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城市转型与绿色发展对北京的启示
2013年07月30日 09:15 来源:《城市观察》2013年第1期 作者:陆小成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132
摘要:纽约城市转型表现为由制造业到服务业再到高端知识型服务业和绿色发展的城市演变轨迹,其特征主要表现为重视创新驱动、高端服务业集群、人才教育培养、城市功能融合、城市绿化建设等。借鉴纽约城市转型经验,北京应加强城市功能的均衡化疏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产业多中心集聚和分散布局,大力发展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休闲等服务业,完善公共交通系统,加快绿色产业、绿色技术创新和城市绿化建设,促进城市转型与绿色发展。 关键词:纽约,城市转型,绿色发展,北京
纽约基于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引领世界经济发展和城市演变潮流,加快城市绿色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示范和标杆作用的世界级城市。纽约城市转型历经由制造业中心到服务业中心,再发展到高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和绿色产业快速发展,城市资源能源得到集约化利用,环境污染不断改善,使城市居民享受到更加生态、绿色、低碳、宜居的高端城市品位,增强了全球资源整合与创新能力,形成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和城市竞争力,对于建设世界城市的北京而言具有重要的经验借鉴和政策启示。 一、纽约城市转型与绿色发展的历程与经验
纽约通过加快城市转型与绿色发展,成为世界城市建设的典范。根据世界经济发展动态不断加快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集中较多的跨国公司、国际金融机构和国际经济与政治组织,是国际资本集散中心,在世界经济中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和控制力,具有明显的国际化、区域化、专业化特征,成为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中心之一。纽约城市的转型轨迹主要是通过产业的转型实现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等全面转型,表现出由制造业到服务业再到高端的知识型服务业、文化服务业和绿色发展的演进历程。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制造业中心到制造业衰退的工业化转型。基于纽约便利的港口区位条件,位于美国大西洋沿岸中部的纽约港是世界上最大的良港之一,具有深、宽、隐蔽、潮差小、冬季不冻、易于停靠等优点,具有内河航运的特殊位置优势,为纽约发展捕鱼业和造船业提供了重要条件。19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助推纽约制造业发展,19世纪末成为美国重要的制造业中心。制造业的兴旺发达加快纽约城市化进程,快速成为重要的世界城市。二战之后,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完成,纽约制造业发展从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逐渐衰退,最突出的阶段发生于20世纪70、80年代。1966-1991年期间,纽约制衣业雇工减少64%;纺织品、橡胶及塑料制品、运输设备及多种制成品行业工作岗位减少约2/3;纸制品、金属加工制品、石陶及玻璃制品、家具和家居设备、皮革与皮革制品和初级金属制品,甚至经历了70%甚至更多的失业。应对制造业萎缩的困境,纽约加强部分制造业的技术升级和高端发展,如服装、印刷、化妆品等行业在美国还具有一定竞争力,机器制造、军火生产、石油加工和食品加工依然占有重要地位。纽约积极发挥政府政策引导和市场的双向作用,加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如制定产业结构调整复兴计划、提高研发投入水平,降低税收鼓励私人投资,重视企业技术创新,实现传统制造业的升级、转型和持续发展,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制造业衰退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为纽约城市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结构转型提供条件,实现纽约城市转型与复兴。
2.由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转变的服务化转型。此阶段主要发生在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末,基本表现为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并占据主导地位,制造业与服务业的高度融合,制造业服务化发展到生产性服务
业和社会服务业的繁荣发展,到目前21世纪新时期依然表现为强劲势头。随着制造业的衰退、转型、升级,特别是后工业化阶段的制造业服务化趋势演进,服务业快速发展,成为纽约城市的支柱产业,服务业就业结构占比由1970年的76%提升到2000年的90%。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华尔街成功帮助北方政府的战争融资,纽约基于此成为美国重要金融中心,并成为位于伦敦之后的全球第二大金融市场。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和制造业中心的地位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在后工业化阶段实体产业发展需求助推专业服务、辅助服务、计算机服务等服务业发展,文化艺术、教育、医疗保健、设计、时装、旅游等服务业得到迅速发展,第三产业成为纽约的支柱产业,实现纽约城市服务化转型。纽约逐渐成为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世界城市。纽约在城市转型中,重视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设立科技园区和兴建中央商务区,重视建设自由经济区,服务业转型与快速发展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进而提升纽约城市的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
3.由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的知识化转型。此阶段并不与第二阶段有严格的区分,可以说是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实现结构升级与优化调整,表现为服务业内部结构的高度化、知识化。随着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纽约城市转型顺应时代的潮流,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主要表现为由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这种转变主要表现为服务业向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高端服务业转变,充分体现服务业的文化内涵和创意创新理念,因此,文化产业、创意产业、高科技发展成为纽约城市转型的重要表现。纽约城市外来移民不断增多,城市文化体现包容性和多元性,为纽约建设世界城市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正是这种民族的多样性,移民成分的复杂性和文化的包容性促进了纽约文化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发展中融入了多元文化内涵,自由、包容、休闲、创新成为重要特征。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纽约市民注意力从工人、教师和工程师等传统制造职业者身份,转移到歌星、影星、体育明星以及在房地产、金融业、文化产业的富豪身上,追求享受、娱乐、休闲等理念一定程度上也促进纽约文化产业、娱乐业、休闲产业的繁荣与发展,强化纽约的美国文化之都地位。目前众多的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科学研究机构和艺术中心、美国三大广播电视网和一些有影响的报刊、通讯社的总部都设在纽约,联合国和几大主要机构总部坐落于纽约,以百老汇为代表的现代文化使纽约成为举世闻名的娱乐之都①,推动着纽约知识密集型现代服务业的转型与发展。纽约共有300多家通讯社和广播电视公司,出版印刷企业有2000多家,集中美国1/6的印刷能力,全美有1/3的出版物出自纽约②。由于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生活水平提升,市民追求更高层次的享受和发展需求,众多作家、记者、音乐家、画家、表演艺术家以及无数从世界各地来的杰出的艺术家汇聚于此,跨文化交流使纽约市成为潮流与时尚的发源地,众多的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的综合优势、研究和开发高科技产品等,提高纽约产业的科技含量,创新和科技研发能力、基础设施建设也吸引更多的高科技人才,创意创新产业有了活水源头。
4.注重资源集约和环境保护的绿色化转型。绿色发展和转型成为纽约重要方向和基本趋势。在追求价值实现、休闲娱乐、和谐宜居的城市生活的同时,重视对城市环境的改善和生态环境的维护。城市绿化美化、重视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和绿色产业成为纽约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潮流。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有利于城市环境的改善,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需要降低城市能源消耗强度和碳排放,构建低碳、绿色、生态、宜居的现代城市是世界城市转型与发展的潮流,也是纽约在当前城市转型与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阶段性特征。纽约城市转型过程中一直重视城市绿化美化建设,通过屋顶绿化和绿色建筑建设来实现城市的旧城改造。绿色屋顶已经成为纽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天台、阳台、墙体、立交桥等建筑空间均通过科学设计和建设成为绿色屋顶。高线公园就是对过去高架铁路线充分利用和绿化建设所打造的世界最长绿色屋顶,既绿化纽约城市空间,增加了城市森林碳汇,降低碳排放,提升纽约的国际绿色形象和低碳城市地位。纽约鼓励市民参与绿色屋顶建设,具有城市环保、绿色、美观、食品安全、效益等多方面的功效,充当生产安全果蔬的“有机农场”。美国布莱特农场公司在纽约布鲁克林一座建筑屋顶上修建400平方米温室,预计每年出产30吨果蔬,销往当地菜场和饭馆。纽约城市展现出绿色、生态、舒适、效益等多赢的绿色发展理念。
二、纽约城市转型与绿色发展的主要特征
1.创新驱动战略的指引。纽约城市转型成功实现,离不开科学有效的创新发展战略的引领。纽约结合自身区位条件、交通枢纽、教育集聚、文化创意、金融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并通过区划法规的强制性控制,实现城市的战略转型和绿色发展。创新驱动包括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纽约通过科技创新、金融创新和服务创新战略,实现了金融业和商务服务业的繁荣与发达,构建高效、服务、自由的创新环境,提出建立“数字化纽约”的战略目标,整合科技创新、文化创意、人才集聚等资源,实施大力发展金融服务、商务服务、文化创意产业等创新战略,使纽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总部经济中心和文化创意经济中心。创新驱动战略的指引,明确了城市转型与发展的方向,同时大力发展金融服务、商务服务、文化创意等产业创新,也是实现城市绿色发展的重要方面,是实现资源集约利用,降低资源投入和能源消耗,实现城市绿色转型、创新驱动的重要内容。
2.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集群。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进一步促进了纽约高端服务业的集群。以金融服务、商务服务、文化创意产业为主导的服务业发展呈现集群发展态势。1994-1999年,纽约商务服务业增加11.9万个工作岗位,增长率达到24.8%。2004年金融服务业的就业人数为51.5万人,占整个纽约州金融从业人员的60%。纽约城市转型表现出服务业高度化、集群化、知识化的特征③。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集群,提高城市产业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形成对全球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引领和标杆作用,也为纽约城市品质提升和国际影响力提供了经济基础和文化品位。
3.人才教育培养的推动。纽约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在城市转型和产业升级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文化教育是提升人力资本的根本举措,是为城市转型和质量提升提供高水平、专业化人才队伍的重要基础,大力发展文化教育和人才培养既是纽约城市转型和绿色发展的重要智力支撑,也是纽约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核心竞争力。纽约的教育体系健全,政府注重市民文化教育素质提升,致力于制定适应市场要求的教育培训政策,使文化教育和人才培养顺应科技、产业、市场的需求,实现人才供需对接,增加就业机会也提高了人才素质和城市整体的知识水平,为保证城市发展和产业结构向高端化、知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纽约城市转型依托众多的高等教育资源,吸引国际优秀学生就读。邀请外国专家学者到纽约从事各种科研工作,从全球范围内争夺一流人才,提高纽约城市的科研实力和研发水平,为城市转型和跨越发展提供人才基础,也为进一步促进金融业、商务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教育服务业的转型发展。
4.城市服务功能的融合。纽约不仅重视城市经济功能的实现,还重视城市社会服务、生活质量等多方面功能的融合与共同发展,强大的产业驱动与转型发展需要城市功能的配套和协调融合。纽约重视城市功能的分散与融合,减少区域差异,避免城市功能包括医疗、教育、行政、商务等过度集中在核心区,实现城市的宜居、和谐、绿色转型。纽约在大力发展教育服务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医疗服务业,能为纽约市民提供均衡化、全民化、全覆盖的各种医疗保障服务,依靠市场机制,实现医疗服务业的高度发达,为纽约市民享受及时、高质量、全覆盖的医疗服务提供了条件和坚实基础,也进一步促进城市就业。2010年,医疗服务业有60万雇员,成为纽约就业量最大的产业部门和美国最领先医疗服务体系。纽约市正着手发展美国最大的生物医药研发基地,利用当地9大学术研究中心和美国最大的医学研究机构,保持纽约生物医药的领先地位。通过包括医疗服务业、教育服务业、金融服务业等在内的诸多服务业均衡发展,促进城市功能的均衡化融合和服务供给,满足城市居民多样化的生活需求,使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强大、宜居和惠民。
5.城市基础设施的关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转型和产业发展的基石,是降低企业成本和增强产业关联的重要条件。纽约在通信网络、物流、交通、场馆等硬件和软件建设方面加强基础设施供给,促进基层设施建设与产业的对接和关联,为产业转型和发展提供基础。纽约城市通信网络容量和可靠性的强大,为全美和全球1600家金融企业处理2600万宗交易提供完善、安全、便捷的信息交换,通信设施的建设
和信息网络的发达,提升纽约全球金融中心和信息中心的国际地位。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美国区域性乃至国际性的物流业务提供了强大的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分拣系统、电子订货系统,有效降低库存,提高物流业的整体效率,促进城市物流业的发展和产业转型。纽约在交通、场馆等领域的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和政策法规、管理模式等软环境建设与完善,为纽约实现产业关联和城市转型提供了重要基础。纽约注重先进的管理方式,如对于会展场馆的管理,纽约便有政府直接管理、委员会管理和私人管理等3种方式相得益彰④。
6.城市绿化建设与公共交通的全覆盖。城市绿化、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实现节能减排的整体规划促进纽约城市转型与绿色发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城市绿化特别屋顶绿化建设,建筑节能改造为城市建设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缓解城市病和城市污染的压力。纽约州政府2008年出台减税措施,鼓励居民绿化屋顶,规定只要业主绿化50%以上屋顶面积,就能减免地产税。每平方米绿色屋顶每年能为业主减税大约45美元,减税总额上限可达10万美元。历经多年发展,绿色屋顶已经成为纽约的一道别样风景线。第二,倡导资源循环利用和低碳发展。城市绿色发展不仅表现在城市绿化美化方面,还包括资源循环利用、能源集约利用等多个方面。纽约政府发展专业节能技术咨询服务公司,推广合同能源服务;推行资源和废弃物减量化和循环利用,提倡污染预防;重视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特别是建筑节能与太阳能一体化。第三,重视交通碳减排实现城市绿色转型与发展。鼓励研发和推广使用混合动力型节能车辆、鼓励汽车少用油少上路,限制地面交通的尾气排放;推广和倡导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利用,使用非机动车类交通工具的比例高达近80%。纽约目前共有24条地铁线纵横交错,线路总长1300公里,468个车站遍布纽约全市各地;纽约有5900多辆公共汽车,运营线路达230多条。发达的绿色公交系统完全满足人们出行需要,控制私人汽车使用量,无车家庭比例远高于其他城市,有效控制城市交通碳排放水平,实现城市绿色发展。 三、对北京的启示和政策建议
转型升级是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路径。借鉴纽约城市转型与绿色发展经验,北京城市转型需要进行战略性思维,根据新的发展形势,依据北京在国内和国际上特殊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地位作出战略判断,从国际背景、绿色崛起、创新驱动的战略高度构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清晰的、统一的、前瞻性、宜居的、绿色的战略框架,协调城市转型中的各方智慧、多种力量、各项行动,解决城市转型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促进北京城市绿色转型。具体而言,纽约城市转型对北京的启示和政策建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城市功能的均衡化疏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和产业转型政策引导。借鉴纽约城市转型与绿色发展经验,北京需要在战略、政策、制度等层面进一步加强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均衡化融合发展,减少区域、城乡差异,高度重视城市功能的优化布局,加强城市功能疏解,实施多中心城市集聚、核心区与远郊区县统筹协调均衡发展,减少区域之间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异,为所有城市居民包括农村地区提供完善的城市功能、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避免人口、交通、教育、医疗、行政在局部地区特别是核心区的过度扎堆、集聚和拥堵。在缓解北京核心区人口、交通、教育、医疗等集聚压力的同时,达到功能疏解、人口疏解、交通疏解和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城市功能的均衡化发展和战略布局既有利于城市功能的疏解,也有利于人居环境的创造和改善,增加城市的人文关怀和文化吸引力,构建宜居的世界城市。从战略层面和城市规划重构的高度,从以人为本、服务均等化的原则出发,实现核心城区与远郊区县之间、北京与周边城市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城市功能的均衡化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产业转型的战略规划和政策引导,促进北京城市转型与绿色发展。西方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始终需要协调作用,才能保证经济发展的相对有序。纽约城市转型特别是几次的产业转型,联邦和地方政府通过好的战略规划和政策引导,有效协调市场机制,实现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包括制定产业结构调整的复兴计划,增加研发资金鼓励企业创新,灵活运用财政政策促进产业优化升
级。借鉴纽约经验,北京应从城市功能均衡布局和功能疏解的基础上,采取更加科学、合理、均衡的财政货币政策、创新发展政策、城乡一体化政策及人才扶持政策等,鼓励地方和私人投资,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
2.加强高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多中心集聚和分散布局。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以其高技术密集、专业化服务为基本特征,以较低资源能源消耗和投入,获得高效益产出,因此属于节能、低碳、绿色的产业类型,符合城市转型与绿色发展的基本要求。同时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具有的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和创新性特征,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处于较高层次,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具有较强的生命力。高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集群发展能实现相关产业信息、人才、知识、技术等的共享,促进人才市场的集聚、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共享,政策环境的优化和服务管理的一体化,进而带来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借鉴纽约城市转型经验,北京顺应世界潮流和产业转型规律,加快金融、商务、科技研发等高端的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发展,促进北京高端产业转型和绿色发展,占领未来经济制高点,提升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国际地位和标杆形象。将高端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布局到新城,将CBD延伸和布局到核心城区的周边地区,实现多中心集聚和分散布局,改善服务业集群的软硬件环境,实现统一的政策优惠,在新城和远郊区县、城乡结合部实现更加优惠、合理的人才引进、户口、子女教育、住房、交通等政策,吸引高端人才和优秀企业入驻,形成更加科学、宜居、分散、协调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价值链。
3.加强教育、医疗、文化休闲等服务业发展,提高城市转型的宜居水平和舒适度。根据著名社会学家丹尼斯·贝尔的服务业发展三阶段论,由个人服务和商业服务到金融商务服务,最后到休闲服务和公共服务。金融危机之后,纽约市积极发展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休闲等服务业发展,兴起新一轮服务业升级与转型。纽约教育体系发达,政府致力于制定适应市场要求的人才培训体系,使教育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教育、医疗、文化、卫生等服务业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随着生活水平和教育素质提升,人们更加重视医疗保健、卫生、教育和文化休闲,以此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品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价值的提升。对应后工业化阶段,北京产业转型尽管还没有完全达到纽约城市发展水平,但是也展现出金融商务服务的第二阶段和休闲服务与公共服务的第三阶段融合发展特征,因此北京在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的同时,顺应世界产业转型潮流,应该有重点地适时地发展教育、医疗、文化、卫生、休闲等服务业。特别是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和成熟,计划经济体制特别是相关管理制度和文化理念对现代城市发展还存在一定制约影响,对于北京而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休闲等服务业还不够发达,在区域空间分布上极不均衡,过于集中在核心城区,市场化程度不高,各种制度人为地限制了教育、医疗、卫生、休闲等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北京城市转型与绿色发展,需要进一步放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休闲等服务市场和行政管理权限,改革行政审批制度,鼓励私人资本投入和兴办教育、医疗卫生等服务产业,加强人才教育与培养,引入市场机制,提高市场活力,搞好公共服务,提高北京作为中国首都和世界城市建设战略目标的宜居水平和舒适度,促进城市和谐、宜居、生态、绿色发展。
4.优化城市布局与完善绿色公共交通系统。城市布局的合理性直接决定了城市交通系统和通勤距离的长短。由于人口密度较高,纽约市从1982年开始耗资720亿美元,建成了北美最大的公共交通系统。北京核心城市圈人口密度过高,交通过于拥堵,公共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发展滞后,借鉴纽约经验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如果不改变人口大规模增长和单中心集聚的趋势,不尽快提供便捷舒适的公共交通,一个在汽车轮子上的城市将很难成为世界城市和宜居城市⑤。不同交通工具碳排放量差距极大,鼓励市民尽可能采用公共交通出行有利于提高公交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降低交通方面的碳排放水平⑥。因此,北京城市转型与绿色发展,必须避免单中心集聚和人口、产业过度集中核心城区模式,大力发展地铁等公共交通系统,并将轨道交通延伸到城乡结合部,延伸到远郊区县和周边城区,促进城乡结合部和远郊区县以及延伸至周边城市的统筹、协调、均衡发展,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和绿色交通,降低碳排放,助推首都经济圈发展和世界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