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务即时信息归档管理的必要性
文/昆明医科大学 周璐 王媛(通讯作者)
【摘 要】【摘要】近年来,新媒体因其网络性、便捷性、实时性等特点,成为政府、企事业单位等机构开展工作、服务社会的重要工具,公务即时信息正是依托新媒体产生的一种信息。论文在界定公务即时信息概念的基础上,明确了公务即时信息具有数字性、即时性、全面性、多样性、可靠性的特点,并从保存社会记忆等3方面分析了公务即时信息归档管理的必要性。 【期刊名称】《办公室业务》 【年(卷),期】2019(000)004 【总页数】3
【关键词】【关键词】公务即时信息;新媒体信息;归档;档案管理;必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档案工作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从传统的纸质档案,到20世纪以来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电子档案,再到如今各类机构通过各种新兴技术和手段产生的急需归档的信息,档案工作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服务国家与社会发展的一大机遇。其中,网络和社交媒体因其交互性、实时性、精准性等特点,成为了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各类机构开展工作、服务社会的重要工具。
近年来,我国已开始逐步重视网页和社交媒体信息的归档问题。国内档案学界在电子文件归档相关主题研究的基础上,开始对这类新信息的归档管理进行探讨。《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加快提升电子档案管理水平,其中明确指出要研究制定重要网页资源的采集和社交媒体文件的归档管理办法。网页和社交媒体信息的归档,不仅仅是档案学界关注的话题之一,也
成为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的题中之义。
一、公务即时信息的概念界定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的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类机构利用信息技术和手段呈现自己的发展情况和脉络成为一种主流的方式。上世纪90年代,网页诞生。各类机构通过管理自己的网站和网页,向大众介绍机构的构成、宗旨、结构和新闻等信息。网页成为大众了解机构的一个窗口,也是机构展现自我发展、履行机构职能的一种方式。21世纪初,社交媒体成为了互联网的一大趋势,微博、微信、博客等新兴的方式逐渐被各领域所关注,由于它们所具有的交互性、精准性、实时性等特点,更为用户所接受和使用,因此成为各类机构对外服务的另一窗口。公务即时信息,即是国家机构或社会组织基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运用网页、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手段,向公众即时传递机构公务活动的信息。对于公务即时信息的理解需要厘清以下几个概念: (一)公务即时信息不等同于新媒体信息。新媒体信息指利用数字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网络电视等。相对来说,公务即时信息属于新媒体信息的一部分,它强调信息内容应反映的是各类机构(包括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在公务活动中的情况,同时还强调信息产生和传递的即时性。
(二)公务即时信息不同于电子文件。电子文件是指各类机构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及其他各类电子化业务中形成的信息记录。而公务即时信息不仅限于电子化业务,它的关联对象不是电子业务的双方,而是机构与公众,它的受众更广;它的形式不仅限于政务或商务的标准文件格式,它可以有图文结合、音频
视频结合等多样化的形式,可以更生动地呈现机构公务活动的原貌;它的响应速度更快,能及时、甚至实时地反映机构的工作动态。
(三)公务即时信息不同于网络新闻。它直接产生于公务活动中,不仅限于机构发布的新闻,还包括机构通过各类网络渠道向公众全面、即时、可靠地展现本机构、组织工作概况和发展脉络的信息,如法律法规、工作动态、简报声明、财务状态等等,详见“图1”。
基于公务即时信息的定义,公务即时信息档案可定义为:国家机构或社会组织在运作过程中,基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运用网页、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手段,即时向公众传递机构公务活动情况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
二、公务即时信息的特点
(一)数字性。公务即时信息的传播依赖于网络,是以二进制数字代码形式记录和表示的信息。它可以是单一的文字形式,也可以是图片、声音、影像等复合的形式。
(二)即时性。从传递速度来看,公务即时信息的一大特点是即时性。这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其一,公务即时信息的产生和传播都依托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当产生者确定发布公务即时信息时,它很快会呈现出来,传递的过程是即时的。其二,公务即时信息是机构对外展现工作轨迹和发展历程的信息,它是公众了解机构工作情况的首要途径,因此,对于机构本身来说,公务即时信息能即时反映最新的工作动态,从这两方面来看,它具有即时性。
(三)全面性。从公务即时信息反映的内容来看,它具有全面性。公务即时信息包含了机构工作动态、管理制度、简报声明、财务状态等方面的内容。在社会号召政务公开的大背景下,公务即时信息的全面性特点更为突出。机构只有
及时更新媒体信息,及时发布公务即时信息,才能实时地反映机构工作动态,为机构树立良好的形象,同时也能更好地满足公众对机构的信息获取及舆论监督。
(四)多样性。从传递内容的途径来看,它具有多样性。根据信息传递载体的更新变化,公务即时信息的传播也可有多种途径。目前,使用较为便利且效果较好的途径包括官方网页、微信公众平台、官方微博等。
(五)可靠性。公务即时信息作为机构反映工作动态的信息,可真实反映当下机构发展的情况,而且部分为图文结合,生动且具有可靠性。可从以下两方面理解:一方面,它所反映的内容,从时间、地点、内容、资金等方面均为准确数据;另一方面,它的内容在发布前需经过机构相关部门和负责人审核,语言措辞、核心信息均多方斟酌,内容可靠。
三、公务即时信息归档的必要性
(一)归档公务即时信息,能促进机构完整记忆的保存,使所收集的档案能全面展现机构发展的情况。档案本身是“记录”的产物,档案馆则是对这种记录物进行保存和公共利用的社会设施。早在1950年,时任国际档案理事会主席、法国国家档案局局长夏尔·布莱邦(C·Braibant)在第一届国际档案大会上发言指出:“档案是一个国家、省、行政机关的记忆”。这是最早提及档案与记忆关系的论述。2004年,在奥地利召开的第十五届国际档案大会上,各国参会者围绕“档案、记忆与知识”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并达成了如下共识:“档案在文化记忆、个人记忆和基因记忆的遗忘、构建、重构和恢复中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是寻找遗忘记忆和发现过去记忆事实真相的重要载体……是保护过去、记录现在和联系未来的桥梁。把档案看成文件库的传统认识正在为记忆库
和知识库的认识所取代。”2013年,加拿大著名档案学家特里·库克(Terry Cook)在《证据、记忆、认同和社区:档案学四种转变范式》(Evidence,Memory,Identity,and Community:Four Shifting Archival Paradigms)中详细分析了档案的记忆属性及记忆与证据的关系,他提到,在国家的文件数量爆炸式增长的背景下,档案鉴定更为重要,档案人员有意识地构建公共记忆也更为关键。随着时代的发展,档案由原有的证据作用,拓展为记忆、社会认同作用。因此,档案工作者在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不仅仅是被动的保管者,更应该是积极的中介人,社会活动家;不仅关注核心的、主流的档案收集,更应该关注非主流的、甚至是边缘的社会资源型档案。这有助于我们积极地迎接数字时代的新挑战,避免为了传统而死守传统,沦为缺乏时代感的资料保管员。 公务即时信息具有更新快、受众广、及时反映机构工作动态等特点。依托于网页和社交媒体技术的优势,公众几乎可以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获得最新的所关注机构的官方信息。公务即时信息作为机构服务公众的一类信息,成为构建机构记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因此,从构建和完善机构记忆的角度来说,对公务即时信息的抓取、筛选、归档、保管和利用,是档案工作者的责任意识的体现,是档案部门坚守档案社会观、档案记忆观的一次积极尝试,也是信息社会档案工作迎接挑战必须面临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归档公务即时信息,是新形势下档案部门革新档案工作理念,服务政府职能转变的有益实践。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具有高效、廉洁、公正、法治、透明、责任等特点。核心价值是“人本精神、责任意识和服务理念”,其中,人本精神是服务型政府的灵魂,凸显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