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随州市随县2024年中考语文试卷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4题;共22分)
1. (8分) (2017九上·龙岩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①______(A、庸碌;B、忙碌;C、庸俗)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 , 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②______(A、túi;B、tuí)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
(1) 在文中①处选择恰当的词语,②处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 ①处________ ②处________
(2) “廓然无累”是傅雷的一个生造词。请解释它在文中的意思。 廓然无累:________。
(3) 仿照加横线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
2. (2分) (2024八下·东莞月考)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舞台上,小姑娘们随着音乐节拍翩然起舞。
B . 历史是不能忘却的,人们追溯未来的渴求也不会停歇。 C . 这对夫妻经过灾难的洗礼后,许下了相守到 海枯石烂 的诺言。
D . 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3. (2分) 请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 目前,不少群众的法制观念比较薄弱,确实需要大大提高。 B . 你若是想要读好书,那就得有毅力不可。 C . 《手机》这部电视连续剧对我来说有较大的兴趣。 D . 春天的江南古镇,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4. (10分) (2024·嘉祥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春 (宋)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还不回。
(1) 诗歌描写的是时节,简析诗中的哪些景致表现了这个时节的特点?
(2) “子规”在我国古代诗歌中常借以抒写悲情,在这诗歌中所表现的是怎样一种情感?
第 1 页 共 8 页
二、 积累与运用 (共3题;共35分)
5. (8分) (2017九上·德州期中) 名著阅读
(1) 武松血溅________楼杀死了张都监等人后,在墙上写下了“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八个字;________在浔阳楼倚阑畅饮, 感恨伤怀, 写下了“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2) 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的英国思想家________,代表作《________》。他有一句关于知识的名言“________”遐迩传扬。
(3)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性________集,共10篇,有六个主要人物:保姆长妈妈,老师寿镜吾,________,________等。(请仿照例子的格式再写两个)
6. (19分) 八(2)班开展“亲近大自然”的活动,请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螳螂在做出这种令谁都惊奇的姿势之后,一动不动,眼睛瞄准它的敌人,死死盯住它的俘虏,准备随时上阵,迎接激烈的战斗。哪怕那只蝗虫轻轻地、稍微移动一点位置,螳螂都会马上转动一下它的头,目光始终不离开蝗虫。螳螂这种死死的盯人战术,其目的是很明显的,主要就是利用对方的惧怕心理,再继续把更大的惊恐纳入这个不久以后就将成为牺牲者的对手心灵深处,造成“火上加油”的效果,给对手施加更重的压力。螳螂希望在战斗未打响之前,就能让面前的敌人因恐惧心理而陷于不利地位,达到使其不战自败的目的。因此,螳螂现在需要虚张声势一番,假装什么凶猛的怪物的架势,利用心理战术,和面前的敌人进行周旋。螳螂真是个心理专家啊!
(1) 上面的文段选自《________》,被誉为“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国的________。 (2) 用简洁的话概括上面文段。
(3) 自然界中,昆虫也具有人类一样的智慧,你能列举1个出来吗? (4) 结合文段内容,请为这次活动写一条标语。 7. (8分) (2024九上·株洲期末) 默写
(1)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________,____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 (2) 《岳阳楼记》中抒写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4) 李商隐《无题》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 ”常用来歌颂辛勤付出的园丁。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4分)
8. (14分) (2017七上·环县期末)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行:________
第 2 页 共 8 页
②太丘舍去 去:________ ③相委而去 委:________ ④元方入门不顾 顾:________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 读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哪些为人处世的启示?
四、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8分)
9. (20分) (2024·深圳)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涵养几分静气
①一则故事,读来耐人寻味。父亲丢了一块表,抱怨着四处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后,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父亲很好奇,儿子则回答:我就安静地坐着,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表就找到了。
②这就是“心静”的力量。“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事当前,苦恼抱怨无济于事,烦躁惊慌也于事无补,唯有稳住阵脚、静下心来、凝神细思,方能寻觅解决之道。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一语道破“静”的重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坚守内心的宁静,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见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那么,“静心功夫”从何处得来?
③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毛泽东同志在湖南一师求学时,特意到最喧闹的地方读书,目的就是锻炼意志,让自己能够胸怀静气,心绪不受外界所扰。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有人给自己定下“静坐”的“日课”,坚持每天独坐两小时,终于改掉了身上浮躁的毛病。严格的自律,助人逐渐养成宁静、专一的心态,让人虽得意而不忘形、处困顿而不沉沦、临诱惑而不摇摆,也因静而明志,因静而生慧。
④有人说,每临大事有静气。大事当前的静心功夫,往往得益于艰难困苦的历练。苏轼《书舟中作字》记载,一次乘船途中,滩险舟危,舟中士子面无人色,唯独他“作字不少衰”。这份从容盖因其“更变亦多矣”,所以能 临事不惧,处变不惊。可见,不惮于在难事、烦事、急事、苦事上多磨炼,就能将内心打磨得成熟豁达,沉稳有定力,不再拘泥于一时一事的得失;多经历几番雨疏风骤的洗礼,耐得几回兴衰荣辱的打磨,就能在大事来临之时,气定神闲、沉着冷静,抵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⑤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静心功夫”,还可从读书中来。寂寞忧愁时读一阙《定风波》,心会变得豁达敞亮;委屈不平时读一卷《宽容的哲学》,能收获“既忍且耐”的智慧。身处低谷之时,从书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纵使“山重水复”也终将迎来“柳暗花明”;得意之时,时常读书以自省,也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端起沉甸甸的书本,走进书中的世界,浮躁之气便能荡涤一空,久而久之,自然能寻得“此心安处”。
⑥古人云:“人心多从动处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俱清,鸟啼而欣然有 会,花落而潇然自得。何地无真境,何物无真机。”涵养几分静气,绝非暮气沉沉,而是多一些沉潜、少一些浮躁,多一些从容不迫、少一些进退失据。“静心”的功夫,助人眼界开阔,胸襟豁达,挺过如磐风雨,包容万千气象,
第 3 页 共 8 页
湖北省随州市随县2024年中考语文试卷B卷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