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理学的论文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旧唯物主义批判及心理学的意念 摘要: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从实践的观点出发,从根本上批判了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批判了唯心主义的思辨性,同一切旧哲学划清了界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关键词:旧唯物主义 缺点 批判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写于1845年。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第一次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以实践为认识的基础、标准和目的。同时把实践引入历史观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从实践的观点出发,从根本上批判了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批判了唯心主义的思辨性,同一切旧哲学划清了界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一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主要批判旧唯物主义不了解人的社会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的错误。旧唯物主义在解决哲学基本问题时,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原则,认为意识是人脑的产物,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但对客观世界如何反映到人脑中的
问题,却不能做出科学的回答。在他们眼里,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只是一种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而不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这样一来,客观世界不过是单纯被人反映的客体,根本不是实践的对象。而人则成了消极、直观地认识对象的主体,只能消极地反映对象,不能有所作为。造成旧唯物主义消极、被动、直观的反映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离开了人的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去说明人的认识。马克思认为人的认识活动只有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才能产生,这就是说人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产生作用于我们的客观世界的认识。这一点无疑说明了人的心理产生的途径。 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二条中,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错误的真理标准。旧唯物主义者,如费尔巴哈,虽然承认真理的客观性,但他由于不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主要作用,在真理标准问题上陷入了唯心论。他认为认识来源于人的感性直观,因而感性直观就是真理的标准。有时他又以多数人的一致意见作为标准。认为真理不仅仅是少数人的直观,只有多数人同意并被社会上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才是真理。可见费尔巴哈的真理标准没有超出主观意识的范围。马克思对在主观意识范围内寻找真理标准的观点提出了批判,他强调:“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际问题。”就是说,真理的标准不应到理论认识中去寻找,而应把实践作为检验真
理的标准。马克思认为人的认识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因而人的认识正确与否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得到检验。这就为心理研究提供了正确的方法。
三 环境决定论是一种机械论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三条中主要批判旧唯物主义在人和环境、人和教育关系方面的错误观点。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爱尔维修、霍尔巴赫等人认为,人的思想和行为是由环境和教育决定的,有什么样的环境和教育,就有什么样的人,环境和教育改变了,人也跟着改变。“人是环境的产物。”的著名论断就是这样产生的。认为人的思想、性格、善恶不是先天具有的,而是后天获得的,是由环境、教育决定的,这一点具有唯物主义因素。但是也有局限性。首先,它夸大了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方面,没有看到环境和教育本身要通过人的实践来改造的方面。也就是说,人的思想和行为虽然受客观环境决定,但人在客观环境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能够通过实践能动地改变环境。所以,旧唯物主义的环境决定论是一种机械论。其次,他们讲的环境不是指社会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而是指国家、法律、文化、政治制度和教育制度等上层建筑。而且认为这些上层建筑又是由少数天才人物的理性、意志决定的。少数天才人物是天生的教育者,而广大群众则是天生的被教育者。少数天才人物可以发现理性,制定完善的法律制度。把社会看成是少数天才人物创造的,完全陷入了唯心史官。
关于心理学的论文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