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作文全国III卷深度解析及范文
作文题【2020高考全国III卷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
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
人文底蕴:人文情怀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勇于探究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劳动意识 健康生活:健全人格、自我管理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题目提供的真实情境主要由两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是一句转折复句。“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在他人、世界与自我的关系中,认识他人和世界很简单,但认识自我很困难。第二部分“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
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这句话可以切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的关键词为“镜子”“自画像”,这是审视自己的手段和方式。第二层次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这是审视自我的内容和结果。
其中,前一部分为写作对象,是考生生发议论、辩证分析的出发点,不可忽视。后一部分是自我绘像、自我审视的的手段和方式,内容和结果,为考生提供审题立意的切入角度。两个部分都应该在作文过程中得到合理的体现,不可脱离材料,另起炉灶。
2.典型任务的限制。材料引导语部分进行了多重任务限制,首先,考生的写作身份被限制为“即将毕业的考生”;其次,写作的对象是“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作的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写作的重点一是“好”,要突出“好”的标准何在,具体内涵是什么,怎样的人生才是好的人生;一是“画”,要突出“画”的过程,突出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写作的要求是“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最后,要注意文体格式,即采用书信格式写作,要注意身份意识和对象意识。
3.价值判断的限制。“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这些语句和问题的表述,无不体现青年学生自我形象的塑造与建构;围绕“如何为自己画好像”这个主题,引导考生关注个人自省、关注人生的理想、人生的意义;也体现了理论思辨与现实实践的辩证统一;加强了对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查,扣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德树人这一目标定位,考查考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开放性
1.立意角度开放。考生在写作时,围绕“如何为自己画好像”这个主题来写作,可以分享自己的感悟,通过“画像”,正确地审视自我,正确地看待自己、认识自我;可以写自己的思考,如材料提到的“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还可以从要有自己的个人品质、个人生活、个人理想、灵魂世界等角度切入。
2.思维方向是开放的。考生可以从个人层面“为自己画好像”,写个人成长的困苦及反思,写个人如何成长,写自己为理想而奋斗等;可以从民族、国家、社会的层面“为自己画好像”,如从偶像中汲取民族的精神力量,个人在社会上的担当,个人与家国命运与共等;也可以对“主体与客体”“镜子与自画像”“个体与社会”等进行辩证分析。
3.表达方式是开放的。考生在书信体式的限制下,表达方式是自由的,可以从审视自我的角度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可以从自我与他人的角度进行辩证分析;还可以由一事一物触发自己的反省,也可以由回忆引发反思。
解题
这是一道典型的应用文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体现了高考作文越来越重视应用性写作,更富情境真实性,且更加突出自我意识的命题趋势。不仅引导考生关注自我、关注人生,更突出了当下生命和未来人生更有价值的思考,加强了对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查,既考查考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也考查其理性思维能力。试题的写作情境、写作对象、写作内容、写作体式等都非常明确,审题难度不大。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为自己画好像,为他人树榜样。 2.为自己画好像,正确认识自我。 3.找好镜子,正确认识自我。 4.审视自己,反省自己。 5.我奋斗的样子也很美。 6.为自己画像,画更美的自己。 7.你我都是中国图景拼图中的一个单片。 ......
偏题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