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案教学设计-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案教学设计-立在地

球边上放号教案

1、通过《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学习,加强诵读实践,养成诵读呈现与内容理解、情感把握有机融合的自觉。

2、从抒情表达的角度,进一步落实新诗创作实践。

3、必备知识的积累:郭沫若 五四精神 部分词语

教学重点: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与诗歌的象、境、意的融合。

教学难点:内容理解与清晰完整的表述呈现。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点拨

教学内容:郭沫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直抒胸臆与形象暗示

一、导读识人

1.对下句,猜人物

他幼年在私塾读书,有一次和同学们偷吃了庙里的桃子。和尚找先生告状,先生追责学生,没人承认。先生说,我出个对子,谁能对上免罚。先生曰: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他思索了片刻,对道: _______。由于对句不凡, 表现了强烈的进取精神, 结果全体偷桃学生,一律免罚了。

对句: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

人物:郭沫若。

2.走近作者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诗人、学者。1914年留学日本,1921年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成立创造社;1923年于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编辑《创作周报》《洪水》,提出“革命文学”主张;1928年起旅居日本,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后秘密回国。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浪漫主义的天才诗人,代表诗集有《女神》《星空》等。

他的第一部诗集《女神》喊出了时代的真声音,震醒了一代青年,释放了被压抑的社会心绪,满足了时代的精神需求,而且从思想艺术上显示一种崭新面貌,为新诗地位的确定做出重大贡献的。

二、朗读辨境

1.形象呈现——诵读体验

①放号:阳平 去声?——读去声,解释成吹号,但是,诗歌内容跟号角不沾边。读阳平,是号叫——呐喊——惊叹——赞美的意思,和这首诗的疯魔状态匹配。

②8个“啊”、6个“哟”,如何读?——学生诵读尝试,可结合网络诵读视频,丰富体验。

2. 这首诗给人的主要感受和印象是什么?

宏伟、强力、壮丽、炽热

三、创作背景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写于1919年9、10月间。其时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冲击,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于是,在诗人的笔下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于是诗人写下这首对于力的赞歌,正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四、内容赏析

1. 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画面。

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巨人的形象。他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他的号角声欢呼在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也欢呼在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欢呼来自空间各个方向。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大的创造力,那就看人们能否掌握它、驾驭它。看吧,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案教学设计-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案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案教学设计-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案1、通过《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学习,加强诵读实践,养成诵读呈现与内容理解、情感把握有机融合的自觉。2、从抒情表达的角度,进一步落实新诗创作实践。3、必备知识的积累:郭沫若五四精神部分词语教学重点: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与诗歌的象、境、意的融合。教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ziqt8s9mt1qw0b8cvba7dd7d92whi01ao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