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一、心理活动
1.心理学 定义: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2.心理现象及其结构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
(1)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2)情感过程: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现象。 (3)意志过程:动机、目的、行动等。 ○2个性心理
(1)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兴趣和爱好、需要和动机、信念和理想、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指性格、能力等。
心理学是研究人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三、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2.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3)、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为韦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
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它强调人的每一种经验都是一个整体,不能简单地用组成部分来说明。格
塔学派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4)、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美国)华生。
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研究刺激和反应之
间的联结关系。
(6)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马斯洛、罗杰斯,
被成为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以意识经验为出发点,主要研究人格发展和社会
活的关系,强调人的目的性、创造性和价值,主张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潜能的实现。 (7)现代认知心理学----标志是:1967年,奈赛尔--《认知心理学》
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把人的心理活动看做是信息加工系统
第二章认识过程
一.注意
1.注意概述 概念: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
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
功能: (1).选择功能(2).保持功能(3)调节和监督功能 2.注意的分类
(1)无意注意: 没有预定的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的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引起条件: (1)客观条件,刺激物的强度及其相对强度(2)主观条件,人本身的状况
(2)有意注意: 由预先目的、必须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的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维持条件: (1)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 (2)合理组织活动 (3)对兴趣的依从性 (4)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 (3)有意后注意 3.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广度: 指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的知觉出的对象数目 影响因素: (1)和被知觉对象的特点有关 (2)和人们当时的知觉任务分不开 (3)主要取决于一个人的经验和知识
2.注意的稳定性: 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特征 影响因素: 注意对象的特点;有无坚定的目的;个人的主观状态 注意的起伏(动摇):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的不随意跳跃的现象 注意的分散(分心):注意离开了当前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 3。注意的分配: 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
条件: (1)在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活动时已经熟练(自动化) (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已经熟练(自动化) (3)几种不同的活动已成为一套统一的组织
4。注意的转移: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
二.感觉和知觉
1.感觉 :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 种类 感受器 反映属性
视觉 听觉 味觉 嗅觉 肤觉 运动觉 平衡觉 机体觉 视网膜的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耳蜗的毛细胞 舌、咽上的味蕾的味细胞 鼻腔黏膜的嗅细胞 黑、白、彩色 声音 甜、酸、苦、咸等味道 气味 皮肤和黏膜上的冷点、温点、痛点、冷、温、痛、压、触 触点 肌肉、筋腱、韧带、关节中的神经末梢 内耳、前庭和半规管的毛细胞 内脏器官壁上的神经末梢 身体运动状态、位置变化 身体位置变化 身体疲劳、饥、渴和内脏器官活动不正常 (2)感受性: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 感受阈限:能够引起人们感受的刺激范围 两者在数值上呈反比关系 (3)感觉的相互作用
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 :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效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补偿;联觉:一种能够感觉建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红-热 2.知觉
概念: 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种类: (1)空间直觉----空间特征 eg形状、大小、深度、方位 (2)时间知觉----事物运动的速度、延续性、顺序性 (3)运动知觉----空间位置移动
----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运动后效
特征:(1)知觉的选择性 影响客观因素(1)刺激物的绝对强度(2)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
(3)对象的活动性(4)刺激物的新颖性、奇特性、
主观因素(1)知觉有无无目的性(2)个体已有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
(3)个人的需要、动机、情趣、定势、和情绪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