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论语中的成语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论语中的成语

学而篇

【犯上作乱】——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原句:《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原句:《论语·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 【一日三省】——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 原句:《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三省吾身】——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原句:《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入孝出悌】——指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 原句:《论语·学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行有余力】——做了事情以后,还有剩余的精力和时间。 原句:《论语·学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贤贤易色】——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 原句:《论语·学而》:“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原句:《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慎终追远】——终:人死;远:指祖先。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原句:《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小大由之】——指用途可大可小。 原句:《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贫而乐道】家境贫穷,却以获得知识、懂得道理为乐事。 原句:《论语·学而》:“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精益求精】——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还求更好。 原句:《论语·学而》:“《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宋·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告往知来】——告诉了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另一点。比喻能明了事物的因果同异的关系,据此知彼。

原句:《论语·学而》:“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为政篇

【众星拱北】——拱:环绕,拱卫;北:指北极星。天上众星拱卫北辰。旧指有德的国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

原句:《论语·为政》:“为致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北辰星拱】——北辰:北极星;拱:环绕。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原句:《论语·为政》:“为致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一言以蔽之】——蔽:遮,引伸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 原句:《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三十而立】——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而立之年】——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后为三十岁的代称。 【不惑之年】——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 【知命之年】——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

【耳顺之年】——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指60岁的代称。 【从心所欲】——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便怎样。 原句:《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犬马之养】——供养父母的谦辞。 原句:《论语·为政》:“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因材施教】——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原句:《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温故知新】——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原句:《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君子不器】——君子不应该成为像器皿一般只具有单一用途的人。 原句:《论语·为政》:“君子不器。”

【周而不比】——周:亲和、调合;比:勾结。关系密切,但不勾结。指与众相合,但不做坏事。

原句:《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学习却不读书,就会缺乏信心。

原句:《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异端邪说】——指和正统思想不同的有害的学说。 原句:《论语·为政》:“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原句:《论语·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多闻阙疑】——闻:听;阙疑:有疑问的地方要保留。虽然见多识广,有不懂之处,还应存有疑问。指谦虚谨慎的治学态度。

原句:《论语·为政》:“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言寡尤,行寡悔】——指说话做事很少犯错误。 原句:《论语·为政》:“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举直措枉】——举:选拔,任用;枉:弯曲,比喻邪恶的人;错:废置,罢黜;直:笔直,比喻正直的人。选用贤者,罢黜奸邪。

原句:《论语·为政》:“举枉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原句:《论语·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原句:《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是可忍,孰不可忍】——是:这个;孰:那个。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

原句:《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杞宋无征】——指资料不足,不能证明。 原句:《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

【了如指掌】【了若指掌】——了:明白;指掌:指着手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像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原句:《论语·八佾》:“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告(gù)朔饩(xì)羊】——原指鲁国自文公起不亲到祖庙告祭,只杀一只羊应付一下。后比喻照例应付,敷衍了事。

原句:《论语·八佾》:“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

【爱礼存羊】——由于爱惜古礼,不忍使它废弛,因而保留古礼所需要的祭羊。比喻为维护根本而保留有关仪节。

原句:《论语·八佾》:“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乐而不淫】——快乐而不过分。指表现的情感有节制。 原句:《论语·八佾》:“《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哀而不伤】——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原句:《论语·八佾》:“《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成事不说】——说:解说。原指事情已成,不要在解说;后指事情已过,不要再解说。 原句:《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既往不咎】【不咎既往】——咎:责怪。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

原句:《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逐事不谏,既往不咎。”

【尽美尽善】——尽:极。极其完善,极其美好。形容事物完无缺。同“尽善尽美”。 原句:《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里仁为美】——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 原句:《论语·里仁》:“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造次颠沛】——流离失所,生活困顿。 原句:《论语·里仁》:“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观过知仁】——察看一个人所犯过错的性质,就可以了解他的为人。 原句:《论语·里仁》:“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原句:《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恶衣恶食】——恶: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原句:《论语·里仁》:“士之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无适无莫】——适:厚;莫:薄。待人处事不分厚薄,没有偏向。 原句:《论语·里仁》:“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比。”

【一以贯之】——贯:贯穿。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原句:《论语·里仁》:“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见贤思齐】——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论语中的成语

论语中的成语学而篇【犯上作乱】——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原句:《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原句:《论语·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一日三省】——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原句:《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y6664amm44ddq3430jm4g4gh0kze500yg2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