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肠动物》
第一部分 主要特征
腔肠动物包括水螅、水母、海葵、珊瑚等,是两胚层、辐射对称和具有消化循环腔的原始多细胞动物;由于其体内含有一类特殊的刺细胞,故又名刺胞动物。
一、身体体制 1、辐射对称
概念:通过动物由口面到反口面的中轴或主轴,有许多切面/对称面都能使动物分为两个相等的部分的身体体制。
辐射对称的体制,是腔肠动物对水中固着或漂浮生活的一种适应。 如:水螅、海月水母
2、两辐对称 (左右辐射对称)
概念:通过动物身体的中轴或主轴,只有两个平面/对称面能将动物的身体切成相等的两部分的身体体制。
两辐对称是介于辐射对称和两侧对称之间的一种形式。 如:海葵、珊珊
二、两个胚层 1、外胚层
位于身体外层,均由各类细胞构成。 2、内胚层
位于身体内层,均由各类细胞构成。
另位于外胚层与内胚层之间有一非细胞的中胶层,中胶层有时极薄和不显著,如水螅的中胶层;有时非常厚,占身体的绝大部分,如水母。
三、体壁细胞的组成及功能
(以水螅为例) 1、外皮肌细胞
位于外胚层,具有保护与运动的机能。 2、内皮肌细胞(又名消化细胞)
位于内胚层,具有消化与运动的机能。 3、腺细胞
多在内胚层中散布, 能分泌消化酶到消化循环腔中,执行细胞外消化的功能;
外胚层腺细胞不常见, 但是水螅基盘的外胚层细胞几乎都是腺细胞,可以分泌粘液供附着之用。 4、间细胞
内外胚层均有分布,但外胚层相对较多;
间细胞是小圆形的、未曾分化的细胞,具有分化成其它各种细胞潜能。
5、刺细胞和刺丝囊
刺细胞是腔肠动物所独有的,因此也是本门动物最主要特征之一。由间细胞所形成,一般产生于外胚层,特别是在触手上;但某些腔肠动物,内胚层也具有,如海月水母、海葵。 刺细胞具有运动、捕食与防御能作用。
四、散漫神经系统(网状神经系统) 构成:
主由感觉细胞、神经细胞与皮肌细胞构成。 作用:
感觉细胞接受刺激,神经细胞司传递,皮肌细胞司动作,便形成了感觉和运动的体系。 特点:
神经冲动传导无极性。
五、消化
腔肠动物具有细胞内和细胞外两种消化方式。 1) 胞内消化: 主要消化细胞完成。 2)胞外消化:
主由腺细胞与消化循环腔共同完成。
六、呼吸
腔肠动物没有呼吸器官。
呼吸作用是借体壁的细胞和周围的水进行气体交换进行。
七、排泄
腔肠动物也没有特别的排泄器官。
代谢产生的废物由体壁的细胞排出至周围水中或排入消化循环腔的水中。
八、体型
腔肠动物生活史中通常具有水螅型与水母型两种体型。 1、一种是适应固着生活的水螅型 2、一种是适应漂浮生活的水母型
九、生殖方式与世代交替 1、生殖
腔肠动物生殖包含无性繁殖与有性生殖。 1)无性生殖:
出芽生殖(较多),二裂(较少)。 2)有性生殖:
由生殖腺产生性细胞(即精、卵细胞)进行受精形成合子。 2、世代交替
基本概念:
有性世代与无性世代交替出现的现象。 具体阐述:
在水螅型和水母型同时存在的种类中,水螅型个体可以无性生殖 (即出芽) 的方式产生水母型,水母型个体脱离母体长大成熟之后,又以有性生殖(即精卵细胞受精)的方式产生水螅型个体。这种现象叫世代交替。
十、群体与多态现象 群体的形成:
在腔肠动物中,绝大多数种类单体生活,群体往往是以出芽方式形成。
如其中有一小部分种类在伞缘或垂管上能出芽生殖而形成水母群体,如管水母。
还有一部分在水螅体上出芽,芽体不掉落,与母体共同形成水螅群体,如薮水螅。 多态现象:
在一个群体上,存在形态和生理上都有分工的许多个员,分别执行不同功能的现象。
十一、骨骼 1、来源: 外胚层 2、分类
1)根据结构成分可分为: 几丁质:外骨骼, 如生殖鞘 角蛋白:中轴骨骼, 如柳珊瑚 碳酸钙:外骨骼, 如珊瑚 2)根据部位可分为: 外骨骼:位于外胚层外
内骨骼:位于中胶层中,由外胚层移入
第二部分 分类
腔肠动物约9000种以上,分属 3 个纲: 一、水螅纲
单个或群体;生活史多数有水螅型和水母型两个世代;无口道;水母型具缘膜;性细胞由外胚层产生。 如水螅,薮枝螅
二、钵水母纲
多数为大型水母,不具缘膜,水螅世代不发达;口道短;不具骨骼;性细胞由内胚层产生。 如海月水母
三、珊瑚纲
只有水螅型世代;口道发达;大多数具发达的骨骼;性细胞由内胚层产生。
如细指海葵和各种石珊瑚等
第三部分 生态与应用
一、分布
腔肠动物都生活在水中,而且除水螅纲中的少数种类在淡水生活之外,都是海产。
二、珊瑚礁和珊瑚岛
由于珊瑚虫特别是石珊瑚的不断大量繁殖,其石灰质的骨骼不断地在海洋中堆积起来,形成了珊瑚礁或珊瑚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