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识记重点词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词句含义及表达效果。 3、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的启示。 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鲈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
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的启示。
教学设计:
一、直接入题,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钓鱼的启示》。老师写课题,你可以写在笔记本上。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2)、重点关注:诱惑、告诫。 2、学生速读课文。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谁来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从他的话里我们得出这样几个信息:我和父亲一起去钓鱼。我钓到一条诱人的大鲈鱼,我想把鱼留下来,父亲告诫我得把鱼放回去,从这件事中我获得了启示。)
(2)、(如果学生说的太罗嗦)我遇到了什么诱惑?父亲又是怎么说的?想一想,组织一下语言,谁再来说?
(这样,就简洁多了) 三、精读课文,品读交流
(一)、品“留鱼”
1 、学生默读课文,找找留鱼的理由。
(预设;别忙着举手,老师还有提示呢?出示:小提示) 2、学生汇报交流,师引导明确: (1)鱼又大又漂亮 师引导:
这条鱼仅仅是大(美)吗?
从哪个句子你能读出他的美来?谁还想读?
从你的朗读中老师觉得这条鱼太美了。 此时我心情——关注红色的字读出你的感受。
鲈鱼不仅很美而且还非常珍贵。古人说“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 (<<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入风波里。 )古今中外的人都以钓到鲈鱼为荣。更何况是这样一条又大又美的鲈鱼呢?谁再来读读这段。 (2)鱼钓得很不容易 你还找到哪些理由? 生读时间长
师引导:到底多长时间呢?
如果学生找不到,师提示:我在晚霞辉映时抛出钓线,几点钓上的鱼?父亲一看手表此时已是晚上10点。
(3)无人看见
师评价: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法国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过: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无人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越是无人监督,道德的底线就越容易放松。你找到了一个很重要的理由。
(4)鲈鱼很珍贵 3、回读句子,加深体会
师引读:我和爸爸一起在晚霞辉映的湖面上钓鱼,生接: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
师引读:我迅速把它拉上岸来,生接读: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师引读:很想留下这条鱼,不自觉地,生接读: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
(二)、品“放鱼”
学生默读课文,找找父亲放鱼的原因,画出描写父亲神态、动作、语 言的句子。
学生汇报交流,重点指导“盯”和“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体会父亲抉择的艰难和良苦用心,明确道德是个不容含糊的问题。
一起读一读:“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 拿起笔来写一写父亲的想法。(出示:对话泡泡) 生写完,汇报。
(你的内心非常矛盾;你拿不定主意了;你也爱自己的孩子;你的内心在坐着剧烈的挣扎;你在艰难的进行着道德的抉择。)
转换角色:把父子之间的对话转化成师生之间的对话,体会父子俩心情的变化。
创设情境:
父亲的这句话一次又一次在我耳边响起,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
无论我怎么说,父亲的回答都是那句话: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无论我如何哀求,父亲的回答还是那句话: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即便我哭着、闹着、争辩着,父亲始终是那句话: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一个“得”字,(点击“得”字变红)写尽了父亲所有的坚持。
(三)、品“启示”
(1)我舍弃了大鲈鱼,却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得到了__________.
(2)谈对“鱼”的理解。 (3)谈对父亲的话的理解。
结合上下文谈一谈。 说说生活中的是与非。 (4)、回读,加深体会 四、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1、提出希望
作者把三十四年前的故事告诉我们,就是希望我们勇敢的
挑战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2、赠送名言警句
老师也送给大家四个字:德者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