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思想和行为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教师的职业道德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因此,对教师的道德素质要求也是多方面的。
(一)忠于教育事业,具有奉献精神
这是指向社会的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学校教师崇高的职业道德。热爱教育工作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在教育工作中取得卓著成绩、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对工作的热爱,愿为培养青年一代贡献出自己毕生精力。试想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安心,怎可能有积极的态度对待本职工作,怎能在工作中表现积极性,做出成绩呢!
(二)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道德原则
这是指向学生的道德素质。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千百万教育工作者从客观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热爱学生本身是巨大的教育力量。深刻地影响着育人的效果。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架起师生间情感的桥梁,才能充当好“学生的知心朋友”的角色。热爱学生就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关心其各方面的成长,
在教学上要表现出诲人不倦的精神。 (三)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的自我道德修养
这是指向自己的道德素质。是教师自我修养问题。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这一角色地位以及教师劳动示范性的特点都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只有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才能真正确立自己的角色地位,发挥自己的教育职能。因此教师不仅在学校,而且在家庭和社会都应该时时刻刻,遵循各种道德规范。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并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d只有严于律己,才能为人师表。只有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才能
教育好学生。
(四)团结协作,互勉共进的道德修养
这是指向教师相互关系的道德素质要求。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一样,其成果决非由单个人劳动所能取得,而是教师集体共同努力的结果。每一位教师都是“有所长”者,亦是“有所短”者,在现代社会,要完成复杂的学校教育的任务,必须由对各门学科“术有专攻”的教师共同承担。此外,教师集体团结协作,互进共勉,也可以促进教师个人的发展。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只有在集体中,一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教师只
有成为教师集体的一分子,才能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社会主义教师的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教育事业及学校工作中最充分的体现,它具有多方面的作用。①它能够激励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形成良好的教风;②内在地规定并操纵教师调节校内、校外的人际关系;③影响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④
促进全民族道德水平的提高。
对教师素质内涵的界定可谓林林总总,莫衷一是。不论其内涵多么丰富,但完全可用“乐业、敬业、专业、创业”四要素概括之。
教师的“乐业、敬业、专业、创业”素质结构,是一个层次分明、涵盖发展的有机整体,其内部诸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具有相关性。其中“敬业与专业”是基础层次上的素质要求,而“乐业与创业”则是较高层次上的素质要求。两个不同层次要求含义是:
1、对于为数众多的一般教师来说,需要培养的是“敬业”与“专业”两项基本素质。
敬业素质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思想德行素质,能正确对待教师职业和教育教学工作,做到严于律已,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及劳动纪律,养成谦虚谨慎、宽容待人、平易近人和诲人不倦的品行,达到淡名利、忠诚朴实的境界。专业素质则要求教师具有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教育专业理论和专业能力。因此,要求教师必须认真钻研和掌握教学大纲,精通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内容,从全局上把握教材;还应较系统、灵活地掌握教育学、心理学,运用好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更应具备钻研与组织教材能力,了解和研究学生能力,组织教育教学活动能力,熟练驾驭教学语言能力和进行教科研能力。
2、在具备“敬业”与“专业”基本素质基础上,教师还要具备“乐业”与“创业”高层次素质。
对教师思政德行方面的要求,是把“敬业”精神升华到“乐业”境界,树立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强烈使命感、责任心和无私奉献精神,认识教师职业的崇高,忠诚教育工作,热爱学生,自觉做到安贫乐教。尤其面对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社会背景,更需以革新的角色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创业”活动,即以自己的认识能力、设计能力、组织能力、交往能力和敏税预见、灵活顽强、开放求实的思维品质,立足现实,结合校情班情,积极主动地揭示探索新的知识、技能和新的规律。该是全方位、多元的。
⑴从造就教师素质外部环境与条件而言,首先,要改善办学条件,强化教学管理和提高学校声誉,这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
即加大教育投入,实现办学条件现代化,改善教师福利与收入,提高其经济、社会地位,吸纳外部优秀教学人才,促进师资整体素质的提高;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施教师工作评估的机制,强化教育教学管理,促使教师不断完善自我素质以适应岗位要求;通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扩大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反过来用社会期望和要求迫使教师个体素质的完善与提高。其次,要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的校风,有利于培养教师素质。即要在教师中开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并与学校、教师实际结合,与马列主义理论结合,提出教师素质目标和要求。在贯彻《规范》过程中,积极开展“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活动,注意树典型、学先进,使广大教师学有榜样,实现其自己教育自己,
提高自我素质的目的;要结合时代特征,注重挖掘学校的办学传统,提练精神实质,加强校风、教风、领导作风建设,使教师素质在良好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与完善。
⑵从完善教师自身素质的主观需要而言,一方面通过校际作用,引进竞争和激励机制,使教师心理上产生出成就感和危机感。
即学校要创造条件,让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工作中来,从成就体验中确立自我角色位置,完善自我素质,实现教师“社会人”的成就愿望。同时对个别惰性较强,尚处“经济人”状态中的教师,要适当运用权戚,营造一种不安全机制,激发其加强自我修养,以适应岗位需要的条件。另方面,应自觉运用行为科学原理,根据目前教师物质生活、社会地位、发展个性才能、业务进修提高和文化生活需要等实际情况,对不同教师的“需要--动机--满足”的行为过程,进行符合实际的研究、分析和归纳,在不断满足教师心理需要的同时,有的放矢地提出提高素质的客观要求,以不断地进行心理激励。
教师是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播种人,是塑造未来新一代的大师。教育者自身的素质即道德、情感、意志和知识水准,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应当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呢?
一、要有全面正确的教育观点。教育是培养人的工作,作为一名教育者应当全面去培养教育学生,切不可偏废任何一个方面。要把教人做人放在首位,把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每时每刻,贯穿于教育科学各个环节,教育他们热爱祖国,维护集体利益,关心他人,克己奉公,鄙视利己排他和损公的行为,成为一个对人类社会有所作为和贡献的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掌握征服自然,建设祖国所必备的文化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创造性、适应性和应变能力,还要有健康的身体。一句话,教育者应当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全面发展高素质的有用之才。
二、要为人师表,有高尚的师德。教育者的人品、道德、修养、风范对受教育者起着示范、引导、感化、熏陶的作用,其影响往往延续一个人的终生,教师在他所教育的学生心目中印有其他无法代替的烙印。正因为如此,教育者的师表、师德、更为重要。他应当无私无畏、勤奋进取、忠诚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像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所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三、要有广博的学识和高超的教学艺术。教育者之所以被人尊称为“师”,首先在于他有广博的学识,他们既全面继承了人类祖先积累的科学知识,同时还具有把知识教给学生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也是个专业性很强的职业,不是什么人都能随便代替得了的,我们衡量一个教师是否称职,主要是指他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因此,教育者要不断更新知识,不断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永远站在文化科学知识的前沿。
四、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为了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广大教师要善于把自己的育人经验,通过系统总结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是教书育人活动所必须的,也是教育者素质的标志之一。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一方面教育者对自己主管或
任教的专业学科的历史、现状应有个较全面的了解,要学习研究本国、本省、本地区的教育历史,了解当地教育发展的历程,还要掌握国内外教育科研动态及发展趋势;另一方面,积极钻研教育科学及关联的科学知识,如教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等,通过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找出规律性的育人方法,掌握人的成长发育规律。
五、始终保持健康的体格。教师的工作没有健康的体格是难以胜任的,特别是中年教师正是育人经验丰富,肩负重任的时候。教师本人应重视劳逸结合,加强身体锻炼外,各级党政部门应当十分关心教师的待遇和生活问题,要从物质生活等各方面保障教师有个健康体格,以适应繁重脑力劳动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