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饲养管理学(2797)自学考试大纲
一、本课程性质与设置的目的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家畜饲养管理学是涉及动物科学方面较广的学科,是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专业的基础课。
主要特点是: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较多,基本理论强,要求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涉及内容广,只能在掌握动物营养、动物遗传、动物育种、动物繁殖和动物环境工程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才能正确认识家畜和家禽的生长发育规律、营养需要和饲养管理特点,掌握主要生产环节的基本技能。因此,学习方法必须循序渐进,先理论后实践,逐步掌握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技能,最后融会贯通。
(二)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任务与作用
家畜饲养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动物生产的原理与技术的综合性课程,是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研究动物生产过程中营养物质的来源和需要量、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应用;优良畜禽繁殖技术及其适宜的环境条件、以及主要生产环节的饲养管理特点。对自学者要按照全日制普通高校相同课程的要求进行水平合格考试。目的是检测课程考核者是否达到课程合格水平,是否掌握家畜饲养管理学的基础理论,畜禽生产中各主要环节的基本技能和饲养管理特点。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要求应考者掌握动物营养学、遗传育种学和繁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各种畜禽的生理特点和饲养管理要点,解决畜牧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利用掌握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进行科学研究和畜牧业生产。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家畜饲养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是以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涉及的家畜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动物学、动物生物化学、家畜生理学和生物统计学为基础的专业课程。
学习本课程应具备的基础知识是:1、普通化学;2、数学;3、动物学
重点是:1、营养物质的功能及其不同畜禽营养需要特点。2、畜禽生长发育规律和生产性能的评定。3、生产性能与环境的关系。
难点是:不同畜禽饲养管理的特点。
疑点是:单胃动物与反刍动物消化和代谢的异同点。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 1 -
绪 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一般了解:(1)畜牧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作用。(2)国内外畜牧业生产现状和发展方向。
2、熟练掌握:(1)畜牧产业化生产的实质。(2)畜牧产业化生产的特点。 (二)本章课程内容
1、畜牧业在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我国畜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3、国外畜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4、畜牧生产的概念 5、《畜牧学概论》的内容与学习要求 (三)考核知识点
1、畜牧业在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我国畜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3、国外畜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4、畜牧生产的概念 (四)考核要求
1、识记:(1)畜牧生产概念。(2)畜牧产业化生产的实质。(3)畜牧产业化生产的特点。 2、领会:(1)畜牧业产业化生产的基本模式。(2)畜牧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作用。(3)我国畜牧业生产现状和发展方向。(4)我国畜牧业生产现状和发展方向。
第一章 动物营养原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一般了解:(1)动物的消化系统及消化方式。(2)水在动物体内的功能。(3)矿物质分类。(4)维生素的分类。(5)饲料与畜体组成的差异。(6)单胃动物、反刍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特点。(7)反刍动物对非蛋白氮的利用。(8)脂类在动物体内的营养作用。(9)粗纤维在动物营养中的作用。(10)矿物质的功能。(11)综合法。(12)析因法。(13)影响维持需要的因素。
2、一般掌握: (1)饲料的概念。(2)饲料中营养物质分类。(3)氨基酸平衡;(4)氨基酸互补作用。(5)饲养标准的一般营养指标。
3、熟练掌握:(1)Van Soest粗饲料分析方案的主要内容。(2)消化、吸收的概念。(3)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限制性氨基酸的概念。(4)营养需要的概念。(5)营养需要的衡量指标。(6) 维持与维持需要的概念。(7)饲养标准的概念。
(二)本课程内容 第一节 饲料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 第二节 饲料营养物质与动物营养 第三节 动物的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
- 2 -
(三)考核知识点
1、饲料与动物体的组成
2、动物的消化系统及消化方式 3、单胃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4、反刍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5、饲料营养物质与动物营养 6、动物的营养需要 7、饲养标准 (四)考核要求
1、识记:(1)饲料的概念。(2)饲料中营养物质分类。(3)Van Soest粗饲料分析方案的主要内容。(4)消化、吸收的概念。(5)动物的消化系统及消化方式。(6)水在动物体内的功能。(7)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限制性氨基酸的概念。(8)矿物质分类。(9)维生素的分类。(10)营养需要的概念。(11)营养需要的衡量指标。(12) 维持与维持需要的概念。(13)饲养标准的概念。
2、领会:(1)饲料与畜体组成的差异。(2)单胃动物、反刍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特点。(3)氨基酸平衡。(4)氨基酸互补作用。(5)反刍动物对非蛋白氮的利用。(6)脂类在动物体内的营养作用。(7)粗纤维在动物营养中的作用。(8)矿物质的功能。(9)综合法。(10)析因法。(11)影响维持需要的因素。(12)饲养标准的一般营养指标。
第二章 饲 料
(一) 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1、一般了解:(1) 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基本方法。(2)现行的饲料分类体系及基本原则。(3)各类饲料的主要营养特性及其代表性饲料品种。(4)常用饼粕类饲料的主要营养特点及所含毒素或抗营养因子。(5)常用饲料添加剂的主要种类和营养生理功能。(6)设计饲料配方的原则。(7)载体和稀释剂的选择。
2、一般掌握:(1)抗生素、益生素添加剂促生长的主要机制。(2)配合饲料的概念。(3)配合饲料的优点。(4)配合饲料分类。(5)饲料配方、日粮和饲粮的概念。
3、熟练掌握:(1)饲料营养价值及评定的概念。(2)表观消化率、真消化率、消化能、代谢能、净能、蛋白质生物价的概念。(3)饲料添加剂、营养性添加剂、非营养性添加剂和生长促进剂的概念。(4)载体和稀释剂的概念。
(二) 本章课程内容
第一节 饲料营养价值的评定
第二节 饲料的营养特性与加工利用 第三节 配合饲料与日粮配合 (三) 考核知识点 1、饲料营养价值的评定 2、饲料的营养特性 3、饲料的加工调制
- 3 -
4、配合饲料
5、配合饲料配方的设计 (四) 考核要求
1、识记:(1)饲料营养价值及评定的概念。(2)表观消化率、真消化率、消化能、代谢能、净能、蛋白质生物价的概念。(3)饲料添加剂、营养性添加剂、非营养性添加剂和生长促进剂的概念。(4)抗生素、益生素添加剂促生长的主要机制。(5)配合饲料的概念。(6)配合饲料的优点。(7)配合饲料分类。(8)饲料配方、日粮和饲粮的概念。(9)载体和稀释剂的概念。
2、领会:(1) 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基本方法。(2)现行的饲料分类体系及基本原则。(3)各类饲料的主要营养特性及其代表性饲料品种。(4)常用饼粕类饲料的主要营养特点及所含毒素或抗营养因子。(5)常用饲料添加剂的主要种类和营养生理功能。(6)设计饲料配方的原则。(7)载体和稀释剂的选择。
3、综合应用:设计饲料配方。
第三章 动物遗传基本原理
(一) 学习目的与要求
1、一般了解:(1)伴性遗传、引起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2)三大遗传参数的应用范围和选择方法。(3)近交和杂交遗传效应、转基因、限制与修饰、基因定位。
2、一般掌握:染色体、群体遗传、数量遗传和分子遗传等动物遗传育种的基础理论和原理。
3、熟练掌握:(1)染色体的畸变、细胞分裂过程。(2)三大遗传定律。(3)H-W定律及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频率的计算。(4)三大遗传参数的概念及计算公式。(5)近交和杂交的概念。(6)基因重组的过程。
(二)本章课程内容 第一节 细胞遗传 第二节 群体遗传学 第三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 第四节 分子遗传与生物工程 (三)考核知识点
1、孟德尔遗传及其细胞学基础 2、连锁互换定律与伴性遗传 3、基因结构与突变 4、群体遗传结构 5、遗传参数
6、选择、近交和杂交 7、分子遗传与生物工程 (四)考核要求 1、识记:(1)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概念。(2)群体遗传学。(3)基因突变的
- 4 -
概念。(4)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概念。(5)重复力、遗传力和遗传相关的概念和公式。(6)选择差、选择强度、选择反应和世代间隔的概念和公式。(7)近交和杂交的概念。(8)分子遗传。(9)生物工程。(10)遗传密码。(11)基因重组。(12)转基因。(13)基因定位。(14)基因物理图谱。
2、领会:(1)染色体畸变的内容。(2)细胞分裂的过程。(3)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连锁和互换定律的主要内容。(4)基因结构的组成内容。(5)引起基因突变的因素。(6)H-W定律的中心内容。(7)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8)数量性状的特征。(9)重复力、遗传力和遗传相关的应用范围。(10)性状选择的方法。(11)近交和杂交的遗传效应。(12)杂种优势理论。(13)基因重组的过程。(14)常用的基因载体。(15)常用的转基因方法。(16)常用基因定位方法。(17)生物工程的类型。
3、简单应用: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第四章 动物育种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一般了解:(1)品种的分类。(2)引种与风土驯化。(3)生长发育的测定和计算。(4)动物保种理论。(5)动物育种规划。
2、一般掌握:(1)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2)影响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3)动物的生产力。(4)种群选配。(5)品系繁育。(6)杂交育种。
3、熟练掌握:(1)种、品种的概念。(2)生长发育概念。(3)选种基本原理。(4)种用价值的评定。(5)品质选配、亲缘选配。(6)杂种优势利用的概念及主要环节。
(二)本章课程内容 第一节 品种概述
第二节 动物生长发育的规律 第三节 动物生产力 第四节 选种 第五节 选配
第六节 动物育种方法
第七节 动物品种遗传资源保存及其利用 第八节 杂种优势
第九节 动物育种规划与工作组织措施 (三)考核知识点 1、种、品种的概念 2、品种的分类 3、引种与风土驯化 4、生长发育概念
5、生长发育的测定和计算 6、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7、动物的生产力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