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杜东明
【摘 要】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拥有良好的阅读理解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也更容易掌握其技能要领。而语文能力中的阅读能力,又是获取信息、认识外界的必备能力。小学语文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就一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小学低年级的阅读主要是辅助识字,真正对信息的获取,是从小学中高年级开始的。对此,本文针对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对策,希望对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期刊名称】《考试周刊》 【年(卷),期】2019(000)063 【总页数】1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问题及对策
一、 引言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中的重要部分,它不仅仅是对于文字的认识,还包括听说读写的综合性训练,是小学阶段识记字词的重要途径,还是写作的必要准备。因此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 阅读教学中教师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节奏不能很好地把握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知识储备是有限的,因此,一篇新的文章对于他们来说未知的内容是很多的,一些教师出于对学生求知欲的满足,过多的拓展课外内容,这一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如果是在教学目标仍未完成的情况下,
就对学生进行课外知识拓展,会过多地占用课堂时间,而造成教学目标中的重要内容一点而过,使得真正重点的内容不能被讲解到。若单纯只靠背诵作业,很难让学生做到真正的理解,不仅不能在测试中做出正确的回答,还会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 教师提问过于机械、死板
小学阶段中阅读中设计的问题是有规律可循的,但是教师的提问有时会过于机械、死板,使得学生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被限制思路不够开阔。在课改中教学目标追求的内容已不仅仅是做好试卷、得出高分,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要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对问题能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不再是固定的答题模式。因此教师对阅读中的提问过于机械和死板,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不能满足当代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 (三) 对学生的评测笼统化
在小学阅读课堂上对于学生问题的回答,教师本着鼓励为主的心态,总是以“很好”来作为评价,这个笼统的评价对学生的思考成果意义不大,会让学生误认为不管自己怎么说都是对的,只要讲出来就都是对的。老师说“怎么说都可以”是鼓励学生引发思考、敢于发言,并不是不去纠正学生的错误,不去促使学生提升自我。教师对学生回答的评价,也不是一味地说好,应该是好的内容,说出好在哪里;不好的内容,指出不足之处,引导学生换种思路来解答,让学生有收获。用此种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比单纯鼓励学生开口的效果要好很多。
三、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阅读教学经验不丰富,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上述的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大多出现在较为年轻的教师身上。因为刚从大学校园走出来,讲课的方式和风格深受大学校园中的教师影响,喜欢对一个问题进行横向拓展、纵向挖深,对一个问题有深度的探讨使得课堂氛围活泼生动,想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所以经常会出现教学任务不能按时完成造成拖堂现象。而忽视了小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他们仍处于身心尚未发育完全的阶段,同已是成人水平的大学生,在知识接受能力、信息获取能力、注意力集中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教学方式需要结合他们的身心发育特点,根据他们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以及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来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在完成教学目标之后,留一定的时间进行阅读知识拓展,这样不仅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完成还能进行知识拓展,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知识。 (二) 教师提问的方式不够正确,没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课堂上的提问就是教学的过程,课堂问题设定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学习技能的掌握,从而会影响到教学质量。如果教师的问题设置限制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空间,就会限制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近阶段的教学中一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教师不能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视了自身的主导作用。学生在课堂中仍是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学生的主体地位,应是在教师为主导的地位的前提之下,让学生作为主体对知识进行探索,不能将主导作用与主体地位混淆。
四、 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解决的主要对策
(一) 多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认真研读课程标准
缺乏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应该多向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这样才能使得他们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更快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另外在教学过程中,