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一)解题方法和技巧及练习题含解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一)解题方法和技巧及练习题含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古诗词阅读

长相思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根据上面两首《长相思》,说说“长相思”词的写作特点。

(2)两首《长相思》都写到“山”“水”,但蕴含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分析。 【答案】 (1)①一首36字。②上下阙格式相同,一阙4句。③一韵到底,有叠韵。④取材上多写相思之情。

(2)①白居易《长相思》以流水比人,暗喻少妇的心随着流水追随丈夫远去。“吴山点点愁”用拟人化的手法,婉转地表现少妇思念丈夫的愁苦。整首词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思念与怨恨。②纳兰《长相思》里提到“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体验。愈是路途遥远、风雪交加,就愈需要亲人关爱之情,这首词表达纳兰“思归”的委婉心境。

【解析】【分析】(1)本题两首“长相思”的字数相同,都是36个字。两首上下阕的格式相同,四句18个字。都押韵。白居易词韵脚是“ou”,表达思念亲人的情感。 纳兰性德词韵脚是“ing”,表达思念家乡的情感。

(2)白居易《长相思》他以月下脉脉的流水映衬、象征悠悠绵绵的离情别绪,深沉的思念和由此而产生的怨恨情绪;外景中明明的月光,长长的流水,点点的远山,与思妇内心世界中悠悠的思怨,极为和谐地统一在一起。整首词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思念与怨恨。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表达了征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意。

故答案为:⑴①一首36字。②上下阙格式相同,一阙4句。③一韵到底,有叠韵。④取材上多写相思之情;

⑵①白居易《长相思》以流水比人,暗喻少妇的心随着流水追随丈夫远去。“吴山点点愁”用拟人化的手法,婉转地表现少妇思念丈夫的愁苦。整首词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思念与怨恨。②纳兰《长相思》里提到“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体验。愈是路途遥远、风雪交加,就愈需要亲人关爱之情,这首词表达纳兰“思归”的委婉心境。

【点评】⑴本题考查了学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

手法的赏析和领悟。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它包括:①修辞方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比兴等;②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③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⑵本题考查诗歌对比阅读中意象表达情感是否一致的辨析;应注意诗人对意象所用的修饰语,以此品味诗人的情感。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1)请用“/”画出下面这句诗的朗读节奏。 半 江 瑟 瑟 半 江 红。

(2)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结合诗句做具体分析。 【答案】 (1)半江/瑟瑟/半江红。

(2)“可怜”意为可爱。诗人看到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珍珠没的露珠,深蓝的天幕上悬挂着一张精巧银弓没的新月,所以才脱口而出赞美这可爱的夜晚。

【解析】【分析】(1)七言绝句属于格律要求比较严格的近体诗。首先是篇幅固定。全诗四句,每句七字,总共二十八字。其次是押韵严格,表现为通常只押平声韵且不能出韵。还要讲究平仄,即要求符合平仄律,就是在一般情况下,以两个音节(两个字)为一个音步,平仄交互安排。故划分为:半江/瑟瑟/半江红。或根据诗歌的意思划分,“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意思是“半江碧绿半江艳红”。故划分为:半江/瑟瑟/半江红。

(2)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的意思是“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水亮似珍珠郎朗新月形如弯弓”。首先要明确“可怜”是“可爱”之意,围绕诗歌中描写的景物,抓住“可爱”这条情感主线,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⑴ 半江/瑟瑟/半江红。

⑵ “可怜”意为可爱。诗人看到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珍珠没的露珠,深蓝的天幕上悬挂着一张精巧银弓没的新月,所以才脱口而出赞美这可爱的夜晚。 【点评】⑴本题难度不大,考生在平时注意对七律的朗读即可划分节奏。

⑵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和诗人情感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注意诗歌中的景物,整体感悟诗人的情感。在理解时要反复朗读。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黄鹤楼 (唐)崔颖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对这首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昔人”指多年前在黄鹤楼告别诗人的老朋友。 B. “晴川”“汉阳”“鹦鹉洲”都是地名。

C. 诗人先仰观,再俯瞰,登楼所见之景气象阔大。 D. 暮色中的乡关之景唤起了诗人内心无尽的惆怅。

(2)诗歌的首联、颔联和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答案】 (1)C

(2)首联和颔联表达的是寂寞、惆怅之情,尾联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解析】【分析】(1)A错误,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B错误,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不是地名。D错误,暮色中的乡关之景,表现缠绵的乡愁。

(2)首联描写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颔联具有一种普遍包举的意味,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然而天下游子的故乡又在何处呢?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表现诗人浓浓的乡愁。 故答案为:⑴C;

⑵ 首联和颔联表达的是寂寞、惆怅之情,尾联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诗歌的全面理解能力,涉及词语理解、内容、感情等方面。需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逐一比对。

⑵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甲】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乙】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甲】词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①________的梅花,【乙】词以浪漫的笔调写出了②________的梅花。

(2)从【甲】【乙】两词划线字中任选其中一个,赏析其在词中的表达效果。 【答案】 (1)傲然不屈(孤芳自赏);美丽(积极、坚贞)

(2)示例1:只;一个“只”字,写出了梅花在困境中不屈的精神,同时也写出了作者一生对恶势力不懈的抗争精神和坚守理想、坚贞不渝的品格。

示例2:俏;一个“俏”字,写出了梅花在严寒中依然一枝独秀的形象,作者以隆冬里盛开的梅花勉励自己,劝慰他人,应向梅花学习,在如此险峻的情况下,勇敢地迎接挑战,去展示自己的俊俏。

【解析】【分析】(1)从“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可以体会出梅花的孤芳自赏,从“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可以体会从梅花的傲然不屈;从“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可以体会出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

(2)这句话的意思是: 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但它那“别有韵”的香味,却永远如故,一丝一毫也改变不了。结合诗意及作者经历赏析,“只” 写出了梅花在困境中不屈的精神,同时也写出了作者一生对恶势力不懈的抗争精神和坚守理想、坚贞不渝的品格。 “悬崖”表明环境是如此险峻,“百丈冰”显示出寒威如此只酷烈,而梅花就在这冰凝百丈、绝壁悬崖上俏丽地开放着,一个“俏”字,不仅描画出梅花的艳丽形态,更兀现了梅花傲岸挺拔、花中豪杰的精神气质。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傲然不屈(孤芳自赏);美丽(积极、坚贞)

⑵ 示例1:只;一个“只”字,写出了梅花在困境中不屈的精神,同时也写出了作者一生对恶势力不懈的抗争精神和坚守理想、坚贞不渝的品格。

示例2:俏;一个“俏”字,写出了梅花在严寒中依然一枝独秀的形象,作者以隆冬里盛开的梅花勉励自己,劝慰他人,应向梅花学习,在如此险峻的情况下,勇敢地迎接挑战,去展示自己的俊俏。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诗歌事物形象的鉴赏能力。答这样的题,首先要抓住诗中描写这一事物的语句,分析事物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然后再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最后再总结塑造此形象的意义。

⑵本题考查赏析古诗炼字的能力。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回答各题。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粪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丰匹红纱一丈皱,系向牛头充炭直。

(1)这首诗作者是________(人名),诗中“直”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一肖像描写,把卖炭老人尘灰满面,十指熏黑的形象刻画得极为传神。

B.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一极度反常的心理,突显老翁内心的忧伤。 C. 诗歌揭露了当时宦官假借“宫市”之名强取豪夺民间财物的社会现实。 D. 诗歌表达了对受“宫市”之苦的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答案】 (1)白居易;同“值”,价钱。 (2)B

【解析】【分析】(1)本题第一空要根据平时对文学常识的积累答题,第二空要根据平时积累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直”这里是通假字,通“值”,价值。

(2)ACD理解正确。B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一极度反常的心理, 写出了卖炭翁艰难的处境和复杂的内心矛盾。 故答案为:⑴白居易 同“值”,价钱。 ⑵ B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及理解词语的能力。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及基本的介绍。解答此题,还要根据平时对课文注释的识记及积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

⑵此题考查鉴赏古诗的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来鉴赏,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

6.阅读下面的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眉峰聚”“眉眼盈盈处”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作答。

(2)这首词写了一件什么事?“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眉峰聚:形容双眉蹙皱,状如二峰并峙。眉眼盈盈处:喻指山水秀丽的地方。盈盈:美好的样子。

(2)作者送别友人去江东的事情,词人用出人意料的想象把送春和送人联系在一起,用两个“送”字递进,深刻描写词人的离愁幽情。“才始送春归”写出才刚送别春天,心中还满怀着伤春之愁;“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离愁更深,表达了作者的愁思和依依惜别之情 【解析】【分析】(1)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西京杂记》载卓文君容貌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后人遂喻美人之眉为远山,这里反用。眉眼盈盈处: 一说比喻山水交汇的地方,另有说是指鲍浩然前去与心上人相会。盈盈:美好的样子。

(2)这首词是一首送别之作。题目中的鲍浩然是作者的朋友,浙东是友人要去的地方。这首词分为两片,上片写友人回浙东去的山水行程,下片抒发作者对回归江南的友人的深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一)解题方法和技巧及练习题含解析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一)解题方法和技巧及练习题含解析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古诗词阅读长相思(唐)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yb8p0er473gyk618jsm0fvam2gysn007hu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