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第十八节 抗心律失常药
●抗心律失常药 ●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 ●抗心绞痛药和调脂药 ●抗高血压药 ●利尿药和脱水药 考情分析
(1)作用机制和分类 常药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心跳节律和频率的异常。 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3)奎尼丁、普鲁卡因胺、普罗帕酮等药物的作用特点 了解 握 掌握 十八、抗心律失(2)利多卡因、普萘洛尔、胺碘酮、维拉帕米的药理作用,药动学特点,熟练掌
(治疗用: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
缓慢型:窦性心动过缓、传导阻滞
动过速
快速型:房性:心房纤颤、心房扑动、阵发性室上性心
1 / 61
室性: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
一、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机制和分类 【作用机制】 降→降低自律性 减→减少、迟后、除极 改→改变传导 延→延长不应期 【药物分类】 1.Ⅰ类——钠通道阻滞药
ⅠA类:适度阻滞钠通道 如:奎尼丁,普鲁卡因胺 ⅠB类:轻度阻滞钠通道 如:利多卡因,苯妥英钠 ⅠC类:明显阻滞钠通道 如:普罗帕酮,氟卡尼 2.Ⅱ类——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等。 3.Ⅲ类——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胺碘酮 4.Ⅳ类——钙通道阻滞药:维拉帕米等。
二、临床常用抗心律失常药 【首选药】 1.窦速——首选——普萘洛尔 2.室上性——首选——维拉帕米 3.室性——首选——利多卡因
4.强心苷中毒引起的室性——首选——苯妥英钠 5.房颤房扑——首选——地高辛 6.广谱——胺碘酮、普罗帕酮
一、Ⅰ类——钠通道阻滞药 1.奎尼丁 2.普鲁卡因胺 3.利多卡因 4.苯妥英钠
5.普罗帕酮(心律平)
2 / 61
1.奎尼丁(奎宁的右旋异构体) 【作用机制】
◇ⅠA类:适度阻滞内流——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 ◇抑制心肌细胞膜 【药理作用】
——奎尼丁为全心抑制剂 2++
通道——负性肌力;
◇阻断M受体和阻断血管α受体作用——不良反应
降低自律性
减慢传导性
3 /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