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金水工程规划)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信息等。

2、业务应用 业务应用主要包括:

水资源评价应用:水资源评价包括水资源数量评价(包括地表水、地下水)、水资源质量评价(包括地表水、地下水)、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

预测预报应用:水资源预测预报主要完成水资源供需分析和趋势预测,来水预报包括地表水资源(即河川径流)预报、地下水资源预报、水质预报等;需水预测包括生产(工业、农业)需水预测、生活(城镇、农村)需水预测、用水状况分析、生态需水预测等。 决策应用:综合分析水资源供给、需求状况及其发展趋势的预测预报,依据决策目标和手段,生成一组或几组实现决策目标的可行方案并给出每个可行方案的风险及后果评价,构造会商决策环境。

调度应用:依据决策活动阶段选定的方案,实施水资源工程调度、水资源管理措施以及各种应急措施。

评估应用:对方案实施后的效果进行检验。检验的内容包括合理配置指标、承载能力指标、管理指标、 水资源指标、水资源开发利用指标以及生态环境指标等。 中长期规划:在实施水资源需求预测、分析、配置方案的模拟仿真、优化等模型应用基础上,为国家编制水资源中长期供求计划、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流域或区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以及水资源宏观管理决策服务。

信息发布应用:及时向社会提供水资源信息服务。

6.5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

水土保持工作十分需要以遥感技术为代表的多项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建设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也是充分开发水利信息资源的迫切需要。

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必须按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建设的实施策略,充分重视与基础设施和保障环境的融合。 6.5.1 建设目标

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全国水土保持监测中心、流域机构中心站、省级总站、分站为监测信息管理基本构架,以监测点地面观测为基础,全国性、区域性抽样调查为补充,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以及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改造和拓展全国水土保持信息采集方式,形成快速、便捷的信息采集、传

46

输、处理和发布系统,实现对全国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的动态监测现代化,促进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全面提高全国水土流失监测与水土保持规划、科研、示范、监督和管理水平。

6.5.2 系统组成

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由全国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信息网络、全国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标准与规范、基础数据库、安全体系和业务应用组成。 6.5.3 建设内容

加强水土流失监测与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以全国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监测为主,兼顾一般,全国性、区域性的控制性监测与局部地区的定位观测相结合,努力实现与其它相关行业的资源共享,建立形成满足不同层次管理、决策、规划设计、监督管理需要,服务于水土保持规划、科研、监督、示范和管理等多方面的监测网络与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应具有数据管理功能、数据通讯功能、动态分析功能、决策支持功能、信息服务功能。系统建设内容如下:

1、全国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信息网络建设

根据不同层次对数据精度、采集频率要求的不同,流域机构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结合,\技术与常规监测、水文监测等相结合,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体系,完成各种水保监测信息的采集处理。根据业务需要,对水利信息网进行必要的扩充。通过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建设与改造,建立先进完备的数据传输与处理系统,实现数据上传下达的自动化管理。

2、全国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标准与规范制订

为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保证信息化系统建设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建设好全国水土流失监测与水土保持信息化标准体系,尽快开展规范相关的各个专业的信息编码和数据接口等标准化工作,制订水土保持监测规范、标准,规范各类统计报表格式,形成网络传输上报、结构化存储。 3、数据库建设

基础数据是水土流失监测和水土保持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水土流失治理和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重要依据。建立基础数据库是实现水土保持监测和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手段,也是社会服务的需要。主要包括动态信息库、历史文献信息库及相关信息库等。 4、安全体系建设

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存储大量的办公信息、历史和实时的水土保持信息

47

以及其他重要信息。为保证系统安全,需按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建设信息安全体系。安全体系的建设与信息化保障环境建设相结合。 5、主要业务应用

利用\技术形成水土保持监测预报系统,在主要流域开展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尤其是对多沙粗沙区、重点支流和内陆河流域的水土流失及其变化情况进行快速监测和定期普查评价,对水土保持重点治理项目的进度、质量和投资进行跟踪调查;对流域内的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和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为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及其管理、科学研究等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开展水土流失专题调查、定点定位观测和新技术应用等专项研究,并逐步实现水土流失的计算机仿真模拟和预测预报等。

根据各级水土保持监测和管理机构的职能和任务,除了需要及时准确监测、收集所辖区域的水土保持状况,对水土保持形势做出正确分析、预测、预报,努力减少灾害损失,还需要全面采用新技术,加强水土流失的预测、预报研究,通过方法创新,尽可能地延长预见期,提高预报精度,以便使水土流失治理方案的制订更加科学、严密,使灾害资料更具准确性,以适应对水土流失有效治理的要求。加强水土流失灾害评估方法研究。以会商系统为依托,建立基于各种模型分析、反映专家经验的综合决策系统。

水土保持监测信息公众服务是指面向社会传播各省和各流域重大水土保持动态,提供水土治理的重要信息,介绍各水土保持区域自然概况,增强国民的水土保持意识,实现水土保持管理职能政务公开化。通过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使水土流失治理开发形成良性互动的态势。

6.6水质监测与评价信息系统

要从总体上有效地解决水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必须将水质与水量问题提到同样的高度予以对待。

水质监测与评价信息系统的建设,必须按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建设的实施策略,充分重视与基础设施和保障环境的融合。 6.6.1 建设目标

全国水质监测与评价信息系统建设的总目标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规范化的信息管理,实现全国水质监测数据的传输和共享,科学、高效地完成水质监测与评价工作的日常业务,并促进信息资源在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中的有效利用。

48

水质监测与评价信息系统的具体目标是:

实现规范化的信息管理:对全国水质监测与评价的信息进行系统的分析、合理的分类和组织,理顺信息流通的渠道,严格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和传输管理,建立统一的信息存储交换标准,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并能方便、直观地访问相关信息。

提高管理和工作效率: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各种专业应用系统,提高数据传输和分析效率,提高水质监测和评价工作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科学性。

提高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全国水质监测与评价信息系统是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服务的,反之可以从信息管理的角度发现水资源保护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管理组织和管理职能的调整,以实现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6.6.2 系统组成

水质监测与评价信息系统主要由水质评价子系统、水质预测子系统、水功能区管理子系统、排污口监督管理子系统、水质信息发布子系统、取水许可水质管理子系统和水质预警预报子系统组成。 6.6.3 建设内容 1、分级建设

全国水质监测与评价信息系统分为四个层次,即国家级、流域级、省(市)级、地(市)级。

国家级的主要任务是掌握全国各个流域的水质的变化和趋势,对全国的水质情况做出宏观的评价。

流域级的主要任务是掌握本流域的水质的变化和趋势,对该流域的水质情况做出总体评价。它的信息主要来自各省(直辖市、自治区)。

省(直辖市、自治区)级的主要任务是承担辖区内水质的监测、分析、统计和对辖区的水质情况做出总体评价。它的信息来自各地(市),它的数据除了能直接传到流域级外,还可以直接传输到国家级系统。

地(市)级是目前我国水质监测和评价工作的基础,直接担负着水质的监测、分析、统计和评价等任务,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对水污染控制担负着具体、实际的责任。地(市)级的数据除了能直接传到省(市)级外,还可以直接传输到国家级系统。 2、信息管理

建立水质监测与评价信息指标体系:从水质监测和评价的各类信息分类入手,全

49

面分析水质监测和评价工作的信息需求,自上而下逐层分析,建立全面的、有效的、科学的监测和评价指标体系。

制定统一的信息交换格式标准:为了保证各种信息的传输,保证信息对水质监测和评价工作的有效支持,实现信息共享,需要建立统一的信息交换格式标准。

提供方便的信息管理功能,包括信息的录入、修改、删除、传输、维护等内容。 3、业务应用

水质监测与评价信息系统的功能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从信息管理与维护功能;二是信息分析与评价功能。

信息管理与维护:主要包括信息录入、信息维护、信息处理、信息访问和交换等。信息主要包括:背景信息(自然环境背景信息、水文信息、气象信息、降水信息、相关水生生态信息、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法律法规数据、其他相关文本资料);监测信息(常规水质监测信息、省界水体监测信息、水功能区监测信息、供水水源地水质监测信息、排污口监测信息、自动监测信息、移动监测信息、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监测信息、地下水水质监测信息);评价成果信息(业务支持信息、业务生成信息);空间图形信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各流域水系分布图、各流域重要水利工程分布图、各流域取水口分布图、各流域排污口分布图、各流域水功能区划图、水质监测站网分布图、相关卫星遥感图像、相关图片和影像等)。数据库系统具备数据录入、维护,数据处理,数据访问,数据交换功能。

信息分析与评价:主要包括单因子、多因子水质评价、水质信息发布、水质趋势分析预测、水功能区监督管理、排污口监督管理、取水区水质管理、水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等。

6.7水利行政资源管理系统

水利行政资源管理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水利行政资源的有效管理,达到充分挖掘历史信息,为水利服务的目的。 6.7.1 建设目标

水利行政资源管理系统建设的目标是通过对综合办公、水利规划计划、财务、人事人才和科技外事等各种信息资源的整合以及相应应用系统的开发和建设,改变水利行政各部门之间办公信息交换的方式,强化水利门户网站建设,提高政府办公透明度,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提高办公效率,加强监管,增强公众服务能力,为水利现代化服务。

50

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金水工程规划)

信息等。2、业务应用业务应用主要包括:水资源评价应用:水资源评价包括水资源数量评价(包括地表水、地下水)、水资源质量评价(包括地表水、地下水)、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预测预报应用:水资源预测预报主要完成水资源供需分析和趋势预测,来水预报包括地表水资源(即河川径流)预报、地下水资源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zjxj7hm3l8mqar1rxeh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