绕提高认识、统一规划、启动建设等方面制定和执行相应的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同时做好保障环境自身的建设工作。规划中期,主要采取相应的行政和技术手段,预防和解决水利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规划远期,通过政策、标准、规范、措施等要素的不断完善,形成完整的水利信息化保障环境。

在规划近期与中期,保障环境建设的重点任务是:

1、制定标准:完善水利信息化标准体系,制定水利信息分类、采集、存储、处理、交换和服务等一系列标准与规范,实现以信息共享为核心,为信息基础设施和业务应用建设的规划、设计与实施提供保障。

2、确保安全:结合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配置安全基础设施,制定安全规章和策略,健全安全管理机制,逐步形成水利信息安全体系。

21

3、理顺关系:根据国家政策,结合水利信息化实际要求,不断完善各类水利信息化政策措施,逐步理顺水利信息化多层次、多角度的相互关系,保障资金投入,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设与运行管理体系、规章和措施;积极调整与信息化建设不相适应的管理体制,通过信息化建设促进业务流程重组和体制创新。

4、培养人才:根据水利信息化需要,做出人才需求分析与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制定人才政策,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培训资源,采用在职培训与人才引进等多种方式,形成与水利信息化进程相适应的人才队伍。

第四章 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

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主要由水利信息基础设施、水利业务应用体系和保障环境三部分组成。其中,水利信息基础设施是水利业务应用的支撑平台,是实现水利信息资源共享与利用的基础,是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的基石;水利业务应用是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来处理各类水利业务,是信息技术在水利业务中的具体表现,根据水行政主管部门承担的管理职能,水利业务应用主要包括减灾决策支持、水行政日常管理、工程建设与管理、政策与法规制定和规划编制与论证等五个方面。 4.1 体系结构

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由信息化保障环境、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和业务应用构成,如图4.1所示。信息化保障环境由水利信息化标准体系、安全体系、建设及运行管理、政策法规制定与实施、落实建设与运行维护资金和人才队伍培养等要素构成;水利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水利信息采集设施、水利信息网和水利数据中心,其中水利数据中心完成对水利信息的汇集与存储,提供数据访问服务,以及通用业务应用逻辑的管理与服务;业务应用由支撑应用和用户应用两部分组成,支撑应用指公用业务处理逻辑,以公共服务的方式由数据中心统一管理,用户应用完成非公用业务处理和实现应用的系统表示。

22

4.2 水利信息基础设施

水利信息基础设施由水利信息采集设施、水利信息网、水利数据中心构成。 水利信息是水利领域业务处理涉及的专门信息;水利信息资源是具有明确结构、具有一定聚集和共享程度的水利信息集合。

水利信息的数字化程度客观上反映了水利信息化的水平。数字化的水利信息通常也称为水利数据。水利数据的种类和数量愈丰富、聚集程度愈高,所形成的水利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愈大。 4.2.1 信息采集 4.2.1.1 信息来源

水利信息包括来源于水利行业的内部信息和来源于其它行业的外部信息。 内部信息主要包括历史文献、技术档案、实时或定期监测信息、水利政务信息和各种层次的再生信息等。

内部信息根据其不同的分类属性和应用需求,分别采用遥测、遥感、长期自记和人机交互技术手段实施数字化。

外部信息主要包括社会经济统计信息、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国土资源信息以及其它与水利业务有关的非水利部门采集的信息。外部信息通过国家信息化综合体系获取。在国

23

家信息化综合体系还不健全时,根据水利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实际需要,在不同的行政管理层次,分别通过协议方式与相关业务部门建立信息交换关系。 4.2.1.2 信息分类与分布

水利信息根据应用范围分为公用类信息和专用类信息。

公用类信息是水利业务的基本资料,可以广泛地为各种业务应用提供服务。专用信息通常是指某个或某类特定业务应用的信息。

无论是内部信息还是外部信息,均分属公用类或专用类。公用类信息如水利政务、水文、水利工程、水利空间背景等;专用类信息如防汛抗旱、水资源、水土保持等。 水利政务信息主要包括公文文档、水利政策法规、规划计划、水行政执法、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农村水利管理、农村电气化管理、水土保持管理、水利科技管理、水利人才管理、财务管理、水利经济管理、水利档案管理、国际交流等。

水文信息主要包括水文站网基本信息、降水、蒸发、地表水、地下水、泥沙、河道观测、水质、水污染突发事件等。

水利工程信息主要包括河道、渠道、水库、湖泊、堤防、治河工程、涵闸、蓄滞(行)洪区、圩垸、机电排灌站、灌区、水利枢纽、水保工程、农村水电、水利移民管理等。 水利空间背景信息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地质地震、土壤植被、土地利用、河流、行政区划、人口分布、社会经济、道路、空间量测信息、遥感信息等。

防汛抗旱信息主要包括实时雨水情、实时工情、险工险点、旱情、灾情、防汛物资、防汛预案、历史大洪水、雨水情预报等。

水资源信息主要包括水资源分区、水功能区划、地表水量、地下水量、固体水量、水资源需求、供用耗排、节约用水、污水处理与再利用、工程供水能力、水能资源、水资源中长期规划和水资源调查评价等。

水土保持信息主要包括水土保持监测站网基本状况、水土流失(类型、强度)分布、水土流失相关因子、水土保持治理效果监测、生态需水情况等。

水利信息的分布特征表现为信息的分布式采集和存储。水利信息绝大多数同时具有时间和空间属性,在时间维上离散,分布在三维空间中。时空属性的任何欠缺将导致水利信息失去使用价值。

4.2.1.3 信息采集模式

水利内部信息由水利行业采集,并按使用频度和时效性要求分成实时、定期和不定期采集三类。为充分 利用各种信息采集资源,便于信息的交流与整合,降低信息采集

24

的成本,应建立满足各种业务需求的水利信息综合采集系统。外部信息的获得主要通过信息交换的方式实现。 1、实时采集

在水利的所有业务中,减灾业务对信息采集的时效性要求最高,为了准确捕捉到事件的发展过程,一般要求以分钟或小时为监测周期。 2、定期及不定期调查

大部分的水利信息通过定期、不定期采集或调查的方式获得。

对于需要定期采集的信息,不同业务应用对信息采集周期的要求也极为悬殊。 水利信息在时效性上的差异,决定了其更新的频度也有所不同。 3、信息交换

水利业务所需要的信息除了内部信息外,仍有大量信息是其它行业和部门采集的,这些信息通过信息交换与共享方式获得。行业间的信息交换与共享由国家信息化综合体系提供保障。

4.2.1.4 信息汇集

信息汇集是将数字化的水利信息按业务应用与共享的需求,进行传输和组织,形成可用和有用水利信息资源的过程。 1、内部信息汇集

内部信息汇集是指水利信息从信息源向信息存储节点或用户汇集的过程。信息汇集的方式既有逐级统计上报,也有原始信息一点对多点的直接发送等多种形式。 2、外部信息交换

水利信息化除了要解决行业内部的信息采集与共享问题之外,同时还需解决与其它行业之间的信息交换、为政府及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的问题。 1)行业间信息交换

在国家信息化进程中,水利行业同样担负着与其它行业进行信息交换的职责,水利行业的信息化离不开相关行业的信息支持,同样也有义务向其它行业提供水利信息,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相互间的信息依存关系将愈加紧密。 2)为政府与社会公众服务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各界对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频发和水环境恶化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水利作为国民经济重要基础设施的地位日显突出,水利信息已经成为政府决策不可或缺的重要信息。各级水利主管部门有责任为政府提供

25

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金水工程规划) 

近期以国家防汛指挥系统、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水质监测与评价信息系统和水利行政资源管理系统建设为重点,初步满足业务应用需求;中期进一步完善已建系统,全面开展水利工程管理、农村水电及电气化管理、水利信息公众服务、水利规划设计管理和水利专业数字图书馆等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基本建成十大水利业务应用;远期以全面实现水利业务应用信息化为目标,全方位提高水利综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zjxj7hm3l8mqar1rxeh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