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批发价格方面,2008年1月去骨牛肉(90%新鲜)平均批发价格为139.75美元/英担,比12月提高4.29%,比去年同期降低了2.12%。进口去骨牛肉(90%冷冻)全年平均批发价格为136.15美元/英担,比12月提高5.49%,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40%。
由于牲畜疫情的有所缓解,2008年1月至2月欧盟牛肉价格上涨。根据欧盟网站最新数据显示,1月欧盟牛肉价格持续上涨8周,1月27日价格突破3000欧元/吨,2月24日价格达到3137欧元/吨,比上年同期上涨了6.88%。小牛肉价格3276欧元/吨,同比上涨了1.86%。2008年1月欧盟羊肉平均价格为3908欧元/吨,周价由12月底的3889欧元/吨持续上涨8周,到2月底达到4149欧元/吨,比12月上涨了0.17%,与去年同期比略微下降。
2.4 市场前景分析
1、肉牛育肥现状分析 (1)肉牛存栏量连年下滑
近年来,随着退耕还林政策的出台以及饲料价格和人力成本的大幅飙升,养牛的利润空间已经越来越微薄。另外受07年以前牛价持续低迷、08年三聚氰胺事件影响,中国肉牛存栏量大幅削减已是不争的事实。随着养殖户数量的削减,能繁母牛结构和数量也出了萎缩,犊牛繁育已成为我国肉牛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直至2007年上半年牛肉价格出现回暖并一路高涨,中国肉牛存栏量下坡路才有所缓解。不过由于肉牛养殖周期长、养殖风险大等等诸多原因,两年时间以来,肉牛存栏量并没有因为价格上扬而得以有效扩充。
(2)肉牛育肥质量亟待提高
我国肉牛质量亟待提高,主要体现在:首先,我国肉牛品种差,改良步伐缓慢。我国肉牛的品种一般为疫用牛、普通黄牛等出肉率低、肉质差、饲养周期长的牛种,目前全国肉牛平均胴体重133 公斤左右,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 66%,每头存栏肉牛年产肉量仅相当于美国的 1/3,甚至还低于墨西哥、阿根廷和巴西等发展中国家。此外,虽然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肉牛养殖的扶持力度,并推出了一系列惠农措施和补贴政策(如能繁母牛补贴和乳用牛补贴),但对于一个有着亿头存栏量的养牛大国来说,扶持的力度还是相对微薄的。政府在种牛繁育体系建设中的投入少,致使肉用品种培育工作上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没有根本解决肉用种牛的自给问题。肉牛改良成本高、育肥技术性强、养殖户分布区域广等因素是制约我国肉牛改良步伐的主要因素。其次,我国肉牛养殖标准参差不齐。分散饲养、非定点屠宰和集贸市场销售占是目前我国肉牛生产的主导方式。由于零散养殖户居住分散,养牛又只是农户家庭诸多生产中的一项,所以肉牛防疫措施缺乏,致使养牛风险高。牛的育肥技术缺失,大多都为随意性饲养。进而导致出栏的牛肥瘦参差不齐,肉质质量也大不相同。最后,我国高档牛肉的比重不足 5%,高档牛肉生产能力低是目前我国肉牛业的突出弱点。
(3)产业化程度低下
我国肉牛产业化程度低主要表现为繁、养、宰、加、贸各环节连接不紧密,企业和基地农户之间尚未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化机制,营养学研究成果、饲料配置加工技术、企业管理技术等较为成熟的技术没有集成应用,影响了肉牛产业的生产水平,肉牛生产体系中种牛、带犊母牛、架子牛、育肥牛饲养及屠宰分割、物流配送、超市消费等产业链
环节的有效组织与协调有待加强和完善。此外,我国肉牛行业缺乏一批规模大、前景好、带动力强、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的重点龙头企业对全国肉牛产业整体发展的有效拉动,这也是肉牛产业化链条难以形成的关键。 (4)需求递增
随着经济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国民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大幅改善。近年来,我国人均肉类食品消费水平逐年上涨,平均每年的增幅在0.5公斤左右。据统计部门数据显示,2003年我国人均肉类食品消费水平为54.0公斤,其中牛肉为4公斤,所占比率为7.4%;2009年我国人均肉类食品消费水平为57.5公斤,其中牛肉为4.7公斤,所占比率为8.2%;从如上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的肉类食品消费水平上扬速度是比较快的,且牛肉所占的份额也在不断提高,这给发展肉牛产业带来了很好的机遇。 2、行业未来发展预测分析 (1)国际市场
总体上看,目前国际牛肉市场仍然处于缓慢恢复阶段。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报告显示,尽管饲料费用不断上涨、北美洲恶劣天气和南美洲牧群重建等因素对全球牛肉生产带来不利影响,但是亚洲和南美洲的生产依旧维持着全球牛肉市场的稳定。国际市场逐渐从疯牛病(BSE)造成的波动中恢复,预计2010年全球牛肉产量会继续提高,牛肉消费量也会不断上升,因此肉牛需求量和牛肉贸易量也有望增加。 (2)国内市场
2009年我国牛肉产量仍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国内产量不断增加,价格相对稳定。预计2010年我国牛肉产量会继续增加。同时,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善,高中档牛肉消费呈快速增长趋
势,高档冷鲜、冷冻牛肉市场快速膨胀。此外,高档酒店业、西餐业和韩餐、日餐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拉动了高档牛肉的消费。预计2010年我国牛肉价格会有所上升,但升幅有限。在贸易方面,我国牛肉仍有出口空间,但需要进一步开拓市场,扩大出口渠道。2006年7月1日起开始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将会从制度上保证我国牛肉产业未来的健康发展,进一步增强我国牛肉产业的市场竞争力。由此可见,随着牛肉生产及市场需求的增长,我国对优质肉牛的需求也将有所增长。
2.5 市场竞争分析
国内目前的肉牛企业主要分布在三大肉牛带——西北肉牛带、中原肉牛带和东北肉牛带,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我国牛肉需求的制约,大多企业忽视牛源基地的建设和品牌运作,设备技术比较落后,市场竞争集中在中低档产品,依然处在无序状态,基本上没有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肉牛产业的龙头企业。随着全球肉牛产品需求持续走高和我国国内需求的稳步增长,巨大的市场空间将为我国肉牛企业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而控制好牛源基地、拥有先进的技术,懂得品牌经营等优势将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
牛源基地的规模是生产能力扩大的瓶颈,肉牛企业竞争最终决定于牛源的竞争,能否垄断牛源基地和健康优质的肉牛品种成了保持企业竞争力的重大举措,也是其他行业的企业进入肉牛企业的最大壁垒。大连华牧安格斯牛业有限公司不仅拥有牛源基地,而且正在和其他牛源养殖场、农户通过契约形成利益联盟来控制牛源,从而有效地阻止了潜在的进入者。大连华牧安格斯牛业有限公司不但重视牛源基地建设,而且引进了世界一流的设备与技术,谙熟品牌运作和资本经营,为创国内牛肉第一品牌打下了良
好的基础。此外,企业还聚集该行业一大批国内顶尖的业务专才(包括畜牧业专家、产业规划专家、资本运营专家及相应的专业管理人员),并且取得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例如在政府的资金支持下,引进了世界领先的安格斯种牛,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对产业发展和建设给予一定的补贴和优惠等,这些都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1000头育肥场可研报告初稿-平凉版 - 图文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