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艺术教育》 得 分 第4次平时作业(第7--9章)
教师签名
得 分 批改人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音乐教材必须体现幼儿教育( D )的特点。 A. 艺术性、节奏性 B. 感知性、随意性 C. 活动性、艺术性 D. 活动性、实践性 2.《梦幻曲》的曲作者是( A )
A. 舒曼 B.圣桑 C. 丁善德 D.汤普森
3.奥尔夫体系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嗓音造型、( B )造型、声音造型三个方面。 A. 肢体 B. 动作 C. 情景 D.音域
4.《梦幻曲》的曲作者是(A )。
A. 舒曼 B.圣桑 C. 丁善德 D.汤普森
5.奥尔夫体系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嗓音造型、( B )造型、声音造型三个方面。 A. 肢体 B. 动作 C. 情景 D.音域 得 分 批改人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用自己的语言和例子来说明什么是音乐的本质
答:1音乐的本质是人类对 现实存在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主观反应。 2音乐是一种社会生活的审美性的主观反应。 3 音乐是真,善,美. 每一曲美妙的曲子是由作曲者灵魂构成,是作曲者内心写照. 音乐的美妙影响人类学习,生活,工作,休闲,娱乐.噪声(频率不规则)会使人焦虑,烦躁,不安.优美的音乐使人心情舒畅,努力奋进.例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等.在革命事业艰苦环境中闪烁光辉.不仅是中国艺术家,外国贝多芬的欢乐颂给人以启示。
2.用自己的语言和例子来说明戏剧的本质
戏剧用“动作”模仿人的行动,这是从表现手段这一角度界定戏剧的特性。 按照亚里士多德的原意,“动作”主要是指演员的形体动作(外部动作),它正是戏剧形成的基础。可是,即使在古希腊悲剧和喜剧中,形体动作也并不是惟一的手段,它还包含着大量的诗体对话。据此,有人又把戏剧的表现手段归之为动作与对话。实际上,“动作”作为戏剧的表现手段,
它自身的内涵也愈来愈宽泛。在近代戏剧理论中,也有人把外部形体动作之外的其他手段归属于“动作”,像“言语动作”(对话、独白)、“静止动作”(停顿、沉默)等。作为戏剧特殊语言的动作,既是把人的行动直接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手段,也是人物内心生活外现的手段。
三、作品分析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请对《卖火柴的小姑娘》进行作品分析。 得 分 批改人 这篇作品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是这篇童话的特点,也是这个凄美的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作者开头描写了小女孩的处境:大年夜的街头又冷又黑,天下着雪,小女孩还在街头卖火柴。接着,写了小女孩为了暖和自己,五次擦燃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种种幻象──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祥的奶奶,直至跟奶奶一起飞走。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在街头。
这篇作品,一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切实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二是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三是通过课文,使学生走近安徒生,激发学生对《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2. 请对《小灰老鼠的故事》进行作品分析。
一、作品目的:
1.通过各种表现手段,理解故事情节和有关词语。 2.体验快乐和友爱的情感。 3.培养创造能力。
二、运用各种手段感受、理解故事情节和有关词语
这个活动构思新颖,处处呈现着爱、美和快乐的主题。教师寓教于乐,重视情感的教育和思维灵活性的培养。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感受,获得了审美和创造的快乐。 得 分 批改人
四、设计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 请从音乐为切入点,设计一份小班艺术教育活动方案,并对其中方法的设计进行说明。
活动主题 :音乐游戏--碰一碰
活动目标:1、在唱唱、跳跳、玩玩中,乐意\找朋友\做游戏。 2、喜欢游戏,愉快地投入游戏。 活动准备:玩偶两个、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一、 创设宽松的音乐 活动氛围。 1、复习律动《跟着老师走》 重点:愿意跟着老师愉快地动起来。 2、复习歌曲《问好歌》。
重点: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唱,不叫喊。
难点;能大胆的表述自己的想法,用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替换\小兔\。 二、 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学做游戏。
引子:有两个朋友听到了你们的问好,也想和你们做游戏,欢迎吗 (出示玩偶)引导幼儿有礼貌地打招呼。 (音乐起)在音乐伴奏下,让幼儿欣赏玩偶表演。
1、提问:他们在干什么它们到底是怎么玩的请你看仔细。(再次欣赏) 2、小动物碰来碰去玩得真开心,你猜猜看除了碰鼻子,它们还碰哪里 语言 要求:说请X X 碰X X以歌词贯穿。 动作 要求:随旋律欢快地、大胆地表现。 指导语: 找你身边的朋友来动动看,好吗
指导重点:以语言辅助动作,给幼儿以多通道的感受,推动幼儿融于游戏之中。 3、引导发现好的、新的动作。
指导语:(以小动物身份)和我的好朋友一起做游戏真开心,你们有没有好朋友你想找
他做游戏吗想想看,找朋友的时候,可以用什么好看的动作。
A、教师哼唱旋律,幼儿示范。 B、个别幼儿示范,众幼儿学习。
C、两幼儿示范,引导幼儿做和别人不一样的动作。 三、 完整进行音乐游戏:《碰一碰》 指导语:谁愿意和老师一起去找朋友玩 1、你们说这一次碰哪里
根据幼儿的回答,众幼儿听音乐愉快地游戏。 2、幼儿自由结伴,体验游戏的快乐。
重点:注意引导个别幼儿,使每一个幼儿都能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3、幼儿交换朋友,大胆表现。
指导语:我们走得远一点,去找更多的朋友玩好吗
2. 请从美术为切入点,设计一份中班艺术教育活动方案,并对其中方法的设计进行说明。
活动主题: 我们一起战胜大灰狼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战胜大灰狼的绘画活动,充分享受活动带来的快乐。 2.初步学习用粉笔画密密、长长的直线条。 3.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活动准备:
1.听故事《战胜大灰狼》,理解\篱笆\的含义。
2.小鸡头饰若干(数目和幼儿人数相等),鸡妈妈头饰一只,大灰狼头饰一只。 3.录音机一台,录有欢快、沉闷的音乐磁带一盒。 4.粉笔数盒放在\小鸡家\周围。 活动过程:
1.老师扮作鸡妈妈,幼儿扮作小鸡,一起随音乐做起床、做操、吃米等模仿动作。 (评:活动开始,老师和幼儿以鸡妈妈和小鸡的角色出现,幼儿容易对老师产生依赖感和信任感。对于个别幼儿的\自由\动作,老师未加干涉,给了幼儿自由发挥的空间。)
2.插\篱笆\,学习用粉笔画密密、长长的直线条。 (1)\大灰狼\第一次袭击,激起幼儿插\篱笆\的兴趣。
\大灰狼\随着沉闷、缓慢的音乐,走到小鸡的家,嘴里不停地说:\我的肚子饿极了,小鸡的肉好香啊老师嘱咐幼儿别害怕,并不时地对\大灰狼\作出反击。\大灰狼\突然摔了一跤,狼狈地逃回了家。
(评:大灰狼是幼儿较熟悉的动物,它出场时间虽然很短,但马上引起了幼儿强烈的反应,激发了幼儿保护自己的意识,激起幼儿插\篱笆\的欲望,为下面活动的开展打下了一个基础。添加大灰狼摔跤的环节,使活动自然过渡。)
(2)插\篱笆\,初步学习用粉笔在地上画直线。 师:\大灰狼就住在附近,实在太危险了,我们怎么办呢\ 幼a:\我要把大灰狼打死!\ 幼b:\我拿枪把大灰狼枪毙掉!\ 幼c:\我们躲在家里不出去!\
师:\我的孩子真勇敢,想了这么多办法,妈妈喜欢你们!这样吧,我们把家造得牢一些,在家的周围都插上篱笆,大灰狼就进不来了!好吗\
老师先让幼儿观察插\篱笆\的过程,老师边插边讲:\我们在家的周围插上篱笆,要从上到下直直地插下来,插得长一些,多一些,不让\大灰狼\钻进来。\然后幼儿练习插\篱笆\。
(评:组织讨论,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想象,老师的肯定也鼓励了幼儿战胜大灰狼的勇气。幼儿第一次用粉笔,非常开心,完全融入活动过程中。由于在地上画有一定的难度,对幼儿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也使幼儿能进一步掌握画直线的技能。)
(3)\大灰狼\第二次袭击,补插\篱笆\,部分幼儿继续用粉笔在地上画直线。 \大灰狼\第二次恶狠狠地出现了,边走边说:\哇,插上了这么多篱笆,看看有没有地方可以钻进去。\幼儿跟随着老师观察\大灰狼\的行迹,当\大灰狼\发现篱笆稀疏或插歪的地方想钻进来的时候,老师鼓励幼儿勇敢些,马上补插上篱笆。过了一会儿,大灰狼看了看,说\今天实在太累了,下次来一定吃个饱!\然后灰溜溜地走了。
(评:这是一个对幼儿的画作评价的环节。让大灰狼来评价哪些线条画歪了、画短了哪些地方画少了幼儿在活动中,很明确地知道自己什么地方画得不太好,并通过对付大灰狼,及时地进行更正。最后大灰狼的话,为下一个环节作了铺垫。)
(4)继续插\篱笆\,用粉笔在地上画密密、长长的直线。 师:\看来大灰狼还会来,我们的家还不够牢固,我们怎么办呢\ 幼a:\我们再多插些篱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