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儿童系统控制变量,需要系统思维,而系统思维是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特征。
6.(4)。
7.⑶。在最近发展区的儿童不能独立解决问题,但在别人帮助下可以解决,换言之,他们的能力正处于掌握的边缘。
8.(3),皮亚杰和维果茨基虽然重视社会性互动,但维果茨基认为社会关系是高级心理机能的起源,而不是影响其习得的因素;后来的研究表明,儿童的认知发展存在不平衡性,达到某一阶段的儿童并不总是表现出该阶段的特征;人际间的社会关系要内化为高级心理机能,需要学习者掌握社会所使用的语言符号。
9.(2),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智力的实质是三类知识,因而要促进智力发展,就要让学生习得三类知识。 四、研究与设计
1.可以从认知发展的实质、认知发展的机制两方面进行比较。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图式的发展,是通过平衡化的机制实现的;而维果茨基认为认知发展是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是通过内化过程实现的。
2.略。 3.略。
第十二章 个别差异
习题参考答案
一、解释下列术语
能力倾向:描述学生个别差异的一个概念,指反映了学习者的学习历史并随后影响从教学中学习的初始状态,一般涉及认知、意动、情感及相关知识技能上的先前差异。但也有人认为是指个体具有的一般的和特殊的潜在能力。
智力:指处理抽象观念、处理新情境和进行学习以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智商:智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有比率智商和离差智商之分。比率智商指被测验者通过智力测验所获得的智龄分数与他的实际年龄之比;离差智商指将个体的测验得分与其同年龄组的平均分数作比较,将其在该群体中所处的位置作为智商。
多元智力:美国哈佛大学的加德纳提出的一种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七种相互独立的智力:语言智力,音乐智力,逻辑数理智力,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自我认识智力,人际关系智力。
学习方式:学生在进行学习、解决问题、加工信息时所采取的带有个人特点的方式。
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加工信息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
场独立性:一种认知方式,指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在认知方面独立于周围的背景,倾向于在更抽象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独立对事物做出判断。
场依存性:一种认知方式,指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
表层加工:一种学习方式,指学习者学习时关注对学习材料的机械记忆,易于受奖励、等级、外部标准、被他人看好等因素的影响。
深层加工:一种学习方式,指学习者学习时关注对学习材料的理解,并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管理和调节
控制源:指人们对影响自己生命与命运的那些力量的看法。
内控性:一种学习方式,指相信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包括学习活动)及其结果是由自己的内部因素决定的,自己的能力和所作的努力能控制事态发展。
外控性:一种学习方式,指认为自己受命运、运气、机遇和他人的摆布,这些外部复杂且难以预料的力量主宰自己的行为。
焦虑:指某种实际的类似担忧的反应,或者是对当前或预计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具有一种担忧的反应倾向。
适应性教学:通过改变教学的形式以适合个别学生的特点与需要的教学。
掌握学习:布卢姆为适应学生个别差异而开发的一种学习程序,一般将学习任务分成许多小的学习单元,学习者在每个学习单元上达到了掌握水平后,可以进行下一个单元的学习。若学生的成绩低于所规定的掌握水平,就应当重新学习这个单元的部分或全部,然后再测验,直至掌握。
同质分班:缩小个别差异的一种教学措施,指按能力或成绩高低分班。
能力倾向与教学处理的交互作用:指有关教学处理与学生特征关系的研究,其目的是寻求并确定出适合某种学习者特征的教学处理。 二、填空
1. 稳定的相似特征,稳定的差异特征,变化的相似特征,变化的差异特征。 2. 心理能力(即智力),认知与学习方式,人格,原有知识。 3. 反省成分,操作成分,知识习得成分。
4. 心理测量学的智力,学校教育所要发展的智力。
5. 语言智力,音乐智力,逻辑数理智力,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 6. 威特金。
7. 视觉—言语学习方式、视觉—非言语学习方式、触觉—动觉学习方式、听觉—言语学习方式。
8. 学习动机,原有知识,IQ水平。 三、选择
1.(4)。 2.(3)。视觉—言语型学习者倾向于独立安静地学习,不喜欢合作学习。 3.(2)。场依存性者对人比对物感兴趣,更偏爱合作学习方式。 4.(1)。 5.(3)。 6.(1),80%-90% 是学生对测验项目掌握的百分数,不是掌握的学生百分数。 7.(3)。 8.(3)。 9.(4)。 10.(2),内控性和外控性是一个连续体的两个极端,有可能有处于这两个极端中间的学生。 四、研究与设计
1.略。 2.略。
第13章 学习动机
参考答案
一、解释下列术语
动机:指驱动人或动物产生各种行为的原因。
学习动机:寻求学习活动的意义并努力从这些活动中获得益处的倾向。
内源性动机:源于个体内在兴趣、好奇心或成就需要等内部原因所引起的动机。 外源性动机:由外在的奖惩或害怕考试不及格等活动之外的原因激起的动机。
奖励结构:指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奖励时,是侧重奖励学生所取得的成绩或等级还是奖励学生的真正掌握。奖励结构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需要层次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有七种基本需要,按其满足的先后,可由低级到高级排成一个需要层次:基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满足这七种需要是推动人的各种行为的动力的基本源泉。 兴趣:个体对某人或某事物的选择性注意的倾向。
自我效能感:班杜拉的术语,指对产生一定的结果所需要的组织和执行行为过程的能力的信念。 归因论:维纳提出的一种动机理论,个体对其行为原因的看法会影响其进一步行动的动机。维纳提出了三个归因的维度:(1)内外维度。据此可把导致成败的原因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即个人自身的原因,如个人的能力、努力等;外部原因即个人自身之外的原因,如任务难度、运气等。(2)稳定性维度。据此可以把内部和外部原因再分为稳定的原因和不稳定的原因。(3)可控制维度。根据稳定和不稳定的原因还可再细分为个人自身能控制的原因和个人
自身不能控制的原因。 外部奖励的隐蔽性代价:对原来有内在兴趣的活动因不适当外在奖励而损害对活动本身的兴趣。 成就动机:指个体追求成功、获得成就的需要。
叶克斯—多德森定律:人的情绪唤醒水平与学习成就有关,情绪唤醒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学习,唯中等唤醒水平,学习效果最好。这一现象是由叶克斯和多德森发现的,被称为叶克斯—多德森定律。 二、填空
1.力求成功,力求避免失败 2.任务难度,运气
3.基本生理,自我实现 4.内在动机,外在动机 5.中等 三、选择
1.⑵。麦克里兰指出,高成就需要者有开创性,能觉察出挑战并能成功应付。⑴中抛弃专业去做企业家,是一种新的挑战,可他不愿应对。⑶中的人我行我素,不善于从外界获取信息,从中发现并应对挑战。⑷中让别人提问题,自己发现不了面对的问题和挑战。这三种情况中的人都缺乏高成就需要。⑵中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说明将成败归因于自己的内部因素,应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成功,代表的显然是高成就需要。
2.⑷。内在动机由好奇心、兴趣等内部原因引起,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与之相对的外在动机则由奖惩或怕考试不及格等外部原因引起。⑴中小李怕完不成作业受批评而去做作业;⑵、⑶中的学生学习都是为了拿到奖励(教师的赞许和三好学生),这三种情况都是外在动机引起的,只有⑷是对活动本身感兴趣,是内在动机。
3.⑶。内控特征的人将成败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与努力,外控特征的人则归因于任务难度。⑵中归因于教师的摆布,⑶归因于自己的努力,⑷归因于运气,显然,⑶代表了内控特征。
4.⑷。1000元钱可以很好地满足普通市民在衣食等低层次方面的需要,但他不这样做,说明满足的不是低层次需要,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来看,满足的应是审美之类的高层次需要。
5.⑶。新颖离奇的故事,往往与儿童头脑中的原有观念不一致而形成认知失调,为求得一致,儿童就要继续阅读下去,其动机可以用认知失调论(或观念冲突论)解释。 6.⑷。有效学习的内部因素包括IQ、原有知识、学习动机(参见第十三章)。这里的原有知识是广义的知识,两名学生大学入学成绩同等优秀,由于我国目前大学入学考试主要考查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在加上他们的IQ相似,这样,导致学习成绩差异显著的因素就剩下学习动机与策略性知识了,后者相当于我们平常所讲的学习方法。
7.⑴。迁移不仅有知识技能的迁移,也有态度情感的迁移。这里学生将对老师的态度迁移到了对老师上课方面,是态度的迁移,即所谓的“爱屋及乌”。 8.⑴。
四、研究与设计(略)
第14章 教师、班级与家庭
参考答案
一、解释下列术语
人际关系: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建立在情感基础上的相互联系。 领导方式:教育者了解情况使用法规的方式。
课堂气氛:又称班风,通常指伴随师生之间的人际互动而形成的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
学生群体:指按教育管理的要求而组织起来的有明确规章制度、权利义务的正式群体,最典型的是班集体;也指自发产生的、无明确规章的、成员的角色地位和权利义务均不确定的非正式群体,即同伴群体。
遵从:指通过向社会压力让步以使自己的认知和行为符合群体的、社会的标准和规范。
教师的素质:常指习得的素质和发展中形成的素质。习得的素质包括学科专业知识、沟通技能、应对应激的策略以及职业态度。发展中形成的素质包括教师的智力水平、人格特质。 压力:指各种物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力量和压力导致的生理或心理的紧张状态。
职业态度:指个体对自身职业所持的比较稳定的内在心理状态,涉及对职业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
差别能力:与出色解决特定问题有关的能力,如言语流利、数字推理、视觉形象的记忆、空间定位等。
人格特质:通过心理测验揭示的个体的长期稳定、不易改变的一般倾向。 宽容:指认知参照系的灵活适应引发了个体对他人的体察和无偏见。 移情理解:指能够深入别人内心并同情他们的情绪反应。 二、填空
1.学与教,情感
2.强硬专断型,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民主型,民主 3.独特性,相对稳定性,感染性,指向性 4.消极的,积极的,对抗的 5.自发,非正式
6.相似性,接近性,补偿性 7.权宜遵从
8.群体的一致性,群体的规模,与群体成员身份的比较
9.安全、归属和被同伴认可,获得正确信息的愿望和对他人的信任 10.言语能力,思维的条理性,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
11.营养状况,早期发育环境中信息刺激的丰富程度,实践、动手的机会,早期教育开始的时间 三、选择
1.⑵。 2.⑶。 3.⑷。 4.⑴。 5.⑵。 6.⑷。 7.⑵。 8.⑴。 9.⑷。 10.⑵。 11.⑵。 四、研究与设计(略)
第15章 网络媒体与多媒体
参考答案
一、解释下列术语
媒体:是指传播的手段和信息资源,如录像、电视、示意图、印刷材料、计算机程序、教师等。 教学媒体:是指服务于教学目的、促进学生学习的媒体。 多媒体:是指面向多个感知通道的几类媒体的组合。
双重编码理论:佩维奥提出的编码理论,认为人的大脑具有两个在功能和结构上均不相同、但又相互联系的加工、储存信息的认知系统——言语系统和表象系统。言语系统用于加工言语信息,产生言语反应;表象系统用于加工非言语的、物体或事件的信息,形成事物的心理表象。 内在认知负荷:是指必须在工作记忆中同时加工的元素的数量,它反映学习的难度,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要习得内容的关联的复杂性,二是学习者所具备的先行知识的程度。 外在认知负荷:又称无关负荷,它是由呈现给学习者的信息材料引起的。
关联认知负荷:是由教学活动施加的心理负荷,这种负荷通常与动机和兴趣有关,因而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通道原则:是指学生学习由动画和解说组成的多媒体呈现,比学习由动画和屏幕文本组成的多媒体呈现的效果更好。
空间接近原则:是指书页或屏幕上的对应词语与画面临近呈现比隔开呈现更能提升学习效果。 时间接近原则:是指对应的词语与画面同时呈现比继时呈现能使学生者学得更好。
冗余效应:单凭一种呈现方式就足以传达的信息,如果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同时呈现,学习者就会将冗余的信息同时进行加工,导致认知负荷增加,影响学习效果。
注意分散效应:学习者同时注意两个或更多信息来源,会使工作记忆的负荷加重,导致注意产生分散,降低学习质量。
个性化原理:学生对交谈风格的多媒体材料的学习,效果好要好于对解释性风格的多媒体材料的学习。 二、填空
1. 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组织超文本化,信息传递即时性,信息资源开放性,人机交互性 2.言语编码,表象编码 ; 3.空间解决原则;
4.表征,联合加工,相关加工; 5.注意分散 三、选择 1.(1),(2),(3),(4),(5); 2.(2),(3); 3.(1),(2); 4.(2)
四、研究与设计
1.略。
2.答案提示:结合多媒体设计的多媒体原则、通道原则、空间接近原则、时间接近原则、一致性原则、冗余原则、个体差异原则、静态媒体原则。应该注意文本和图像的结合使用,有效利用多通道效应;同时,要注意通过任务分割减少认知负荷,防止注意分散效应,避免冗余效应,利用个性化原理。
第16章 基于学习分类理论的教学论
习题参考答案
一、 解释下列术语
教学论:以研究教学规律为对象的学科。研究范围包括教学任务(目的)、内容、过程、原则、方法、形式、评价等。
哲学取向教学论:指依据哲学思思辨和经验总结所形成的教学论。
科学取向教学论:指依据科学心理学,尤其是学习心理学并通过实证研究建立起来的教学论。
教学目标:预期的学生的学习结果。
学生的素质:指加涅从学习的角度对学生素质的划分。他将学生的素质分为先天的素质,后天习得的素质以及发展中自然形成的素质。
习得的性能:加涅的术语,泛指个体通过学习获得的能力与倾向的变化。
教学过程模式:概括地反映教学的一般过程或步骤的模型,多用流程图表示。
教学事件:加涅的术语,指一套外在于学生的、设计用于支持学习者内部过程的事件
“六步三段”教学过程模型:本书第一作者所提出的反映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教学一般过程模型。根据该模型两类知识的学习一般要经历六步三阶段。
教育目标分类学:指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教学目标分类系统。据该分类系统,教学目标被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每一个领域又分若干认知过程或内化水平。 “结构——定向”教学论: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冯忠良提出的一种教学论。这里的结构指在学生身上形成的心理结构即教学的目标。定向指根据教学目标,有计划地进行教学。
“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论:本书第一作者提出的教学论。强调学习有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的学习产生不同结果,需要不同的条件。教师必须根据学习类型分析进行教学过程和方法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