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吉林省四平市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吉林省四平市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生物技术实践的相关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甲装置和乙装置既可用于果酒的制作,又可用于果醋的制作 B. 利用装置甲制作果酒时,瓶中的果汁不能装满,要留有2/3的空间 C. 用装置乙制作果酒时温度应控制在30℃左右,制作果醋时应适当降温 D. 装置乙的充气口在制作果酒时要先打开后关闭,在制作果醋时要始终打开 【答案】A 【解析】

两种装置都可先用于果酒的制作,后用于果醋的制作,先密封后通入空气,A正确;利用装置甲制作果酒时,瓶中的果汁不能装满,要留有1/3的空间,B错误;用装置乙制作果酒时温度应控制在18-25℃左右,制作果醋时温度为30-35℃,C错误;装置乙的充气口在制作果醋时,可定时打开,通入无菌空气,D错误。

2.下列关于果醋的制作错误的是( )

A. 果醋的制作需要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菌,所以在制作过程中需通入氧气 B. 醋酸菌是一种嗜温菌,温度要求较高,一般在45℃左右 C. 醋酸菌能将果酒变成果醋

D. 当氧气、糖原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中的糖分分解为醋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果醋的制作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详解】果醋是醋酸菌代谢产物,醋酸杆菌是好氧型菌,进行有氧呼吸,A正确。

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因此制作过程中温度严格控制在这一温度下,B错误。

- 1 -

醋酸菌能将果酒转变成乙醛然后再变成乙酸,C正确。

当氧气糖原充足时,醋酸菌可直接将葡萄中的糖分解成醋酸,D正确。

【点睛】易错点:误把醋酸菌当作厌氧菌了;错选D的原因是没有区分好在有氧条件下和无氧条件下醋酸菌中发生的反应。

3.下列关于果酒、果醋、腐乳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制作果酒时应反复冲洗葡萄以避免杂菌污染 B. 参与果醋制作时主要利用了乳酸菌的有氧呼吸

C. 制作腐乳时酒精的含量高于12%时会延迟腐乳成熟的时间 D. 三种发酵技术涉及的微生物均具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答案】C 【解析】

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而在发酵过程中,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绝大多数微生物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抑制,所以制作果酒时,并不需要对葡萄进行严格的消毒,可见,需要适当冲洗葡萄,除去灰尘和枝梗便可,A错误;果醋的制作,使用的醋酸菌是一种好氧菌,因此参与果醋制作时主要利用了醋酸菌的有氧呼吸,B错误;制作腐乳时起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酒精含量的高低与腐乳后期发酵时间的长短有很大关系,卤汤中酒的含量应控制在12%左右,酒精含量高于12%时,对蛋白酶的抑制作用加大,使腐乳成熟期延长,C正确;三种发酵技术涉及的微生物,除了醋酸菌外,均具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D错误。

4.用重铬酸钾检验发酵液中是否有酒精生成,正确的操作为( ) A. 先在试管中加入发酵液2 mL,再滴加3滴重铬酸钾溶液

B. 用试管取2 mL发酵液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待温度降至常温时,再往里面加入3滴3molL 的H2SO4 ,摇匀后,再加入3滴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 C. 直接将2 mL重铬酸钾倒入发酵液中

D. 先在试管中加入发酵液2mL,再加入3molL -1 的H2 SO4 3滴,摇匀,再滴加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3滴 【答案】D 【解析】

- 2 -

-1

【分析】酒精的检验原理是: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和酒精在常温下反应呈现灰绿色.在操作时,要先加酸形成酸性环境再加试剂。

【详解】检测酒精需要在酸性环境下,A错误;检测酒精的生成不需要加热,B错误;如果“直接将2mL重铬酸钾倒入发酵液中”会造成发酵液的污染,C错误;在试管中加入发酵液2mL,再滴入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 -1 的H2 SO4 3滴,摇匀,滴加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3滴可以检测酒精的生成,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酒精的鉴定实验,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对具体的实验操作要理解其原理,并能准确的提取知识点进行作答。

5.腐乳味道鲜美,易于消化、吸收,是因为其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有 ( ) A. 无机盐、水、维生素 B. NaCl、水、蛋白质

C. 小分子的肽、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D. 蛋白质、脂肪、NaCl、水 【答案】C 【解析】

豆腐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都是大分子有机化合物,难以消化、吸收,毛霉等多种微生物分泌的蛋白酶,能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下,豆腐转变成腐乳,因此腐乳味道鲜美,易于消化、吸收,是因为其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有小分子的肽、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故选C。

6.下列关于腐乳制作过程中的操作,错误的是 ..

A. 先将豆腐切成块放在消毒的笼屉中,保持温度在15℃~18℃,并且有一定湿度 B. 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放在瓶中,并逐层加盐,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 C. 配制卤汤时加的香辛料越多,将来腐乳的口味越好 D. 加入卤汤后要用胶条将瓶口密封,并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 【答案】C 【解析】

让豆腐上长出毛霉时将豆腐块平放在笼屉内,将笼屉中的温度控制在15℃~18℃,并保持在一定的湿度,A正确;加盐腌制时,为防止污染,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分层整齐地摆放在瓶中,

- 3 -

同时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高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B正确;香辛料可以调制腐乳的风味,也具有防腐杀菌的作用,可据个人口味配置卤汤,并非越多越好,C错误;制加入卤汤后要用胶条将瓶口密封,并且密封时要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消灭杂菌污染,D正确。

7.关于“腐乳的制作”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菌种选择: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乳酸杆菌 B. 毛霉生长:豆腐堆积摆放可提高温度,促进毛霉生长 C. 加盐腌制:加盐可析出豆腐中全部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 D. 密封腌制:卤汤中的香辛料和料酒均有防腐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

腐乳的制作流程是: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在腐乳制作过程中,毛霉起主要作用,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豆腐会转变为腐乳。

【详解】“腐乳的制作”实验中,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A错误;促进毛霉生长的温度是15-18℃。豆腐堆积摆放的目的不是促进毛霉生长,此时毛霉已经死亡,发挥作用的是毛霉产生的蛋白酶和脂肪酶,B错误;加盐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但不是全部水分,C错误;卤汤中的香辛料和料酒均有防腐作用,抑制微生物的生长,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腐乳制作的流程,以及腐乳制作过程中各流程的目的,再根据题意作答。

8.制作泡菜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为 A. 先增加后减少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泡菜的制作过程,此过程中,涉及到的微生物除了乳酸菌之外,在初期也有硝化细菌,所以从不同微生物代谢产物的角度考虑本题。

- 4 -

B. 先减少后增加 C. 逐渐增加 D. 逐渐减少

【详解】泡菜制作过程中,在初期亚硝酸盐含量很低,随硝酸还原菌的繁殖,促进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含量会随天数增多逐渐升高;但随腌制时间延长,乳酸菌大量繁殖产生的乳酸,抑制了硝酸盐还原菌的繁殖,亚硝酸盐的含量逐渐降低,所以该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A正确。

【点睛】亚硝酸盐对人体有一定的害处,在腌制食品中初期含量较高,随着时间的延长,含量会下降。

9.下列关于亚硝酸盐含量测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亚硝酸盐经显色反应后呈玫瑰红色 B. 不同浓度的亚硝酸盐显色深浅不同 C. 用比色法可精确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D. 配制溶液所用的提取剂为氯化镉和氯化钡 【答案】C 【解析】

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A项正确;不同浓度的亚硝酸盐显色深浅不同,据此可用比色法可估算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B项正确,C项错误; 亚硝酸盐是一种易于被氧化的物质,化学性质相对稳定的镉离子、钡离子可以减少其氧化,可以使泡菜水中微量的亚硝酸盐得到更好的提取,D项正确。

10.关于灭菌和消毒不正确的理解是( )

A. 灭菌是指杀灭环境中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胞和孢子 B. 消毒和灭菌实质是相同的 C. 接种环用灼烧法灭菌

D.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加热法、过滤法、紫外线法、化学药品法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灭菌和消毒的概念及具体方法,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详解:灭菌是指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A正确;

- 5 -

吉林省四平市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吉林省四平市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生物技术实践的相关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装置和乙装置既可用于果酒的制作,又可用于果醋的制作B.利用装置甲制作果酒时,瓶中的果汁不能装满,要留有2/3的空间C.用装置乙制作果酒时温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yoig1n0gs6cyp27lz4y3h0qq02ukg01bzz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