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剧影视化的制胜法宝 ——以电影《羞羞的铁拳》为例
殷豪良 林 林
【期刊名称】电影评介 【年(卷),期】2017(000)024 【总页数】3
开心麻花电影三部曲的剧本均由舞台剧改编而成。在《夏洛特烦恼》《驴得水》成功后,他们制作的《羞羞的铁拳》也迎来了新的成功,在上映12天内累计票房16.03亿,稳居第一。纵观开心麻花的这几部改编作品,《羞羞的铁拳》在剧本创作及人物塑造方面最为突出。因此,开心麻花改编舞台剧剧本搬上银幕的成功经验,对于国内一些舞台剧影视化的作品是否能够把艺术性(口碑)和商业性(票房)有机结合具有借鉴意义。[1]
一、国产舞台剧改编电影分析
近年来,舞台剧改编电影接二连三地走上银幕,但始终都存在明显的舞台感、电影感不强、没有充分发挥电影的叙事功能等问题,并且在镜头的衔接上还有待改善,可这并不能阻碍舞台剧改编成电影的热潮。一些优秀的话剧剧本是通过演员在舞台演出中不断完善、不断改进形成的,它的情节设置、人物塑造方面都经历了很多次的打磨,具有先天优势,最终“剧优则影”,如《夏洛特烦恼》《分手大师》《驴得水》《你好,疯子》《羞羞的铁拳》等。虽然作品数量不少,但是能兼得口碑和票房的却凤毛麟角。
《分手大师》的票房高达6.65亿,但观众口碑却不尽如人意。影片从剧本的编写到人物角色的塑造,大部分观众认为邓超饰演的梅远贵这个角色,表演恶俗,用力过猛,比如在说服金星时,梅远贵的风骚卖弄;剧情在设计上也有点不知所
谓,缺乏逻辑,如王大师突然出现的老婆。整部片子缺乏营养,只是暂时的欢娱罢了。而在《你好,疯子》中,导演注重解决的是电影感不强,没有充分发挥电影的叙事功能等问题,但忽略了挖掘剧本本身的丰富内涵,从刚开始批判人性到展现个人的孤独显得迫不及待,从而让整部片子的内涵有所欠缺,但不能忽视的是演员的精湛表演,尤其万茜对安希这个人物的刻画,在影片最后部分的2分钟长镜头表演,完全展现出人物内心的分裂感、挣扎感和孤独感,使得影片最终得以加分,口碑甚好,但票房却不尽如人意。
从《夏洛特烦恼》到《驴得水》再到《羞羞的铁拳》,每一部都值得称赞,而且每一部都在舞台剧改编成电影的道路上进步着走向成熟。如电影《羞羞的铁拳》的人物塑造,其吸取舞台剧中的独到经验,对艾迪生和马小的人物刻画极其到位,特别是在互换身体之后。当然其中与演员的自我修养也是密不可分的,两位演员都是戏剧演员出身,对人物的把控拿捏得当,进而将男女主人公的特征表演得淋漓尽致。相较电影《夏洛特烦恼》中在秋雅婚礼上夏洛吵架时的略微尴尬以及电影《驴得水》中张一曼舞台式的自扇耳光而言,艾迪生和马小的塑造显得更为圆润和丰满。并且《羞羞的铁拳》虽然用的是互换身体的老梗,但在故事的场景安排、镜头语言的运用、笑点的制作方面,更为娴熟,没有像《驴得水》的场景那样给人以单薄感,也没像《夏洛特烦恼》那样引用段子,而是选择原创笑点,更多的是使用电影蒙太奇,让情节设置情理化,笑点设置意外化,人物设置丰满化,场景设置丰富化,在由舞台搬上银幕时给观众以耳目一新的观影体验,各种喜剧包袱被抖出之后,在激发出观众笑点的同时,更以对社会现实的直击引起观众的思考,从而使得票房和口碑得到保障。 综上所述,就目前而言,舞台剧改编成的电影作品良莠不齐,但剧本的好坏和
人物塑造是否到位,才是影响作品质量以及是否可以做到艺术性和商业性有机结合的关键。尽管很多影片被观众吐槽为“舞台腔”浓郁,但瑕不掩瑜,在影片类型风格多样化的今天,还是得到了观众的认可,这或许可以说明,舞台剧改编作品的春天也要来了。
二、舞台剧影视化的制胜法宝
(一)剧本是灵魂
为什么会选择将舞台剧改编成电影,并且是以已经大卖的舞台剧优先?答案是剧本。好故事的关键点在于冲突,而故事的冲突性是电影和舞台剧的本性,于是“剧优则影”。舞台剧的剧本可以说是在实践中千锤百炼出来的,是广大观众自己的选择。[2]因为每一场的演出,编剧都会根据观众的反应、演员的反应对人物进行打磨,对剧情的编排、笑点包袱进行调整,逐渐地打磨成观众喜欢的、演员能驾驭的、有深度、有冲突、有市场的剧本。而《羞羞的铁拳》的剧本是经过几百场的演出实践检验过的,因此影片中的情节设置、人物编排、铺垫和笑点包袱安排等才能够轻易赢得观众的欢心。
而在舞台剧剧本转化为电影剧本的过程中,又会存在另一个问题:是让剧本原著者来改编,还是另寻他人,这还需要更多的实践证明。就目前市场上已有的案例来分析,改编他人的舞台剧剧本容易在把控上有所欠缺,从而导致观众不会轻易买单,如《神探驾到》就是改编自舞台剧《警探上门》,而此次改编后的电影剧本就弱化了戏剧原本的讽刺和深刻之处,豆瓣评分4.4分也就不足为奇了。再看舞台剧版和电影版的《羞羞的铁拳》,其导演和编剧都是宋阳和张吃鱼,这就使得其舞台剧的剧本可以更好地以影像化的方式来表达,毕竟原著者在将舞台剧剧本转化成电影剧本时,始终能够在剧本的把控上及表达剧本的内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