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土墙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YWH5合同段招标文件
2、YWH5合同段相关施工设计图及技术交底 3、《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二、适用范围
S303线映秀至卧龙公路灾害重建工程YWH5合同段全线的浸水路肩墙、路堑墙等。
三、编制目的
S303线映秀至卧龙公路灾害重建工程YWH5合同段全线多处需设置挡土墙,其中许多为3米以上高度的挡土墙,在挡土墙施工过程中,因施工高度在3米以上,属高空作业,施工中需搭设支架,危险系数大,片石砼挡土墙在施工中还涉及石块的搬运等问题,可以说是危险源多,危险因素多,危险等级高,为保证现场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不引起不必要的伤害和经济损失,保障工程进度特拟写本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四、工程概况
1
省道303线映秀至卧龙公路恢复重建工程YWH5合同段,全长28.425Km,起点为K16+740,终点为K45+650;路面工程起点K0+625,终点K45+650,全长44.89Km,设计标准为公路二级工程,设计速度40km/h,特殊地段30km/h,路基宽度8.5m,特殊地段为7.5m。
由于沿线构造活动相对强烈,山体表层松散物质较为丰富,加之测区位于盆地与高原过度部位降水充沛,在丰水期和冰雪消融季节,极易在葫芦形谷地、凹地或冲沟地带形成泥石流。震后产生了极其丰富的松散物质对于山区沟谷,为爆发泥石流提供了充足的物源,众多陡壁之上的V型水沟均发生规模不等的水石流,多处原有处于衰退期的泥石流沟谷震后重新启动爆发,对沿线形成了重大破坏。在震后每年雨季,沿线均有大小泥石流爆发,尤其以2010年8.14爆发最为严重。每当洪水季节,渔子溪河水对路基冲刷也尤为严重,现S303线多处路基被冲刷,部分路基已冲刷至路基中线范围,砼面板下部已被悬空,对过往的车辆及行人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视其地层条件分析其抗冲刷能力,狭窄路段的临河路基,设置浸水路肩墙或路堤墙,设计图中在K24+880-K24+890、K29+110-K29+118、K30+140-K30+280段设置了浸水路肩墙;2012年11月1日经业主、设计、监理及施工单位四方现场勘察又确定5段浸水挡墙(桩号详见变更图)。
五、施工工艺 1、围堰施工方案
施工是在上下游围堰的保护下进行,围堰填筑采用粉质粘土,经分层回填压实。由于河道内土层结构由渗透性较强的砾石,砂组成,还有孤石
2
存在,为防止围堰基础的渗漏涌水影响枢纽施工,在围堰底用基坑粘性土填筑压实,上部用砾石,砂及土混合填筑。上游围堰上坡比为1:1,下游坡比为1:0.5,顶宽2m。下游围堰上游坡比为1:0.5,下游坡比为1:1,顶宽2m。上、下游围堰的迎水坡设置一层草袋土,起保护和放冲刷作用。
2、清理场地、基底处理
施工前先将基坑范围内的杂物全部挖除。挡土墙基坑底整平,在浇注基础之前,对基础底面的地基进行承载力检测,当地基承载力小于300KPa时,对基础底部进行处理,直到达到设计要求,才可进行基础施工。
3、基坑开挖
为了便于施工及有利于基坑边坡稳定,土石方开挖前先做好定位放线工作,施测挡土墙定位线和原始地面高程,做好测量成果记录。
在基坑开挖期间,设专人检查基坑稳定,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土石方开挖至距设计标高100~200mm处,停止用挖掘机挖土,采用人工开挖及清底,人工开挖土方运出基坑,坑边不准堆放弃土和其他建筑材料。
4、模板制安 (1)模板安装
组合钢模板的拼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GB214)。各种螺栓连接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重复使用的模板应始终保持其表面平整,形状准确,不漏浆,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模板不能与脚手架联接,避免引起模板变形。模板安装完毕后,应对其平面位置,顶部标高,节点联系及纵横向稳定性进行检查,签认后,方可浇筑砼。模板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防倾覆设施。
3
(2)支架的安装。
支架安装前应对支架支承面详细检查、准确调整支架支承面和顶部标高,并复测跨度,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安装、支架应稳定、坚固,安装在经过处理有足够承载力的地基上,保证砼浇筑后不发生超允许的沉降量。
5、片石混凝土的浇注
混凝土采用自拌砼,砼所需的砂、石等材料采用重量法控制其用量。使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时间为1.5min。砼应搅拌均匀,水泥和集料进筒前,应先加一部分拌和用水,并在搅拌的最初的15s内将水均匀注入筒中。在下盘材料装入前,搅拌筒内的拌和料应全部倒光,搅拌机停用超过30min时,应彻底清洗搅拌筒后才能拌和新砼。
浇注砼前,应对支架、模板和预埋件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浇注。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应清理干净。模板如有缝隙,应填塞严密,模板内面应涂刷脱模剂。浇注砼前,应检查砼的均匀性和坍落度。自高处向模板内倾卸砼时,为防止砼离析,应符合下列规定:
(1)、从高处直接倾卸时,其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以不发生离析为度。
(2)、当倾落高度超过2m时,应通过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等设施下落;倾落高度超过10m时,应设置减速装置(在串筒的不同高度设多向挡板)。
(3)、在串筒出料筒下面,砼堆积高度不宜超过1m。
(4)、砼按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层厚不超过30cm。采用插入式振动
4
器振捣,振动器移动间距不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50cm。并与侧模应保持5~10cm的距离,插入下层砼5~10cm,每一处振动完毕后应应边振动边徐徐提起振动棒,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拉筋。对每一个振动部位,必须振动到砼表面没有明显下降,不再冒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为止,对砼裸露面进行修整、抹平,并加盖防护。
(5)、在浇注过程中或浇注完成时,如砼表面泌水较多,须在不扰动已浇注砼的条件下,采取措施将水排除。继续浇注砼时,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减少泌水。
(6)、浇注砼期间,应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等稳固情况,当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处理。
(7)、本挡土墙由于高度变化较大,故而分两次浇筑成型,施工缝位置留置避开弯矩较大处。同时施工缝严格按规范处理。
(8)、结构砼浇注完成后,对砼裸露面应及时进行休整、抹平,待定浆后再抹第二遍并压光或拉毛。当裸露面面积较大或气候不良时,应加盖防护,但在开始养护前,覆盖物不得接触砼面。
(9)、掺加片石技术要求
1)片石石料要求抗压强度要大于30Mpa,片石最小厚度大于15cm,一条边长大于30cm。片石掺加前应清除表面的杂物、泥土。片石在植入过程中不得破坏模板。
2)片石掺入量一般不超过片石砼体积的20%,掺入时不可乱投乱放,石块应分布均匀,净距不小于100mm,距结构侧面和顶面的净距不小于150mm,石块不可直接接触基底、模板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